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革宋 >

第30章

革宋-第30章

小说: 革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激动的说道:“赵大官人,我等早就知道赵大官人在福清修建的灯塔。好几次大风,我们赶不回来的船都往福清赶。那时候我们就讲,若是赵大官人还留在我们莆田当官,就不会让福清占了便宜。没想到赵大官人还能记得给我们莆田修灯塔……”

    说到这里,老者激动的热泪盈眶,他又带着些恨恨的表情继续说道:“福清没好人,我们几次想去学灯塔怎么造,他们都守住灯塔,决不让我们进去看。”

    “是啊!是啊!福清那边就是欺负人!”

    “赵大官人,我们也自己试过造灯塔,可怎么都修不好。还因为风大,被吹塌过……”

    有人带头,其他莆田当地百姓也纷纷讲述过往的事情。

    赵嘉仁目瞪口呆,莆田人民自发学习更先进生产技术,这个很容易理解。但是福清人民自发的守住他们拥有的东西,拒绝其他县的人来学习。这个就完全超出了赵嘉仁的想象之外。在福清的时候,赵嘉仁根本没有听说过此类话题。难倒福清人民能如此有效的封锁消息不成?

    当然,赵嘉仁也不敢确定。自打有了船之后,他就完全没有关心过灯塔的事情。

    “我们就先去看看诸位修的灯塔吧。”赵嘉仁立刻解决现在的问题。

    莆田残破的灯塔处,赵嘉仁好不容易忍住了笑意。中国沿海有台风,美国沿海有飓风。灯塔为了更有效的指引航向,需要修的尽可能高,又要能够在大风里面屹立不倒。在出现钢筋混凝土技术之前,灯塔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建筑。眼前的建筑物融合了中国宝塔型与抄袭来的灯塔型,却抄袭到了两者的缺点。

    也不废话,赵嘉仁立刻告诉众人,“这个位置不好。须得选择更好的位置。”

    “全凭赵大官人吩咐!”父老们丝毫没有迟疑。

    驾船在海上航行查看,赵嘉仁先选了三个位置。两个在南洋北洋适合港口的地方,作为港口未必最佳,却距离两地近,方便出海。另外一个则在当地水下礁石险恶之处,灯塔建在这里,为了让航海船只避开险滩。

    将此意讲述清楚,当地父老皆赞成。赵嘉仁把图纸与施工标准给了当地施工队的头目,施工队拍着胸脯表示一定会建好。至于钱的事情,长老们都表示赵大官人出了这么大力,不问当地人要钱已是天大的好人。当地人若是问赵大官人要钱,他们怕遭到天打雷劈。

    大宋自有大宋的道义,劳动人民就这么实在,赵嘉仁也不推辞。他此行的目的只剩下购买石料这一个。和当地开石头的百姓谈妥了价格,以非常优惠的价钱确定石头购买的协议,赵嘉仁和他们立了个字据。

    以21世纪的合同角度来看,这个字据满是漏洞。字据上强调当地人要把石料运到岸边,不然就不能给钱,所以价格还贵了不少。赵嘉仁一点都不担心当地人赖账的事情,除了赵嘉仁这么一个客户之外,当地人根本找不到其他买家。

    返航的时候带上了木兰陂北洋的十几名水手。本来有四十几人报名,赵嘉仁只选了少年和青年。这些人对这条船上的一切都感觉新鲜,让那些颇有经验的年轻水手们看得直乐。

    船回福州,赵嘉仁一进家,却见到齐叶居然在他的府邸的正厅里面。这个家伙带了礼物,与赵嘉仁的母亲聊得开心。赵嘉仁颇为不解,齐叶之前可没有这么殷勤。难倒是因为那时候赵嘉仁没有女眷让周围的人来送礼么?

    赵夫人看赵嘉仁回来,立刻就让赵嘉仁与齐叶两人‘自己吃酒去’。前去酒馆的路上,齐叶赞道:“赵兄弟,你娘真的是豪侠之人!”

    赵嘉仁没接腔,他倒是希望看看齐叶遭到自家老娘恶整的时候还会不会这么衷心佩服。

    到了酒馆,赵嘉仁坐下之后问道:“找我何事?”

    齐叶笑道:“你还记得最初那家船厂么?”

    赵嘉仁还有些印象,那家船厂的东家据说是福州水平最高的造船工匠。

    “那家觉得你给谢无欢的条件不错,想和你谈谈。”齐叶开心的把最新进展告诉给赵嘉仁。

第53章 处处做事皆遇坑() 
“赵提点,以前有眼不识泰山。赵官人不计较,俺不胜感激。”厂主端着酒杯尽量用听着诚恳的语气表达着善意。

    “你总得为自己考虑。那时候我不过是个县尉,厂主看不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赵嘉仁也用非常诚恳的话表达态度。

    齐叶完全是听过不下去,他看着船厂厂主显得尴尬的表情,忍无可忍的出来协调,“厂主,赵兄弟不是计较,而是觉得厂主你做的没错。”

