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破三国 >

第11章

武破三国-第11章

小说: 武破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寔在县府设宴,为各级将官接风洗尘,其余士卒也分到半斤肉食,休息待命。

    “顺不善饮酒,苏县令不必客气!”

    苏寔没想到这个都尉竟然不饮酒,不过也不介意,仍然招呼着众人吃吃喝喝,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苏寔垂泪说道:“高都尉,各位将官,犬子今日不幸被俘,某心如刀绞,还望各位施以援手,将犬子救出狼穴,某必有厚报。”

    “这”苏寔说的很动情,于公于私,似乎对方都没有拒绝的道理,高都尉最后说道:“苏县令放心,在保证城池不失的情况下,某一定尽力而为。”

    晚上,苏寔给各级将官都送去了厚礼,不过高顺的那一份却是原封不动的退了回来,苏寔见此有些担心,这个高都尉还真是油盐不进,想要把儿子救出来,看来还得另想它法。

    望着窗外漆黑的夜色,苏寔心里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6章 陷阵之威上() 
第二日,鲜卑大部队赶来,和连亲自引大军围攻北门,西门和东门由两个千人队进攻,剩下南门不攻,典型的围三缺一,这么粗浅的兵法高顺当然懂,所以他把大部分兵力都布置在了北门。

    不过虽然知道和连围三缺一的计策,可看到北门外绵延不断的大股骑兵,苏寔和高顺心中都不免蒙上了一层阴影,今日这一战,只怕比昨日还要艰辛。

    高顺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本次战斗的决策者,苏寔虽然是地头蛇,可他手中的兵力几乎在昨日一战中消耗殆尽,剩下的不过是些精壮民夫。

    各家的私兵倒是不少,但这股力量却不适合战场厮杀,这是万不得已之时用来保命的最后手段,包括被打残了的狼骑也是,这一股力量虽然杯水车薪,可在关键的时候却是能派上大用场,苏寔并不打算将其投入战争之中。

    高顺把步兵都派往了东西二门守卫,守城和攻城不一样,守城的士兵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完全可以以一当十,所以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

    和连的骑兵五倍于汉军,所以他采用的计策便是直接攻打城门,围三缺一,看似将重兵囤于北门,实际上只要东西二门稍显颓势,立马就会变成主战场,这个道理高顺也不会不明白,唯一的办法就是死死地守住城门。

    “敌人准备进攻了!”看到鲜卑骑兵开始分兵攻城,苏寔一颗心七上八下,他努力在军阵之中寻找苏辰的身影,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高顺此时脸上也露出了凝重的表情,尤其是看到汹涌而来的骑兵,他如临大敌,时刻准备与敌人决一死战。

    “看!鲜卑人在做什么?难不成他们要马踏城墙?”一个士兵看到鲜卑士卒奇怪的动作,立马惊呼起来。

    苏寔和高顺也顺眼看去,果然看到一个个鲜卑骑兵马背上拖着布袋,策马狂奔而来,那情形似乎要马踏城墙了。

    第一队鲜卑骑兵疯狂地直奔城门而来,到了护城河外,只见士兵们顿时一分为二,各自拨马朝着两侧分散,然后只见一个个士兵扯过马背上的布包,直接扔进了护城河里。

    看到这一幕,高顺哪里还不知道对方要干什么,苏寔同样也明白了对方的意图:“不好,高都尉,和连这是想要填平护城河。”

    “不止如此!”高顺看了看已经干枯的护城河,然后又看了看对面大股的骑兵蜂拥而来,心中突然升起一股不详的预感,说道:“和连不只是想要填平护城河,恐怕他是要在城门外堆起一道土坡,然后纵马拾级而上,直接马踏城门。”

    “什么?”苏寔看了看汹涌的人潮,不得不相信了这个事实,他也没想到,一向鲁莽的草原人竟然也学会了兵法,并且还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马踏城墙,和连他真的能够成功吗?

    或许是为了回答苏寔的疑虑,只听高顺继续说道:“和连这么做有两个意图,其一是为了攻城,其二就是为了逼迫我们与他出城野战,汉军野战绝不是鲜卑骑兵的对手,只是没想到和连竟然能想出这等诡异的攻城之法,如此一来,只怕今后大汉边疆要多事儿了。”

    “是啊!”苏寔闻言也不得不同意高顺的话,谁能想到攻城还能这么攻呢,大汉军队攻城,用的都是冲车,云梯,弩车等等,而且攻城从来都是步兵的活计,从来没听说过骑兵还能攻城的。

