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革宋 >

第585章

革宋-第585章

小说: 革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军一度在是否取消长枪手的事情上有许多争论,赵官家坚持自己的观点,给步枪安装了套筒刺刀之后,就彻底取消长枪手。既然取消了长枪手,赵官家就召集军中好手,为步枪制定新的刺杀套路和教程。杨铁心作为杨家枪的传人,在里面出了不少力,得到了一定认可。他能有今天的地位,也是那时候确定的。

    却见少林和尚手中的长棍舞动的跟风车一样,的确是练家子。看了片刻,杨铁心就已经有了信心。这些棍法根本不是从血与火的战场上锤炼出来的,所以太多地方徒具威势华而不实。果然,在杨铁心做了判断后几秒内,宋军战士一个箭步上去,刺刀就磕起少林和尚的长棍,接着一个突刺就让少林和尚抱着肚子在地上翻滚起来。

    宋军这边立刻掌声如雷。少林寺那边则是一片唉声叹气。十八场了,从战斗开始到现在已经比试了十八场,少林和尚们输了整整十八场。最让和尚们受不了的是每一场比试都没有激烈的缠斗。譬如拳脚功夫,少林寺有少林长拳、少林拳罗汉拳、少林般若掌,少林拈花手,沾衣十八跌。等等等等。

    所谓七十二项绝技,那是少林派这么多年来与召开武林大会,与众多好手们切磋交流出来的瑰宝。

    与这艺术般的战斗相比,宋军的功夫简直是耻辱。他们的功法千篇一律,他们的动作简单粗暴。但是这么简单粗暴的功夫在一群年轻的丘八手里用出来,就击败了少林寺的和尚。这些宋军的年龄是另一件让大和尚无比恼火的事情。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门功夫好歹要勤练好些年才行。宋军出场的这帮人都是年轻人,年龄还都差不多。在十八到二十出头的年龄。这么一群人,偏偏赢过少林寺那帮三四十岁的好手。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此时第十九场比试开始,少林寺的僧人持剑而立。这位是少林禅剑的好手,光往那里一站,都有股子武者范儿。对面的宋军这位年龄终于大了点,看着得有二十六七。他手里一把细长的剑,带了个挺大的手柄,几乎把手都给装进去了。

    宋军这边摆开步位,一腿在前,一腿在后,剑在前方斜斜向上,另一只手臂弯曲,放在身后。看上去十分怪异。

    站在智空大师身边的智深大师忍不住喃喃的说道:“刺死砍伤,宋军的功夫都好凶险。”

    智空大师与智深大师一直在对待宋军的方面有矛盾,然而听了这话之后却也忍不住皱眉。最初的时候他也没有注意这么多,经过人这么提醒,他也有些恍然大悟。回想之前的那些比试,宋军的拳脚不是招式,而是讲求快速移动,以迅猛的寸劲发力,狠狠打倒敌人。至于兵器上,宋军攻击格外简单,就是格、挡、拨、刺。被击倒的都是遭到宋军刺中,倒地之后再也没有了还击的能力。

    此时两边已经开始交手,果然如智空大师所说。少林禅剑的好手看着招式行云流水,却是什么削、砍、撩等招式。宋军剑手所拿的宝剑除了稍微格挡之外,攻击全靠刺。那种持剑手臂在前的模式更是保证了他刺出的范围比和尚更大。没多久,和尚身上接连中箭。好在宋军给剑尖套上了木质套子,这才没有见血。但是和尚也知道些好歹,等他脖颈中剑之后,捂着脖子后退,却也不再继续战斗,而是扭头就走。若是宋军没有做防刺伤的准备,这位大和尚只怕早就在自己的血泊里挣扎了。

    智深大和尚叹口气,他扭头离开人群,向着寺里面走去。在赌斗开始之前,他还真的又过能够击败宋军的打算。虽然不相信宋军真的会放过少林寺,但是这场胜利还是有充分的利用的空间。现在智深大和尚确定,既然宋军敢选择赌斗,那就真的做出充分准备。以现在看,大和尚们只怕没有胜利的机会。

    回到少林寺大门,就见到一些和尚在那边眺望。他们年龄都不算小,看着也不强壮。见到智深大师过来,这些和尚都赶紧合十问候。

    智深大师也没有多话,直接走进了大门。少林寺的和尚普遍年龄比较大,这帮四十来岁的老年火头僧就没办法派去一线作战。因为这帮和尚们其实也不得去学习武功。武功这玩意能够让普通人拥有战斗力,太多人都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对于上层的和尚们并不是好消息。

    回到自己的院落,立刻有元心和尚跟了上来。智深大和尚领着元心进了屋里,让火头僧送来炭火,智深大师烤了手,这才说道:“看来还得去见官军的将领才行。”

    “大师,你真觉得咱们会输?”元心不安的问。

    “会不会输,今天晚上一问结果不就知道了么。”