    船厂厂主脸色尴尬,他不清楚该称赞赵嘉仁说的实在,或者是给赵嘉仁赔罪。

    赵嘉仁却懒得瞎BB,南宋比满清文明的多,即便如此,21世纪的中国人能够坦然面对的利益讨论,在南宋这边就难以进行,一众人等满脸重义轻利的表情,玩着唯利是图的把戏。这种非工业国的作派让赵嘉仁感觉颇为疲惫。

    船主想玩把戏,赵嘉仁却懒得和他兜圈子,他有些不耐烦的说道:“我听齐兄讲,厂主想和我合作,不知道厂主的条件如何。”

    厂主好歹是个做买卖的,见赵嘉仁恼怒,他也不敢再瞎吹法螺,老老实实把自己的条件给讲了一遍。齐叶听的认真,觉得条件不错。没想到赵嘉仁听完之后冷笑一声,“哈!厂主的意思是造新船的时候用了我的手段,你给钱。但是卖新船的钱,我就不能插手。是这个意思么?”

    厂主听了赵嘉仁的话,脸色登时就难看起来。齐叶听了赵家人的话,已经如同警觉的猎犬般精神起来。一看厂主的表情,齐叶登时大怒,他断然喝道:“你这老汉竟然诳我!咱们原本说的可不是如此!”

    赵嘉仁抬起手臂挡在齐叶面前,阻止了齐叶的怒喝。赵嘉仁从容的继续问:“厂主,我听你的意思,只是想用几条船的好处换我的手段。可否如此?”

    厂主本以为赵嘉仁看不出来这里面的猫腻,没想到赵嘉仁甚至不用看契约书,只是听了一遍口述就发现了其中的关节。他嘟囔着说道:“赵大官人,好歹我给了你十条船的好处。你可不能冤枉我。”

    齐叶再也忍不住,他怒斥道:“十条船就想换手段。你们倒是想得好……”

    后面的话被打断了,赵嘉仁拽起齐叶就走。齐叶还忍不住想再骂,却被赵嘉仁有力的手臂拖的有些跌跌撞撞,后面的话实在是喊不出来。

    出了会面之处,赵嘉仁放开手。齐叶终于能气喘吁吁的怒道:“赵兄弟,你为何拖走我,难道你想收拾这帮人不成?”

    “收拾他们只会让造船的人觉得我是以官身欺负人,我本无此意,此次就放过他了。”赵嘉仁声音倒是很平静。

    齐叶一愣,他没想到赵嘉仁居然能忍得下这口气。对于官员来讲,被人商人欺负是绝对不能忍的事情。

    赵嘉仁冷笑一声,“哼!这个厂主大概是以为我的手段是从别人那里弄来,觉得十条船的好处就能换我的手段。若事情真的如此,我觉得这买卖能做。不过这些手段都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哪里会便宜的卖给他们。”

    说完这些,赵嘉仁双手按在齐叶肩头,盯着齐叶的双眼问:“齐兄,马上药粉收购就要开始。此次我准备把所有收益都投出去,建个船厂,不再受这帮人的鸟气。这船厂就由齐兄你来牵头,若是我手里的钱不够,齐兄你可愿意借出来不足的钱?”

    赵嘉仁此时身上有种莫名的压迫力,齐叶被赵嘉仁盯得弄得浑身发冷。他没想到赵嘉仁对面子的轻视到了如此地步,他更没想到赵嘉仁对做事的执着到了如此地步。到了此时,齐叶心中也有些绝望,他终于点点头,“就依赵兄弟。”

    听齐叶终于答应,赵嘉仁松开了按在齐叶肩头上的手。声音里面满是热忱,“我给你个单子,你若是不明白就来问我,若是明白的就按照单子上的做。那些人自视甚高,觉得自己造过船,用自己的手段就不是别人能明白的。哼哼,他们可是想错了。他们那点子能耐,谁都能办到!”

    之后几天,赵嘉仁本想亲自做些事情,没想到提点刑狱的公文从福建路各处送来,把他给淹没在公文的激流中。大宋比明清有文化,在公文上也有明确的体现。福建路提点司不是只有赵嘉仁一人,下面还有下属官员。看得出,这些官员对于上司赵嘉仁并无信赖,所以公文如同雪片般的送到赵嘉仁这里。

    对于这帮下属的推诿,赵嘉仁也不敢小看,他只能暂时放下手里的事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提点刑狱的本职工作中来,也就是通过各种文件来评判下属的工作,以及对地方上的事情做出判断。

    半个多月后,赵嘉仁和往常一样,怒气冲冲回到家。赵夫人看了看儿子的表情,对儿子说道:“我听你大哥讲,你在福清县收菊花。这也一个月了,福州也逛了好几次。我想带着你大哥派来的人去”

    “娘,你别添乱好不好!”赵嘉仁强忍怒气,用尽可能温和的语气劝道。

    赵夫人淡然一笑,然后从容说道:“现在你要么去福清,要么留在福州。我也想帮你,这才愿意去福清帮你看着局面。若是你觉得我去福清不合适,那我就留在福州处理提点刑狱的事情。你觉得如何?”