    本来他想的是鲜卑骑兵纵然人马众多,但骑兵不擅攻城,要打造攻城器械迁延费日,一旦其它几部都尉援兵赶来,到时候还有一线生机。

    而且有高顺的三千精锐和城中的大量民夫辅助,和连想要凭借两万骑兵攻破五源要塞,几乎不可能。

    只是没想到和连竟然想出了这等鬼斧神工的攻城之法,用布袋堆土成山,只要形成了一道阶梯,那么骑兵就能顺势奔上城楼,纵然城墙上有弓箭手守护,可面对源源不断的骑兵,那只能是杯水车薪,一旦这堆土成山之计成功,五源不攻自破。

    “高都尉,这可该如何是好啊?”苏寔已经是急红眼了,他苏家刚刚有些起色,眼看就要宏图大展,后继有人,没想到此时一个又一个噩耗传来,先是儿子被俘,生死不知,接着就是城门将破,一时间却是乱了阵脚。

    “和连显然是有备而来。”高顺这话没有说错,昨日和连只带了五千轻骑赶来,后面的大部队显然是在为今天的攻城做准备,没想到一个鲜卑人竟然有这等谋略,这实在不是大汉之福啊。

    “那该如何是好?”苏寔再次问出了这句话。

    高顺看着越来越高的突破,仿佛下定了决心一般,转过身对着苏寔严肃地说道:“苏县令,这城门就交给你了,我准备带着八百陷阵营出城决战。”

    “什么?”苏寔仿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般,惊呼道:“高都尉,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时候啊,你区区八百人,如何能是鲜卑两万铁骑的对手?此计不妥,此计不妥!”

    高顺却是轻蔑地看了看城外的骑兵,说道:“苏县令请放心,没有把握,我也不敢贸然出城决战,这鲜卑骑兵勇则勇已,可却是不懂军阵之法,我八百陷阵营将士,食则同锅,寝则同榻,早已经练成了步战军阵,八百人如臂指使,形同一人,鲜卑骑兵虽多,顺却有信心与敌一战。”

    “高都尉竟然精通军阵之术?”听到这个回答,苏寔果然放心了不少,原本紧绷的神经顷刻间便放松下来,这倒不是他轻敌大意,实在是这军阵之术太过神奇。

    军阵之术说简单点无外乎就是士兵之间协同作战,步调一致,可以将众人的力量集结成一股强大的气势,哪怕是真武境,神武境的高手,在强大的军阵面前,也不得不黯然退步。

    传闻汉出之时,有大将军韩信,精通军阵之术,点兵多多益善,只要区区一百人便能匹敌一个真武境绝顶的高手,一千人的方阵便足以击败一个神武境神照期的高手,相传韩信将这样的方阵练到了十万,百万,所以才帮助高祖定鼎天下,一同八荒。

    当时项羽乃是神武境炼神期的高手,百年难遇的修炼天才,一身修为通天彻地,可是在韩信强大的军阵面前,也最终自刎乌江,否则一个小小的乌江,又如何能够困住一个炼神期的修士呢?

    韩信也因为身怀异术,威名太盛,已经威胁到了皇权的地位,所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最终命归黄泉,他死后,那强大的军阵之术也就失传了。

    后来汉武时期,也不是没出过名将猛将,但能如韩信那般能练成十万军阵的大将,却是再也没出现过,最多也就是当初霍去病练成了万人骑兵军阵,将匈奴人打得丢盔卸甲。

    骑兵方阵和步兵方阵相比,困难十倍,最大的问题就是每个将士都要练成人马合一之术,如此才有可能练成骑兵方阵。

    高顺身为将门世家,这步兵方阵之术却是懂得,这也是高家的立身之本,不过以他的才能,穷极数年,最多也就能练成这八百陷阵营了。

    “高都尉说的可是昨日带来的八百精锐?”那八百陷阵营将士苏寔是见过的,个个站如青松,行如飓风,实在是不可多得精锐将士,只是没想到这一营将士竟然练成了军阵之术。

    “不错!”提到八百陷阵营将士,高顺十分自豪,这些兄弟他每一个人都能叫出名字,很多人都是他的生死之交。

    高家身为将门世家,在每一代传人小的时候,就会收拢孤儿幼小,将其抚养长大,待年长时通过训练,逐渐淘汰,最后由当代传人成军,这便是陷阵营的由来。

    最初的时候,和高顺生活的有不下两千人,最终成军时只剩下了这八百人,这八百人只忠于高顺一人,终日守在身边,高顺在哪里,陷阵营就在哪里,可以说这八百人几乎就是高顺的影子一般。

    八百人的气势叠加成一个人,那会是怎样一种场面啊?传闻中的军阵之术,没想到有朝一日,他苏寔竟然能够亲眼见到,实在是不枉此生啊。

    这也不怪苏寔惊讶,毕竟到了如今,能够通晓军阵之术的将领实在是太少了,这样的将领,不管自身修为如何,单凭这一点本事,就足以成为任何一方大势力的座上宾,正所谓一招鲜吃遍天下,便是此理。

    “那城楼就交给苏县令了。”高顺拱手抱拳,就要沿着石梯拾级而下。

    苏寔也严肃地抱拳答道:“高都尉请放心,城楼就交给苏某了,城在人在,城毁人亡。”

    “如此,保重!”这一刻,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一个眼神便已经足够。

    “保重!”目送着高顺下了城门,苏寔才把目光重新投向城外,这一看,顿时大叫不好,赶紧命令弓箭手应敌。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7章 陷阵之威下() 
“陷阵营的弟兄们何在?”

