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革宋 >

第178章

革宋-第178章

小说: 革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确定你的指认没错么?”司马考继续走流程。

    “没错!”张世杰断然答道。

    台下的文天祥看着大理寺卿司马考按部就班,看着缓慢其实还挺快的一步步执行审判。先确定刘整等人的身份,验明正身。

    接下来俘虏刘整的军队代表上台证明这些人是在与宋军交战的时候被俘。那些宣传员们在各个方阵前大声念出已经被确定的文书内容。虽然这有些让时间延长,却让那些听不到具体交谈的公务员们得以知道公审内容。

    刘整的生平就被简单介绍了一下。刘整,字武仲,邓州穰城(今河南邓县)人,祖籍京兆樊川(今陕西西安)。曾经为宋将,因为战功升任泸州知府兼潼川路安抚副使。

    后来刘整主动叛国,投降蒙古,被蒙古任命为夔路行省兼安抚使。之后一直与宋军作战,在为蒙古训练水军时成为蒙古水军万户。蒙古侵略宋国的时候,刘整为蒙古军阿术部下,对大宋犯下滔天罪行。

    这些都有人指证,刘整一直低着头不吭声。等到把他的生平与罪行给念完,刘整已经知道自己是在劫难逃。眼瞅会场中的绞刑架上悬挂着绞索,刘整知道那就将是自己的归宿。即便之前他已经决定闭口不言,现在也再没那份坚持。就见刘整突然抬起头,用尽气力吼道:“若不是贾似道这奸贼逼迫,我怎么会投奔蒙古?若说有罪,贾似道才是罪魁祸首!我是被逼的,我是被逼无奈。向士壁被贾似道逼死,贾似道接下来就要杀我了啊!”

    因为坐了前排的位置,文天祥猛的听到这话,心中也是一阵感慨。在朝廷里面,文天祥始终反对贾似道。贾似道逼死向士壁,很多人都觉得贾似道做的极为过份。而刘整所言……

    “宋奸!去死吧!”在文天祥背后突然有人声如炸雷般吼了起来。这声音突如其来,把文天祥吓得一激灵。那位不仅只吼一声,他接着继续怒吼道:“宋奸当杀!宋奸当杀啊!”

    很多人都被这愤怒的吼声给吓了一跳,短暂的冷场之后,各处都有人站起来开始应和,“宋奸当杀!”“宋奸当杀!”

    很快,全部观看公审大会的人们都站起身发出了同样的声音“宋奸当杀!”“宋奸当杀!”这些声音很快又变成了更加简洁明快的呼声,“杀宋奸!”“杀宋奸!”

    虽然刘整还尝试呼喊,不过他那一丁半点的声音顷刻就淹没在数千人汇成的声浪里。直到司马考下令要大家安静下来,呼喊声才被压下。文天祥此时也站起了身,他只是有些同情刘整叛国之前的境遇,不过想到刘整为蒙古人效力后的凶残,他也跟着喊‘杀宋奸!’

    司马考就做了宣布,“宋奸刘整等主动投敌,犯下叛国罪,依法死刑,立即执行。”

    宣布完,司马考就画押。刘整等人随即在背后被插上处刑牌,勾决了名字。从审判台上拖下来向绞架走。见到自己命不久矣,刘整干脆就扯着脖子喊:“你们这些宋狗,你们这些南蛮,你们今天杀老子,明天就等着被蒙古人杀全家吧。大汗不会放过你们的,你们一定会被杀全家……”

    见刘整喊起来,其他知道自己逼死的宋奸们也跟着怒骂起来,“老子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们!”“我死了也要和你们全家同亡!”

    这些话顷刻就引发了围观干部们的反应,有人拎着凳子冲上来。差役们马上护住刘整,好不容易才挡住要把刘整等人用凳子砸死的人群。纪律委员等人也连忙上来要大家回到座位上。经过好一阵折腾,才让处决能够继续进行。

    当刘整被挂在绞索上弹腾的时候,整个公审大会的会场上只回响着一句话‘杀宋奸!’

    赵嘉仁并没有出席这次公审,堂堂左丞相兼枢密使来参加这样的公审未免有些太掉价。不过赵嘉仁很关注这次审判,或者说他关注的是这些干部的表现。听到不太远出传来怒涛般的‘杀宋奸’声,赵嘉仁轻轻的吁了口气。

    这种二分法看着简单,但是大宋面对敌人的时候很难拿出这种干净利落的决断。穷人还好,他们往往因为因为敌人的哀求而生出怜悯。那些官员和富人们则是因为害怕自己的损失而不敢支持宋奸该杀的态度。因为这会让他们感到无路可退。

    此次针对干部们办这场公审会,目的就是让干部们明白新的朝廷对宋奸的立场。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绝不会饶恕对主动投敌的宋奸。

    等公审会结束,赵嘉仁就派人把陆秀夫请来。在这时代里面鱼龙混杂,赵嘉仁也只敢给陆秀夫担保。从陆秀夫紧绷的表情来看,公审会给他很大刺激。忍住询问公审会的冲动,赵嘉仁问陆秀夫,“不知陆先生来这里为何?”