    赵嘉仁听的莫名其妙,过了好几瞬才明白自家老娘竟然是想处理政务。这下赵嘉仁连生气的感觉都没有了,他苦笑道:“娘,你真的懂政务?”

    “那些官员送上来的文书,基本都是胡扯。他们要么想在地方上有好评价,所以就讲他们完不成税收。要么就想升官,便讲地方上一定能交上该交的钱。我虽然不是官身,这点事情还是知道的。”赵夫人傲然说道。

    赵嘉仁心头一震,他老娘的说法极为正确,所有地方的文书都有自己的目的。最终目的都是一个,博取利益。他们的不同仅仅是官员聪明与否,官员期望取悦的对象到底是谁。在这个时代,除了大实话之外,官员们什么都肯讲。

    “我留在福州帮你处理政务,你定然不放心。我也想去看看你离家几年,到底干出了些什么。你大哥把你吹的天上少见地上全无。三郎,就让为娘看看你的成就。”赵夫人远没有赵嘉仁那般紧张,她的语气中全是母亲那种令儿子无法拒绝也不愿意答应的高高在上的俯视感。

    然而赵嘉仁思索片刻,终于答道:“便请娘到福清帮我。”

第54章 表哥是个又蠢又勤快的人() 
“为政须有爱民之心。自我大宋开国以来,历代……”

    赵嘉仁靠坐在椅子上,静静的听着面前的陈县令说话。这种冷静只维持了不到三分钟,赵嘉仁抬起手示意陈县令停下官腔。结果陈县令好像不理解赵嘉仁的手势,他稍微愣了愣,试图继续讲下去。

    这下赵嘉仁不得不开口了,“你,先停住。”

    终于让这位陈县令闭嘴,赵嘉仁觉得让赵勇陪自己老娘去福清是个错误的选择。老娘可不是单身一个人来的福州,她在泉州只留下两个老家丁看家,其他的侍女家丁都带来福州。根本不缺乏随行的家丁。不过这个抱怨的原因和老娘无关,而是赵勇若是没走,此时正好可以让赵勇出声让这位县令闭嘴。

    地位高如当朝相公丁大全,或者是被文官集团看好的下任宰相贾似道,又或者地位并不非常高的福州知州徐远志。三个人在赵嘉仁面前从来没有打过官腔。在福清县一起搭班的县令李勇,那可是个心思透亮的机灵人,他只有在对赵嘉仁表示不满的时候才会打官腔。即便如此,三年里面不过两三次而已。又或是被老娘称为满嘴官腔的老爹赵知拙,面对赵嘉仁的时候也是直奔主题。痛骂赵嘉仁的时候也是直截了当。

    习惯了这些人的做法,赵嘉仁对自己的表兄陈县令非常不满。赵嘉仁的老妈娘家是福建陈家,这位福清县新任县令的爷爷和赵嘉仁的外公是亲兄弟。赵嘉仁万万没想到表兄居然在自己面前瞎BB起来。

    面对终于停下官腔的表兄,赵嘉仁正色说道:“表兄,三皇五帝还有诸子们都已经安睡地下,咱们谈的不过是点县里的公务,不用去惊扰他们。”

    “这……”陈县令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看着自己表兄一副书呆子的模样,赵嘉仁觉得理解不能。陈家是福建望族,虽然远不如当年的王谢家,虽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可瞅瞅自家母亲,再看看这位表兄,赵嘉仁真的无法相信两人居然是同一个家门出来的。

    陈县令貌似有些理解赵嘉仁的意思,他再次组织了一下语言,“赵提点。福清县在前任李县令治理下非常安定。只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难。”

    “福清县去年大修梯田,人人田亩都有所增加。”赵嘉仁对福清过去三年的事情很了解,稍微讲了讲基本变化后,赵嘉仁加重了语气,“这些新修的梯田里面都种上了菊花。”

    赵嘉仁没有明说的意思是,县里主动修梯田的百姓多了,这就扩大卖花基数。也扩大了税收范围。即便以赵勇的办事认真,他也没办法从没参加种花行动的穷人手里收到钱。

    “正是如此。”陈县令立刻接上话头,“那些百姓种菊花,只怕耽误农事。”

    陈表兄的话让赵嘉仁下意识的瞪大了眼睛。他害怕自己的弄错了,连忙解释道:“菊花收购的价钱差不多是种粮食的两倍,很多梯田都不是熟地,种花乃是皆大欢喜。”

    听了赵嘉仁的话,陈县令忍不住摇摇头,“这……若是这些地都能造册为农地,对朝廷才是好事。历代为何要重农抑商,就是有地有粮才是国家根本。当年……”

    对于那些圣人如何如何,历代如何如何,赵嘉仁从来不在乎。大宋的科学最终没有成为一个体系,不过文人好歹有些‘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狂气。‘我注六经’是指阅读者去尽量理解六经的本义,有点原教旨主义。而“六经注我”却是阅读者利用六经的话来解释自己的思想,哪怕是故意误读。就有革新派的味道。

    赵嘉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