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好相公 >

第804章

大唐好相公-第804章

小说: 大唐好相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他有什么办法呢?

    谁让李世民是天子,天子说的话,谁敢不听?

    “圣上真是一心为我大唐百姓,臣觉得圣上的办法可以,只是不知道圣上想怎么推广?”

    秦天试探着问了一句,李世民当然清楚秦天的意思,他从秦天这里弄到的好东西也不少,那些东西那一个都能让秦天变的很富裕,自己现在这样做,秦天心里肯定也是不舒服的。

    而他也知道,如果太过打击秦天的积极性的话,以后他想要的好东西,可就不多了,秦天可能不会去做。

    他明显感觉到,这两年秦天鼓弄出来的好东西是越来越少了。

    可能,就是怕他这个天子打劫吧。

    “这东西是秦爱卿辛辛苦苦发明出来的,自然不能让秦爱卿白白亏本,这样吧,你这个脱籽机的技术,朝廷代为购买了,然后由朝廷生产脱籽机,帮百姓进行脱籽,你看如何?”

    这就有点卖专利的意思了。

    一般一个人发明了一个好东西,想要这个好东西赚钱的话,有两种办法,第一种,就是把这个专利给卖出去,这样能够一下子拿到好多钱。

    再有,就是自己生产,然后自己销售。

    一般情况下,只有条件比较优越,手里的钱财很多的人,才会选择第二种办法,大多数都是选择第一种,因为他们没有那个资金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秦天是有这个资本的,但他却不想平白无故的给人脱籽,如此的话,想要不怎么亏,自然是一次性把这个专利给卖出去的好。

    “圣上说的及时,如果朝廷愿意购买技术的话,臣为了圣上,为了我大唐百姓,是愿意卖掉的。”

    现在,秦天又表起忠心来了,李世民撇了撇嘴,又翻了个白眼,不过也并没有点破,道:“那爱卿觉得,朝廷出多少钱合适?”

    秦天笑道:“圣上,这脱籽机让普通百姓用,朝廷肯定是没有钱赚的,但我大唐各地的富商权贵很多,他们的粮食也很多,最是需要用这个脱籽机,这些人嘛,可以把脱籽机卖给他们,一个脱籽机的价钱可要好多钱呢,所以,这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对百姓很有利的暴利了,臣也不多要,五万贯钱就行了。”

    说实话,这个钱数不算多,秦天只这几天赚的,就有一两万贯钱了,他把这个专利卖五万贯钱,绝对是赔本了的,毕竟今年用了之后,明年还可以用,到时候钱是可以继续赚的嘛。

    而那个时候,赚的钱可不止五万贯钱。

    不过,秦天虽说想要赚钱,但这个东西,对百姓也的确有利,要说他心里对整个大唐百姓没有一些出力的想法的话,那也有点说不过去。

    所以,他就要了这么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价格,不算很高,也不算很低,对朝廷来说,拿出五万贯钱轻而易举,而他也不至于贱卖了。

    说出这个价钱后,李世民已经明白了秦天的意思,他点了点头,道:“好,就这个价钱了,不过前期制造的时候,还要你去多多指导一下。”

    五万贯钱,有时候也不是好拿的。

    秦天苦笑,但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点头应了下来。

    事情这样说好后,李世民便安排了一下,当天下午,户部好拨出了五万贯钱给秦天送了过去,与此同时,工部这边,又送了不少工匠给秦天,要他们学习制作脱籽机。

    脱籽机这个东西相对来说是比较繁琐的,秦天要做的话很容易,其他人想做,可就难了,没有一两个月,根本就不可能学会。

    哪怕秦天天天教他们,也不容易。

    所以,对秦天来说,就算他把这个专利卖给了朝廷,但今年他的脱籽机还是可以赚很多钱的,当然,等明年的话,朝廷可能就会卖朝廷生产的脱籽机了,相比较下,对于那些权贵来说,买脱籽机比租脱籽机肯定要更加的划算一点。

    如此的话,明年很多权贵就会购买脱籽机了,甚至朝廷如果聪明的话,今年就会预定订单,看看需要制作多少,明年直接卖给那些权贵、

    如此,明年秦天还想通过租赁脱籽机来赚钱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就算有,也绝对不如今年的多。

    所以,今年能赚钱的话,秦天肯定是要接着这个机会,狠狠的赚上一笔钱的,当然,这是在天气仍旧下雨的情况下,如果天晴的很好的话,那些人宁愿在麦场碾压脱籽,也不太可能花钱用脱籽机的。

    当然,对于权贵来说,能买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情况对秦天来说很不错,虽然偶尔也会晴一两天,但很快还是会再次下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大豆和棉花种上之后,才终于结束。

