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革宋 >

第445章

革宋-第445章

小说: 革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忆深处还能隐约想起这位教士在大都街头的吆喝声,郝仁甚至觉得怀念。那是个再也回不来的时代,大元的光荣在那时候达到了。随着宋军北上,蒙古人不得不退出大都。而郝仁与这位教士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是在德州,这位十字教的教士用藏在十字架里面的弹簧刀杀了郝仁的侍卫。

    “殿下,如果我没想错,你大概是想杀了我吧。”教士这次非常正经。

    “嗯。”郝仁万户点头表示赞同。

    “如果我用情报换性命呢。”

    “想得倒美。”

    “殿下,我们有缘。在大都,在德州,在这里,我们在命运的巨大变动的时候都会相聚,其实我得知竟然是要来这里的时候,也很感慨。所以殿下何不饶过我,也许我们还能有下次相见。”

    听着这位教士镇定自若的话,郝仁万户思忖片刻,这才答道:“你的脸皮到底有多厚。”

    “这都是上帝的安排。所以我当然不用有什么羞耻。但是对于殿下,你就不想知道在巴格达的忽里台大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郝仁的眼睛微微眯缝起来,这句话击中了郝仁的要害。这次忽里台大会上,一众蒙古贵人共同推举了忽必烈大汗做蒙古大汗。除此之外,郝仁竟然不知道任何其他消息。在郝仁看来,这并不正常。如果这是正常的,那只意味着郝仁已经被排除在忽必烈的亲信范围之外。

    “你到过忽里台大会?”郝仁问。

    “我本就是窝阔台汗的臣下,被派去大都打探消息。现在当然还是窝阔台汗的臣子。”

    “可你为何要去德州?”

    “那时候窝阔台大汗还在与忽必烈大汗争夺大汗地位,联络宋人看着也许对窝阔台大汗有好处。”教士并不做丝毫隐瞒。

    “那……你为何要来这里?”

    “因为窝阔台汗若是想恢复窝阔台汗国汗王的地位,那就一定得想办法让殿下离开。所以我才被派来,却没想到殿下竟然还记得我。”

    “……忽里台大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殿下,咱们还是找个更安静的场所谈吧。”

    “不用,就在这里。这里都是我信得过的人。”郝仁并不想让对面的教士主导局面。

    “如果殿下不在意,我当然不在意。这次忽里台大会上,忽必烈大汗向黄金家族的四大汗国的汗王保证,他一定会保证他们的子孙代代当上大汗。所以忽里台大会从原来不定期开,变成两年一开。而且四大汗国也需要在巴格达留下代表,在忽里台大会不召开的时候商议处置大事。”

    郝仁听了之后真的是大惊,这么巨大的变化等于是改变了整个蒙古的局面,而且一个教士根本讲不出这样的制度设计。也就是说,郝仁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已经被排除在忽必烈的核心圈子之外。

    教士则继续讲述着消息。忽必烈改变了忽里台大会的结构之后,四大汗国的继承就变成了上一任大汗决定下一任大汗的人选。忽里台大会就是执行大汗意愿与遗愿的机构。同样,大汗也不能插手各个汗国的继承,忽里台大会同样执行汗王们的意愿与遗愿。

    “……所以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都提出要求,要大汗解决殿下。”教士最后讲出了核心要点。

    郝仁知道自己当年给了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沉重打击,统治这两个汗国的黄金家族首领被抓,送去大都之后被忽必烈下令处死。所以郝仁成为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的眼中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更何况郝仁现在就驻扎在这两个汗国的地盘上,如果郝仁不动,两个汗国就如同脖子被架在郝仁的刀口下,根本没办法做自家的主。

    “你说的可是真的?”明知道这个问法很扯淡,郝仁还是忍不住问道。

    “我可以向上帝发誓。但是殿下相信么?”教士答道。

    郝仁也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太扯淡,他换了个更有价值的问题,“这两个汗国是准备对我用兵么?”

    “殿下,以你的军队怎么会害怕汗王。所以他们的确是想打一下,但是打胜打败都没什么。只要你和两大汗国打起来,他们就可以继续对忽必烈大汗申诉。忽里台大会的各个汗王贵人虽然散了,但是依照新的忽里台大会办法,汗王的代表以及那些想上进的贵人却都留在巴格达。他们大概不会支持你。”

    郝仁最初的时候还是有诓骗出教士的消息,然后反悔的打算。听了教士把话讲到这个地步,却也再无杀心。如果这个教士所讲的巴格达忽里台大会是真的,那么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的确就已经处于不败之地。在忽里台大会的那些宗王贵人眼里,这两个汗国的汗王就是比郝仁万户更尊贵,更需要被保护。

    一个教士要是能靠自己的脑力想出这样的设计,他对世界的看法在蒙古绝对能排前十,郝仁觉得达到这个水平的教士更有能活下去的价值。

    “放了这个人。”郝仁对侍卫命道。

    教士没想到郝仁居然这么干脆,他揉着被绳索捆绑的发痛的手腕,向郝仁施礼之后转身就走。看着教士的背影,侍卫忍不住问道:“王爷,就这么放过他么?”

