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破三国 >

第118章

武破三国-第118章

小说: 武破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遂等人共同废掉王国的首领地位,叛军逐渐争权夺利,继而互相攻杀,于是势力逐渐衰弱。

    羌胡稍微平定的消息传到洛阳,刘宏龙心大悦,又开始了奢靡的生活,结果没过两个月,洛阳就传来噩耗,皇帝刘宏死了。

    这对于风雨飘摇的大汉来说可以说是晴天霹雳,虽然早就知道刘宏身子不行了,可没想到这么快就死了,原本应该喜庆的洛阳城一下子全城缟素。

    刘宏死后,皇子刘辩即位,是为少帝。少帝时年十四,其生母何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临朝听政。何太后以其兄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共参录尚书事,执掌朝政,形成外戚何氏专权之局,何进权势越来越大,在袁绍等人的建议下,有意对十常侍下手。

    刘宏在世时本想以皇子刘协继位,临死以刘协托付宦官蹇硕。刘宏既死,蹇硕便想诛杀何进,立刘协为帝,因何进有所察觉,其事未果。

    何进既掌朝政,蹇硕心不自安,乃与诸宦官谋诛何进。中常侍赵胜素亲于何氏,将蹇硕之书交与何进。于是何进诛杀蹇硕,将其所统禁兵悉归于已,由此取得西园八校尉的指挥权。何进得了西园八校尉的兵权,十分自得。

    灵帝之母董太后图谋参与政事,与何太后相恶。何太后乃使何进奏请将董太后迁出京师归国,又使何进收董太后之弟骠骑将军董重下狱。董重自杀,董太后随之忧惧而死。何氏除掉异己,执掌朝政,其势甚盛。

    七月,何太后下令徙渤海王刘协为陈留王。

    大将军何进从中军校尉袁绍之议,欲尽诛宦官,先请何太后尽罢中常侍以下诸宦官职,改以郎官补替。太后不听。何进出身贫寒,以外戚新贵,素来敬惮宦官,虽外负盛名,遇事却不敢决断,故其事久不能决。

    袁绍又建议何进召四方猛将豪杰进京,以胁迫太后同意。

    何进采纳,于是下令召凉州牧董卓进京。

    何进与董卓亲近,但袁绍对于董卓这等粗鄙武夫不屑一顾,想到昔日苏辰的一席话,袁绍趁机建议道:“大将军,十常侍牵连甚广,在地方州郡上亲信极多,绍以为仅车骑将军一人无法尽诛,卫将军苏辰对将军素来亲厚,将军何不召他进京?”

    何进对于苏辰印象不错,尤其是每年苏辰都会送许多礼物给何进,何进于是点头同意。

    主簿陈琳、侍御史郑泰、尚书卢植等人都劝谏何进不要召外兵进京,认为何进身居要职,手握重兵,要诛杀宦官,只要当机立断即可,不必招进外兵,而且外兵进京必为祸乱。

    主簿陈琳劝阻说:“民间有一句谚语,叫‘闭起眼睛捉麻雀’。像那样的小事,尚且不可用欺诈手段达到目的,何况国家大事,怎么可以用欺诈办成呢?如今将军身集皇家威望,手握兵权,龙行虎步,为所欲为。这样对付宦官,好比是用炉火去烧毛发。只要您发动,用雷霆万钧之势当机立断,发号施令,那么上应天意,下顺民心,很容易达到目的。然而如今反而放弃手中的权柄,去征求外援。等到各地大军聚集时,强大者就将称雄,这样做就是所谓倒拿武器,而把手柄交给别人一样,必定不会成功,只会带来大乱罢了。”

    何进不听。典军校尉曹操听说后对笑道:“在宫中服务的宦官,古今都应该有,只是君王不应该给予大权和宠信,使他们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既然要惩治他们,应当除去首恶,只要一个狱吏就足够了。何至于纷纷攘攘地征召各地部队呢!假如要想将他们一网打尽,事情必然会泄露,我将看到此事的失败。”

    侍御史郑泰也劝谏说:“董卓为人强悍,不讲仁义,又贪得无厌。假如朝廷依靠他的支持,授以兵权,他将为所欲为,必然会威胁到朝廷的安全。您作为皇帝国戚,掌握国家大权,可以依照本意独断独行,惩治那些罪人,实在不应该依靠董卓作为外援!而且事情拖得太久,就会起变化,先前窦武之事的教训并不久远,应该赶快决断。”尚书卢植也认为不应当召董卓,何进都不接受。郑泰于是辞职而去,告诉荀攸说:“何进是个不容易辅佐的人。”

    黄门侍郎荀攸,北军中候何颙等人见何进执意如此,一言不发,只是摇头叹息。

    何进的僚属王匡与骑都尉鲍信都是泰山人,何进让他们回乡去召募军队。又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兵城皋,让武猛都尉丁原率领数千人进军河内郡,焚烧黄河的孟津渡口,火光直照到洛阳城中,便是诛杀宦官的信号。

