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革宋 >

第540章

革宋-第540章

小说: 革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店家,来一杯麦酒。”段天德开心的喊道。虽然麦酒价格比他家卖给直接去打酒的客人贵四成,段天德依旧吃喝的开心。

    吃喝完毕。段天德也不想回家,他走到新修的铁路那边。就见到地上铺设着方型木头,方木下是碎石,方木上是并排的几条厚实铁条。没多久,就见到有壮硕的黄牛拉着一辆挺大的车子从远处走来。走近就看到,车轮子是铁制,牢牢的在两条厚实的铁轨上行进,却没有掉下来。段天德也不是第一次看到这些,只是每次看都感觉很奇妙,也弄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车辆是用铁做成,从外面看,车辆中装的都是煤块,应该是从长江那边的港口处运来。

    这边有煤车运进来,旁边就有牛拉着空车向江岸边走,空车走的快了许多。看着这些往来的车辆,段天德心中忍不住想,这一车煤下来,怎么都能卖几十贯吧。要是他家能够负责运输,也不知道能不能赚到钱。若是一天能够赚两贯,那就是一亩地的地租。这玩意可比种地来钱快。

    没等段天德的念头继续进行,就听身后有人喊道:“家主,家主。长老请你回去。”

第210章 向上蔓延的对抗(十二)() 
段天德迈步走进自家大厅,就见里面的人数只有他离开时候的六成多点。那帮人为何离开,段天德一点都不想知道原因。在当下的变化中,肯定有些人选择他们自己认同的道路。

    正准备说点啥,段天德突然想到此时根本的问题,他问道:“诸位支持我继续做段家族长么?”

    “族长,我们一直支持你。”下面的长老纷纷应道。

    “既然如此,我就给大家说说当下的局面。让我们如此难受的只有两件事,第一件就是每亩地一贯交钞的土地税。第二件就是抛荒时每亩三贯的罚款。没有这两样税,我们日子其实还不错。”

    长老并不认为这么乐观的看法,有人立刻反对,“两项税就让咱们过不下去,再多几项,咱们就得死了。”

    段天德根本不在乎长老的反应,大不了他不做族长而已,这时候还有什么值得段天德小心翼翼的对待。他大声说道:“官府能拿捏住咱们的办法就是交钞。想保住咱们的地,只有赚到交钞。”。。

    听段天德还想走制度途径解决问题,有长老立刻问道:“能不能不交税。以前当官之后就可以不交税,现在有没有不交税的办法。”

    “好像只有当兵的家属才可以不交税。”有人想起了现在的避税手段。

    “那个没用。”不止一个长老考虑过各种避税途径,立刻有人反对道:“现在一个军人只能免20亩地的税,如果他已经结婚,就只能免他自己家土地的税。若是没结婚,免他爹娘家的税。免税时间也只有从军三年的税。”

    有些人平日里看着还算温和,但是对抗起来马上就变成了杠精。特别是在这么大压力之下,有人已经恼怒的大声喝道:“便是那样,也可以免0贯。若是有十个儿子,便是00贯。我听说女儿也可以当兵,这可就挣的更多。”

    杠精很容易就激发出新的杠头,有人不屑的说道:“我养孩子不容易,我才不要他们去当贼配军。”

    “那你也得先让你家儿子当得上才行!”

    “够了!都给我住嘴!”段天德一声怒喝,勉强打断了长老们相互抬杠。0贯并不是可以无视的小数目,以前段家也不至于真的放到眼里。现在0贯也完全要看到眼里,让段天德悲哀的差点流下眼泪。就在不太久之前,段家的人依旧用‘贼配军’这个轻蔑的名词称呼宋军。

    “家主,有些长老说要把地分了。”

    “他们想分,就让他们分。”

    “咱们人若是散了,很多事情都管不了。”

    “若是能管得了,咱们也走不到今天。”段天德答道。看着那些脸上露出极大失望的长老,段天德板着脸继续说道:“事情到了这等地步,大家还是认了吧。我还是之前的话,咱们族里的孩子,以后全都要送到城里上学。这点钱,我们出的起。另外,想走的人就继续走,我不拦着。”

    家族会议最终以家族近乎崩溃的局面暂时结束,段天德之后也不想和族里的人废话,他带着人回乡,把自己家里所有人都接出来带到城里。想挣钱就需要开铺子,想开铺子就需要人手。没什么比自家人更靠得住。

    回到乡里,就见到镇子外的平地上聚集了好多人。靠近一看,这边挂着巨大的条幅,上面按照朝廷推行的‘现代汉语’模式,左到右写着‘段家庄大宋330年秋季征兵考核’。段天德愣住了,他没想到长老吵吵当兵,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朝廷此时真的在征兵。