    “让他走。”郝仁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转回头,郝仁看向了其他几个被抓的家伙,他神色就没有方才对教士那么和气。万户的声音里全是冷酷,“你们是干什么的。”

    一个多时辰之后,侍卫突然跑到郝仁万户面前,“启禀万户,那个教士又回来了。”

    “让他进来。”郝仁情绪很糟糕的答道。方才他才结束了对另外几个可疑份子的审问,那几个家伙既没有看明白局面,也没有对自己工作的准确定位。所以他们最后在严刑拷打之下都招供了,却让郝仁感觉生了一肚子气。如果教士是来讨回这些人,郝仁不介意改变不杀教士的念头。

    教士走进来之后,先给郝仁施礼,接着说道:“殿下,我没想到殿下竟然真的饶过我性命,所以我忍不住还想给殿下个建议。”

    “为何要给我建议。你忠于的不是窝阔台汗王么?”郝仁的声音里面丝毫没有领情的意思。

    “我本来觉得殿下是仇人,所以看着殿下立下这么大功劳,却被如此对待。我知道这对殿下不公平,所以我很开心。但是殿下既然说放了我就放我,我觉得还是想给殿下点建议。此时若是造反,肯定是不行。等在这里也没用。我建议殿下一路向西,走到比基辅更靠西的地方。以现在大汗的力量,根本不可能追到那里。而且大汗也没有要打到那边的意思。”

    听了教士的建议,郝仁心中惊讶。这其实也是他的想法,在极西之地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国家。但是被别人讲出来,还是敌人讲出来,这背后真的没有什么阴谋么?

    在这样的混乱中,郝仁觉得万般念头纠结在一起。再次看了教士一眼,郝仁突然想起教士之前的话,“殿下,你已经不是大汗的亲信了。”u

第86章 遥远的碗(二)() 
府兵的几位将领在靠西的一排,为首的乃是蒋广投,这位副将已经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经过科举选拔出来的文官们在靠东的一排。这些人身上有着文人的感觉,让面南背北坐在主座上的郝仁觉得能忍受又不能忍受。

    “我等要西进。”郝仁说道。

    西进并非是现在才确定的战略,文臣武将并未对这话产生什么反应。郝仁继续说道:“做准备,五天后头一批就出发。”

    “主公,我等西进到哪里。”蒋广投有点凑趣一样的问。

    命人挂起地图,郝仁指了西北方向,“到这里。”

    大家的目光落在地图上,那个地方在拔都萨莱城旁边那条大河的上游,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出名部落。郝仁果断的说道:“那里距离咱们这边大概一千里。到那边需要大概一个月。要是走的快些,大概能够赶上春耕。”

    郝仁话音方落,大家的神色都出现了很大变化。一千里对于郝仁的手下已经不算什么了不起的距离,众人在郝仁说话之后发出的感叹完全是针对‘春耕’二字。汉人中的武将们已经五六年都没接触过春耕,文官也普遍有两年没干过农活。

    看着那些颇为感动的部下,郝仁鼓励道:“去年司农干的不错,春小麦一直在种。那个向日葵是格外之喜。”

    汉人对农耕有天份,譬如葵花籽这种东西吃起来挺美味,宋奸们便是逃到蒙古,也不忘带点种子。没想到的是,向日葵在比较冷的地区也能种植。补充了油菜籽榨油的空缺。

    “若是没有别的疑虑,我等尽快出发。”郝仁并不想做过多讨论。

    没有人讨论,更没人询问这是不是蒙古大汗忽必烈的旨意。郝仁回到自己的帐篷,让包惜弱收拾东西的时候,包惜弱也没有反对的意思。这让郝仁心中好过许多。根据教士提供的情报,这次忽里台大会上确定的几件大事之一就是命令金帐、白帐、蓝帐等分散的实力全部组成一个钦察汗国。术赤的子孙们不再分裂。既然如此,郝仁不得不赶紧西进,造成既定事实。

    钦察汗国现在还没有能够统一,一旦统一,他们未必是郝仁的对手,拦不住郝仁西进的步伐。但是他们可以向在巴格达的忽必烈大汗告状。新的忽里台大会在大汗金帐所在地巴格达设立常驻,很多大事已经能够快速达成合议。郝仁可不想成为众矢之的,趁着忽里台大会形成决议之前赶紧跑路是正经。

