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革宋 >

第286章

革宋-第286章

小说: 革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天祥继续说道:“人人皆有求利之心。若是不给人赚钱,那并非是正道。”

    刘猛对于这种话早就有应对,反倒是文天祥对制度的描述更难对付。文天祥的话不多,说白了就是那套不要“与民争利”的套路。因为很多项目工程都是由进士家族来组织人力参与的,若是采取那么严格的审查制度,国有企业就可以全面压倒私营企业。进士家族们的利益就大大受损。文天祥觉得不能过份削弱民间。

    就在争论即将爆发的时候,赵嘉仁开口了,“这些倒是没什么大事,我觉得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赶紧完成学校的建设。那些孩子们晚一年上学就被耽误一年。若是能够六岁上学,小学六年,他们就十二岁了。一般来讲这个年龄还可以上个初中。即便是出来干活谋生,好歹也上完了初中再说。所以我不觉得此时可以拖拖拉拉。”

    对于赵嘉仁赵官家,他要的是大量生产出学生。中。即便是出来干活谋生,好歹也上完了初中再说。所以我不觉得此时可以拖拖拉拉。”

    对于赵嘉仁赵官家,他要的是大量生产出学生。第35章

第36章 要不要维持和平协议(六)() 
    大宋319年5月19日上午10点,郝仁万户在大宋礼部见到了大宋礼部尚书熊裳。

    熊裳尚书在发给他的工作记录本上记载下了他的行程,心里面也是一阵的不爽。这种本子印刷的很素雅,上面留出的简单表格可以充分利用。每个人员每个月都发一本,作为工作记录使用。

    监督官员到这等地步,熊裳当然会感到不忿。不过这玩意倒是挺好用,至少熊裳需要回想起自己的日程之时,是可以去查找的。

    简单的寒暄之后,郝仁直接进入正题。“不知官家和何时进行登基大典?”

    熊裳冷淡的答道:“这个还在商议。若是使者等不急,可以暂时先回大元。”

    被如此对待,郝仁觉得对面的熊裳挺有意思。既然这个话题大概到此为止,郝仁就进行下一个话题,“我此次前来还有件事,想与贵国商议延长停战协议时间。”

    熊裳听了这个发言后才算有了些精神,不过他心中倒是很有些恶意的想,如果把这个消息给拦下来,也许大元就会和大宋进行战争了吧。想归想,熊裳并不愿意这么干。这等大事肯定藏不住,若是被捅出来的话,熊裳就是自讨苦吃。于是他非常公事公办的问道:“却不知道大元准备怎么延长?”

    “再延长三年。”郝仁有些迟疑的说道。若是没有见到那帮学生放学时候的队列,郝仁还不会害怕。见识到那些训练有素的学生队伍,郝仁感觉到了不安。现在大元与大宋两国之间还有一年多时间的和平协议,延期三年的话就有四年多的和平。

    若是满足于当下的和平,那四年后呢?这帮学生当中十一二岁的都十五六岁,已经可以上战场。以宋国的火器犀利,加上这帮学生们一直以来的训练,对于大元完全不是好消息。心中郁闷,郝仁的情绪也并不高。

    “此事我会告知官家。”熊裳尚书公事公办。

    “便辛苦了。”郝仁万户也是应付差事。

    两人都有心事,便没有再多话。郝仁离开之后,熊裳尚书就给赵官家写了份文件,将其中遇到的事情告知赵嘉仁。

    万万没想到,第二天赵嘉仁的批示就送到了礼部,“原则上同意大元方面提出的延长三年和平期的请求,要求礼部了解大元的全部要求。”

    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熊裳尚书就只能继续他的工作,将使者郝仁请来商谈此事。

    郝仁的情绪比前两天更低落些,他趁着闲暇时间在杭州城内走了一遍。他发现杭州城白天是见不到野孩子的。大都这边无论如何都能见到些跑来跑去的小娃娃,杭州街头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劳力,也有母亲带着的一两岁两三岁左右的娃,也有看着十四五岁的少年,却见不到那些居于这中间年龄的孩子。

    一到放学的时候,这帮被送进学校的娃娃们就排着整齐的队伍出了学校。不仅是男娃,女娃也一样。根据乌里不花赤所讲,《强制义务教育法》推行之初临安城里面各个公安、派出所的工作人员齐齐出动,法院、检察院等穿制服的人也倾巢出动相助,挨家挨户的排查,要求大人送孩子去上学。

    现在杭州人口大概有百万左右,这就意味着几年后若是发生全面战争,杭州能紧急拉出十万接受过基本训练的军队。且不说别的,这帮人一年得有300天接受队列训练。

    想到大宋的力量一日强过一日,郝仁当然情绪低落。情绪低落的他听了熊裳情绪不高的问题,也没有任何感到不满或者被冒犯,郝仁答道:“只要延续约定就好。却不知宋国有什么条件?”