    苏辰在洛阳的情报网很快就把何进召苏辰进军的消息传到了涿县,苏辰生怕夜长梦多,立即让太史慈带着狼骑出发,同时他先一步召集了先登死士以及三万汉影轻骑,带着谋士阎忠华歆,武将鞠义、张辽、张飞、张郃、许褚五人火速赶往洛阳。

    当袁绍的书信传来的时候,他已经到了河间国,而何进的召令正好和他在清河国撞上。

    苏辰接到召令后,立即上书说:“中常侍张让等人,利用得到皇帝宠幸之机,扰乱天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疮痈溃烂虽然疼痛,但胜于向内侵蚀脏腑。从前赵鞅统率晋阳的军队来清除君王身边的恶人,如今我等敲响钟鼓到洛阳来,请求逮捕张让等人,以清除奸邪!”

    苏辰的上书先董卓一步传到何进手上,何进本来听了何苗的劝阻还有些迟疑,结果袁绍力陈形势,而此时苏辰的上书正好传到何进手上,何进于是心中大定。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79章 突破五气朝元() 
袁绍提出召外兵进京诛杀宦官的初衷没有人知道,或许是因为他思虑不周,认为十常侍盘根错节,顷刻间难以覆灭,又或者他心中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苏辰与袁绍的交情可深可浅,这几年来,他们经常有书信往来,每逢声张满日,佳节庆祝,双方都会互相备上一份礼物道贺。

    可人心隔肚皮,当他得知袁绍提议他作为外兵进京时,他也弄不明白袁绍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他知道一点,此事对他利大于弊,所以他才急匆匆地往洛阳赶去,为的就是抢占先机,然后依时而动。

    太史慈在上谷郡,徐晃在代郡,张辽在渔阳郡,三人距离涿县都不近,至少也需要几日的路程,好在张辽部全是骑兵,来去如风,所以他等张辽到了涿县之后,就直接出发了,至于徐晃和太史慈会在后面慢慢赶来。

    当他接到何进的公函时,太史慈已经追上了他,这不奇怪,太史慈虽然远在归化城,可狼骑的标准配置就是一人三马,而且都是上等战马,追上他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至于徐晃的五万背嵬军,这是苏辰的后手,步兵行军速度缓慢,他也没有指望徐晃能够追上他,有张辽的三万汉影在手,也足够应付一些场面,真要应付不来时,徐晃也该赶到了。

    何进同样弄不明白袁绍提议召外兵的目的,何进乃是屠户出生,即便当上了大将军,现在更是权倾朝野,号称何半朝,可他的思维方式仍然和世家大族不一样,所以在听到手下相继劝谏,甚至郑泰辞官之后,他的初衷也有所动摇。

    尤其是何皇后与其弟何苗都不赞同他的提议,何苗劝说道:“大将军,我们当初一起从南阳来,出身贫贱,都是依靠宦官的扶助,才有今天的富贵。国家大事,又谈何容易,覆水难收,应该多加考虑。应暂且与宦官们和解。”

    何苗的话来自于他骨子里的卑贱,即便权倾朝野,但是依然很自卑,这一点和世家大族出生的子弟完全不一样,何苗认为,他们能有今日,靠的是宦官,无论到了何种地步,都不应该与其撕破脸面。

    坦白说,何进骨子里也很自卑,所以他才招揽名士为他效命,以此增加自己的自信,这也是袁绍这些世家子弟为何能深受何进信任的原因。

    就在何进犹豫不决的时候,苏辰的上书到了,苏辰虽然是小世家出生,可那也是标准的世家子弟,也正是因此,何进对他的态度比较礼遇,正所谓三人成虎,既然苏辰和袁绍都赞同他的决定,所以他坚定了信心,再也不理会其余人的劝阻。

    趁着外兵还没到京城这段时间,袁绍又提议何进在朝中与州郡任命亲信,罢免与宦官勾结的朝中大臣和地方官员,并且在皇宫之中都换上了何进的亲信。

    这样还不够,袁绍甚至假借何进的名义给地方官员下令,逮捕宦官的亲属,将所有宦官亲属一网打尽。

    苏辰紧赶慢赶,日夜不休,终于在半个月后赶到了洛阳,在此非常时期,大军显然不能随意入城,为此他出示了何进的召令,而后带着虎卫进入洛阳,为了安全起见,他依旧住在英雄楼。

    王越乃是皇帝的剑术老师,如今刘辨当了皇帝,再加上朝中局势复杂,王越寸步不离地跟在刘辨身边,护卫左右。

    苏辰住下之后,并没有急着去见袁绍或者何进,而是先让史阿给王越传信,让他回一趟英雄楼。

    王越接到史阿的传信之后,等刘辨睡下之后就回到了英雄楼,见他回来,苏辰赶紧问道:“师尊,皇宫之中现在情况如何?”

