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革宋 >

第449章

革宋-第449章

小说: 革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点心意。”刘猛笑道,“官家当然知道那些珠子是怎么养出来的。这点东西根本花不了几个钱。官家留着玩耍即可。”

    赵嘉仁自己是想拒绝的。以他那种追求简约生活的立场,拿这么多珍珠等于是多了累赘。

第90章 遥远的碗(六)() 
打开第一层盒盖,就见丝绸衬垫上整整齐齐摆放了一百颗珍珠。在阳光的照耀下,珍珠反射着柔和明亮的光芒。拿下第一层锦盒,第二层锦盒一百颗珍珠与第一层相同,连人影都能在光洁的外表上看得清楚。

    拿下第二层,第三层的锦盒中也是同样的一百颗珍珠。秦玉贞没有要去看第四层,她若有所思的问道:“这是送给我的?”

    “是。全是送给你的。”赵嘉仁回答的干脆。

    “官家是想纳妾么?”秦玉贞正色问道。

    赵嘉仁被噎得说不出话来。张口结舌好几瞬,赵嘉仁勉强憋出一句,“你对自己就这么没信心?”

    看着丈夫尴尬的表情,秦玉贞噗嗤一笑,整个气氛登时就变得温馨。不过她心里面也清楚,这话其实也是有那么几丝担心在里面。秦玉贞见过世面,知道眼前这种级别的走马珠都是上上品。个头再大上些许,就到了极品的程度。

    若是有三五十颗就罢了,出手就是四百颗,这真的是不得了。以她对丈夫的了解,这些珍珠大概不是买的。赵嘉仁从来没有搜集珍宝的爱好,属于‘不为一物缠身’的典范。

    “你把这个送我,要我怎么用?”秦玉贞有些摸不清楚丈夫此举是何意。

    “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不过若是磨成粉末服用或者敷脸,我这边有专门用来磨粉的珍珠粒。”赵嘉仁边说边拿出一个罐子推到秦玉贞面前。

    见到不小的罐子里头都是碎珍珠,秦玉贞也有些懵了。她搞不懂自家丈夫在闹哪出,便笑道:“没想到今日突然见到官家气派。”

    “什么官家气派。刘勇觉得欠我的人情,送这些过来。我看他甚是诚恳,也不好意思不要。那家伙还信誓旦旦的说过些年要送我顶级珍珠。我觉得咱们不用抱这般幻想。”

    听丈夫果然如平日一样露出那种洋洋自得,秦玉贞就询问具体情况。赵嘉仁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妻子讲述。秦玉贞也曾经跟着赵嘉仁到过广州,知道那边的珍珠是什么价位。对于新的珍珠价格十分讶异,“竟然只有之前价格的五十分之一么。怎么会变成这样。”

    “不不不。不是以前价格的五十分之一,倒也没有那么夸张。我说的是成珠率是以前的五十倍。花费的气力不止以前的五十分之一。”身为理工男,赵嘉仁在数字方面绝不肯妥协。

    “反正就是不值钱的东西才会给我。”秦玉贞也忍不住针锋相对。

    本来这也就是句玩笑话,却见赵嘉仁脸色一变,站起身就走。这下秦玉贞先是觉得愕然,然后就感觉自己说的话也许有些过份。这样的珍珠无论如何都谈不上不值钱,珍珠粉敷脸,更是只有皇家与那些富可敌国的家族才能用得起的奢侈品。虽然赵嘉仁那种莫名的固执很惹人厌,秦玉贞也知道赵嘉仁拿这么多东西来是好意。

    自己现在为什么会莫名的生气?以前自己可从来不这样,虽然谈不上媚,却也婉约。现在的自己怎么会变得动辄针锋相对。突然想到这些变化,秦玉贞自己也一阵不安。

    赵嘉仁跑路的原因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的确不高兴,另外一部分是不想和更年期的老婆起冲突。很多人认为情绪是一种精神活动,实际上情绪是在反应肉体的状态。以为靠讲道理就能解决问题,那不是唯物主义的想法。

    除了不想继续冲突之外,赵嘉仁还想起了另外的事情。他以前当医生的时候,对于各种‘传统方子’其实颇为质疑。其中之一就是珍珠美颜的说法。和其他医生讨论,最终也没有一个真正的结论。但是让赵嘉仁对于珍珠产地有了些了解。在东北各条大河以及海边也有巨大的珍珠贝,出产的‘东珠’极为有名。既然大宋在那边有驻军,就不如在那边发展一下产业。只要有钱赚,背井离乡就变得容易接受。

    听了赵嘉仁询问刘家可否有人愿意去北边养殖珍珠,刘猛很快就表示大概没有。养珍珠是很辛苦的事情,多数刘家子弟宁愿留在大城市做些普通的工作也不想那么辛苦。更不用说跑去遥远的北方养殖珍珠。