    “可……这不应该啊。”元心跟着智深大和尚,他当然不会傻乎乎的认为官府会轻松的放过少林寺,却坚定的认为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寺的僧兵驰名几百年,不会有什么问题。

    “唉!”智深大和尚叹道:“说这些已经没用。我等赶紧准备,等301场比试完……只怕比不完301场。若是我们先输了151场,这比试可就完了。那时候我们再去找官府说什么,只怕都已经晚了。”

    “我们连比武都能输,却还能对官府说什么。”元心一脸愁苦。

    “我们得向官府认个罪,只求官府能够从轻发落。”在怎么收场的事情上,智深大和尚倒是比较早就想清楚了。少林寺在嵩山嚣张了这么多年,根本就没有真正的以人数优势彻底统治过嵩山。然而少林和尚们却不知道啥时候就有了自己是嵩山之主的想法。就是这种想法让大和尚竟然去抗拒官府对嵩山的管辖。现在若是想让官府消气,低头认输只是第一步。

第7章 少林悲歌(七)() 
智空大和尚坐在禅房里,低垂着脑袋,看着陷入深思。旁边的和尚们一个个脸色铁青,都是欲言又止的模样。头一天赌斗了三十三场,少林寺输了三十一场,只赢下区区两场。301场赌斗,谁先赢下151场就算赢。若接下来的赌斗都如今天这样,两三天后宋军就赢了。

    僧兵们掌握的拳脚兵器是少林寺扬名立万的根本,从李世民时代就撑起少林寺的名号,更保护少林寺避免了无数次威胁。今天的比试在众目睽睽之下展开,大和尚们好歹还要点脸,实在是说不出宋军耍诈的话。

    沉默了好一阵,终于有和尚开口说道:“拳怕少壮,宋军派出来的人手都是二十多岁。咱们也得派年轻力壮的僧兵前去。”

    这个说法得到了其他和尚的赞同。僧人纷纷开始发表自己对宋军武功的看法。

    “我看官军功夫简单明快。讲的是脚步灵活,出招快捷。这步法倒是不容小觑。”

    “官军的枪术来来回回只有刺,没有崩挂等招式。我们倒是可以展开架势,不让官军靠近。”

    “官军的剑术也一样。不过他们的剑长,我们吃亏。便不要和官军再比剑术。”

    “不派人比剑,也不能再派短兵。我们和官军比刀术,官军也是派剑客出来。”

    “你们就没有看明白么,官军只会拳脚、短枪术、剑术。除了这些之外,他们根本不懂别的。”

    ……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一群懂武功的人讨论一阵,就已经看出了宋军的特色。众人再商量一阵,也针对性的制定出许多应对措施。然后他们就听智空大和尚突然开口说道:“若是我们败了的话,怎么办?”

    立刻有和尚大声应道:“咱们一定不会败。官军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招。咱们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岂是浪得虚名。”

    智空大和尚那些人坚持自己不会失败的立场,智深大和尚那边已经派出了使者前去宋军营地。上次派来的和尚还有嵩山之主的味道,此次的和尚自然而然的把地位定为了朝廷治下的良僧。低眉顺眼的站在杨铁心面前,和尚恭顺的讲述了少林寺认错的态度。

    杨铁心听了这番说法之后,淡定的说道:“你等可知道错了?”

    “知道了,寺里的僧人已经知道错了。”和尚连忙答道。

    “既然知道错了,那说不得,你们得被带去开封关押。等官家决定如何处置你等。”

    “这……这可使不得。”和尚被这样的处置给吓到了。本能的说了这些之后,和尚又感觉这么讲不合适,连忙补上一句,“这岂不是让官军太辛苦了。”

    杨铁心嘲讽的说道:“若是这么简单的就放过你们,等着其他寺庙有样学样不成?”

    天黑的时候,和尚把杨铁心提出的解决方案带回给智深大和尚。听闻宋军是要将少林寺的和尚们都送去开封关押,智深大和尚也傻了眼。其他属于‘温和派’的大和尚们也傻了眼。在智空等人的想法中,只要官军肯离开,少林寺可以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可以答应把土地交还给官府。

    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少林寺在少室山七八百年,经历的风雨多的很。以前的时候,少林和尚拍马逢迎跪的功夫高的很。只是最近六十年少林寺在嵩山蛮横惯了,这才得罪了朝廷。智深大和尚觉得趁着此次机会把庙里那些家伙清洗一番,少林寺就走回跪舔朝廷的老路上去。

    宋军提出的要求彻底打破了智深大和尚的幻想,少林寺的和尚被全部送到开封,是要把这帮地头蛇们连根拔起。看着或震惊、或愤怒、或又惊又怒的和尚。智深大师开口说道:“咱们赶紧派人前去山顶的御寨。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官军将咱们给包圆。”