    熊裳也没有一定要从此事中榨取最大利益的愿望,他答道:“我回去禀报。”

    蒙古肯认怂,赵嘉仁当然高兴。他年轻的时候对于‘国家需要敌人’的说法其实很不以为然,觉得这说法实在是太消极了。现在有了点人生经验,赵嘉仁才觉得这话还挺有道理。一个国家得有外敌来平衡一下内部矛盾。

    熊裳很快接到公文,赵嘉仁同意将滑县和议的时间延长三年。身为官员,熊裳就请郝仁过来,将消息告诉了他。

    郝仁得到消息之后大吃一惊,他没想到事情进行的如此顺利。想想理由,郝仁也就理解了。大元在一连串的战斗后知道靠现有的汉军无法获胜,只能进行军事改革,建立更有战斗力的府兵。大宋扩军到三十万的消息是公开的,这绝非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动作。想到两边只要做好准备就会开战,郝仁万户就觉得心跳加速,充满无力的感觉。

    “大元那边想在哪里签约?”熊裳公事公办的问了下一步的问题。

    “等我派人回去禀报。”郝仁答道。

    “嗯。那我就等你们的消息。”

    “……尚书看着有急事?”

    “我们自然有事。不如我送你回使馆?”

    郝仁不敢拒绝大宋礼部尚书的建议,也就只能一起走。身为尚书,有朝廷配发的马车,样式与郝仁缴获的差不多。一路上熊裳心不在焉的回应郝仁的问题,让郝仁觉得很是失落。马车把郝仁送到使馆门口,熊裳就这么扬长而去,毫无继续深谈的意思。

    熊裳的确没心思与郝仁废话。是战是和根本不是礼部尚书能做主的事情,赵官家掌握着军队,他说啥时候打仗就啥时候打仗。既然局面已经如此,熊裳就根本懒得费心思在国家战略上。

    宽阔的灰渣路面没有因为降雨而软化,马车在上面轻快的向南而行。跑了一阵,车子就在一片三层小楼住宅区前面停下。昏暗的天色下,这些小楼都没有灯光,看着阴森森的。熊裳尚书并没有因此而畏惧或者退却,他打开车门撑着伞进了空荡荡的住宅区。

    行道树,石子路,便是在梅雨季节,地面也非常干净整洁。一条条道路两边,三层楼建成两户一排的联排别墅模式,每户都有前院与后院,前院有花坛,后院里面有独立的喷泉。那些尚未启用的喷泉都有水渠引向一条石头堤岸的人工河,人工河先是注入一个石头堤岸围成的小湖,再从湖对岸的另外一条河道流出去,沿着暗沟注入远处的大河。

    打着伞走在这大一片住宅区里面,熊裳心中情绪波动,忍不住唉声叹气。这里是提供给高级别官员的住宅。身为尚书,熊裳可以在里面分到一套。临安一直人口集中,房价奇贵无比,宰相们也得租房住。至于居住条件就更不用讲,一条河里左边刷粪桶右边打水那是家常便饭。一担干净的清水卖三文钱,很多人几乎喝不起。

    社区里大部分房屋都已经完工,有那么一套木门开着。熊裳就走了进去。一楼只有两间不大的房间,其他的空间布置的是厨房,餐厅,卫生间,浴室,卫生间里面还有抽水马桶。楼顶上面有晒热水的瓷缸,如果肯人工向里面抬水的话,就可以在一楼的浴室里面冲热水淋浴。更早一批启用的高级住宅里面已经用上这些装置。二楼与三楼的卧室与书房里面还有带烟道的小壁炉,冬天在临安知府文天祥家温暖的木地板书房里面吃着桔子,喝着热茶,熊裳和他老婆简直不想走了。

    有了如此环境与生活条件,眼前的这套房子在以前是宰相都不太敢想的。如果失去了官位,熊裳就失去了住在这里的机会。礼部尚书即便心里面一百个不乐意,却也不得不考虑效忠赵嘉仁赵官家的事情。身为礼部尚书,最后没住上这样的房子,熊裳觉得有点冤……

    最早一批住上这种房子的临安知府文天祥并没想到此时礼部尚书还在考虑房子的事情,如果他知道的话,文知府大概能理解。在梅雨季节的时候,铺了木地板的三楼依旧干爽。这是文知府没想到的事情。二楼三楼有独立卫生间,只是冲水就得自己往里面倒。文知府并不知道赵官家对于没办法使用水塔供水而感到遗憾,就文知府而言,他觉得这生活条件已经超出他这种大豪强的想象之外。再抱怨的话,就未免过份穷奢极侈啦。

    此时文知府坐在赵官家面前,他此次来的目的不是为了谈房子,而是谈最新的外交问题。

    “官家,这次与蒙古延长三年停战,是要迷惑他们么?”

