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革宋 >

第687章

革宋-第687章

小说: 革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歌声入耳,疲惫的众人都抬起头,不少人脸上已经有了笑容。这是定期船队从大宋带来的歌曲,教坊的妹纸们自然是最早的学习者。听妹纸们在文艺表演中演唱大宋本地歌曲,已经是欧罗巴行省那些大宋异乡游子的心灵寄托。在这个么鬼地方,没有比故乡的歌曲更能让大家感到欣慰的东西。

    歌唱完,妹纸那边已经有了欢声笑语。众人擦脚出来又洗了手,吃饭的时候情绪都好了许多。吃完晚饭,在大屋子里升起火,屋子里面感受到温暖。大家请歌妓妹纸再给唱一首,妹纸也不推辞,站起身稍微想了想,就开口唱道:“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

    不少人跟着歌妓妹纸低声哼唱,这乃是大宋军队北伐时候由赵官家谱曲填词的军旅歌曲,军队和官员人人会唱。在公认的十大最受欢迎军旅歌曲中《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排第五或者第六名。排行榜都是民众的看法,就如《歌唱祖国》与《我的祖国》谁是第一,这个争论始终没有最终答案。

    不管排名如何,人人都喜欢这些白话歌曲。歌中描述的都是大伙见过的风景,格外有亲切感。大宋欧罗巴行省是大宋实打实的领土,欧罗巴行省的宋人并没有这样的感觉。歌曲中所讲述的那块拥有桃花、杨树、大河、稻花的土地才是他们认同的故乡。

    这曲唱完,人人鼓掌。大家心情愉快,也歇过劲,便说起要不要继续前进。正在说,眼瞅着外面阴暗下来,没多久就听到雨声。大家知道今天肯定走不了,冬日的地中海山区就是如此,也不知道哪里来阵风,进入山区后不久就带来雨水。

    行军营地不存在什么单间,入夜时分男男女女都和衣躺在分为三层的行军床上。直到警备的钟声急促响起,有些人才迷迷糊糊醒来。男子们翻身而起,在昏暗的油灯照耀下抽出武器,冲出门去。营地里面只有三十多人,若是有大量敌人夜袭,躲在屋里就是死路一条。

    天空一片漆黑,雨已经停了。湿冷的寒风吹面,人人打个寒战,完全没了睡意。就听外面有喊杀声,营地守卫则在围墙上几根高大的杆子上升起几串点燃的灯笼,营地内外立刻明亮许多。营地外的喊杀声立刻变得更加激烈,惨叫声接连响起,战况应该极为血腥。

    等惨叫声完全终止,外面响起一阵呼唤。经过交流,营地的门打开,打开的大门外伸手不见五指,随着马蹄声,全副武装的骑兵们从黑暗中踏入营地。即便知道这些人是友军,慰问团的众人也觉得背上冒凉气。

    骑兵们鱼贯而入,在营地守卫引领下直奔马厩而去。经过慰问团身边的时候,空气中散发出淡淡的血腥气。那些骑兵沉默不语,没与任何人打招呼。有些骑兵扭头看着慰问团的人,头盔阴影下的眼睛中反射着的寒光,令慰问团的人心中发冷。

    守卫过来招呼慰问团的众人,“敌人已经被杀光了,现在营地里又有了骑兵,大家好好休息。”回到住处,留在里面的妹纸们低声询问外面发生了什么。男人并没有投入战斗,只能大概讲讲看到了什么。骑兵们的身姿让他们都感受到这里是原来是战场,而不是荒无人烟山区。所以叙述也很简短。

    听着外面的动静,不知何时大家又纷纷进入梦乡。第二天一早醒来,吃早饭的时候发现马厩里面只剩下慰问团的骡子。询问骑兵去了哪里,守卫说他们休息了几个小时,天没亮就出发了。不少人还希望能够与骑兵同行,借助他们保护慰问团。大家失望之余,就听队长叹道:“这些骑兵也真辛苦。”团长的感叹发自内心,在这样冷的天气里在山中追击蛮族,连个囫囵觉都睡不上,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出发之时,团长带着大家绕了个圈,先到昨天爆发战斗的地方去。一眼看去,歌妓妹纸们就忍不住别开脸。就见地上横七竖八躺着近百具尸体。男人们走上前去细看,更是倒吸口冷气。地上的尸体男女老幼都有,不管是什么年龄什么性别统统被干掉。

    大宋欧罗巴行省的汉人们都属于‘现役’编制,许多人在船上服过役。他们看得出不少蛮人并非在战斗中被杀,而是俘虏后被一刀割喉。下手的人干净利落,根本没有饶他们性命的意思。犯得上这么狠么?不久前刚称赞过骑兵的团长生出如此念头。看向周围,其他人脸上都有不忍的神色。。

    没人想留在这惨烈的修罗场,众人立刻出发。在寒风中又走了两天山路,终于看到一个大营。大营设在一个背风的山坳,营门口两边是两面大旗。左边是西罗马帝国红底金色双头鹰旗,右边是东罗马的金底黑色双头鹰旗帜。

    大门口守卫森严,即便见到慰问团前面有向导与侦查部队引领,一众全副武装的部队还是保持着警惕上来盘问。双方交流之后,慰问团被交给门口的守卫,众人以为会被带入大营,没想到他们只是被安排在大营外面的一处空地上。在寒风中等了好久,终于见到和联军在一起的欧罗巴行省教导队亲自来迎接。

    进入大营,就见营地内人不太多,交谈中得知部队都被派出去剿灭蛮夷。想到前几天的所见,慰问团队长忍不住问道:“剿灭蛮夷是都杀了?”