    王越听罢,叹息一声,答道:“哎,现在大将军与十常侍势同水火,十常侍为了自保,走通了太后的路子,太后要护着十常侍,大将军以及司徒等朝廷公卿要杀十常侍,现在双方都已经有所防备,局势一触即发。”

    “师父会选择帮谁?”王越身为帝师,又怎么能置身事外,其实当王越推演出长生诀的后续功法之后,已经有归隐之心,只不过皇帝现在还需要他,所以才不得不担任皇帝的保镖。

    王越遥望着皇宫的方向,说道:“为师的任务只是保证皇帝陛下的安全,朝野纷争于我如浮云,只要皇帝陛下不受伤害,其余人爱争什么与为师无关。”

    王越说罢,又嘱咐他道:“星宇,你作为大将军召的外兵进城,估计十常侍很快就会得到消息,你切不可小觑这些宦官,张让赵忠二人至少有真武境的修为,这些人长期身在皇宫,皇宫之中功法甚多,丹药也不缺,而且他们才是护卫皇帝的最后力量,所以若是和他们正面冲突,你要小心为上。”

    “张让竟然这么厉害?”这倒是苏辰有些孤陋寡闻了,不过也能理解,这些宦官长期幽居深宫,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够混到十常侍这种位置上的人,又岂是寻常之辈,若真是普通人,随便派出个刺客就将其结果了,哪里还需要费这么大功夫。

    “不然呢?”王越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解释道:“皇宫之中藏龙若虎,这些人乃是皇室的供奉,虽然没有神武境的高手,但是真武境的修士却是不少,这些人长期待在深宫,人性已经扭曲了,凡是落在他们手上的人,无不遭受非人的折磨,他们的主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当代皇帝。”

    “除此之外,皇室也有自己不为人知的一些势力,这些人是坚定的保皇党,他们不忠于某一个皇帝,而是忠于坐在皇帝位子上的那个皇帝,只要是先帝血脉,便是他们的主人,若不是为师经常出入皇宫,又深得当今陛下信任,也不会知道这些事情。”

    “原来如此!”他突然想到,历史上曹操都不敢轻易废掉汉献帝,更何况这个时空的皇帝了,即便刘宏再昏庸,可集结了普天之下的资源,要想培养出一支不为人知的强大力量轻而易举。

    他接到何进进京的召令后,也不是没有别的想法,他甚至想过学一学董卓做那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可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他的底蕴不够,若真是像董卓那样作死,只会自取灭亡。

    他也不是没想过联合袁绍曹操等人将董卓拒之门外,而后几人共同辅佐当今圣上,瓜分胜利果实,现在看来,这也是玩火**,皇帝手中有这么大的力量,如果皇帝真有心励精图治,没准还真有翻盘的本事,所以这一策也不可取。

    如此看来,他也只能纵容董卓为祸,去做那个出头鸟了,想到这里,他忽然醒悟,莫非袁绍也把他当成了出头鸟?想让他和董卓在洛阳拼个你死我活,而后袁氏从中渔利?

    越想越有可能,袁绍乃是袁氏长子,他不可能不知道皇室的力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要想颠覆大汉朝,就必须要有一个出头之人将朝堂乃自天下搅得天翻地覆,而后袁绍如同历史上一样登高一呼,天下世家云集影从。

    如此一来,皇室的力量大大削弱,天下诸侯并起,可不就成了大争之世吗?

    怪不得历史上袁绍不肯奉天子以令不臣,或许他也正是顾及皇室的力量,没看到汉献帝给曹操闹出不少乱子嘛,要不是曹操麾下人才济济,恐怕还真就被汉献帝翻盘了。

    越想下去,他也是心惊,且不说袁绍是否存在利用他的想法,即便没有,他也不能掉以轻心,洛阳的这一滩水可不好搅和啊,必要之时,或许还得帮助一下董卓,让他去做那根搅屎棍,顶在前面,而他就偷偷地跟在后面捞好处就行了,就像那句话怎么说的,偷偷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既然有这些猜测,他也不再急于去找袁绍了,正好试探一下对方的心意,相信他进城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到这些人耳朵里。

    “师尊,这五年来,弟子靠着苦修,在没有服用高级破障丹的情况下突破了真武境,如今只差一步就能突破三花聚顶境界,今日适逢其会,弟子想请师尊为我护法,弟子想服用破障丹突破。”

    “也好!”

    王越已经是凝魄境的高手,有他在,突破瓶颈不过是吃饭喝水这么简单,现在就看他能达到什么地步了。

    王越吩咐下去,史阿很快就安排好了静室看,两人进入静室之中,苏辰盘腿而坐,开始运气,待真气运行了几个周天之后,这才拿出破障丹,放进嘴里。

    破障丹入口即化,一股清冽的感觉从口腔漫入喉咙,而后通过筋脉流转,汇聚在丹田之内,他感觉到全身越来越热,忍不住想要脱掉衣服。

    “凝神,静气,守住丹田,且看为师为你催化药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