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革宋 >

第424章

革宋-第424章

小说: 革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计算没错。如果工厂能够扩张的话,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得知能够解决问题,一众人等急切的问道:“怎么扩大?”

    “办法有两个。一、让那些搅拌炉的操作者师傅们发挥出水平,让每一炉的钢能够达到同样的水平。二、确保煤矿、铁矿的品质尽可能一致,采取完全一样的设备和技术,尽量让钢铁的品质一样。”赵嘉仁拿着早期工业建设标准的模式给大家。

    “都是矿,会有什么不同么?”

    看着那不诚恳的表情,赵官家带着刁难的表情说道:“要我给你们讲讲地球的历史么?”

    “不用了!”一众高级指挥员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官家二十多年前就以办学校的态度组织武装力量,所以任何讲课都要考试。对于这群并不热爱自然科学的家伙来讲,听官家讲课如同上刑。

    也有机灵的立刻岔开话题,“想来官家一定知道这种矿产所在地!”

    “嗯,据说是在辽东。”赵嘉仁也不想难为这帮手下。鞍山铁矿的矿产品味很一般,和澳大利亚的铁矿根本没办法比。但是鞍山铁矿好处在于矿区大,品位均等。只要确定了冶炼工艺,就可以比较稳定的出产质量稳定的钢材。赵嘉仁思前想后,觉得这时代的也就是鞍山铁矿比较合适。

    虽然缺乏自然科学知识,但是高级会员们不缺乏基本听话的能力,立刻有人大声表忠心,“官家要辽东,吾等便为官家拿下辽东!”

    “什么叫做拿下?辽东本就是我华夏故土,这叫收复!收复!”

    “收复辽东!收复辽东!”高级会员们纷纷喊道。

    赵嘉仁看此时情绪如此,便挥手叫过临时秘书赵若水,“把华夏全图拿来!”

    赵若水一溜烟的跑去推来写了标识的黑板,上面就是一张‘华夏全图’,北到北冰洋,东部涵盖扶桑洲北部,南部包括整个中南半岛以及太平洋中所有大小岛屿和陆地,西到葱岭的‘波斯都护府’,指着这样的地图,赵嘉仁说道:“我大宋乃是华夏正朔,这些土地一寸不少的都要收复。第一步,就是这辽东。”

    会议结束,回到家的时候,赵若水问老爹,“爹,你这像是宣战,又不像是宣战。总感觉好奇怪。”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经济的表象。穷兵黩武是不对的,因为穷兵黩武是不顾经济只管面子。我能留下华夏全图,可到我死,我大概都不会下达军事收复吐蕃的命令。为什么?因为在没有急迫性的情况下,收复吐蕃的经济效益太低。有这个精力,我直接去收复南边的方丈洲。”

    赵若水听了之后连连点头,“这就是爹说过的有多大锅做多少饭么?”

    赵嘉仁对对女儿的应对非常满意,他笑道:“差不多。但是这个宣称权得早早的就拿出来。现在吃不到肚里,并不等于我就放弃了。这个伏笔得早早留下。”

    “明白!明白!”赵若水连连点头。

    看女儿的态度,赵嘉仁郑重的说道:“大娘,我们必须热爱国家。若是政治只变成了手段,那就一定会反噬自身。因为爱国这个标准是一个对所有人都一样的标准。在这种标准面前,任何人都可能被审判。哪怕是官家也一样。”

    赵若水一惊,她连忙问道:“就是连爹爹也不能外于爱国主义么?”

    “我能坐上官家的地位,就是因为我告诉别人,我就是爱国的标准。为了大宋,我自己的土地田产都拿出来归功,以推动土地国有。为了大宋,朝廷的军队的支出我一肩承担,也不要朝廷返还。为了大宋,我披坚执锐列于阵前,为了大宋东征西讨恢复旧地。正因为所有人都承认我最爱国,为大宋建立的功劳最大。所以我才能坐上这个至尊的位置。这就是我的法统所在。这个制度一成,未来大宋所有的官家都必须是爱国者。这就是大宋皇家的法统。”

    赵若水听了之后低头思忖一阵,然后说道:“爹,我明白了。我原本以为爱国是上进的手段,现在才知道爱国乃是皇家底线。以后再也不会拿这个当手段。”

    “明白就好,明白就好。”赵嘉仁连连点头。

第55章 手持利刃(二)() 
    先给禁卫军装备22式步枪的建议被赵嘉仁否定了,赵官家建议先给两广军区的陆军装备22式步枪,两广军区的首要目标是收复贵州与云南。

    在诏书中,赵嘉仁明白写到,“吾十年前已经为交趾、云贵招讨使。现今交趾重归大宋,云贵依旧为胡虏所有。思之常痛于心,今日蒙古已经逐出河北。当收复云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故,先令两广军区装备新枪……”

    这道理逻辑清楚,兵部中无人愿意反驳,收复云贵的政策随即就被确定下来。从道理上讲,云贵此时还是蒙古的地盘,但是蒙古根本没有人在意。此时的忽必烈大汗已经带领大汗亲军进入了距离大不里士城没多远的巴格达。

    此时的气候已经进入西历12月初,即便处于小冰河气候的前期阶段,巴格达的最低气温也有四五度。对于蒙古人是个非常舒适的温度。忽必烈大汗坐在高大的阿拉伯马上,看着臣服在他面前的这座城市,长时间没有说话。伯颜大帅建议将巴格达作为此次次西征的终点,此时蒙古大汗终于抵达这个终点,却发现看到的是一座完全异国风情的城市。

    沉默半晌,忽必烈终于下令,“入城!”