    征兵这边没人拦着,段天德带了家丁凑上去看。就见有三十几号小伙子正在接受军人的命令。这帮小伙子都是岁以上,22岁以下。军人们让他们站直,蹲下,趴下。然后再站起。段天德觉得自己跟看猴戏一样,听围观的人不时传来哄笑,也忍不住露出笑容。

    不过另外一边的笑声格外响亮,段天德绕到能看清的位置仔细看过去,却见到七八个到20岁的小娘子也在接受军人命令,做着和男子差不多的动作。段天德没有笑,他只是看的目瞪口呆。在大宋的宣传中,花木兰是巾帼英雄,是华夏女性勇敢、坚毅,勇于承担责任的代表。现在的宋军中也有女兵,甚至还有叫胡什么来着的女将军。

    但是段天德没想到真的有女性选择从军,虽然大宋朝廷自信满满的宣称,全新的大宋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是仁义之师,是王者之师。凡军人有奸淫者,杀!所以大家完全不用害怕宋军,可段天德亲眼看到之后才明白,居然真的有女性敢相信这种宣传。

    心思涌动下,段天德好一阵子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突然将一个激灵,段天德发现这些参加征兵考核的居然都是自耕农或者小地主,家里都有二十亩以上的土地。官府并不是只对大地主收税,便是给别人当佃户的人,只要家里有地就得交税。

    看着那些中小地主子弟们拼命表现的模样,段天德神色凝重。段家那帮长老们还在吆喝让子弟当兵,现在税收这么沉重,那帮土地不多的家庭比段家快上许多,他们的子弟已经开始踊跃从军。一旦被选中,不仅能够减免家里20亩地的三年税收,从军队退役之后还能有个出路。便是回到村里,也会被官府格外照顾。

    官府到地方上放贷放粮,靠的都是地方上的退役军人。光是这一点,退役军人在村里的地位都直线上升。

    经过一番折腾,最后从四十号人里面选出2名小伙和5名小娘子。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军队的人颁发给他们证书。官府的人也立刻大声喊道:“凡是被选上入伍的家庭,等到这些年轻的大宋军人被部队接走,三个月训练完成,正式入伍。大家就可以到民政局申请免税,以及相应的军属待遇。”

    面对有悲有喜的人群,段天德再也看不下去,带着家丁就返回镇子里。朝廷在乡间的力量越来越强,这是段天德根本不想去看的事情。段家又素来看不起他们附近地方的那些小地主,在段家看来,那些所谓的小地主就是有点地的未来佃户罢了。此次看了那些娃的操演,段天德觉得那些小地主家里的子弟其实也不算差。至少被宋军选走的这些人绝不比段家子弟差。

    处理完族里的事情,段天德带着一大家子人踏上返回江宁的道路。虽然家里不少人一点都不想出来,却没办法拒绝段天德的命令。这么多人在道路上走着,就遇到另外两大队人。仔细看去,为首的竟然都是附近村里的退役军人。

    段天德和气的上前和退役军人打招呼,询问其他他们的去向,退役军人告诉段天德,‘他们要回河南老家’。

    河南老家是什么鬼?段天德懵了。大家都是土生土长的江宁人,为啥会变出个河南老家。

    退役军人看以前在当地高高在上的段天德这么客气的和自己说话,也觉得有些激动,他接过段天德递过来的烟,点着之后边走边和段天德聊起来。

    “我家祖上跟着朝廷从河南逃到这边,前一段我送去河南大农场的亲戚回来讲,现在河南的大农场缺人缺的厉害。只要去了就要。我这和家里人商量,全家一起回河南老家的大农场当差。比在江宁这边种地强。”

    “你们家里的地怎么办?”段天德试探着问道。

    “我们给了亲戚种。他们也不用给租子,只要把税交了就行。”

    谈完一队,又去另外一队。说的内容完全相同,都是举家到河南大农场找个差事。不过后一队说了个消息,他们是坐船去。“通济渠修好了”。

    段天德并不知道通济渠是啥,这不能怪他孤陋寡闻。作为光头前世的杜充在金兵南下之时掘开黄河,制造黄河泛滥,试图借此阻拦金兵。金兵们并没有受阻,奔腾的黄河水携带巨量泥沙冲进有几百年历史的通济渠,把这条沟通江淮到开封的重要运河淤塞了。之后战争不断,金国又不搞什么基础建设,这条著名的运河就从中华土地上消失了一百五十多年。

    赵嘉仁赵官家不仅让黄河回归北方河道,现在又重新挖出通济渠,曾经参加过黄河战役的退役军人那是满脸憧憬的讲述着赵官家的丰功伟业。

    赵嘉仁最好变成挖运河的隋炀帝!段天德用他最大限度的历史知识恶意评价着赵嘉仁。然后他和颜悦色的问道:“却不知你家的地怎么处置的。”

    退役军人果断的答道:“卖给了官府。”

    “卖……卖了?”段天德又震惊又痛心的说道,说完之后段天德控制不住的追问道:“卖了多少土地?”

