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破三国 >

第198章

武破三国-第198章

小说: 武破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何不赞成?”郭嘉反问了一句,解释道:“众所周知,社稷神器,有德者居之,主公荡平宇内,四海升平,此时称帝正得其时,称帝之后,主公携无上权威西进,正好一举消灭西汉朝廷,代汉而立。”

    “嗯!既如此,你去把子鱼找来,本王亲自嘱咐他几句!”

    “诺!”

    看着郭嘉远去的背影,苏辰不禁回想起二十年多年前,他刚刚穿越来到大汉时的情景,没想到那时许下的愿望这么快就要实现了。

第342章 称帝与西进() 
华歆是跟着苏辰的老臣了,这些年先后在军机处,政事堂,刺史,内阁大学士的位置上干过,资历丰富,有他领头,百官当然集体劝进。

    得到了苏辰暗中授意,华歆的步子迈得更大了,刘和本就是个傀儡天子,无论是在洛阳朝廷还是在大汉天下,他的声望都几乎为零,有时候人们都忘了还有这么个天子,比起长安的刘协来说,刘和一无公卿大臣支持,二无外戚死忠,所以华歆劝刘和禅位,几乎无人不盼着他让出皇位。

    在这些人看来,刘和根本就配不上这锦衣玉食的生活,苏辰的威望广播四海,天下已得三分之二,他此时继承大统,正当其时,也是天下臣民所望。

    经过了一番三辞三让的戏码之后,刘和禅位给燕王苏辰:“昔者帝尧禅位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兹昏,群凶肆逆,宇内颠覆天之历数在尔躬。君其祗顺大礼,飨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苏辰部下在洛阳皇宫筑起受禅台,刘和命人宣布禅位诏书,禅位之后,苏辰便正式继承大统,改国号为燕,将刘和封为东海恭王,算是继承了他先祖刘强的爵位。

    继位之后,苏辰接受文武百官的道贺,从龙之臣自然要大加封赏,封侯拜相自然是题中应有之意。

    不过苏辰准备改革爵位,王侯只有俸禄,没有封国,爵位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我等爵位,一共十五级,爵位可以世袭。

    这个爵位的改革是他和内阁商议之后的结果,苏辰苏进威望正浓,自然不会有人在这个时候去触他的眉头,所以爵位改革的事情很快得以实行。

    称帝之后,首先苏辰对自己的几个儿子都有钦封,苏进进爵为楚王,苏牧为韩国公,苏宁为赵侯,苏阳为宋侯,苏正为蜀侯,苏淳为梁侯,长女苏樱被封为镇国长公主,荣宠最高,甚至与楚王苏进平级。

    这些年他常年在外征战,与几位夫人聚少离多,自然没有更多的血脉延续下来,所以依旧只有六个儿子一个女儿。

    封赏了子嗣之后,苏辰又尊苏寔为开国高皇帝,太上皇,在涿郡修建皇宫,改涿郡为北、京,让让太上皇居住,此外对于苏辰的爷爷也有追封。

    封赏完了这些人,才轮到苏家的宗室,苏家血脉单薄,宗室几乎无存,但苏辰为了加强宗室的力量,封苏双这个远房伯父为中山王,苏双这些年为五原商会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更是担任五原商会的会长,给苏双封王,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宗室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抬高商人的地位。

    除了苏双之外,苏则这位赵郡苏氏,同时也是平陵公的嫡传一脉,和五原苏家有共同的先祖苏建,也就是苏武之父,苏则颇有才识,如今在幽州为官,早年间两家就续了族谱,合为一族,苏则被苏辰封为平陵王。

    封完了宗室,剩下的就该轮到文武大臣了,苏辰能有今日大业,这些文武大臣功不可没,苏辰没有忘记他们,一一封赏。

    阎忠被封为忠国公,华歆被封为高国公,高顺被封为晋国公,张昭被封为徐国公,郭嘉被封为齐国公,荀攸被封为英国公,程昱被封为魏国公,关羽被封为凉国公。

    苏辰一口气封了八个国公,其中只有两个武将,二人便是关羽和高顺,关羽高顺二人这么多年来镇守并州,着实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两人也是最先追随苏辰的班底。

    其余六人,军机处、内阁和御史台的人都有,华歆被封为国公主要是因为他的从龙之功,否则不足以被封为国公。

    国公之下就是侯位了,徐晃被封为辽侯,太史慈被封为海侯,鞠义被封为下邳侯,张飞被封为陈侯,张辽被封为临淄侯,赵云被封为邯郸侯,张郃被封为湄侯,张昭被封为广陵侯,孙策被封为破虏侯,周瑜被封为庐江侯等等。

