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革宋 >

第777章

革宋-第777章

小说: 革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开战吧。”松冈也不想记住对方的名字,他大步上前。

    宝条千叶也快步上前,挥刀就斜劈过来。松冈不躲不闪,对着宝条千叶的脑袋挥动战斧。宝条刀挥到半路就觉得不对,对面的松冈真的没有想躲闪的意思,斧头是真的砍过来,这么下去就要同归于尽啦。

    没想到对方如此悍勇,宝条只能使用腰力让两人之间的角度改变了一点。噹的一声,宝条的刀砍在了松冈的铠甲上,零点一秒后,噗的一声,砍向宝条脑袋的战斧深深切入了宝条脖颈处。

    刀未破甲,松冈则抬手拔出了战斧。鲜血喷溅而出。松冈再一战斧下去,宝条的脑袋被砍了下来。松冈高声喝道:“敌羞!吾去脱她衣服!”

    松冈背后的镰仓军齐声高呼‘嘿嘿哈!’随即高举兵器向着足利军杀去。足利军尝试进行无力的反击,随即被身穿钢甲手持战斧的镰仓军杀的落花流水四散奔逃。

    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另一支足利军也被浅井弘寿率领的镰仓军击溃。消息传到足利家的大本营,足利家的上下都感觉到恐惧。曾经势均力敌的局面此时因为镰仓军装备了钢甲与战斧而发生了不利足利家的变化。这两战足利家都派出精锐武士和精锐士兵,都被数量很少的镰仓幕府军彻底击败。这么下去的话镰仓幕府就可以更有效使用他们的军队。

    在这么一片愁云惨淡之中,足利家的谋士行礼后说道:“阁下,寅一郎阁下就在四国。他的妻子是足利家的人。”

    “四国军已经和镰仓幕府合作了!”立刻有人反对。

    谋士并没有被这个理由说服,他继续说道:“便是如此,我也不相信寅一郎阁下会忘记安达家的仇恨。主公,他帮着我们杀过镰仓幕府的大将。现在去尝试请求寅一郎阁下相助,顶多是寅一郎阁下不答应而已。如果他肯相助,我们就能从这样的局面下翻身。”

    倭国并不大,足利家也控制了通往濑户内海的领地,使者很轻松就上了船。就在使者以为可以轻松抵达四国岛之时,前面出现了一艘双桅船,比使者的单桅船大了七八倍左右。飘扬着四国军旗的船只外型和宋国船只差不多,双桅船劈波斩浪拦在小船前方,船头有个拎着喇叭筒的家伙声如洪钟,对下面的小船喊道:“前面那艘船立刻停下接受检查!”

    使者命令船工掉头逃走,可眼着大船的航速远高过自己的小船,船工就是不听命令。没多久,大船上放下了小艇靠了过来。使者心中哀叹,落到四国军手里能有个好?他们可是伊予水军,货真价实的海盗。

    半个多小时之后,四国军巡逻船收回小艇向四国岛返航,使者坐在船舱里面如土色。他非常后悔说自己要到四国探望亲戚,也深恨那些船工如此没骨气。立刻就把使者给招供出来。不仅如此,船工还把使者携带的礼物一并交给四国军。四国军又在船上搜索一番,这才带着使者与礼物离开小船。

    到了太阳西斜的时候船只抵达了松山港,使者被四国军押送着下了船。下跳板的时候使者觉得脚下竟然很稳,倒是颇为讶异。回想这一路,那艘小船随着海浪不断晃动,差点把使者弄晕船。上了大船之后使者只顾着担心,居然没有感觉到船开的又快又稳。随从们跟着使者一起下了船,四国军把他们的礼物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背着。押送着这群人继续往城里走。

第259章 交易(十九)() 
“公主殿下,在下受足利大人所命前来拜见两位殿下。”使者行礼之后赶紧说出此行表面上的目的。

    “起来吧。”足利彩云对使者说道。

    “是。”使者站起身,却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寅一郎的住宅颇像大宋在镰仓城外使馆区的房子,半层架空,墙壁上贴着墙纸。屋里面没有榻榻米,只有沙发和座椅。

    足利彩云的侍女过来领着使者入座,使者才敢在椅子上坐下。椅子上的垫子软硬适中,还感觉很凉爽呢。比起大腿压在小腿上的跪姿正坐或者盘腿而坐。让两条腿很自然放下的坐姿好不庄重,却真的舒服。

    面前的木桌处理的十分工整,整张桌子都没刷漆,显露出木头本来的纹理。说是没刷漆,桌面上有种说不出的光泽。正在看,侍女已经在使者面前摆下托盘与雪白的磁杯。红色的饮料从白色茶壶倾倒入茶杯里,香气四溢。

    侍女又拿过来一个白瓷缸子,里面是一块块白色的东西,旁边放着镀金镊子。见使者不知道这是啥,侍女夹起一块白色的东西放进茶杯。使者眼瞅着白色的块状物很快在茶杯里融化。

    这做派与倭国上层大大不同,相同的则是讲究。使者回想起被带进城后不太久竟然被连人带礼物都被放出来,并送到了安达寅一郎的住处,心中生出了许多期盼。看得出寅一郎阁下在四国军中已经有相当地步,不然的话哪里能有这样的排场。

    坐在足利彩云身边的妹妹足利彩霞问使者:“不知我父母可否托你带了信?”