    “若是没有人,我就另外找人。”赵嘉仁爽快的告诉刘猛。

    “这……可否让我再问问。”刘猛当然不希望出现额外竞争者。他最初可没想到珍珠买卖能这么好做,一年收了几万颗珍珠,就是几万贯。过几年产量大概能到几十万颗,而且还会有大量极品珍珠,一年几十万贯,刘家在刘猛去世之前就会成为富裕之家。刘猛觉得自己这一生算是对得起家族,对得起刘家的列祖列宗。

    “要快。这等事情当然是越早办越好。”赵嘉仁叮嘱道。刘猛家族能兴起,赵嘉仁当然觉得很好。无论如何,刘猛都为国家做了许多。但是刘猛家族的兴起若是建立在垄断某个行业之上,赵嘉仁可是不会答应的。实际上他已经开始考虑寻找其他的途径,譬如把北方珍珠养殖业与北方退役军人的出路结合一下。

    大宋的珍珠养殖业处于巨变前的时候,大宋的使者们乘坐着蒸汽车船以最快速度抵达波斯湾东岸的贸易城市巴士拉。接着就以大宋礼部名义,正式送信给巴格达,请求拜见蒙古大汗忽必烈。

    此时巴格达城内最最贵之人乃是太子真金。忽必烈大汗带领着伯颜大帅正在征讨马木留克。大概两个月前,忽必烈大汗夺取了耶路撒冷,随即挥军杀进埃及。最新消息是忽必烈大汗已经攻克开罗,马木留克王朝的苏丹、哈里发以及贵人们逃往埃及南方。开罗城又爆发了瘟疫,有说法是忽必烈大汗正在考虑返回巴格达,以后再继续追击逃跑的马木留克残党。

    对于大宋此时派遣使者前来,太子真金很重视。蒙古实际上是被大宋给打跑的,蒙古上层都心知肚明。从巴格达前往大宋,路途遥远。一来一回大概得两年,比较好走的大概是水路。太子真金知道当年在河北的时候,大宋的海船统治着河北山东临近的海洋。从现在得到的消息来看,大宋依旧统治着天竺洋。至少蒙古现在没有实力与大宋一较高下。

    真金的使者很快就抵达巴士拉,见到了大宋使者。双方一经交涉,真金太子得知,大宋请求蒙古大汗交还用宋理宗颅骨制作的嘎巴拉碗。确定这是大宋使者的目的,太子真金也有点心虚,他在最近的一些法会上多次见到那个嘎巴拉碗。看得出,国师巴斯巴对于这个嘎巴拉碗非常珍视。巴斯巴国师又是忽必烈大汗非常器重的贵人,此事只怕是不容易。

    就在太子对此为难之时,消息传来,蒙古屠灭开罗城之后开始北归,忽必烈大汗很快就会回到巴格达。据说伯颜大帅会留在被掠夺过一番的耶路撒冷,并不和忽必烈大汗一起回巴格达。

    这些消息没错。因为爆发瘟疫,让忽必烈大汗只能仓促屠城后率军北归。抵达耶路撒冷之后,大汗就让伯颜大帅留在耶路撒冷。这次远征埃及不能算是收获全功。耶路撒冷,大马士革,阿勒颇等地中海东岸城市也不能算是稳固。自然得留下可靠的人负责。加上伯颜又是个虔诚的教徒,想在耶路撒冷弄个庄园。为忽必烈效力的这些年,伯颜一直维持修士般的清苦生活。他好不容易提出想置办家产,忽必烈非常希望能够满足自己的忠臣。

    大汗一走,伯颜就把已经到了耶路撒冷城的玛利亚公主接进了他选中的庄园。这里曾经是耶路撒冷王国王室的庄园,最大特点是有很丰沛的水源。两河流域降雨比较少,日照长。气温相对较高。有水源的地方就能长出很好的植被与作物。这一带的城市也被称为绿洲城市。

    伯颜大帅选中这里还真不是看重这个庄园的粮食生产。他获得的赏赐绝不会仅有这么一个庄园,伯颜只是谨守修士的传统,安贫乐道。身为蒙古重臣,他可以很轻松的拥有巨大的财富。这么一个庄园吸引伯颜的地方就在于它幽静,风景很好。虽然外面依旧是刀光剑影,依旧是战火纷飞,但是在这里就会感觉非常安宁。

    给玻璃杯中倒上葡萄酒,伯颜大帅丝毫不觉得殷虹的酒浆与鲜血类似,只有那些没上过战场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误解。在他面前的水池中,玛利亚公主脱下所有衣服,从容的坐在温暖的水中。仆役和侍女们识趣的不敢过来打搅,这么安逸的午后,伯颜大帅觉得自己终于能放松下来。不用管外界发生了什么,只用随心所欲的生活。

    此时的他,只想这么静静的坐着喝点酒。然后玛利亚公主从水池中站起,向着伯颜走来。她看着热情如火,无比期待。伯颜大帅虽然觉得自己应该有千言万语,却发现自己此时只想看着公主,啜饮美酒。这才是真正的闲暇时光。

第91章 遥远的碗(七)() 
“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么?”

    “嗯。”

    “以后你还会离开么?”