    “你知道我不喜欢玩这种小把戏。多给我们三年,我们就能多完成几路的土改。虽然兵役法里面没有言明,可这种兵役法其实是与土地国有制密切相关。时间是站在我们这边的,准备的越久,我们就越强。”

    “蒙古人会不会在迷惑我们?”

    “这就看我们在黄河以南地区的军队布置。蒙古人有可能在冬天尝试从山东渡过黄河,所以和蒙古的贸易,特别是针对豪强重臣的贸易能够帮我们更好的搜集情报。”

    “官家觉得他们会通风报信?”

    “我觉得他们会非常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

第37章 要不要维持和平协议(七)() 
    赵嘉仁赵官家说他要与北方的大元血战到底,文天祥就坚信这是真的。在大宋,大部分知道赵官家过往的人都认为赵官家绝不会轻易放弃。

    从赵官家这里离开的时候,文天祥皱眉沉思。听赵太尉的意思,关于大宋基本立国理念的论述很快就要写完了。在这篇论述中,赵官家要讲述大宋的过往,描绘大宋的未来。而且听赵太尉的意思,这个阐述会在他登基大典之前完成。

    赵官家的登基只做了一个小小的仪式。被褫夺太后称号的杨太后带着小官家从皇城搬走,赵太尉在金殿上进行了登基仪式,赵太尉就变成了赵官家。当下与大宋有比较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只有大元与倭国两家,礼部给这两家发送了消息。蒙古使者来了,倭国也派来了贺使。于是此事就结束了。

    这顶多算是一个小典,赵官家准备的大典貌似是要做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文天祥到现在有点明显,又很不明白。

    在新的杭州规划中,西湖为中心的地区是大宋的政治中心。新的杭州规划中,杭州城向着更远的地方扩展,作为杭州府知府,文天祥就得承担起许多工作。对于国家大事,他就暂时抛在脑后了。

    这几年梅雨季节都意味着新一轮丝绸纺织业工作的全面启动,文天祥当过松江府知府,松江府的纺织热潮乃是从每年八月之后收棉花开始。接着就是棉花在水力机器驱动下脱棉籽,纺纱,织布。棉布创造了巨大的收入,迅速替代丝绸与麻布成为主流布料。

    就在很多人以为对棉花的旺盛需求会让杭州这边也出现棉田的时候,赵官家下令在淮河流域开始大规模种棉花。于是杭州有可能出现的棉纺工业消失,原本就很发达的丝绸产业继续发展。文天祥现在就是前往杭州的丝绸厂去参观学习。

    原本文天祥这种级别的官员到了一家工厂,那是屈尊。然而学社猛烈抨击了这种说法,如果是屈尊,那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文天祥自己是精通丝绸也的大行家。为了解决问题,杭州丝绸厂才会请文专家到工厂视察,并且提出建议。

    既然文天祥自己在纺织业是个白脖,他前往那边就只能用学习的名义。

    坐在自己的马车里,文天祥心里面想起这个名义就感觉不爽。他并不认为这话有什么错的,正因为这话是对的,所以文天祥才觉得心里面不爽。他一个堂堂的杭州府知府,相当于开封府尹的首都市长。同时身为中华学社的总社干部,竟然要对一群平头百姓‘学习’。这无关对错,只是让人有点咽不下这个名词带来的负气感。

    在文天祥进了纺织厂的时候,他还是觉得很不高兴的,等到他进了车间之后,登时就顾不上这样的心情。缫丝车间里面的那股子味道就让文天祥感到不舒服,很难形容的味道,像是在煮什么肉类,又不像。又像是猪皮被高温弄焦的味道,却没有那种糊味。

    因为没有知识,文天祥并不知道蚕丝其实是一种蛋白质,在充满热水的大锅里的蚕茧内部的蚕蛹也是富含蛋白质的东西。有这种味道倒是挺正常的。

    缫丝车间温度高,味道大,湿度高。感觉很不舒服。所以工厂的单位人员介绍,“文知府,我们这里是四班制,每一班六个小时。中间还是出去休息。”

    文天祥身材高大,超过185。他居高临下的看着这些运行的设备,问道:“却不知道这个缫丝到底是怎么个做法?”

    厂长最初还有官大学问大的本能想法,听到如此问题,他眼睛一亮,心中立刻就有了自信。于是厂长连忙介绍起来。

    缫丝工艺过程包括煮熟茧的索绪、理绪、茧丝的集绪、拈鞘、缫解、部分茧子的茧丝缫完或中途断头时的添绪和接绪、生丝的卷绕和干燥。

    索绪是将无绪茧放入盛有90℃左右高温汤的索绪锅内,使索绪帚与茧层表面相互摩擦,索得丝绪。索得绪丝的茧子称为有绪茧。

    除去有绪茧茧层表面杂乱的绪丝,理出正绪。理得正绪的茧称为正绪茧。

    经过集绪与拈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