    骑兵隆隆向前,部队直奔曾经的阿拉伯帝国哈巴斯王朝哈里发的王宫。这个建筑曾经是非常宏伟,经过二十几年前的摧残之后就衰败了,此时还马马虎虎的保持了原装。看到了洋葱头宫殿,忽必烈突然笑道:“却没想到要住到这样的房子里。”

    “大汗,我等有的是时间将其改建成我们喜欢的样子。”伯颜大帅在旁边答道。

    “嗯。”忽必烈表示赞同。

    伯颜继续进言,“当下当务之急乃是命郭守敬等人赶紧重建水坝。”

    回想看到的局面,忽必烈继续点头表示赞同。

    巴格达在底格里斯河岸边,河上除了需要桥梁,还需要通过水坝来为这座城市稳定供水。以前的两河流域文明在这方面有很大建树,但是后来就被摧残的凌乱不堪。毁掉那些古国的水利设施一直是蒙古人的传统,毁掉这些水利设施就能够有效攻克城市,将当地的居民驱逐走,方便蒙古人的攻势。

    但是在当地建立起稳定的统治,就需要恢复这些水利设施。郭守敬等一众大元的水利专家在河北山东都有很好表现,积累了大量经验。此时伯颜要这些人在遥远的巴格达为蒙古大汗忽必烈继续服务。

    前哈里发的宫殿里面已经没有任何当地人,大汗的亲军占据了这里。转眼之间,巴格达就成了蒙古的新首都。忽必烈大汗开始挑选寝宫,宫廷人员则开始选择各个朝廷部门的办公地。

    看着空荡荡的桌面,忽必烈忍不住感叹道:“这里的纸大概很贵。”

    “大汗,到港口就能买到来自宋国的纸张。”暂时成为大汗直属臣下的不花万户马上答道。

    “在港口能买到大宋的纸张?”忽必烈大为讶异。

    不花将军赶紧拿上来地图。这地图不是大宋那种有经纬线的地图,而是传统的地图。只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也没有比例尺。指着东南方向,不花将军说道:“宋国的船只在这边下锚,把他们的商品在这里出售。纸张一直是大宋主要出售的货物。”

    忽必烈看着地图,脸上出现了讥诮的表情,“却没想到南蛮比我还更早到了这里。”

    不花将军听这话里面充满负面情绪,也不敢再说话。宫廷里面也没人敢在此时触霉头,忽必烈大汗性子可不好,又是被宋国打得退出河北。万一他要拿人发作,众人谁都挡不住。忽必烈大汗沉默了一阵,突然对不花说道:“既然你都这么讲了,那就赶紧去买啊!”

    不花将军立刻出去给手下安排。这帮手下们连忙前往交易都市巴士拉。底格里斯河向下游出发,会在古尔奈与幼发拉底河汇合,汇聚之后的河流称阿拉伯河,长近200公里,河口宽约800米。两河中下游河水是富饶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灌溉水源。海船从海路逆流进入阿拉伯河,就可以到轮可通航到阿拉伯河畔巴士拉的港口。

    大宋的船只也是如此,不花将军的使者赶到巴士拉的时候,就在众多船只中见到了大宋的旗号。那是在桅杆上高高悬挂的赤色旗帜。与周围的阿拉伯船只一比,大宋的海船永远都是体积最大,桅杆最高。

    这次靠近一看,不花将军的部下却发现这次的三艘大宋船只格外的不同,在船体两侧有两个巨大的明轮。使者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先去市场上寻找。果然在大宋的商铺里面看到大量的纸张。

    一看到那纸张的色泽与光洁度,就知道这是中国的纸。造纸术从中国传到中亚,进入幼发拉底河流域,后来又向着欧洲传输。每个地方都有些不同之处,譬如在阿拉伯地区采取的材料是草,制造出来的纸张颜色深。加上没有中国的用来黏合纸浆的药剂,纸张也颇为粗糙。

    使者上前议价,就听大宋雇佣的当地伙计说道:“老爷,纸张价格和以前相同。不过宋国老爷现在收购书籍。若是你能拿出书籍来,我们可以换给你纸。”

    “都是什么书?”使者很是惊喜。蒙古人对于书籍没啥兴趣,若是能够用没用的书籍换到纸张,自然是划算的买卖。

    伙计听了之后连忙拿出一个册子,打开之后里面都是各种各样的书名。以前在巴格达有大学,还有大图书馆。书籍非常多。据说旭烈兀攻克巴格达之后曾经把大量书籍扔进巴格达的底格里斯河,让整条河都变成了黑色。这只是传说,实际上民间的书籍依旧很多。

    使者看了册子之后问道:“能给我一本么?”

