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290章

水浒大宋-第290章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世的印度半岛,今世必为中华国所取,打造成东亚第二岛链防御圈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不但要大兴商贸,更得驻扎重兵。

    大国以战促和,小战以武争利。

    张林首重打造战争动员机制,保留一定数量的特种军、常规军和常备军,实行全民参训军制,每个男性国民都有服兵役的义务。

    除非是特殊岗位或者作出大贡献的国民,才有免于兵役的权利。

    这时代大多数国家还处于农夫军团的模式,还未脱产,全职士兵在西欧国家甚至是地位不低的小贵族。

    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如中华国这般全职业士兵几十万,说句大实话,现在可以单挑整个欧洲加中亚。

    即便张林再是谦虚,想到军事上的力量也不免内心膨胀,有种学成吉思汗饮马莱茵河畔的冲动。

    成吉思汗虽然牛逼,但终其一生只给后世子孙留下了消散不去的民族仇恨,他若是懂得民族融合,也就不会屠杀汉人了。

    但是战争,带来的是无休止的家破人亡,生灵涂炭。

    从前他可以为了汉人民族崛起而杀人,可以为了复仇女真族两次打断中华脊梁骨的后世历史还杀人,但现在,他却希望用小规模战争少死人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或许,因他而死的人太多了,多到不忍。

    元武八年,也是第二期五年建设计划进展到第三年的时刻,十大工业带基本上运作起来,中原ii型蒸汽机已是在其中服务。

    皇家科学城的机械物理研究所的中原iii型改良蒸汽机已制作出模型机,它拥有更高效的热转化机制,在动能传输过程中可以节省更多的能量用于生产,目前正处于上船测试。

    蒸汽机最先是用于铸币方面,元武七年时,国家财税已是增涨到十一亿元,有效缓解了财政危机。当然,这跟货币的普及不无关系。

    目前市面上,已是基本看不到前朝旧金银铜货币的迹象,财政总署还在民间光贴告示,组织人手下乡活动鼓励百姓把地窖存钱兑换成新货币并且存入当地银行。

    国库拥有黄金储备七十万斤,现在为了进一步扩大黄金储量,张林下令与天竺的泰米尔王国,以军械大宗买卖来索取对方的黄金以及割让天竺半岛的条件。

    这看似不合理的土地要求,泰米尔王国却是想都不想就答应了下来。换位思考,如果有人现在拿原子弹跟张林索取夷北、夷南大岛,那他也肯定不犹豫地就答应。

    这时代,拳头大就是硬道理。

    除了想方设法地储备黄金白银,张林同时也利用对周边各国小规模战争进行政权更替,然后把货币大量涌入周边国家中进行经济控制。

    光是高丽和日本国、占城、李朝、蒲甘各国的市场,就足够中华国完成银本制向金本制过渡。

    而且旁边还有天竺国、中亚这么大的市场,这么丰盛的密集人口国家,货物倾销带来的好处是以数十年上百年计算的。

    天竺国跟中华国临近,本就被当成货物倾销的属地,也是汉人西南方位缓冲国度。所以,大一统的主权国家是不可能成立的,其中有数个大势力已被中华国拉拢,并且互相之间展开竞争。

    里面,少不了军机署和锦衣卫安插人手在推波助澜,制造民族仇恨。

    以夷制夷!

    张林在大朝会上是用这个词表达今后对远洋国家的战争手段,进一步深化代理人战争的概念,以有限军队和资金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他要在中亚安插一颗高爆地雷,思来想去,觉得没有人比犹太人更适合这个角色了。国内的犹太人和虾夷人倒是很不错的选择。

    建国地点倒是颇费一番手脚,这件事困扰多天后,他最终决定把犹太人安置在后世的苏伊士运河右半三角区。

    左边紧邻埃及,右边紧挨清真阿拉伯世界,这样的地方足以用来遏制犹太人脱缰野马的野望。

    这时候还没有埃及这个国家,有的也是绿衣大食法蒂玛王朝,跟中华国有接触,但还没有正式建交。相反,黑衣大食却是第一个跟中华国缔结友好邦交的大国。

    想要给犹太人找一块根据地,那么必不可免地需要战争,反正绿衣大食和黑衣大食由于宗教理念不同大打出手好多年,也不差导火索。

    虽然苏伊士运河还未开通,但不妨碍某人先期规划一下这条运河的归属权。

    想发动中亚大战,中华国必须得有桥头堡,那么尽快拿下僧伽罗王国的天竺半岛已是迫不及待。

    日本国平氏、高丽国新朝社、夏国(虾夷)各出一些人,凑吧凑吧弄个五万全副武装的新式火器军就足够收拾这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半岛了。