    陆秀夫与赵嘉仁有过一面之缘,那还是几年前赵嘉仁领军前去援助襄阳,赵嘉仁冲破蒙古军重围之后与各军领军者见面,陆秀夫曾经跟着李庭芝一起见到过赵嘉仁。因为知道赵嘉仁的实力,陆秀夫郑重说道:“李制置使守扬州,蒙古军围困扬州。李制置使派我来请朝廷发兵援助。”

    赵嘉仁并不想拒绝这个请求,他原来一直觉得蒙古有可能攻破临安之后快速南下,然而左等右等蒙古军都是顿兵不动。他上一世的时候各个州府县城的县令那是望风而降,这也是赵嘉仁一定要对待宋奸态度的理由。然而现在岭南各州府以及福建路各州府虽然也有人心浮动之事,那些官员却也只是在赵嘉仁派去官员接替他们职务时乖乖服从。于是两广与福建路全部稳定下来。

    既然如此,赵嘉仁就不得不考虑蒙古人的战争观念也是随着局面变化的现状。很明显,在赵嘉仁手里吃过苦头的蒙古人并不想在山间艰难跋涉,然后在城下挨炮轰。

    “详细讲讲扬州的情况如何。”赵嘉仁对陆秀夫提了个要求。

第7章 南援北派() 
赵嘉仁对陆秀夫有些误解,他以为陆秀夫会被宋奸公审大会给震慑到。对于一个敢背负小皇帝投海的人,陆秀夫不觉得杀宋奸有什么不对,扬州的李庭芝也是见到前来劝降的宋奸就杀。陆秀夫难看的脸色只是被几千人异口同声的呐喊给震慑到而已。

    听赵嘉仁想听扬州的情况,陆秀夫开口说道:“赵太尉,蒙古军并不敢猛攻扬州,他们只敢围困扬州。现在扬州最需要的是粮食……”

    赵嘉仁听了这话,就将一张扬州的地图推到陆秀夫面前。陆秀夫低头一看就呆住了,这是他见过的最细致的扬州地图。惊异赵嘉仁怎么有这么精致的地图,陆秀夫又觉得自己想太多。朝廷有扬州地图并没什么令人讶异的。

    指着扬州地图,陆秀夫将扬州守军与蒙古的布置对赵嘉仁讲了。蒙古元帅阿术亲自指挥围城,采取的是蒙古军修筑工事的手段。赵嘉仁数次到过扬州,听了李庭芝的介绍之后忍不住皱眉。

    蒙古军若是能用炸药包攻城,想来是能够破城的。他们这么顿兵城下,完全是一副不想硬拼的模样。这么慢慢腾腾,所求的是什么呢?难道是想把赵嘉仁的军队给引诱到扬州,然后实施猛攻么?

    这个念头一闪过,赵嘉仁就将其否定了。蒙古军只是蒙古军,他们没有卫星,没有全球无人机,他们凭什么知道赵嘉仁军队的行踪?这想法就是过度想象。

    发觉自己有思维误区,赵嘉仁索性停下思维。从心理学上,这种胡思乱想都是因为面对无法解决的大问题,思维下意识的寻求解决方案的表现。在找到自己心思之前,赵嘉仁决定暂时把这次的事情放下。

    “陆先生觉得扬州的粮食能用多久?”赵嘉仁问。

    陆秀夫露出喜色。他见识过赵嘉仁在重重包围中打开通往襄阳的援助通道,蒙古军对扬州的围困远不如对襄阳那么严密。如果赵嘉仁肯答应,此事定然能成。他连忙说道:“太尉。扬州的粮食大概能用到今年四月。我此来是为扬州求救。另外我也想留在朝廷为国效力。”

    赵嘉仁完全能理解陆秀夫的选择,他笑道:“甚好。不过现在的朝廷回想过去战败的痛楚,已经决定痛改前非,制度上变化极大。我只是担心陆先生受不了。”

    陆秀夫并没有把赵嘉仁的话当耳旁风,光是这两天见到赵嘉仁御下的能力,他就知道这与之前的朝廷完全不同。等赵嘉仁说完,陆秀夫应道:“愿听赵太尉安排。”

    让陆秀夫先下去,赵嘉仁就命枢密院开会。听了援助扬州的消息,众将都皱起了眉头。宋捷说道:“蒙古军若是集结重兵在扬州,我们派的人少没用,派的人多,又没有那么多江船。”

    此言一出,赵嘉仁就想清楚了自己那莫名的情绪从何而来。他与宋捷想的相同,下意识的认为援助需要乘船进入长江作战。想去援助扬州就需要走两三百里的水路,以蒙古军现在的船队密度,这将是一场绝不轻松的战斗。

    “如果从海州出发南下呢?”赵嘉仁指着地图问。

    这个命令让众将们都苦着脸不说话。从海州到扬州有五百多里,即便可以利用运河,那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有这精神头,还不如派兵直接夺回临安呢。至少从庆元府那边的运河入口登陆,前进百十里就到了临安城下。