    不过这个时候,能脱籽的人都已经脱籽了,秦天也已经赚的差不多了,所以天晴了,也并不影响秦天的生意了。

    天晴之后,种大豆的种大豆,种棉花的种棉花,该把粮食拿出来晾晒的拿出来晾晒,长安城又是一如既往的热闹,繁华。

    而这个时候,高士廉却是有点痛不欲生,他硬是没有用脱籽机,以至于别人都已经晒粮食的时候,他还在脱籽,可惜,很多小麦都已经发霉,坏掉了。

    本章完

    

第1846章 饥荒() 
长安城刚刚放晴,河南道那边,却是突然传来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

    这天早朝上,一名官员站了出来。

    “圣上,河南道那边传来消息,因为今年雨水充足,黄河有一段决堤,淹没了百姓大片的庄稼,以至于今年很多百姓颗粒无收,如今河南道十几万百姓都成为了饥民,而这些百姓,正在向长安城这边迁徙,希望得到我们朝廷的救助。”

    一般那个地方受灾了,为了能够活下去,灾民都会向京畿之地迁徙,对于他们来说,到了长安城,到了京城,朝廷肯定是会管他们的。

    而很多时候,情况的确是这样的。

    所以,河南道的十几万饥民吃不饱饭,就只能陆陆续续的向长安城迁徙了。

    这个消息出来之后,整个大殿顿时喧哗起来,仿佛平地惊雷。

    “什么,河南道竟然遇到了饥荒,这……这可如何是好?”

    “不好了啊,河南道乃是我大唐粮仓之所在,那个地方的粮食颗粒无收,我大唐今年的粮食可就减产了,粮食减产,就算今年我们陇西这个地方的粮食保住了,可还是要影响价格的啊,今年我大唐百姓的日子,恐怕不好过。”

    “哎呀,竟然发生了这种事情,不好,不好啊。”

    “赶紧想办法救灾吧,饥民涌入了长安城,会扰乱长安城治安的。”

    “…………”

    大家七嘴八舌的说着,而他们说的这些情况也都是很有道理的,甚至可以说是经验之谈。

    河南道地处平原,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之所以必争,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是因为这里有很多很多的沃土,只要拥有了这一片土地,就能够种出好多庄稼来,能够养活很多的人。

    所以,争到了这个地方,就可以拥有很多的粮草。

    这在乱世,绝对是很重要的。

    而哪怕现在是盛世,河南道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朝廷鼓励生育,鼓励生产,大唐的百姓人口正在慢慢的增加,人口增加,需要的粮食就会很多,如此的话,肯定是需要河南道的土地的。

    如果河南道的粮食没有丰收,对于整个大唐都会产生影响。

    而一旦饥民涌入到了长安城,这些人少不得会有一些不安分,长安城繁华,可能因此毁于一旦。

    朝中的官员嘀嘀咕咕的说个不停,每个人都觉得事情严重了,他们当然不用害怕什么,但现如今的情况,的确是不妙啊。

    官员这样说着,李世民的眼眸也凝了起来,河南道竟然闹了饥荒,这事替可怕了。

    河南道这里,其实是经常闹饥荒的,根据以往的经验,一旦河南道闹了饥荒,天下就有大乱的征兆。

    当然,这一次的情况并不算很严重,只有十几万人受灾,但若是处理不好的话,也有可能将他们大唐开国这二十来年积攒下来的东西给败光啊。

    情况不妙,不妙。

    李世民抬头望了一眼群臣,道:“诸位爱卿,河南道发生了饥荒,朝廷必须尽快做出应对,不知那位爱卿愿意担当此重任?”

    李世民开口询问,刚才不停嚷嚷的人顿时都闭口不言了。

    这种事情,不好办啊,自古以来,赈灾这事都是一件苦差事,而且可以说没有什么油水,当然,你想要有油水的话也不是不可以,但你有了油水,可就要承担后果了。

    赈灾的粮食就没有多的时候,如此,百姓死了很多,肯定是要调查你个这个钦差的。

    所以,没有真本事的人,是不敢去揽这件事情的。

    朝中群臣相互张望,但是愿意站出来的却寥寥无几,有几个愿意站出来,但能力却是不行,去了恐怕于事无补,甚至把事情给弄的更为糟糕。

    其他有能力和本事的,要么是有其他事情牵绊着,要么就是不想去,所以大殿上颇为沉寂。

    李世民看到这种情况后,顿时气的不行,骂道:“一群废物,朝廷花钱养着你们做什么,给你们那么多的权力做什么,如今朝廷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又能做什么?”