    少室山顶宽平如寨,分有上下两层,有四天门之险。金末宣宗曾屯兵于少室山顶,抵抗元兵,故又称为“御寨山”。

    听了智深大师的命令,大和尚们赶紧行动起来。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少林和尚们的根就在少室山,只要能够熬过赵官家怒火的扫荡,留下继续扎根在这里的和尚,少林寺就能一拨拨在这里对普通百姓们作威作福称王称霸。

    此时有关赌斗的消息送到了赵嘉仁面前,赵嘉仁看了之后先是一愣,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送来消息的总参谋部人员也只能跟着苦笑。赵嘉仁笑完,忍不住赞道:“这办法真心不错。以后说出去,天下都知道少林寺的功夫也不过如此而已。”

    “官家,只怕传说里面会是咱们以众击寡吧。”送消息的这位倒是挺诚实。

    “打仗本来就是要以众击寡,我们在每一个交战战场上都要尽可能集结起超过敌人的兵力以及火力投放。这才是正途。”

    参谋部的这位觉得赵官家有点没抓住重点,他想说的是那帮同情和尚的大概不会支持朝廷。正在这么想,就听赵嘉仁笑道:“那帮支持少林和尚的家伙们永远都不会迷途知返。他们畏惧的只有大宋的军队。只有彻底解决了少林寺,他们才会低头。解决的越彻底,他们就越知道厉害。至于他们说什么,传播什么。根本不用在意。”

    说到这里,赵嘉仁想起了些什么,他叫秘书过来,“记录下来,给杨铁心发报,告诉他,放手去做,书写历史的是胜利者。”

    把少林寺的事情处理完,赵嘉仁就开始准备新的安排。杭州已经越来越显示出作为首都的局限性。首要问题就是交通不够方便,迁都已经提上了日程。现在的问题是到底迁都到哪里去。

    中国根据地理形势,很自然的分割出好几个经济区。南宋的经济中心自然是淮河以南,而且大宋现在航海业的中心也在南方,如果感觉杭州不方便,就可以将首都设在江宁。也就是后世的南京。南京有港口,附近还有好几座重要的城市,条件很好。

    但是这个格局说白了还是个南方政权。一个全中国的政权,即便不用把首都设在幽州,也就是后世的北京。至少也得设在中原。中原有广袤的黄淮平原、河北平原,是大宋未来的粮食中心。再向北,还有东北大平原。

    甚至连大宋重要的造船业,现在那些造船的树木是从辽东半岛砍下来的。造船的钢铁,是在黄淮平原上的枣庄等钢铁中心制造出来。便是南方的造船业顷刻间毁于一旦,也不会对大宋造船业产生什么不得了的影响。想到这里,赵嘉仁下令让学社召总社到宁波度假兼开会。

    宁波的度假区设在东钱湖畔。一众高官们乘坐着船只抵达湖畔的度假地,就见到一片非常漂亮的园林。这些园林设计合理,有集中的会场,也有各个独栋的别墅。大员们正好带着家人住进去,享受着完全放松的休假。

    既然是来休假,那就是吃喝玩乐。休息了一天之后,下午就召开了自助餐宴会。餐台上放着大量做好的食物,蛋糕、点心、酒水,随手可拿。在烹调的位置上,穿着雪白厨师服的大师傅们各自烹调着拿手菜。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

    赵嘉仁和秦皇后面前摆了些烤牡蛎,慢悠悠的吃着。文天祥也端了一盘烤牡蛎过来,吃了几个,文天祥就问道:“官家,你可听说官军围剿少林寺,却和少林和尚赌斗的事情。”

    “我听说了。”赵嘉仁答道。

    “这是不是太儿戏。”

    “杀人不过头点地。他们这次立了威,我觉得很好。”

    文天祥愣了愣,片刻后叹道:“原来官家是这么想的。”

    “宋瑞。放轻松。这又不是什么特别的大事,少林寺的和尚也不是蒙古人。便是诛灭了匪首,我也不可能把少林寺的和尚都给诛杀了。这时候攻心就显得比较可靠。”

    文天祥点点头,接着埋下头继续吃烤牡蛎。没多久,外交部长卢柏风和理藩部长罗义仁两人端着烤鲍鱼过来。卢柏风问道:“官家可否拿了一份?”

    “这是自助餐,懒人活该挨饿。”赵嘉仁笑道。

    罗义仁笑道:“官家说的是,这就跟殖民地上的那些土兵一样,不干活就得挨饿。”

    闻到了鲍鱼的香气,秦玉贞站起身去了烹调鲍鱼的窗口。罗义仁觉得这是个机会,就问道:“官家,听说真的要迁都了?”

    “理藩部为何如此关心这件事?”赵嘉仁问道。

    罗义仁连忙解释道:“官家,我们不是关心迁都。而是关心未来走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