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昌明 >

第97章

昌明-第97章

小说: 昌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这是今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对别人道歉,可见他心中的愧疚之深。说着话,崇祯站起身来,对着杨乐重重一拜!

    “皇上,使不得!”杨乐也立即站起身来,慌忙扶起崇祯,躬身说道:“臣没有及时和皇上沟通,臣也有错!”

    崇祯心中感动,两人相互执手,对视一眼,然后淡淡一笑,隔阂瞬间化为无形

    隔阂解开,杨乐笑道:“臣这次一定敞开心扉跟皇上说说话,臣这次去四川,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发展东南沿海的海军,另外一个,皇上不觉得朝中总有小人作乱吗?”

    崇祯眉头一皱,杨乐没有点名道姓,不过,话里的意思已经很明显,这次封王削权的主意就是温体仁先提出来的,现在很多大臣对温体仁提出了异议。

    “朕真的有些乱了,真不知道该听谁的话,也不知道到底谁说的才是真话”这是崇祯最苦恼的事情,人心隔肚皮,谁心里藏着鬼胎,根本看不出来。

    “皇上,有些事情,想多了反而苦恼,追随自然会更好。臣这次去了四川以后,什么事情都会如实汇报。再也不让这种挑拨离间的事情发生!”

    “另外,臣走之后,变法的事情不能停,如果有人从中作梗,必要的时候,皇上可以让东厂介入调查。”

    手里没了权力,变法被人破坏是杨乐最害怕和担心的事情,要不是为了变法,杨乐很可能不会来皇宫和崇祯告别。破镜很难重圆,隔阂虽然消除,但其中难免留了疤痕,杨乐和崇祯已经不似当初的君臣一心!

    另外,杨乐请求饶恕袁崇焕,希望带到四川去戴罪立功,最后也得到了崇祯的同意。

    京城的事情差不多安排妥当,杨乐决定,再过三天,就启程四川!

    

第166章 启程赴川离别时,山东莱州第一站() 
崇祯五年三月底,崇祯皇帝大展神威,内廷六宫置换了许多宦官,外廷六部也提拔了不少文臣武将,宣布册封杨乐为武王之事后,随即一道手谕传到天下:“威武公杨乐就藩之时,一并代天巡察,历冀鲁,过扬州,至南京,临苏浙,到江汉,视川贵,通达中原,着即下巡!”

    圣旨一下,心里活泛的人又开始叽咕起来。最难琢磨的往往就是皇上的心意,现在皇上虽说剥夺了杨乐的权力,但大明朝廷依旧需要他,依旧需要这种肱骨栋梁之臣。

    在准备启程的这些日子里,杨乐现在每日追随马虎习武,有了他的指点,练的又是最上乘的武艺,较之寻常练武人进境要快的多,如今已有小成,不说身手灵活,至少身体比以前强壮了不少。

    十天后,运河码头,仍是那三艘巨舰。杨乐、马虎、薛云三人以及从新军中挑选出来的一百位护卫踏上了甲板。这一番远行,杨乐几乎要巡遍整个南方,虽说这是就藩,其实真正的目的是要巡查南方的海岸线,辗转来回最快也要一年,甚至需要几年,杨乐暗暗发誓,有朝一日,自己一定要回来的!

    刚刚饮过饯行酒,送走了曹化淳、王承恩、徐光启、汤若望等一大批内廷、外廷的送行官员,杨乐走到朱兮兮身边,轻轻为她拂去颊上的泪水,柔声道:“兮兮,别伤心了,这一次皇上就算不封王,我以后也是要请旨去的,我不是早和你说过,本来就要往南方一行嘛,巡视江南沿海的航海贸易事宜,现在不过是暂时分别而已,等过些时日,我还会回来的。”

    临走之前,崇祯接受了温体仁的建议,没有让朱兮兮跟随着杨乐一起就藩,目的其实是把朱兮兮作为了人质。杨乐心中愤然,虽然自己和崇祯谈了话,交了心,但一旦涉及到江山和皇位的问题,崇祯最终还是给自己留了一手。

    杨乐微微叹了一口气,握着朱兮兮的手道:“这一去恐怕要几个月时间,我不在,你就是一家之主,可不要再哭了。”

    不说还好,一说,朱兮兮忍不住又哭了起来。自己的哥哥连妹夫都不信任,这让她心里面十分难过。当真是皇家的亲情薄如水,可以同甘苦,不能享福贵!