    愤怒,愤怒,李世民已经有点近乎咆哮了。

    而他这样说完之后,实在是气的不行,蹭的一下就站了起来:“退朝,都给我退朝。”

    李世民摔袖离开,群臣额头冒着冷汗,有不少胆子小的,都已经开始瑟瑟发抖了。

    他们还从来没有见过李世民这个样子呢。

    看来,李世民是真的生气了。

    众人相互张望,可又不敢多说什么,只能悻悻然的离去。

    太子李承乾本来是准备离开皇宫回去的,不过快要离开的时候,他突然转身,直接向御书房赶去。

    此时,李世民还在御书房生气,听到太子李承乾来了,他有点意外,道:“太子来这里做什么?”

    李承乾道:“今天朝会上,父皇生气了,儿臣回去的途中,突然感到十分的自责,儿臣是父皇的儿子,是大唐的储君,理应为父皇排忧解难,为我大唐百姓尽心尽责才行,可是儿臣却没有做好,所以儿臣来,是想请父皇给儿臣一个机会,让儿臣可以赈灾,可以为父皇排忧解难。”

    这件事情的确有点困难和麻烦,但如果做好的话,对于李承乾稳固自己的储君之位是很有帮助的,甚至可以让自己的名声更好一点。

    赈灾,有时候能够给人带来很大的好处,特别是像他这种大唐储君,大唐的太子殿下。

    所以,他想要接下这个重任。

    听到太子李承乾这话,李世民的心突然暖了一下,不由得觉得自己的这个太子真是越来越懂事了,知道为他这个父皇考虑,为他父皇排忧解难了。

    很欣慰,不仅仅是一个作为皇帝的那种欣慰,还有那种作为父亲的欣慰。

    不过,这种事情并不是一件容易解决的事情,太子想去做,可他能做的好吗,万一做不好,对于大唐储君的名声也是很有影响的啊?

    考虑了一下,李世民点点头:“太子能够这样想,父皇很欣慰,不过去赈灾的事情,还需要再斟酌一下,你先回去吧,明天再论。”

    本章完

    

第1847章 皆意为之() 
太子李承乾在退朝之后,又去御书房的事情很快在李泰这些有心人之间传开了。

    李泰得知这个消息后,很快便派人调查李承乾去御书房做何事。

    他觉得很奇怪,因为一般情况下,除非他们的父皇召见,李承乾很少再折回御书房的。

    今天他竟然又回到了御书房,那这其中肯定是有事情的。

    李泰的消息网还是很可以的,在皇宫之中,也一点不差,很快,他便得知了自己想要知道的消息。

    “王爷,太子殿下想要接受赈灾的事情。”

    听到这个,李泰眼眸微凝,下意识的觉得太子李承乾脑子有问题,这样的苦差事,做他干什么?

    不过很快,他便意识到,如果李承乾去做了这件事情,那李承乾在大唐的名声恐怕会更好吧?

    万民归心,这不是一个太子应该有的吗?

    在他们这几个皇子之中,他李泰素有才情,所以得到了不少读书人的认可,那李恪武功卓绝,得到了武将的认可,他李承乾所有的,也只有百姓的一些名声了吧?

    如此,他肯定是想要这些名声的。

    李泰摸了摸有点肥大的下巴,道:“这名声,本王也想要,只是……”

    说着,李泰又苦笑着摇摇头,他想要是想要这名声,只是要他去河南道赈灾,他却是不怎么想去的,太辛苦了,而且走的路太远,对他这样的胖人来说,那简直就是遭罪的。

    所以,在两相取舍之间,他更倾向于不去。

    不过,李泰这样说着的时候,沈彤却是浅浅一笑:“王爷可是觉得去河南道赈灾,有点辛苦?”

    这个世上,如果说谁最了解李泰,那就非沈彤莫属了。

    李泰苦笑:“是啊,本王的身材,连每日上早朝都累的厉害,要我跋涉千里去河南道,辛苦,太辛苦了。”

    沈彤自然也清楚这一点,对于李泰的身体,她恐怕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吧?

    “王爷想要赈灾,又何须去河南道?”

    “哦,爱妃的意思是?”

    沈彤道:“河南道的灾民正向长安城这边赶来,很快,长安城外就会有很多灾民,这些灾民也是需要去救济,去赈灾的,王爷若是能够拿下这个任务,那对于王爷的名声便会有很高的提升。”

    听到沈彤这话,李泰顿时觉得好有道理,如果不用出长安城能够赈灾的话,那他又何必去河南道?

    “不错,不错,爱妃言之有理,明日早朝,我便请求父皇,将这赈灾的事情,交由本王来做。”

    李泰做出了决定,这个时候,李恪这边也已经做出了决定。

    面对谁都想都要的名声,李恪也决定明天早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