    “陷阵!陷阵!陷阵!”

    “随我出城杀敌!”

    “杀!杀!杀”

    震天的呼声从城门处传出城外,苏寔赶紧下令放下城门,送高顺一行人出城,

    此时,护城河早就被填平了,鲜卑骑兵已经开始在堆土成山,源源不断地铁流往城门而来,不消一刻,一个简易的土坡就要成形。

    苏寔当然不能坐以待毙,待那鲜卑骑兵进入弓箭手的射程之后,立马下令弓箭手开弓迎敌。

    城楼上的弓箭手轮番射击,城外的鲜卑士兵立即反击,而且边跑边射,虽然准头差了不少,可一轮又一轮的流矢也在不停地收割着城楼上弓箭手的性命。

    “快,赶快补上,绝不能让一个敌人踏上城楼,快射!”苏寔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将士应敌,再看那高顺,早已经在城门外布好了阵势。

    不远处和连的大纛下,一个士兵突然来报:“报!!!!”

    “报首领,有一队汉军士兵出城了!”

    “什么?来得好!”和连听闻有汉军出城,心情大好,呼喊道:“来人啊,派一个千人队去灭了汉军。”

    “领命!”

    “哒哒哒哒!!!!!”

    哒哒的马蹄声呼啸而去,原本运送布袋的骑兵纷纷拨马退在两边,为这一个千人队让出一条大路。

    高顺看到这一支千人队,轻蔑地瞥了一眼,随即对着身后的将士喊道:“兄弟们,随我杀敌!”

    “风!风!风!”

    随着高顺用令旗打出一条条旗语,他身后的八百陷阵营将士迅速移动,不一会儿就组成了一个防御阵营!

    这口令并不复杂,乃是根据兵法中的“迅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演变而来,虽然不复杂,却极为实用,要让八百人如臂指使,这可不容易,所以越是简单有效的口令,越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持枪!”

    高顺一声令下,八百人迅速端起了长枪,人手一支,组成了一道枪林,可如果有人从远处看过来的话,只会看到是一支大枪正对着那千人队的将领。

    “射!”

    八百支长枪从空中迅疾地抛射而出,高顺一枪命中,那为首的千人将应声落马。

    “杀!杀!杀!”

    震天的喊杀声从陷阵营传出,每一个音符都仿佛成了催命的子弹,喊杀声一落,那一支千人队已经没几个人还站着了,受惊的马匹不停地冲向两边,四散而去,很快就将那运送布包的队伍冲散了,连带着就是战马受惊,嘶鸣不断。

    “杀!杀!杀!”

    喊杀声不绝于耳,鲜卑士卒的战马频频受惊,将马背上的士卒摔落在地,然后四散逃走,仿佛迫不及待地要离开这炼狱之中。

    “杀!杀!杀!”

    喊杀声传来,即便是城楼上的汉军士兵也受到了影响,一个个开始站立不稳,苏寔赶紧下令道:“快快捂住耳朵,快快捂住耳朵!”

    苏寔的声音传入士兵耳中,仿佛成了一道救命的仙音,一个个赶紧从身上撕下一块布条将耳朵堵住,然后他们便看到惊人的一幕,只见城外的鲜卑士卒个个躺在地上哀嚎不断,哪里还有半点刚才耀武扬威的风采。

    只可以还是有一两个倒霉蛋,没来得及堵住耳朵,再加上又离得太近,分分钟耳膜破碎,流血而亡。

    “这就是军阵之威吗?”苏寔也不得不堵住了耳朵,喃喃自语地看着城外正在上演的一幕,那情形,即便是身为敌对双方,他也不由得升起了恻隐之心。

    可惜啊,苏寔的震惊远远不够,解决了护城河周围的敌人,高顺当先一步踏出,紧接着后面士卒喊出震天的口令,整个陷阵营便朝着鲜卑大军前进。

    “火!火!火!”

    不远处,和连亲眼目睹了一个千人队覆灭的全过程,心中的震惊丝毫不比苏寔少,看着正向大队缓慢移动而来的汉军,和连大怒,吩咐道:“来人啊,派五个千人队押上,务必要围歼这股汉军。”

    “领命!”

    五个千人将应声而出,纷纷拨马上前,快速地朝着汉军奔去,这一次他们聪明地没有选择硬碰硬,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