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好相公 >

第939章

大唐好相公-第939章

小说: 大唐好相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安城的春意已经很浓了。

    到处可见春色,姹紫嫣红,让人喜欢的不行。

    而就在这个时候,玉门关大捷的消息传了过来。

    皇宫之中,袁楼将这个消息跟李世民说了一下。

    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有点意外。

    “这些西凉女兵,真的灭掉了一万突厥兵马?”

    “有一千来人逃走了,确切的说,应该九千左右。”

    九千和一万差不了多少。

    李世民还是很震撼的,他时候没有料到这些西凉女兵,也丝毫不逊色男儿。

    这样一来的话,西凉那边的兵力,就又增加了一些啊。

    “西凉安全了,我大唐西北之地也就安全了。”

    虽然西凉的兵力增强,并不是李世民想要看到的,但西凉安全,大唐就安全,这又是李世民想要看到的。

    很多时候,李世民都是矛盾的,作为一个帝王,私心和家国利益,很容易就会搞混,但他又不能将这个搞混,有时候,他必须为家国利用考虑一下,而所谓的担心,哪怕很担心,也是没有发生的事情,所以他必须将这个担心靠后一些。

    袁楼并没有说什么,他也不需要说什么,李世民不需要他置喙,他所需要做的,也不过是把消息送来就行了。

    东西两市热闹了。

    “听说了吗,玉门关的那些女兵,阻拦住了一万突厥兵马,几乎将他们给全部灭掉了啊。”

    “啧啧,这西凉女兵还真是厉害啊,一点不输给男儿。”

    “谁说不是,他们可真厉害,现在玉门关有他们镇守,安全什么的,完全不用担心啊。”

    “我可听说,不少人都已经准备去西域诸国进行贸易往来了,我们与西域诸国阻断了这么久,很多西域的货物可都贵的不行,提前去的话,肯定是能够先赚到钱的。”

    “是啊,我也已经准备去西域了……”

    商人对于商机是敏感的,如果丝绸之路是安全的,那他们肯定是要赶快去西域诸国进行贸易的,他们的东西拿到西域诸国之后,那可都是抢手货,要赚钱简直可以说是十分轻松的。

    就算不想跑到西域诸国,那直接在凉州城停留就行了,凉州城可是有个很大的商业街的,虽然比东西两市差一点,但也十分的不错了。

    他们只要到了凉州城,他们的货物就不愁卖,而且想要弄一些稀罕东西拿到长安城来卖,也一点不困难啊。

    这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稳赚的买卖。

    没有人会错过这样的赚钱机会的。

第2160章 热闹与迁徙() 
仲春时节,凉州城商贾云集。

    自从西凉女兵守住了玉门关后,大家对于玉门关就再没有任何的担心了。

    不管是大唐的,亦或者是西域的商人,都纷纷的走上了这条丝绸之路。

    而他们如果不想跋涉太远的话,多半都会选择在凉州停留。

    在这里进行一些贸易交换。

    这些人的到来,让凉州城变的很热闹。

    本来冷清的凉州城,一下子变的好像到处都是人的感觉。

    商业街,烟花巷,凉州城的热闹,虽然仍旧是比不上长安城的,但跟大唐其他的一些重镇比起来,却也是一点不差的。

    这里每天来人的人数,贸易的往来,都几乎创造了新高。

    而随着这些商贾的来往,一些消息也都陆陆续续的传了起来。

    车师国。

    黄金村。

    这是车师国一个很破旧的村落,虽然这个地方叫黄金村,但他们这里并没有什么黄金,有的只是黄沙。

    在他们这个地方,庄稼是不怎么长的,所以这里的百姓日子过的并不如意,很多人都比较贫穷。

    但他们这些人在此之前,还是颇为安享这样的生活的,因为他们并不用背井离乡,不用被人强迫着去西凉。

    车师国答应给西凉一万人,当时就有人来他们这里找人了,他们这些人当时可是很害怕的,不过后来发现车师国的人找的都是那些老人,亦或者是劳动力不怎么好的,亦或者是孤寡之人后,他们这些人就都放心了。

    而在他们看来,这些被选中送去西凉的人,多半都会死在半路上,就算他们活着来到了西凉,他们在西凉也没有办法生存下去吧,日子过的肯定不怎么样。

    可就在他们这样想着的时候,有关那些人的消息却是传了过来。

    马利二是黄金村唯一的一个商人,他平时就是把外面的一些日用品货物,拉到黄金村来贩卖,满足黄金村一些百姓的生活所需,颇有点像后世村子里的一些小卖部。

    而因为经常出去,所以他的消息比村子里的人,要更为灵通一些。

    这天他回来之后,就把自己听到的一些消息跟村里的人说了一下。

    “那个乌尔你们知道吧?”