    此次作战涉及到大规模的登陆运输,武装战舰以吨位算分别为200…500吨的飞浪级、500…1000吨军舰为惊涛级,1000…2000吨的怒海级、2000…3000吨为镇海级、3000吨…5000吨为飞云级、5000吨以上的战舰目前处于试验阶段,技术还不成熟。

    赵长河已是在孟加行省整备海军,商务总署在帮忙征用海路商船,中华国目前还缺少军用级别的武装运输舰,暂时还是以造专业战舰为主。

    针对此次半岛战争,朝廷对沿海十二个大船厂一次下单两百余艘武装运输船,其中光飞云级就达到了二十四艘。

    经过这一次船务订单,沿海船厂可以形成产业链规模,将中华国又陆军大国蜕变成拥有强大蓝水海军的双栖军种大国。

    这么多舰船看似规模庞大,放到全世界其实一点也不算多,要知道后世两三百年后的大航海时代,一个荷兰小国就能阻止四千多门火炮的舰队,换算成舰船,至少是三四百艘。

    海上马车夫,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第611章 元武盛世() 
为什么另一个时空的荷兰、西班牙、英国等国家没有最终成为世界的霸主,只有那短暂的辉煌。

    归根结底,其人口和国土面积决定了发展前途。殖民地终究只是殖民地,不实行种族同化,到头来免不了分割裂变。

    再一个假设,若果英国当初下决心将人口大规模迁移到北美,宣布北美为正式的大不列颠土地之一,或许历史就改写了。

    战争打的是资源,未来是资源的争夺时代。

    就如二战时期的美国,即便在一场战役中大败亏输,但其雄厚的国土和人力资源让国家民众对战争无所畏惧。

    海外的土地,要么占领后彻底移民而不是殖民,要么就别搞。

    就像中华国图谋的天竺半岛一样,某人是根本没打算在上面容纳别国之人居住,只能是中华国民和少数东亚人。例如土著,榨取劳动力后自生自灭,要么就当奴隶卖给临近的泰米尔王朝。

    总面积五万多平方公里,足够上百万人居住,先期移民二三十万,几代人就能把半岛给填满了。

    但国人讲究落叶归根,很少愿意去海外移民,除非是丰厚的利益刺激。

    印度半岛已知的资源有媒铁,气候适合种植水稻、棉花、甘蔗,再加上靠近天竺国作为东亚与中亚、西亚、欧洲的贸易中转站,这个半岛未来的发展不会弱于国内东南沿海。

    想要入侵这个半岛,需要海军陆战队和海军齐心协力,只要泰米尔王国不在旁边碍事,以一场突袭战站稳脚跟后,源源不断的物资就能运输上去建造船务和商贸港口。

    港口根据地的地址选择,自然是半岛北角了。

    事实上,这项工作的推进远没有张林想象的那么快,一旦涉及到远洋作战,对运输和后勤的考验巨大,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眼下,依旧处于孟加行省(蒲甘国和占城国的争议地区,被中华国买了下来,约莫十二万平方公里,把大理、西藏链接在一起)的物资囤积阶段。

    现在的世界各国对领土还没形成认知,土地抢占很频繁,像中华国这般愿意平息战戈,用钱和军火买的大国凤毛麟角。

    张林尽早地以各国史料形式把买到手的土地给确定下来,为的就是避免后世这些国家来扯皮,但凡土地割让或者购买,一定签署书面协议,双方各持一份。

    不但如此,每个朝代的君主轮换后,都要互相递交内含地图的邦交国书。一代代承办下去,就不信后世还能把事实推翻掉。

    高丽国就是第一个处置对象,张林让外交总署代表中华国明确把双方的领土给弄清楚,省得后世出现全宇宙都是他们大韩民族的论调。

    眼下中华国有的是人力物力财力,可以放开手同时进行多线战略,充分发挥闲置劳动力的效用。民间还组织宣传队,但有偷闲打耍的人都上门进行劝说和教育。

    这是个财富爆发的时代,只要你脑袋正常,缺胳膊少腿儿都能让你发家致富。啥,没胳膊也没腿儿?那特么嘴巴管人会不会?

    只要你有中华国国民身份,各地总署都会对你做出妥当安置,没媳妇也给你配媳妇。当然,丑美就别挑了。

    民间已是有人称这个时代为元武盛世了!

    即便是从前贫瘠的西北百姓,现在也能每天弄二两小酒喝喝,时不时搞点羊肉牛肉下下菜。牛羊肉不舍得吃,那就吃便宜的猪肉!