    听到这话里面的微妙情绪,教导队的人员脸色登时变得难看,为首的司马荣不快的说道:“不杀了留着作甚?”

    被自己人怼了,慰问团知道事情不对,试探着的问道:“咱们的人受了伤?”

    “何止受伤!”旁边的杨思贤怒道。

    被这么怒怼,慰问团也觉得有些委屈。等进了大宋教导团所在的营地,教导团看了杨从容节度使的信,就介绍起情况。东西罗马联军这段时间卖力剿灭蛮夷,本以为蛮夷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铁堡地区。铁堡是塞尔维亚地区唯一的铁矿产地,没有这里的产出,蛮族就只能用石头或者木质武器作战。最初计划是一鼓作气攻入铁堡,从根本上削弱蛮族的战斗能力。

    最初的剿灭和预期差不多,之后的进程就开始偏离预期。蛮族们的数量比想象的要多,还是多很多。联军所到之处,蛮夷就撤退。联军离开,蛮夷们就骚扰后勤线。最初误判了蛮夷数量,后勤安全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

    一个月前,联军们使用的当地向导全面反叛,更是让战线岌岌可危。讲到这里,杨思贤咬牙切齿,“我们看有蛮夷可怜就留下他们性命,让他们当个向导。万万没想到,那些蛮子找到机会竟然杀害了我们三个人!真是狼子野心,绝不能留!”

    慰问团成员呆住了,这三个人定然不是联军人员,而是大宋教导队员。大宋教导队成员不会上第一线厮杀,而是在相对安全的位置。在这样的局面下还死了三个人,联军一定受到不小的伤亡。

    “之后呢?”慰问团团长赶紧追问。

    “之后?那就彻底解决。”杨思贤声音里都是遏制不住的满满杀意。

    慰问团团长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回想起营地外修罗场般的战场,他觉得事情被串成一条线。爆发那么惨烈的杀戮并非某支部队私下做出的决定。

第141章 刺客(二十三)() 
慰问团在营地里待了四天,团长利用这段时间充分了解联军的动向。慰问团离开的时候,团长确定东西罗马联军在战争中竭尽全力。回去给杨从容节度使的报告书内容都想好了,如果担心东罗马帝国那边有变卦的可能,就关注东罗马帝国朝廷的动向。只要东罗马朝廷没有向联军中的东罗马兵团发布新的命令,这场剿灭塞尔维亚蛮族的战争就会继续全力打下去。

    返回雅典的时间定好,就是今天下午。大家没有了沉重的劳军物资,却要携带不幸去世的三名教导团团员的骨灰。想到这里,团长忍不住叹气。大宋的传统是火葬,死后骨灰与遗物还能送回家乡安葬。即便不能送回故乡,骨灰盒也会在大宋公墓的灵塔中接受香火祭拜。死在异乡就没这样的机会,很有可能只是将遗物带回大宋交给遗族。这不是因为官府残酷,大宋几十年来的航海出过不少运骨灰的船遭到风浪沉船,或者在风浪颠簸或者遇到一些不可知情况导致骨灰盒落地,骨灰散落的局面。最后才出现了尽量不要运输骨灰的规定。

    掀开住处门帘,团长满脑子还是回去的安排。等门帘掀起,团长的念头瞬间就飞到了九霄云外。门外有栅栏,栅栏外挤满了军人。团长只觉得触电般的感觉从尾巴根直冲头发梢。这些人要干什么?炸营么!

    见到团长出来,军人们中有人喊起来,是希腊语。希腊语出奇的难学,大宋欧罗巴行省的宋人本是不得不学习外语这门工具,学习拉丁语还有汉语拼音做基础,学习希腊语实在是超出大家的意愿之外。至少团长自己不懂。

    放下门帘退回住处,团长叫过旁边的团员就是训斥道:“你们怎么不来告诉我外面出事了!”

    团员一脸尴尬的对团长解释道,这帮人的目的是要见见慰问团里面的歌妓舞妓小姐姐。

    “咱们演了三天了!”团长觉得外头这帮人要求太过份。教坊调教出来的歌妓不是娼妇,这些妹纸们向社会提供的是才艺。这帮联军难道是把妹纸们当营妓么?