    “大概不行。”当地人的伙计陪着笑答道。

    “我先买三百斤纸。”使者大声说道。

第55章 手持利刃(三)() 
    不花将军的使者从巴士拉返回巴格达,在城门口竟然被守在门口的大汗亲军挡住。守门的人马查看了手令之后又打开运输的木箱子,见到里面是纸张。他们立刻露出欢喜的表情,伸手就往外拿纸,还用蒙古语喊道:“兄弟们,有擦包纸啦!”

    使者一看那些蒙古人如狼似虎的模样,吓得连忙上前拦住,大声喊道:“这是给大汗的纸,你们可不能乱动。”

    本以为这话能吓住大汗亲军,却没想到一名大汗亲军拽住使者甩到一边,同时大声喝道:“不过是拿几张纸,大汗绝不会这么小气。”

    使者哪里敢让这帮人乱动,连忙又上去拦着,“这些兄弟,我奉命为大汗买纸,若是纸张少太多,会被杀头。我来给大家拿,我来给大家拿。”

    大汗亲军虽然骄横,却也不是真的敢打劫大汗的东西。见使者还算上道,就让使者给每人分了一叠。使者抹着头上的冷汗,就听到退下去的大汗亲军欢喜的说道:“奶奶的,一年多用草用树叶,不知道给割出磨破了多少口子,可是有纸用了……”

    押送着纸张进到城里,使者才发现离开没几天时间,城里就出现了被抓来修宫殿的大量当地人。蒙古监军手提马鞭,驱赶着劳工卖力劳动。谁敢动的稍微慢点,落到监军细细的眼睛中,立刻就会遭到皮鞭当头抽打。平素里那些慢悠悠的当地人在皮鞭驱使下也表现出他们行动敏捷的那一面。

    这些劳工主要是负责修葺前哈里发的宫殿,正好与使者同一个方向,驱赶着车子经过拥挤的道路终于抵达皇宫。纸张送到不花将军面前,屋子里面慢慢弥漫起大宋纸张那种特别的香气。与那些技术扩散后天竺洋沿岸制造的草纸相比,大宋的纸张使用竹子为材料,又经过漂白与添加纸浆粘合剂的工艺,纸张洁净光滑,还有一种竹子的淡淡香味。

    二十几年前大食商人控制南海航线的时候,天竺洋地区的人们并不知道世上还有如此好纸。直到大宋赵官家消灭了大食商人,夺取南海贸易线的航运权,大宋的纸张才开始大量进入天竺洋。除了纸张质量远高于当地纸张,大宋纸张的价格也比当地草纸低。很快这些大宋纸张就如水银泻地,在当地攻城略地摧枯拉朽。

    不花将军听听了纸张价格,就大大的叹口气。这个价格并没有更贵,还保持着以往的水平。只是作为属下,献给大汗的纸张不能要钱,三百斤纸的价格从总体上依旧是一笔非常不便宜的支出。

    倒是使者又赶紧拿出笔记本和文具,“不花老爷,也不知道大汗他们有没有使用文具的习惯。”

    毛笔这玩意非常浪费纸张。大宋在卖纸张的同时还提供了文具。铅笔自然不用讲,在当地的草纸上都能很流利的书写。钢质蘸水笔与墨水这个搭配就只能用大宋的纸和笔记本,毛糙的当地纸张会让墨迹快速扩大,字迹变得难以分辨。

    使用这些文具和笔记本,同样大小的纸张利用率增加了三四倍还多。天竺洋周边的文化阶层对这些价格不菲的文具大为欢迎。大宋文具搭配大宋纸张,整体的价格远低于毛笔配合当地草纸。在使者看来,若是能够在蒙古大汗的王庭推广文具,应该能够起到很好的节省效果。

    “试试看吧。”不花将军答道。

    “老爷,我这次去买纸的时候,还见到大宋卖纸的铺子收购书籍。我就带了名册回来。”使者又掏出了他的收获。

    不花将军只是随便翻看一看,见到上面都是些自己不懂的真神教文字,便叫来官家让他去负责收集册子上的书籍。不花将军自己则带着纸张文具到了大汗面前,将这些献上。

    “哦!没想到在这里还能看到中华牌铅笔。”

    “大汗,这蘸水竟然还是英雄牌,墨水是鸵鸟的,黑色与深蓝色都有。”

    “这牛皮纸的笔记本,呵呵。真不错。”

    眼瞅着蒙古宫廷文官们对这些文具的熟悉程度,不花将军只觉得眼睛都快掉出来。这哪里还需要不花将军教,大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