    哪个地方若还是出现饿死人的现象,那简直是在元武大帝脸上啪,当地主政官员也别干了,统统撤职查办,一撸到底。

    中华国并非人间天堂,有些地方穷不可怕,但官员必须要如实上报,朝廷才会按照情况给与财政支持。

    地方穷,官员若是还隐瞒虚实夸大政绩,那就真是该死了。

    中华国目前穷乡镇还不少,主要是靠财政扶助,但有奏章上提及的,均都委派官员去走马上任治理。

    哪个官员干的漂亮,那就破格提拔,钦点官升三级的官员都有。元武陛下常关注这些能在穷乡僻壤间治政出色的基层官员,金口一开,鲤鱼跃龙门。

    盛世之下,百家复兴,也容纳得下各种不同的声音。

    原本想把孔门连根拔起迁往日本国的想法,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最终没能实现,经过这一番“恐吓”,孔门旧儒们稍稍安分了下来。

    享受了这么些年的丰富的物质生活,谁又愿意漂流海外呢?随着科技的进步,随着许多新鲜事物能提高生产力,社会在向着大家以前不敢想象的层次进化。

    旧儒们再是能掰扯,也难以抗拒这时代的潮流。

    中华国新朝廷灭金国、西夏,收复蒙古、大理、吐蕃,整治高丽、日本、天竺等过,把宋朝土地扩增了三倍有余,这已经充分说明了新制度的优越性。

    官报上一再宣传讲道理看事实,旧儒们再是巧舌如簧,也难以抨击这新制度对国家和民族的好处,难道百姓们还想过以前面对异族提心吊胆的生活吗?

    前朝皇宫数千人奢靡生活,而今朝皇宫只有区区两百余人,元武陛下勤俭执政,天下人有目共睹。

    天下适龄孩童都可以得到妥当的安置和教育,寒门也可出贵子,国内拥有这么多明辨是非读书人,早已对旧儒那一套深感厌恶了。

    旧儒们都难以想象,元武陛下为了打击他们,居然会让官报刊登“儒家愚民忠君的思想”,直接阐述了旧儒思想迫害百姓,让百姓们麻木不仁安于君主统治的事实。

    他就不怕百姓们开启民智后,推翻他这皇位吗?

    一想到元武陛下居然连皇位都不在乎地跟他们死磕,旧儒们就有些惶恐不安。儒家靠皇权而崛起,现今却被皇权打压的体无完肤。

    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一部分的旧儒们选择依附于新儒学……也就是新汉学,改弦易张,宣扬新汉学中的德善美儒家思想。

    看到旧儒们服软,张林也就放他们一马,安安心心搞新汉学才是他的目的,这些“思想家”也是中华民族见证历史的一部分,能不杀还是没必要杀的。

    他张林,非是独裁君主,可以听得下任何不反国反民族的政见声音。

第612章 美洲新中华() 
年已三十七岁却依然丰腴的昔年天下第一名伎李师师,弯腰趴伏在龙床上,一手抓紧床栏,一手扣紧床单。

    。。。。。。。。。。。。。。。。。

    宫里有好些个新进的少女,但皇上还是宠爱她们这些女人,这让床上的李师师和梁红玉感到欢喜。

    “唉,朕老啦。”张林亲吻女人的耳垂,嘿嘿笑道:“以前这般折腾后,你俩可都是要犯困睡觉的。”

    李师师娇嗔道:“陛下正当盛年,奴家们才是真老了呢。”刚说罢,嘤呤一声呻吟出来。

    张林躺倒俩女人中间,左拥右抱地笑道:“这光阴看似慢,却是眨眼间匆匆而过。朕还记得开封府外的鸳鸯桥呢。”

    年岁已是二十四岁的苗儿姑娘从偏房出来,闻言不禁笑道:“嘻嘻,奴婢也记得,当年姐姐可是日日夜夜都欢喜皇上来看她。”

    “就你这丫头多嘴。”李师师笑骂一句。

    张林伸手握住苗儿姑娘擦拭自己的柔夷,眼神坏笑着咪起来,苗儿姑娘瞬间领会了意思,眉目含情。

    “苗儿你也老大不小了,朕该给你寻个好人家了。”

    苗儿倏地抬起头,嘟嘴道:“皇上,奴婢不想离开姐姐们和您,只想留在宫里伺候。”

    “傻丫头,皇上是为你好呢,出宫寻个好人家安心过日子,得空儿再回宫看我们就是。”

    “奴婢就愿意老死在宫中,一辈子这样伺候皇上和姐姐。”苗儿委屈地低下头。

    张林也是有些无奈,皇宫里各个嫔妃身边的丫鬟鲜有愿意出宫的,明知落不得什么名分也心甘情愿留下来。

    他摸摸苗儿的脑瓜子,心神一时有些恍惚。

    张林已是在大朝会上明确提出不再纳妃,现有的十八个妃子无一不是绝色子女,已是够陪他渡过余生了。

    清晨,春雨绵绵。

    元武八年,去岁是灾年,今岁却是瑞雪兆丰年。各地风调雨顺,看来粮仓又得扩建了。

    如今朝廷有内阁打理,各项事情已是安排妥当,张林也有充足的休闲时间,偶尔懒个床。

    但今日不能懒床,他得去港口迎接远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