    根据封侯的名号就能看出彼此之间的爵位差异,一字侯是第一等侯,两字侯自然是第二等,苏辰上下文武就有封赏,最差的将军也都被封为了个子爵。

    除了部下之外,苏辰对于刘琮袁耀以及袁谭三人都各有封赏,刘琮被封为南阳王,袁耀被封为陈留王,袁谭被封为渤海王,此三人连同刘和是苏辰唯一封赏的四个异姓王,异姓王的王位都是降一级世袭,也就是后辈只能继承一等侯爵。

    封赏完毕之后,燕国群臣斗志昂扬,眼下只剩下一个益州,一个凉州,在文臣武将的眼中,这两个州就是今后的战功啊,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被封为国公的将军来说,早就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苏辰以燕为国号,以开元为年号,公元208年为开元元年。

    开元元年,苏辰主要把精力都投入到内政的建设之中,他以内阁统领六部,以军机处统领海军陆军衙门,文武分离,互不干涉,此外有御史**立于外,负责监察百官。

    开元元年只有半年就过去了,进入开元二年,苏辰大力发展教育,中山王苏双代表五原商会,出资在各郡各县修建学校,这个工作已经有条不絮地在进行,苏辰以郑玄、乐隐、管宁、王烈、庞德公、司马微、黄承彦七人为祭酒,分别在幽州、冀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并州建立了七所大学,与此同时,太学也从燕京书院等之前建立的学校之中挑选了三百人进入太学学习。

    第一批太学生数量在一千人左右,其中功勋世家子弟占了八成,寒门出生的人占了一成半,而普通百姓出生的只有半成,这半成人还大多都是他军中退役将士的后辈,因为得利于幽州的办学质量,这半成人才能进入太学。

    苏辰规定,每年太学都会从七所大学之中选拔优质的人才充实太学,考试的题目和祭酒无关,乃是有皇帝亲自拟定,尽量保证公平性,每一年的太学生考试都在洛阳举行。

    开元三年,太学生增至两千五百人,其中寒门和平民出身的人占了三成,比起前一年有所提升。

    开元四年,太学生增至四千人,同时第一批通过考核毕业的学子有八百余人,全部被苏辰充实到各地担任小官,燕国的官员品级一共是九级十八等,这十八等便是俸禄的品级。

    太学生毕业之后,都要在县中担任九品主簿,然后才慢慢升迁,一步一个脚印往仕途上走,谁也不能例外,除非真正是身怀大才之辈。

    四年下来,苏辰通过大力兴办教育的模式,几乎将治下所有有潜力的士子一网打尽,真正做到了野无遗贤,即便有些隐士淡泊名利,不愿为官,也都加入了各个郡县,担任讲学教师。

    这四年苏辰没有开启对外战争,主要是休养生息,经过四年的修养,他治下的所有地盘都被完全消化,不存在之前因为战事频繁,导致消化不良的情况。

    这四年来,苏辰的后宫也着实壮大了不少,苏辰也改革了后宫的品级,从上到下,分别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夫人、昭仪、婕妤、常在七等,后面还有掌管宫女的女官两等,同样仿照官位品级,后宫也分为九品十八级。

    苏辰登基之后,以蔡琰为皇后、莺儿为皇贵妃、糜贞和甄氏为贵妃,此外甄宓,孙小妹、郭女王、步练师、甘梅五人也都被选进宫充实了苏辰的后宫,作为皇帝,后宫关系重大,这关乎着皇家子嗣传承。

    让他高兴的是,甄宓给他剩下了一个女儿,这是他人生当中第二个女儿,出生之时,皇宫之中有霞光相伴,他心中甚为高兴,在百日宴上,为其赐名为紫,封为护国公主,荣宠丝毫不亚于镇国公主苏樱。

    母凭女贵,甄宓也被苏辰封为夫人,要知道同期进宫的其余四人现在都还是婕妤常在的身份。后宫之中,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夫人四人,昭仪六人,婕妤常在不限。甄家一门出了一个贵妃,一个夫人,着实让人羡慕。

    众所周知,皇贵妃莺儿乃是苏家丫鬟出身,他身后站着的是苏家的家臣,如今大多都在军中或者商会之中任职,这一股力量仅次于蔡家,而再往下,就要数甄家了,甄家和糜家同样是商贾出身,但甄家一门两女入宫服侍天子,自然是荣宠极高。

    苏辰今年已经五十二了,年过半百,虽然修为精湛,但仍旧难以匹敌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尤其是这些年南征北战,操心国事,让他比正常的情况要老很多,按照他如今的修为,这个时候应该是壮年才是。

    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苏紫出生之后,后宫之中再无人能够怀上苏辰的子嗣,对此他也不强求,六个儿子,两个女儿,八个子女已经很不错了,九为极数,他本就不是这一方世界的人,或许这是上天对他的警示。

