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革宋 >

第820章

革宋-第820章

小说: 革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升也未必,我会有新的同级职务。”

    “然后呢?”马克西米追问。

    “然后到了退休年龄,我就退休。”

    “退休……”马克西米想起大宋的确有这么一个制度,虽然也有介绍,却让马克西米不是特别明白,“阁下,能否告诉我退休到底是什么制度。”

    李自然就把大宋最新的退休制度讲给马克西米。马克西米越听越觉得惊讶,原来大宋官员是靠退休制度来保底。罗马没退休,只有任期制。任期制度内大家当然要如狼似虎的为自己捞一把,任期结束之后不能连任,那就只能自己吃自己啦。听这个退休制度,原来是大宋退休制度并非是简单的确定官员任期,更是用来确保官员们能够安心的制度。如果在任职期间服从国家,就不用担心退休之后生活无依无靠。

    看着马克西米的表情,李自然忍不住劝马克西米,“阁下,退休制度牵扯很广,光是退休金就对国家财政有不小的要求。并不是单纯来个退休制度就能解决问题。”

    马克西米连连点头,大声叹道:“说起来让阁下见笑了,我们周边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君主制国家,只是当年罗马衰弱,被各个国家入侵。我们这些人虽然看不上那些野蛮国家的制度,却架不住民间的声音。如果罗马的制度真的很好,为什么打不过那些国家呢。现在看到大宋的制度,才知道真正的君主制也不是瞎胡闹的。”

    “呵呵。”李自然只能干笑。大宋其实也有这样的问题,认为北方蛮族天生就比汉人能打仗。也就是赵官家崛起之后,领着大宋将周边蛮夷杀的积尸如山血流成河,蛮夷们为了逃命不得不远遁万里之外。大宋不仅能赶走蛮夷,还能通过船队原航到蛮夷根本无法抵达的整个地球,这时候赵官家说汉人不如蛮夷是因为汉人自己没有前代的进步速度,蛮夷通过技术扩散不断获得技术而大幅度进步。一个进步有限,一个快速进步,双方的差距快速缩小,才看着蛮夷好像很强大。

    当大宋重新立于世界之巅,对自己的反省和批判很容易被大宋人民接受。大家也接受了‘无能就是原罪’的观点。在以前儒家思想环境下,这种观点无论如何都不会被接受。赵官家不仅让大家承认了这个事实,更摧毁了儒家对大宋思想的统治权。听到马克西米的话,李自然是格外的有感觉。然后他就听马克西米叹道:“也不知道宋国皇帝对罗马的改革会有什么建议。”

第313章 共和(二十三)() 
李自然的报告送到大宋已经是半月之后的事情,赵谦看着人事调动,回想起老爹冷酷的人事决断。声称欧罗巴行省会变成藩镇的说法很多,赵谦曾经以为老爹真的不在意。直到老爹趁着这次耶律洪的努力将欧罗巴行省的官员队伍彻底年轻化。表面上看,耶律洪通过这次人事任免把自己的竞争者谢松也带走了。事实上被调走的不仅是谢松的人马,欧罗巴行省那些有年头的官员干部全部被调职,曾经完全依赖个人能力的行省完成了任免正规化。

    自己是听了老爹的讲述之后才明白老爹决定的理由,也许会有人说老爹精于权谋。赵谦却认为老爹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完成了该做的事情,更早就急着实施人员更替会让行省官员干部们人心惶惶,更晚实施人员更替则会让行省中形成一个稳固的利益集团。现在这个阶段真的恰如其分,朝廷完成官员干部替换的同时,还获得了行省建立的钱庄系统的全部监管权。

    至于耶律洪与谢松等官员也没有遭到什么不平的待遇,有说法是老爹想让耶律洪到吏部工作,谢松则到商务部当副部长。其他官员也都有不错的安排,按照当年的承诺,在欧罗巴行省工作的晋升速度就是比在国内快。朝廷也完美的兑现了以前的承诺。

    那么接下来……,秘书送来了公文,“太子,官家给你的文件。”

    赵谦打开看着看着眼睛就不由自主的瞪圆,按照道理,老爹昨天才拿到李自然的报告,今天就拿出了份共和制政体的设计。赵谦放下看到一小半的设计书,再次拿出李自然的报告看了起来。仔细搜索之后才从一个不起眼的位置找到‘东罗马帝国宪政委员会主席马克西米想请官家对东罗马共和制提出建议’。赵谦对这个话稍微有点印象,也找了半天才找到。老爹看公文到底得多细,赵谦有点明白了。