    使者连忙起身从礼物箱里面拿出信件递给两位足利家的女儿。当年足利家与亲戚安达寅一郎合作对付他们的亲戚北条家之时,安达寅一郎要求留后,足利家就嫁了两个亲族的女儿给寅一郎。现在前来拜见姑爷寅一郎,家人的信当然不能少。

    将信交给两位足利家的女儿,使者继续站着。足利彩云就请使者落座,趁着两人看信的时候,使者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立刻就被甜甜的红茶给征服了。与倭国上层从大唐学来的茶饼泡出的茶不同,红茶的味道醇正自然,有着独特的花香味道。配合了甜味更是令人愉悦。那股香气与回甘的感觉太美妙了,便是在足利大人这里也没能喝到过如此美妙的茶。

    两位足利家的女儿收到的是父亲和母亲的信,两人各自看一封。看完之后再互换。其间使者已经喝完了一杯,侍女又给他倒了一杯。这次没有加放糖,茶的美味被更加凸显出来。让使者觉得很是陶醉。

    “阁下,我已经明白你的来意。这件事得等寅一郎回来之后再说。”足利彩云放下信后说道。

    使者连忙答应,虽然没有特别要相信此行达成目的的理由。坐在舒服的凳子上,啜饮着美味的红茶,使者就是相信此行能够达成目的。

    此事寅一郎正在他真正的老板面前坐着,面前也摆着一杯红茶。宋国有人喜欢红茶,有人喜欢白茶,有人喜欢绿茶,有人喜欢花茶。寅一郎也能品尝过各种茶的美味。寅一郎很自若的面对自己真正的老板,宋人不仅是寅一郎的老板也是四国军的老板。所以寅一郎很放松,他已经明白自己的优势所在。优秀的出身固然重要,宋人更看重的则是寅一郎接受过足够的教育。

    四国军虽然强大,里中能理解倭国贵族的人少之又少,寅一郎这个外来户的价值就在于此。倭国上层那含糊又试图充满隐喻的话,非得是贵族才能明白里面的含义。然而寅一郎并不因此而感觉得意,贵族们故弄玄虚,四国军粗俗低级。代表大宋这个老板的宋人说话则是简明扼要直指核心,寅一郎只用考虑大宋老板要明确表达什么,不用瞎想。

    “只要足利家给钱并且答应贸易,提供给镰仓幕府什么,就给足利家什么。”老板的代表说道。

    “一模一样的装备么?”寅一郎也直奔主题。

    老板的代言人对寅一郎没说出的部分做了强调,“那就得看足利家愿意不愿意接受我们的条件。”

    “阁下,上次与幕府的交易并没有达成额度。我听说把幕府准备交易的仓库搬空了,也只装了半船货。”寅一郎提醒道。

    “不用担心,告诉他们。如果没钱,就派人到大宋做工,我们包吃包住还给劳工工钱。如果劳工不幸去世,我们也会用大宋交钞向劳工家属提供赔偿。”

    “他们……只怕不敢相信。”

    “那就是你的工作。寅一郎,我们很看好你。”

    “阁下,请恕我直言。如果大宋想雇倭国劳工,最好不要找贵族。他们自己也是靠各地地头拉壮丁。直接联系地头更有用。”

    “哦?你来说说。”

    寅一郎在下面混了这么久,对于地方颇有了解。上头这么问,他就讲述起自己的经历与看法。不管是镰仓幕府或者足利家都没有能真正控制地方,除了从两家手里直接拿俸禄的武士与贵人,倭国农村完全控制在地头手里。便是两家上头决定提供劳务服务,还是得靠下面的地头完成劳动力选择、集结与运输。与其走这么一大圈,还不如直接联络地头,让地头们亲自动手。地头动手的另外一个好处在于不用惊动上头,他们反倒可以把规模做的更大。

    大宋这边的负责人对寅一郎的建议很重视,经过整理之后就发回国内。赵谦这边很快就看到了报告,第一反应就是‘大实话’。赵谦明白基层遇到的特点,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出色的基层负责人知道自己面对什么,要怎么应对。可这等人物怎么肯一直留在基层,他们定然会靠着自己的实力一步步向上爬。