    所谓入乡随俗,宋人在草原上自然也要遵从草原的生活方式,不遵从的话就会活不下来。三天后,第一批大车缓缓启程,向着目的地前去。五天后,大概六十万的汉人部众的最后一批也已经出发。

    看着巨大的队伍,教士目光中都是感叹。他对负责后队的郝仁说道:“殿下能指挥如此多的人,实在是令人佩服。”

    郝仁本想回应这根本不算什么。却把这话给吞回肚里。王翦伐楚的时候带走秦国六十万军队,郝仁与前辈相比根本不够看。作为一个经常读史书的人,郝仁发现每次自己对蒙古人和色目人以及回回讲汉人史书里的内容,反倒容易造成一种隔阂生分。那些人会觉得汉人的史书与我何干。

    见到郝仁根本没有说话的意思,教士行礼之后答道:“既然殿下要北上,我就告辞了。”

    “你觉得窝阔台汗与察合台汗一定会在大汗面前说我坏话?”郝仁再次确定一下。

    “新上任的钦察汗也会在大汗面前对殿下说三道四。他们肯定希望能够在此时尝试自己到底能有多大的发言权。”

    “大汗会怎么看他们?”

    “大汗虽然想维持四大汗国的制度,却不会任由这些人胡作非为。这些人越是攻讦殿下,大汗就越不会对殿下动手。”

    “哼!”郝仁冷笑一声,这个道理在汉人的史书中讲述了无数次,主君若是被迫屈从于臣子的威胁,有一就有二。所以郝仁被攻击的越厉害,忽必烈反倒不能对郝仁下手。道理虽然简单,但是郝仁想到自己为大元效忠这么多年,最后竟然落得这么一个下场。心里面感觉非常凄凉。

    教士看着郝仁的表情,也觉得不能再废话。他向郝仁行了个礼,恭谨的说道:“殿下,愿主保佑您。波罗告辞了。”

    看着这个神出鬼没却又怡然自得的教士,郝仁问道:“波罗,你到底是哪里人。”

    “我是威尼斯人。”

    “你个意大利人怎么会跑来给窝阔台效力?”

    “殿下,您以为这世界上高收入的差事很多么?至少窝阔台汗会给我很高的报酬,在威尼斯,我这样平民出身的人能不饿死就很好啦。而且我还有儿子在威尼斯,如果以后一个叫马可的人找您,也许就是我的儿子。”

    说话间,波罗教士与郝仁万户都已经上了马。两人催动坐骑,在原地兜了两圈,就向着各自的目标分道扬镳。

    在大草原上,几十万人行动也没有多显眼。位于钦察汗国东部地区的行动更是如此。在整个钦察汗国,真正的蒙古人只有几万。剩余的人口都是钦察人、罗斯人、维京人。沿途之上根本没有遇到任何阻碍。那些百十号,顶多千余人的小部落根本不愿意和这么庞大的队伍起正面冲突。为了自身的安全,小部落甚至选择主动跑路。

    与郝仁万户的队伍相比,更南边的迁移队伍人数显得并不多,但是动静就显得更大。波罗教士南下前往巴格达的时候,就见到浩浩荡荡的队列从东而来。打的都是蒙古大汗忽必烈的旗号。

    从去年开始,大汗的直属部众就开始向巴格达这边迁移,之前已经有三十万部众抵达。这次的人数规模看着得有五六万。看着长长的迁移队伍,波罗教士心中很是感叹。他出身威尼斯平民阶层,想混进教士阶层,却没能如愿以偿。他把心一横,就自封教士,向东跑路。窝阔台汗国的大汗当年招收各种人才,并不限制对方的出身。

    这对于欧罗巴人来讲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开明,在欧洲,如果不是贵族,如果不是教士家族,根本就别想爬到高位。那时候年轻的波罗教士是真心投奔海都大汗,为大汗效力。以他的功劳,甚至有钱返回故乡威尼斯娶了个老婆。波罗的教士身份只在东方管用,在威尼斯,波罗依旧只是那个普通的城市平民波罗。自然不受教士不许结婚的限制。

    转眼就过去了这么多年,窝阔台汗国的海都汗已经身死,波罗自己有了孩子,在威尼斯也有了自己的房子。他甚至在考虑,是不是干脆回威尼斯养老。毕竟他从事的这个差事风险太高,如果郝仁万户没有这么宽宏,大概波罗教士就已经丧命。

    不管如何,此次的行程已经有了结果。身上带着窝阔台汗给的身份证明,波罗教士抵达巴格达的路程上并没有遇到特别的刁难。见到了新任的窝阔台汗,波罗就把发生的事情讲给他的雇主听。

    “郝仁到底去了哪里?”现任窝阔台汗很是在意。

    “臣不能确定郝仁具体去了哪里。只能确定他已经离开了窝阔台汗国的领地。”

    “他……还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