    再次拿起设计书,赵谦继续看。这个政体设计书应该是学社里面搞出来的,那种行文明显可以看出来学社的味道。而且老爹再厉害也不至于半天就拿出这么一个完整的政体设计书。这个政体设计书挺有趣,基于‘三权分立’的模式进行设计,国家分为行政、立法、司法,适用于选举制国家。

    因为不牵扯具体行政架构,赵谦看的有些似懂非懂。反倒最后一页,就见上面写了日期,大宋336年11月完稿。赵谦有点惊了,大宋336年11月,那不就是东罗马复古的日子么。大宋朝廷看着没啥反应,却没想到老爹颇有准备。

    合上设计书,赵谦拿起公文,就见老爹漂亮的银钩铁画写到,“让欧罗巴行省把这个规划推荐给马克西米,试试能否在东罗马落实。”

    老爹到底想做什么,赵谦觉得自己不太能理解。仔细想,逐渐有点明白的感觉。秦汉第一帝国体制也经过好多阶段的发展,首先是秦国靠自己站稳脚跟,逐渐到秦穆公壮大。但是秦穆公壮大之后却没了方向,最后出现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国人对此悲痛万分,赋《黄鸟》之诗,唱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以此表达对用人殉葬制度的愤怒。

    很多看法是秦穆公觉得自己打下的地盘已经没办法用当时制度管理,把那帮能干的殉葬,为后世子孙降低威胁。虽然苏东坡却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穆公生前不诛杀丧师之将孟明,是不会忍心用三良殉葬的。三良之死,就像田横自杀后,从行至洛阳的二齐士自刎殉主一样,完全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意思。

    在现在的大宋朝廷冷彻的政治观完全不可能接受苏东坡的解释。从秦国之后的表现看,秦国接连各种内乱动乱,直到秦孝公继位才开始扭转,而秦孝公继位之后先发兵攻打敌人,之后发布《招贤令》。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秦穆公)之故地,修缪公(秦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孝公是个非常英明的君主,太史公写《秦本纪》的时候甚至在秦孝公老爹的那段里面专门写下秦孝公出生的日期,可见太史公对秦孝公的重视。

    这篇招贤令中秦孝公专门点出重点‘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所以商鞅前来三次与秦孝公对谈,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也就是说,商鞅最初给秦孝公讲王道,秦孝公大怒。之后讲霸道,秦孝公觉得商鞅是个可以谈事情的人。最后商鞅用‘彊国之术’讲,秦孝公决定任用商鞅。

    老爹莫非也是这样的打算么?

第314章 共和(二十四)() 
一支骡队走在色雷斯山区的小路上,每匹骡子都有行脚人牵着,尽可能走的平稳。便是如此,那些乘客们也得靠紧紧抓住马鞍前的铁环让自己坐的更稳一点。好不容易通过了小路,骡队终于回到大路上。颠簸摇晃几个小时的乘客们都要求歇会儿,包括马克西米在内的众人就停在路边的一处驿站里。

    抱怨是免不了的,不少人对军团修路的大加抱怨。驿站老板听到这些,也忍不住加入到其中,“诸位,再过一段军团就要修到我的门前。到时候哪里还有客人上门哇。”

    马克西米一声不吭,他的儿子西塞留斯就是军团的人,不久前结束了两年军法官的任职,已经成为西部某个军团的大队长。罗马军团不打仗的时候负责罗马的基础建设,现在西塞留斯应该也在某段路上进行拓宽工作。虽然自己遇到些问题,马克西米却不觉得这有啥好抱怨的。一旦道路拓宽完毕,东罗马交通运输能力会提高好几倍。这点不便都忍不了……,这些人就是喜欢抱怨啊。

    不想听抱怨,马克西米就考虑着自己的烦心事,那些委员们无疑是烦恼的来源之一。

    “君权强大将导致共和制衰落!”

    “人民为什么不支持共和?”