    这种选择无可厚非,却导致优秀的人才通过流畅的上升渠道不断离开基层。最后导致上层中集结了大量优秀人才,下面却因为缺乏深耕而难有起色。想解决这种问题也不是没办法,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优秀人才派到基层去。赵谦曾经以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直到前一段他亲自为十几位最后一任到基层的部长送行……

    赵谦把思路强行收回来,如果倭国能够提供劳动力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大宋现在一亿人口,大量人口都尝试脱离农村进入城市。这让一个个城市变成了人口密集的孤岛,所有运河运力都已经饱和,想打通城市间的壁垒只能依靠铁路这个新工具。

    甚至没有与别人商议,赵谦直接批示“试试看”。然后赵谦又翻开之前看的报告,继续研究起现在农场的情况。农场情况有些好有些一半有些很不好。赵谦与河南路学社会长谈过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结果气的会长拂袖而去。赵谦不生气,他觉得会长没有破口大骂就算是给面子了。

    会长希望把所有农场都搞好,赵谦的看法是定出一个农场员工的基本条件,合格的留下,不合格的就给他们一块土地,让他们自己耕种。若是土地不够,就把一部分农场解散,把土地直接变成村里的土地。

    看了一阵报告,赵谦愈发觉得自己的选择没错。把所有人都变成社会劳动者并不容易,大家的基础相差太多。赵谦定下的农场合格人员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有沟通能力’。太多人连自己遇到什么都不知道,更遑论使用语言这个工具将他们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样的人让他们怎么沟通?他们所说出的每一个词都和这个词本身代表的含义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辙。

    想到这里,赵谦提笔开始写自己的想法‘很多人没有能力完成一件事,所以他们并不理解他们从事的工作到底是什么。一个高度分工化的社会中,那些人只能从事某个环节的生产。在工厂里面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以及工艺流程,形成了一个环节的内在流程。掌握这个流程就可以做重复性工作。农场的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结果,现阶段没办法如工业生产般有严格标准与工艺流程。所以任何一点变动都会影响到整个农业生产,出了问题还无法准确找出问题所在。因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个变动过程。所以排除一部分农场工人势在必行,那些适合人员组成的团队才可能获得突破,进而从他们的生产中总结出一部分符合规律的生产标准。’

    写到这里,赵谦放下笔,开始任由思路飞舞。如果能组建起那样的团队,也许就可以给很多自行耕种的农民提供一部分可以模仿的对象。不过以农民的特点,他们真的能学会么?至少能看懂么?赵谦看过太多人其实毫无学习能力,他们只拥有老爹所说的人类本能的模仿能力。可是想理解一件事需要的是学习能力,单纯的模仿往往没有正面作用,甚至会导致很糟糕的结果。动作可以模仿,看不见摸不着的基本原理却无法模仿。

第260章 交易(二十)() 
“这是在向我显摆么?”秦玉贞放下手里的报告书,抬头问赵嘉仁。

    “怎么叫显摆?”赵嘉仁反问。

    “要是你不说,我都觉得这是你写的。”秦玉贞有些不屑的答道。

    “我的做法可能看着是显摆,我的初心只是想让你看看。瞅瞅你这娘会不会赞赏大郎。”

    “那还是显摆。”秦玉贞笑道:“就跟咱家猫一样,小猫长到能睁开眼,老猫就会叼出来给咱们看看。”

    “你别说,还真有点像。哈哈。”赵嘉仁很开心。

    看着丈夫的笑容,秦玉贞本想再开点玩笑,话到嘴边却收了回去。她又拿起赵谦写的东西看了一遍,这次看的非常仔细,对有些部分甚至再翻回前面把相应内容对照阅读。妻子这么认真的读,赵嘉仁自然知道不好打搅,他闭上眼睛靠在沙发上沉思。直到秦玉贞打破了屋内的安静,“我看第一遍候就不喜欢这种论事的方法,仔细看了之后还是不喜欢。”

    “太苛刻?”赵嘉仁闭着眼睛问。

    “不是苛刻。是曲高和寡。”秦玉贞叹道:“唉……,大郎这孩子几十年都想学你,我觉得他有点魔障了。便是和你一样又能如何?他自己都写了,外部刺激首先是由各个身体器官来处置,身体器官处理不了的信号内容才会交给大脑去处理。他口口声声说要遵循科学规律,现在反倒什么事情都想用大脑来处理,这不就是在违背规律么!”

    赵嘉仁登时睁开了眼,他惊讶的看着老婆,没等赵嘉仁说话,秦玉贞说道:“你别以为我不喜欢你那套就不去学习你那套,不喜欢是一回事,不学习是另外一回事。你说的东西其实有理。若是拥有学习能力,这个人就真的完全不同。脑子是个好东西,每个人都得有一个。但是我所见的大部分人就如大郎所说只拥有模仿能力,见识多些的人模仿的多,也仅此而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三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