    “知道,知道,乌尔不是被人抓去送到了西凉吗,他死了吗?”

    “那肯定是死了啊,去西凉还不是?”

    有人觉得乌尔死了,马利二却是摇摇头:“没死,不仅没死,而且还过的挺不错呢,他以前不是个老光棍嘛,去了西凉之后,西凉人从跟他一起的那些人里面,给他找了一个婆娘,还给他们找了一份工作,现在他的日子啊,过的可滋润了。”

    黄金村的人都是穷人,一听以前跟他们一样都是穷人,而且连老婆都娶不起的乌尔去了西凉之后,竟然取上了老婆,而且还有工作,小日子还过的不错,这些人就震惊了,而且特别好奇。

    “这个乌尔的运气真不错啊,竟然没有死,而且还找到老婆了。”

    “可惜啊,其他人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啊、”

    马利二摇摇头,又道:“错了,其他人的命运也挺好,他们现在在西凉的日子都很不错,西凉王都给他们做了妥善的安排,能做苦力的就做苦力,不能做苦力的就做一些商人的向导,给人翻译,反正他们现在在西凉一日三餐不愁,而且有房子住,有地耕种,还有工作,真的挺不错的。”

    这个时候,那些黄金村的村民就傻眼了,这是怎么回事,本来他们还庆幸没有去西凉呢,结果他们没有去,反而继续过着苦日子,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而那些去了西凉的人,身体不如他们,反而过上好日子了,这可真是没天理了。

    “西凉现在还要人吗?”终于有人忍不住问了出来,如果去西凉可以过上好日子,他们也想去啊,没办法,在这里连老婆都娶不上,还不如去西凉呢。

    “听说如今的西凉很开放,任何一个地方的人去了之后,都可以在西凉落户,只要在那里居住够三年,就可以成为唐人,当然,你不想当大唐的人也没有关系,只要你们在那里居住就行了,去了,西凉就会给你们进行一些安置,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安置,他们有一个叫什么人才市场的地方,去了之后,可以暂时一下自己的才能,然后他们就会根据你的才能提供工作,如果你的才能暂时没有合适的工作,他们那里有粥篷,倒也饿不死你们,而一旦有合适的工作,他们就会帮你们安排的。”

    马利二把自己听来的情况给说了一下,黄金村的人听到这些之后,很多人都心动了。

    去了就不用担心没有饭吃啊,这绝对是一件好事,他们这些人,才能不是很多,但他们有力气啊,有力气去了之后应该能找到一个工作吧?

    他们之前那些身体不行的去了都能找到工作,他们相信他们也能。

    黄金村的一些人商量了一下之后,便急匆匆的离开了黄金村,向西凉赶去。

    如今丝绸之路开通了,他们只要能够出使一下自己的身份,就能够离开车师国,而到了西凉之后,办一些证件后,就可以在西凉居住了。

    这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麻烦的。

    这些人陆陆续续的向西凉赶来。

    暮春的时候,西凉这边,已经有很多人陆陆续续的迁徙了过来,这些人,不仅仅有车师国的,也有大唐的一些百姓。

    大唐各地贫苦的百姓还是很多的,冬天用不起煤炭,只能忍受寒冷的人也很多,他们在听闻到了西凉之后,冬天可以用煤炭取暖后,便纷纷的来了。

    他们不来,等到了冬天的时候,他们可能就会被冻死,现在来了,就多了一条生路啊。

    也许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不喜欢迁徙,不喜欢背井离乡的,而他们不喜欢却还要迁徙,还不是为了活着?

    人类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就已经开始为了活着而迁徙了。

    而这些人的到来,对于繁荣西凉是很有帮助的,但刚开始的时候,对于西凉来说,肯定也会造成一定的压力。

第2161章 书院成立() 
初夏来临,凉州城到处已经可以听到蝉鸣的声音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马周一直负责的西凉书院,终于建造完成了。