    正说话间,大宋教导队的司马荣带着三名联军军官走了进来,上来就对团长赔着笑说道:“让大家受怕了,这几位都是刚从战场上回来的兄弟。他们没赶上看慰问演出,这次特意请求慰问团能多留一两日。”

    团长心中都是无奈,却也不知道怎么拒绝。这次慰问本身倒是成功。雅典产的樱桃烧酒品质比东罗马的好很多,几千斤肉干分下去人人也能吃几块。慰问团就是帮助在战火中绷紧神经的军人能够放松下来,他们翻山越岭带来的不仅是美酒与肉干,还有文艺表演。这也是大宋军队中常见的劳军模式。

    赵官家建立新军,要求新军的道德水准高于社会普通道德水平。所以军中若是有人敢强暴妇女,统统死刑。军队平日里不和社会接触,在保卫国家,救灾时候要立于第一线。在如此局面下,军队中的文艺表演从不匮乏,军人自己也会组织自己的表演。军人们的反应很热烈,却不失态。

    联军就不同,这帮家伙们平日里就没见过高水平的文艺表现,对慰问团的表演表现出的不是热烈,而是狂热。东罗马还算文明,他们的反应不至于兽性大发。却也不会放过任何触碰到妹纸们的机会,表演团里面的妹纸们平均都丢失了三双鞋,裙子下摆被撕破了好多次。

    打扫表演现场的时候,这些丢失的物件连根毛都找不到。司马荣说的没错,听说有表演,不少军队甚至急行军从前线赶回来。这让联军司令尤里乌斯将军在病床上把慰问团团长叫去谈话。

    尤里乌斯将军被当做向导的塞尔维亚人刺伤,索性他穿着大宋的钢甲与丝绸披风,刺客淬毒的匕首没能刺穿钢甲,却划伤了将军的手臂。将军见到团长,不是谈论他的伤势,也不是谈联军剿灭敌人的决心。面对从所未见的劳军方式,尤里乌斯将军希望团长赶紧离开。他担心若是再劳军演出,怕会出事。

    “将军要我们赶紧离开。”团长对司马荣低声说道。

    “你们要是不加演,只怕是走不了。”司马荣也低声答道:“这帮军人表示,若是你们怕缺钱,他们愿意给。”

    “开什么玩笑!”团长本能的反驳道。劳军演出从来都是免费,敢收钱那是要出大事。

    “我知道。所以我说,你们再加演一场。同时赶紧收拾东西,演完,下台,立刻走。不然你们走不了。”司马荣神色无奈的给了建议。

    “尤利西斯将军那边怎么交代?”团长也很无奈。

    “你们平安走了,将军就放心了。你以为这帮将领们闹到将军那边,将军还真能挡得住么?”

    无奈的交谈得出无奈的结果,慰问团最后决定按照司马荣的想法做。团长紧张的准备着离开的安排,好在骡子都空出来。大家不愁没有牲口。

    演出从中午开始,进行了超过三个小时。台下一片沸腾军人们的欢呼喝彩声仿佛海潮般在大营上空回响。出乎团长意料之外,谢场之后,大家表示要告别军营。以后还回来,那些军人却没有执拗的反对。他们只是到了台上,将男男女女所有劳军的人员都抬起来,其他人簇拥在周围,将众人送到军营之外。

第142章 刺客(二十四)() 
慰问团回到雅典就递上报告书,还没来得及充份休息就接到命令,给欧罗巴行省上层做个汇报。到了会场,团长发现前来听报告的不仅有节度使杨从容,还有钦差以及钦差同来的专家。

    将所见所闻讲述一番,团长又回答些问题,报告会结束。行省上层讨论问题,团长回到澡堂去泡澡,雅典城区有不少使用锅炉与蒸汽机的工厂,作为衍生品的澡堂也出随之现。这番慰问活动间,团长半个多月没洗过澡。加上外出在山区的各种虫子叮咬,他受够了。泡在蒸汽加热的温暖池子里,挠着那些疙瘩,团长盘算着尽量不要再接下如此辛苦的差事。

    具体工作执行者充分感受到辛苦,欧罗巴上层感受到他们对于电报网的渴望。本以为都具备守财奴心态的钱庄专家不支持这个投资巨大的项目,听专家说出‘没有电报,就搞不成钱庄’的话,杨从容忍不住笑出声。

    赵官家发明电报不过是二三十年的事情,钱庄存在了几百年。从逻辑学的角度看,这话不符合现实逻辑。杨从容自认是个钱庄外行,他发笑并非是要嘲笑专家的逻辑,而发觉自己和专家对电报与钱庄的关系有看法相同。没有电报网络这个利器,钱庄就没办法发挥出实力。

    杨从容笑完,就说道:“我们先等着看东罗马怎么处置内部的刺客。”

    “节度使是想让东罗马皇帝杀了坎塔库泽努斯家族?”专家问。

    杨从容答道:“杀不杀我其实不在乎。”说到这里,他有摇摇头,“不,我很想报复坎塔库泽努斯家族。当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