    “我们以后一直在一起。”

    听了情人所说的话,玛利亚公主就露出了笑容。她此时穿了一件纯棉的衣服,头发盘起,用毛巾裹着。在她对面的伯颜大帅懒洋洋躺在藤椅上,看着好像马上就要睡着的样子。在这里已经好几天了,指挥着仆役修整庄园的是玛利亚公主,对于也许是下半生都要居住的场所,公主可是有无穷的热情要好好整理这里。然而伯颜就如一只猫,不管栖身之地是什么样子,只要没有打搅到他,他就是懒洋洋的打瞌睡。

    对于这样的怠惰,玛利亚公主发觉自己实在没办法去讨厌。

    然而伯颜毕竟是蒙古重臣,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起身前往耶路撒冷。在那里有太多公务等着伯颜去处理。既然耶路撒冷进行了抵抗,忽必烈大汗自然不会放过。这座城市里面的老人被杀光,壮年带上镣铐去当苦役。女人和身高不过车轮的孩子被带走去巴格达,蒙古大汗需要用女人和人口去赏赐那些有战功的家庭。所以耶路撒冷城显得很冷清。

    蒙古军中的犹太军坚持要驻扎在这里。这里是他们的故乡,一千年来这些人没能以征服者的身份归来,直到现在才如愿以偿。

    伯颜大帅并不担心有什么军事问题,现在只有别人希望能够躲开蒙古军的注意,还不存在别人主动攻击蒙古军的局面。在这样安全的环境里,伯颜大帅只是处置了几件公务,接着就准备回庄园去。

    身边的人看着伯颜大帅的举动,都有些欲言又止的意思。伯颜大帅根本不以为意,只等着确定把最后一批送去巴格达的人发走,他就可以收工回家。

    夺回耶路撒冷对于基督教世界有很大的意义。但是将近两百年前,那次巨大的冲击结束之后,欧洲上层对于耶路撒冷的看法就越来越趋于现实。争夺这片土地的投入和从这片土地上的收益不成比例,当宗教的热情消退,那些君主们就不得不考虑这个事实。

    而且即便谈现实,现实中的十字军已经夺取了耶路撒冷。但是上帝貌似并没有因此而赐福给这些投身战争的信徒。十字军东征的确杀死了许多异教徒,也有非常多的信徒们死于非命。如果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为何上帝就眼睁睁的看着他的信徒们败给异教徒呢。

    如果伯颜大帅身在巴格达,身在忽必烈大汗身边,他就可以处置与欧洲君主联络的事情。现在的伯颜大帅独自在外,他处置外交的事情就是自寻死路。

    大帅的部下们很能干,加上又能从人口转运中捞取好处,见到部下们开始干起自己的事情,伯颜大帅立刻离开耶路撒冷,返回庄园。在庄园里面,伯颜再次恢复到懒洋洋的状态。这种在心上人身边的怠惰就是他所希望的生活。看着玛利亚公主以女主人的身份对庄园进行修正,没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让伯颜感觉安心。

    但是这样的美好生活总是很容易就被打断,太子真金的使者送来了太子的信件,心中言说,忽必烈大汗回到巴格达之后接见了大宋的使者,听闻大宋使者的请求之后,忽必烈大汗就要杀了大宋使者。真金太子请求伯颜大帅能够赶回巴格达帮助解决这件事。

    蒙古人非常尊重使者,特别是尊重蒙古使者。以蒙古使者受辱为理由,灭国屠城的事情干过许多。因为如此,蒙古也比较保证对方使者的安全,哪怕是敌对那边的使者。和蒙古不是敌对的势力真的不好找。大汗突然要杀大宋使者,这样的事情貌似很不正常。

    一旦回到巴格达,伯颜大帅就得留在巴格达。经过判断之后,伯颜大帅觉得自己还是留在耶路撒冷为好。贸然跑回去掺乎破事,往往会自取灭亡。

    大宋使者并不知道监牢外面竟然还有这样的变化,他们自己对于蒙古人的反应,或者说蒙古大汗忽必烈的反应非常愤怒。巴格达派使者邀请大宋使者前往巴格达,这就是一场非常正式的会见,见面之后还算好。等大宋这边提出请求,忽必烈登时就变了脸色。他嘲讽的表示,我凭本事砍的脑壳,为啥不能随心所欲的使用。

    大宋使者听了之后也是怒气难以遏制,于是就非常含蓄的告诉忽必烈。若是大家都狠辣到挖坟,又有什么意义呢。忽必烈听完之后就勃然大怒,下令将大宋使者投入监狱。

    在监狱的这些日子里,大宋使者们也分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分析出来的结果大概是忽必烈担心大宋这边派兵北上攻克和林。和林这个地方埋葬了不少蒙古皇帝。其中的成吉思汗的坟墓大概是最难确定位置。除此之外,窝阔台,贵由,蒙哥三人的坟墓可就容易找的多。特别是忽必烈的哥哥蒙哥的坟墓。

    蒙古人挖了宋理宗的坟墓,砍了宋理宗的头颅。大宋攻占和林的时候自然可以这么如法炮制。看得出,忽必烈对这样的想象非常难以接受。身在万里之外,使者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才能获救。或者自己的生命就这么交代在这里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