    开元五年,天下再次丰收,与此同时长安传来消息,马腾病死,马超继承了马腾的爵位之后,和韩遂争夺天子,已经发生过冲撞。

    接到这个消息,苏辰知道,平定凉州的时机已到。

第343章 西征大将军() 
苏辰如今乃是一国之君,自然不需要御驾亲征,若正是如此,那也显得他燕国治下太过无能。

    皇帝有意平定凉州的消息泄露出去之后,第二天朝会上,文臣武将一片倒的支持,在他们看来,以如今燕国的国力,早就给灭掉大汉了,如此也显得名正言顺。

    看着群臣义愤填膺的样子,苏辰心中暗笑,他如何不知道,这些人是渴望沙场建功,燕国对爵位控制得很严格,若不是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决不可能获得爵位的。

    这几年来,唯一在战场上获得巨大军功的有两人,一个是陆逊,陆逊数年来,南征北战,扫平山越,更重要的是,他在山越施行教化之功,让山越子民迁出来,为他们筑城居住,久而久之,这些山越人早就把自己当成了燕国人。

    陆逊因为荡平了山越之患,教化夷狄有功,被苏辰封为许国公,这可是开元以来,建国之后苏辰封赏的第一位国公,陆逊年纪轻轻就被封为国公,听说鞠义等老将言语之中颇有微词。

    还有一人便是司马懿,司马懿出任交州刺史,励精图治,终于在交州打开了局面,可士家在交州根基太大,司马懿根本不是士家的对手,尤其是士家对于司马懿这个名义上的交州刺史口服心不服,一度让司马懿吃了暗亏。

    司马懿后来联合士家的对头,借助五原商会的资金,在交州训练兵马,三年时间,军队练成,司马懿以雷霆扫穴之势将士家一网打尽,交州彻底被司马懿掌控,虽然司马懿此举太过毒辣,但不得不说,乱世之中当用重典,手段虽然招致了群臣非议,但效果确实实在的。

    其后两年,司马懿出兵扫平了整个交州所有的反对势力,彻底将交州纳入大汉版图,随后五原商会进驻交州,交州的象牙,珍贵木材、宝石等等,源源不断地通过五原商会进入到大燕,引起了士族权贵的争相抢购,五原商会也赚得盆满钵满。

    随后司马懿又积极动员荆州扬州的百姓南下垦荒,用了非常优渥的政策,大力开发南洋,掀起了一股下南洋的热潮,很多游侠在南洋挖掘到了第一桶金之后,回到大燕现身说法,在官方的支持下,这些人被捧成了不畏艰辛,一夜暴富的偶像,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南阳谋生。而这一切,都不得不和一个人扯上关系,那就是司马懿。

    为了树立大汉沙文主义的榜样,苏辰力排众议,封司马懿为越国公,令其出任交州大都督,同时让步鹫出任交州刺史。文武分治,这是国策,谁也不能留外,哪怕是交州也不行,他可不会养出一群藩镇出来。

    随着南洋大开发,苏辰学着历史上的孙权,将交州一分为二,分为广州和交州两个州,以司马懿为交州大都督,步鹫为交州刺史,吕岱为广州大都督,逢纪为广州刺史。

    同时他还把诺大的荆南四郡独立出去,化为贵、州,以徐盛为贵、州大都督,审配为贵、州刺史。将一个大州分而治之,也是为了便于中央集权。

    苏辰登基之后,一直没有立下太子,这几年,苏牧在朝鲜做的非常不错,朝鲜郡的赋税几乎赶得上富庶的荆扬地区了,虽然这里面有陈群的功劳,但是苏牧也着实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陈群被苏辰调入朝廷任职,苏牧被苏辰封为韩王,同时担任朝鲜郡守,征东将军,听命于徐晃,开始对高句丽作战。三韩平定之后,对高句丽作战是迟早的事情,更何况高句丽王伯固去世,此可谓千载难逢之良机,苏辰当然不会放过。

    征战高句丽以徐晃为主帅,苏辰授权他可以调动平州所有军队,同时还让太史慈从海上协助,总之苏辰给他的任务就是将高句丽并入大燕国的版图。

    话归正传,今日朝会之上,群臣听到苏辰有意西进,所有的将军都开始摩拳擦掌,看着众人跃跃欲试的模样,苏辰问道:“众卿以为谁可为西征主帅?”

    苏辰不会御驾亲征,这是题中应有之意,即便是群臣也不会同意他亲征的,所以西征必须选一个主帅。

    他的话音刚刚落下,就有人建议道:“启奏陛下,扬州大都督孙策,有勇有谋,可担此重任。”

    “孙策?”不行,想都没想苏辰就在心里将他反驳了,西征主帅不要求武艺高强,最重要的是要智勇双全,尤其是智谋,孙策勇则勇已,可智谋嘛,算了,他还是不行。

    其它人看到苏辰没有表态,又提议道:“许国公陆逊,智勇双全,可担此重任。”

    “陆逊?”倒是可以,陆逊能够扫平山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