    这个书院很大,其中有一片教学楼,也有一个操场,还有其他一些设施,整个书院,占地差不多有五百亩。

    这么大的一个书院,放在整个大唐都是数得着的。

    按理说,只是一个西凉,并不需要建造这么大一个书院,但就是一个西凉,这么大一个书院,却也很有必要。

    因为来这里学习的孩子,不仅仅只有那两千名孤儿,整个西凉,只要孩子到了入学的年龄,都可以来此入学。

    甚至,秦天还下了一道命令,但凡是适龄的儿童,都必须来西凉书院学习,书院给所有适龄儿童三年免费学习的机会。

    也就是说,只要你到了入学的年龄,你就可以来西凉免费学习三年,在这三年时间里,会有最好的老师教他们各自各样的知识,比如说书籍文化,比如说骑射等等。

    三年之后,只要他们在某一个领域的成绩比较突出,可以再继续免费学习,不过三年之后若是成绩一般,他就可以选择退学,亦或者是交一些学费,继续上学。

    秦天的这个命令,跟后世的义务教育有那么一点像,所不同的是时间,后世的义务教育是九年,不过秦天的是三年,三年的时间不算很长,但其实对于这里的学生来说,已经足够了。

    后世的九年义务教育,之所以是九年,自然是跟他们学习的东西太多有关系的,但现在的这些学生,并不需要学很多东西,他们只要能够认识字,能够懂一些算数就行了。

    秦天弄这个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扫盲。

    而那些脱颖而出的人才,则可以在这里继续学习。

    只要西凉的这些孩子认识字了,他们以后的成就,大部分肯定是要比那些不认识字的人要强的。

    而人有了学识,就能够明白一些事理啊。

    只要一直这样办下去,西凉的很多人都会认识字,那个时候,西凉的教育将会变的很可怕。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西凉的孩子都必须来西凉书院学习,各地方,秦天也都已经命令那里的刺史,县令什么的,开设一些学堂,给一些孩子启蒙,若是他们那里的孩子有学习成绩不错的,可以直接推荐到西凉书院学习。

    这里面,牵扯到了很多东西,秦天和马周他们,都是商议了许久的。

    书院建成了,不过开学的话,得等到过了酷暑才行。

    西凉这个地方,到了夏天,天气热的厉害,这些孩子呆在一起,只怕热的会无法学习,倒不如等过了酷暑。

    而在这段时间,他们要做的,就是将教育这件事情给做好,必须让那些孩子都能够入学学习。

    只是,初夏将尽的时候,秦天的命令似乎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王爷,各地孩子入学的名单已经送来了,他们……人数很少。”

    马周把各地一些学堂招收到的学生情况给秦天拿了过来,秦天看过之后,眼眸微微就凝了起来。

    很多县里面,入学的学生连一百个人都没有,这显然是有点不太可能的,一个县里面,少数有几万人吧,几万人里面,适龄儿童连一百个都没有?

    很显然,很多孩子都没有入学啊。

    这种情况,让秦天有点生气,问道:“到底怎么回事,是那些县令执行不利吗?”

    让那些孩子免费入学啊,让他们有学习知识的机会,在秦天看来,很多人家都是愿意的吧,毕竟这个时代,能读得起书的人可不多。

    如此一来的话,除了那些官员办事不利,还能是什么?

    马周脸色有点难看,道:“王爷,这个倒也算是一个原因,西凉的很多县都比较贫瘠,一个县衙里面的钱财,根本无法支撑太多学生的日常所需啊,他们来学习,不得给他们买纸笔书籍?这些可都是要钱的,可县衙负担不起啊,所以免不得会有一些县城入学的人少一些,不过这并非主要原因。”

    马周说的这个情况,倒也是实情,教育这个事情,看起来很伟大,但他的伟大也是需要钱财来支撑的啊,钱财不够,还免费让人来入学,那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秦天神色微微一动,问道:“那最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是很多人并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入学。”

    “啊?”秦天有点意外,能够读书,多么幸运的事情啊,竟然还有人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读书?

    马周点点头,道:“这些适龄的孩子,其实已经算是家里的劳力了,他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说放羊啊之类的事情,如果他们都去上学的话,这些贫苦百姓家里没有了劳力,他们家的羊就没有人放了,所以,为了能够放羊,能够保住他们家里的劳力,很多人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入学。”

    学习只是,听起来很高大上,但是对于很多普通百姓来说,好像没有多大的用。

    听到马周这么一番话之后,秦天顿时就明白过来了,这种情况,不仅此时的大唐有,就是后世那样的时代,也不少啊。

    很多家庭,可能会因为学费等等的缘故,而让自己的孩子退学,对他们来说,上学不如去打工,上学不如去赚钱啊。

    这种情况,不得不说是人类的悲哀,但这样的悲哀,却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