    看到朱兮兮可怜的样子,杨乐双眉一扬,微笑道:“瞧你哭泣的样子,把脸都哭花了。乖啊,别哭了,我不过是代皇上巡视天下。这样的皇差别人想还想不到呢,前后不过几个月的时间,最长也就一年,又有什么好伤心的?等江南的大事解决了,天下太平了,以后我就和你浪迹天涯,漂泊一生!”

    杨乐伸手接过朱兮兮怀里的婴儿,轻轻亲了一口,夫妻相望,骨肉分离,杨乐的心其实似刀割!

    有些时候,杨乐真恨不得尥蹶子不干了,但是,为了天下百姓,为了自己心里的梦想,他一定要咬着牙坚持下去,他相信,总有一天,崇祯会醒悟过来。

    另外,孙承宗还给他指了另外一条道路,杨乐不敢去想那条道路,崇祯现在都不相信任何人,如果他真有什么异动,崇祯一定会陷入思想的无底深渊,永远也拔不出来了!

    杨乐不想让崇祯变成一个像三国时期曹操一样的君王,睡觉时也要抱着一把剑!

    拯救大明,当然也要拯救崇祯怀疑的内心!杨乐愿意离开京城,离开权力的漩涡,到时候再回来重新唤起崇祯的信任,打败温体仁!

    “好好照顾自己,等我回来。”杨乐挥手告别,命令三艘巨舰启航。

    朱兮兮望着远去的风帆,泪眼朦胧

    三艘巨舰这次没有走京杭大运河,而是沿海而走。

    从天津渡口出发,穿过渤海之后,杨乐经过的第一站,是山东。

    山东历来是兵家看重的地方,境域包括山东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

    而内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

    孙元化现在是山东登州和莱州两县的巡抚,听说杨乐到来,立即领着人前来迎接。

    三艘巨舰停泊在了莱州的码头上。

    见礼完毕,孙元化顺道带着杨乐参观了此处的造船厂。

    杨乐看着诺大的造船厂,看着忙碌的造船工人,以及停泊在不远处的几艘战船,对孙元化颔首笑道:“孙大人请细细介绍这些船。”

    孙元化轻咳了一声,说道:“为了节省造价,许多构件、操帆绞盘、帆、缆、火炮等装具都交给一些小造船厂,他们各自负责一块,这里只负责造船主体,完成后再进行最终装配。

    所造的各种船只中,福船高大如城、势力雄壮,便于冲犁海浪,吃水两丈,倭船自来矮小如同我朝的小仓船,因此福船乘风下压,如车辗螳螂,若倭寇不避而正面对敌,无需一兵一卒,仅凭船体碰撞,倭船便被撞散成遍地舢板了。”

    孙元化说到这里,显得颇为得意。杨乐听闻却是微微皱眉,摇头道:“这样不够,必须要造快船,行得远海的大型战舰,非如此只能在近海出战,不能远航!而且船上装载的喷筒、火铳、火箭和火炮也要工匠们不断提高技术,哪个工匠可以提高火器的效能,就要提官重赏!

    火器打得远、打得快,才能稳操胜券,不能只倚仗船高势沉。据本官所知,现在南海已经出现佛郎机的船队,全仗火器厉害,我们的船再大,还没看见敌人的影子就被击沉了那有什么用?”

    孙元化忙欠身道:“是是是,下官一定注意。”

    杨乐不是故意给孙元化泼冷水,他只是希望孙元化能够按照他最先进的理念,造出最厉害的一支舰队。

    孙元化也知道杨乐不是故意找茬,心里暗暗记下杨乐所说的几点,继续说道:“除了大宝船,其次就是马快船。马快船有八桅,长约三十七丈,宽约十五丈,主要用于运送战马、军需和兵员,同时装备有火炮、火铳,可以用于快速水战。

    再次是小战船,主要用于水面正面的决战,整体配备全是火器,而且速度极快。主要用于舰队的护行和水上登陆。最后就是七桅的粮船和货船了,这种船上还可以饲养家畜、种植蔬菜,还配有渔具,捕捞水产,远洋征战时是必备的补给船只。”

    这些东西,杨乐真是闻所未闻了,他闭上眼睛,长长吸了口气,然后慢慢张开双目,追思地道:“现在大明拥有如此强大的水师,任何人再想试图拂我天威,大军就可以毫不留情地立刻对它发动一场毁灭性地打击!以这样一支庞大的舰队、以南洋藩国为补给,大明军队要源源不断输往西方也易如反掌,如果再以战养战,在占领国就地补给,那大明帝国就能和昔日的帝国一样,全世界都要在它的脚下颤抖!”