    然而赵嘉仁的话也不是胡说的,想打破扬州城下的蒙古军防御,至少得有一万军队吧。能运载一万人的船只规模可不小。组织这么大规模的水军在长江作战,难度不亚于从海州南下。

    “我愿带兵从海州前往。”有人开口了。

    众将都吓了一跳,抬头一看居然是李云。李云是李鸿钧的儿子,二十三岁的年轻营长。在攻灭脚趾与占城的战斗中表现出色。现在赵嘉仁的陆军以营为单位。一个营六个连,加上一个炮兵连,满编人数1100。赵嘉仁麾下六十个营,加上其他部队,总数有七万人。六十个营里面,李云颇为有名。除了战争中表现出色之外,更因为他竟然提出调整现在的方阵。

    对年轻将领有这样的骨气,赵嘉仁自然是非常欢迎。他笑道:“若是从海州出发,需要几个营?”

    李云马上答道:“我看太尉给的资料,蒙古人也没有困死扬州。若是扬州兵也能出城接应,五个营足矣。”

    一众打过仗的营长发出些并不认同的声音,五千多人对付几万蒙古军,这位李云的勇气强烈到进入莽撞的范畴。

    在反对的声浪中,刘猛冷静的开口了,“送粮食并不需要押运着粮食走500里。大家别忘记,我们租用了那么多淮东的土地,最近的地方距离扬州不到100里。到现在的消息,我们和那些地主的租地协议可没过期。现在在当地应该还有粮食。”

    等刘猛说完,他就成了被反对的对象,宋捷在当地管过屯田,他第一个跳出来反对,“那些地主怎么肯把粮食拿出来。”

    “哼哼!”刘猛忍不住冷笑一声,“只要我们自己敢出兵,他们虽然不会倾家荡产的拿出所有粮食,但是他们至少不会完全拒绝。若是我们就这么动也不动,等他们被蒙古人收服,可就不会出任何粮食。”

    不管那些军人怎么反应,赵嘉仁倒是眼睛一亮。刘猛所说的正是乱世中的常态,如果赵嘉仁的军队能够战胜蒙古军,并且能够保护地主的话,地主们除了投靠赵嘉仁之外还有别的选择不成?

    “那么这五个营应该怎么配置呢?”无视众将的发言,赵嘉仁对李云提出了问题。

    共和元年三月,也就是在大宋朝廷决定援助扬州的两个月后,一队大宋军队抵达了距离扬州北边不足一百里的高邮县。这里的大地主家长子朱洪武已经在河边等着,看到运河两边出现大队扛着长枪的宋军,他长长叹口气。到底是无奈或者如释重负,朱洪武自己也不清楚。

    赵嘉仁赵太尉派人送来的信里要求朱家把去年赵嘉仁赵太尉‘存在’他这里的五万石粮食交一半给赵太尉的军队,两边从此两清。朱洪武的老爹左思右想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临安朝廷已经投降,赵太尉建立的福州朝廷距离这里有几千里地。五万石粮食是如此诱人,真的不给赵太尉,赵太尉又能如何呢?

    全家思前想后,甚至有人提出干脆请蒙古人来和赵太尉派来的军队打仗的建议,朱洪武的老爹当时就把那位成员给骂了一番。最后朱老爷子决定暂时满足这个条件,毕竟赵太尉只要一半。

    朱洪武是读过书尝试过考进士的人,对老爹的选择其实颇有些腹诽。大宋遭到如此灾难,难道不是该大家为朝廷效力的时候了么?勾结蒙古人完全是混账想法,即便是给一半也是很不仗义的。可他只是家里的长子,此时轮不到他做主。

    见到宋军竟然如约而至,朱洪武叹了气之后赶上前去迎接。那边的年轻军官很和气,他们无视在庄口那些拎着武器虎视眈眈的村民,只是检查了粮食成色之后就开始搬运。为首的那位军官甚至赞道:“没想到庄主给的粮食都是新粮。”

    家里的确有人想把旧粮给了赵太尉的军队,这次朱洪武毫不迟疑的表示反对。朱老爷子也不想多生事端,就让朱洪武负责把粮食搬出去。朱洪武可是非常仔细检查过。听年轻军官说话这么和气,朱洪武叹道:“既然没办法为国效力,至少不能给为国效力的诸位吃陈粮吧。”

    这话一出,年轻军官眼睛一亮,他问道:“却不知这位兄弟如何称呼。哦,我叫李云。”

    听对方这么讲,朱洪武也自报家门,“我叫朱洪武。”

    李云笑道:“朱兄对国家有这般心思已经非常难得。等我们打了胜仗定要告知朱兄。”

    见年轻的李云所说的诚恳,朱洪武点点头,“那我就再次静候佳音。”

    军人们卖力搬运,等粮食都被运上船后就护送船只沿着运河继续向南。看着他们的背影,看着那如林的长枪,朱洪武心中向上天祷告,期待这支军队能够获得胜利。

    此时的镇江,把帅府设在这里的阿术元帅正在面对一个南人。第一次经过如此庞大的军营,那位南人满脸是汗,身子微微颤抖。阿术元帅问道:“你所说的可是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