    “阁下说共和无力执政导致共和覆灭,现在是君主制度在台上……”

    “我们现在争吵的都不在点子上,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

    李自然刚离开君士坦丁堡的几天,马克西米没啥感觉,现在马克西米多么怀念能上门请教李自然的时间。李自然的话中只有极少数才对马克西米有用,大多数话都让马克西米感觉很好。那种力量和内在的自信,就如进了宝库,真正有用的宝物就那么几件,沿途所见的大多数宝物看着都让人赏心悦目。相较李自然的内在力量,现在东罗马共和派内的虚弱与彷徨让马克西米总想起李自然那句‘无能就是原罪’。

    胳膊被老婆用手肘重重撞了一下,马克西米从沉思中抬起头。就听老婆有些不满的说道:“马克西米,巴尔登阁下和你说话呢。”

    “哦。”马克西米随口应了一声,看向巴尔登女公爵。

    公爵笑道:“阁下,我知道你很辛苦,所以才邀请你们到我的庄园散心。几百年都没解决的问题不急着这几天就完成。”

    马克西米笑了笑,要是近千年都没解决的问题能在这几天解决就好了。马克西米愿意为此付出任何代价。正如女公爵所说,既然现在解决不了,马克西米不妨就放松心情,好好享受这趟旅程。

    “阁下说得对,我的确太沉浸公务。”马克西米应道。

    丈夫的回答也算是得体,希拉的母亲松了口气。这次应邀到巴尔登女公爵的庄园游玩对克莱修斯家还有个非常重要的理由,如果两人对巴尔登家没什么意见,就要讨论两家孩子何时举办婚礼。很多人都说过巴尔登女公爵的财富,现在也该看看这位大贵族到底多富有。

    好像到处都有军团在修路,一行人再次出发之后又被迫绕了三次路。走了三天之后,队伍上了一条岔路,巴尔登女公爵淡然对众人说道:“从这里开始,就是希拉在西部搞的新庄园计划的土地。”

    克莱修斯夫妇都听说过这个计划,以巴尔登女公爵为首的一票贵族按照东部贵族苏伦的模式搞起了生产,还从君士坦丁堡钱庄借了一大笔钱。这笔借款的规模之大,连军团食谱上面都有所提及。如果计划成功,据说可以满足西部军团一大部分粮食供应。

    看着这片地界,也不觉得和其他地方有啥特别不同。众人就沿着道路向前,一天就这么过去了,道路两边有非常多的麦田,麦子马上就要成熟,麦穗大部分已经呈现金黄色,翠绿色的部分只剩下一小点。农田里面有大量人在做各种准备,那些人手里的镰刀刀锋在阳光下反射出明亮的光来,让马克西米觉得有点危险。

    走到了第二天下午,一座庄园出现在视野中。巴尔登女公爵指着庄园对众人说道:“前面就到了。”

    马克西米看了看老婆,心里面真有些讶异。老婆竟然憋住一直没问庄园啥时候到,反倒是马克西米好几次忍不住想问。没想到巴尔登女公爵居然控制着如此之大的土地,怪不得巴尔登家族能在西部大贵族里面排名前三。

    希拉的母亲从女儿从巴尔登家回来的抱怨中了解到这趟路程的距离,听的时候已经觉得惊讶,亲眼看了之后更感觉到巴尔登家果然名不虚传。众人这一路上已经很累,进了庄园之后就在仆人们的引领下到了各自房间。克莱修斯夫妻两人躺在床上都不想说话,迷迷糊糊就睡着了。

    等被仆人敲门声弄醒,看窗外天色已经黑了,仆人是来请夫妻两人到餐厅用饭。一听说吃饭,两人都感觉自己突然饥肠辘辘。洗了脸,他们跟着仆人一起到了楼下餐厅。餐厅里面点着不少蜡烛,仆人正把一道道菜送来放到桌上。众人也不废话,埋头就开始喂肚子。吃完饭之后大家各自回去继续休息。这一路实在是太辛苦了。

    之后几天众人也处于休息状态,马克西米头一天还觉得很不习惯,从第二天开始就开始很享受这样的感觉。一切都很安静,哪怕是庄园外正在进行紧张的夏收,依旧比繁华热闹的君士坦丁堡安静的多。东罗马制宪委员会主席甚至可以在庄园旁边的小湖里面钓鱼,钓鱼本身有点类似一种思考的仪式,看着远处一片片空荡荡的麦田,马克西米任由自己的思绪发散,想起什么就随意想下去。罗马的、希腊的、大宋的,各种想法可以随便开启和终止。这可比在书房里针对一个目标苦思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