    “三百亩。”退役军人有些讶异的答道。也许是看着段天德神色太怪异,退役军人还跟着说了一句,“我们穷,十几家人才三百亩地。千里迢迢回河南,总要安置生活。所以把地都卖了,才凑起了路上用的钱。”

第211章 向上蔓延的对抗(十三)() 
段天德看到了大概二十几家一百多户共四百多人选择返回一百多年前的故乡,出发前,他手里七百多亩地要么卖给官府,要么交给亲人。段天德没看到在整个江宁府有一万多人以退役军人为核心,踏上了前往河南大农场的道路。在全国范围内,0年前往河南以及北方的人口熟练超过二十万,是这些年来最高的年份。

    在晨会上听到这个喜讯,赵嘉仁直接喜形于色,笑容满面。黄淮平原主要由黄河、淮河下游泥沙冲积而成。地形平坦,仅徐州地区略见小丘,总面积大概有六万平方公里。一平方公里一千五百亩亩,六万平方公里就是九千万亩平原。

    在黄淮平原周围,其他平原以及适合耕种的土地总数得有一亿五千万亩左右。一个人平均三十亩地,大农场也能容纳五百万精壮劳动力以及他们的家庭。如果是一个家庭是一夫一妻加上三个孩子,这些土地可以容纳一千五百万人口。现在大宋人口大概有九千万,一千五百万人口正好是六分之一。实际上在北方以及中原的广阔土地上人口不过六百万,距离一千五百万的一半还有很大差距。

    赵官家高兴,其他人自然觉得有进言的机会。譬如总参谋部中不少人觉得蒙古战事发生巨变,他们可以拥有更大发言权。虽然组织挖掘沿河作战战略的不是总参谋部,讨论定案的过程中,这帮人的表现也非常一般。但是这帮将军觉得奋勇作战的正是他们以前的部队,所以他们理所应当的该有发言权。

    “官家,若是大宋铁骑能够继续沿河扫荡几年,想来蒙古战事就可以结束了。”户部管后勤的厅长笑呵呵的说道,看着赵嘉仁面露微笑,这位又跟着说道:“不如官家宣布年号,以彰显国家的志气。”

    听到这拍马的言辞,赵嘉仁脸上的笑容以极快速度消散,他盯着这位厅长看了一阵,淡然说道:“不行。大宋已经有了规定。以后大宋纪年全部用大宋数字纪年为准,自我以后,决不许存在任何年号。”

    看到赵官家变脸这么快,那位厅长低下了头。除了因为拍马屁拍到马脚上,他也看到不少重臣们鄙夷的目光。大家都不是傻瓜,谁想干什么,瞒不过众人的眼睛。

    赵嘉仁也不管这个,他说道:“一旦能够消灭和林周围的敌人,大宋的外患就减少许多。我有个看法,希望能够组织大家去度假。”

    度假这个词和许多词汇一样,对于大宋时代的人都是新东西,赵嘉仁让人写在黑板上。“度假”二字完全可以望文生义的想出来,这是个休息的意思。历朝历代虽然没有用这个词,却都有这个类似的行动。譬如狩猎,譬如出行。总之就是在忙碌的工作中休息放松,顺道能够更多的联络关系。

    “官家圣裁!”立刻有人欢喜的说道。

    “度假不是随意撒欢,若是有人觉得咱们要去去酒池肉林。那可就想错了。”赵嘉仁泼上一瓢冷水。

第212章 向上蔓延的对抗(十四)() 
“大宋历代官家平均寿命五十一岁。官家已经五十岁,想来命不久矣。”

    “不过高宗活到八十一岁。当今官家看着也不是短命夭折模样……”

    “高宗是太宗子孙,当今官家是太祖子孙。太祖家的子弟普遍短命。”

    “若是真如此,就太好了。我们观已经开始卖了一些地。”

    “我们寺还没有卖地。不过元旦之后还是找不到佃户,那也得开始卖地。”

    “唉……,官家还是早日归天为好。无量天尊。”

    “阿弥陀佛。”

    ……

    大量记载如此内容的情报不断流入情报局和肃奸委员会手中。肃奸委员会主席刘宠看着新添加不少名字的厚厚名册,已经没有生气的感觉。他曾经很生气,到后来发现如此生气的结果是在扫荡奸党之前就被气死。伸手拍了拍名册,刘宠前去见赵嘉仁。见到赵官家,刘宠平静的问道:“官家,奸党已经检索的差不多了,是不是可以收网?”

    “不急。继续等着。”赵嘉仁淡定的答道。

    “现在他们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