第167章 煎饼大葱蘸大酱,铁甲战船欲铸造() 
造船厂规模宏大,从头走到尾,用去了大半天的时间。等参观完造船厂,也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间。

    为了给杨乐接风洗尘,孙元化早吩咐人准备了丰盛的晚宴。

    见天色差不多了,孙元化拱手笑道:“国公爷,下官请了最好的厨子,在江边置办了酒宴,您放心,绝没有铺张浪费,就是想让您去尝一尝山东有名的煎饼卷大葱,如何呀?”

    杨乐对吃这一套没有什么要求,既然孙元化安排了,他也不好拒绝人家的一片心意,笑道:“恩,好,不错,我可是知道,煎饼卷大葱,如果再抹上大酱,吃起来那叫一个香,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家也一起来吃吧。”

    众人被杨乐的话逗得哈哈大笑,孙元化立即拱手笑道:“既然杨国公发话了,就请诸位大人一起赏光吧,请请――”

    虽说是煎饼卷大葱的小宴会,但是,除了煎饼、大葱、大酱外,还是有几个小凉菜和烧鸡烤鸭作为下酒菜,当然了,更有几壶好酒。

    杨乐喝了几杯酒,兴致渐渐高了起来,与众官员谈天说地,中间又有妙语连珠,不时挑动情绪,众人也渐渐放开,欢声笑语接连不断。

    杨乐这次被封为武王,削弱了权力的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杨乐和温体仁之间的争斗,虽然杨乐暂时失了一招,但大家的心里都是向着他的。很多官员言语间不自然地表露出一些对温体仁的不满,同时示意杨乐绝地反击,他们都愿意支持他,杨乐只是笑笑,说一切听从皇上的安排,便如春风一般轻轻拂了过去。

    孙元化也猜不透杨乐的用意,照理说,杨乐根本不是轻易服输的人,更不会把天下交给那些只知道争权夺利的小人,他皱着眉头,轻声问道:“杨国公,能不能给句实话,您真打算放弃?”

    杨乐笑了笑,举起手里的酒杯与孙元化轻轻一碰,道:“虽是就藩,但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于山水之间也?”孙元化若有所悟,把手里的酒一饮而尽,郑重道:“杨国公,说心里话,下官真心佩服的人不多,你是其中一个,我今天把话撂在这里,无论何时何地,下官都会支持你!”

    “好,我也很欣赏孙大人的为人,刨除身份地位,孙大人比我大几岁,不如我就叫你一声老哥,私底下咱们做个朋友,如何?”

    “这”孙元化看到杨乐真诚的样子,十分感动,笑道:“好,私底下,我们就是哥俩个!”

    杨乐和孙元化又碰了一杯,他们正正窃窃私语间,忽听在前方有一道声音猛然拔高,朗声说道:“炮及远则难中,百丈内易中目标,因此,火炮的射程是关键!”

    杨乐循声望去,见是坐在桌椅末端的两个年轻官员正在低声争执,由于二人争得忘了形,以致声音大了。

    杨乐指着两位笑道:“二位是哪一司的官员,似乎在争执火炮,可以说与本官听听么?”

    孙元化见杨乐询问,对着那两位招了招手,两个年轻官员忙诚惶诚恐地走上前来,说道:“回国公爷,卑职莱州军器局大使方以智、孙云球,扰了杨国公的酒兴,请大人恕罪!”

    杨乐在京师时为了研究火枪曾与军器局打过交道,知道这两位大使是从九品的小官儿,按说他们是不够资格赴宴的,想来是孙元化知道他经常要询问一些火炮的知识,所以把研究各种火炮的官儿也请了来。

    杨乐笑吟吟道:“不怪不怪,酒宴上不论官职大小,二位请坐,有什么建议但说无妨,本官也想听听。”

    二人还想客套,马虎在一侧不耐烦地道:“杨国公叫你坐你就坐,哪来那么多规矩?”

    二人吓了一跳,这才谢罪落座。

    方以智欠身道:“大人,卑职专门研究物理小识,研究炮弹的运动轨迹,卑职以为,攻击才是最好的防守,以攻代守可以取得最大地战果。海战中如果一方持有重炮,在对方射程之外,便可以一举歼灭对方。京师军器局传来新式火药配方后,火药威力大增,再加上膛线增加了炮弹的旋转力度,卑职以为,如果朝廷肯拨付人力、财物,潜心研究,我朝的火炮的射程和威力必可大增!”

    杨乐喜不自禁,上下打量道:“方大人难道也是火器专家?”

    方以智不懂专家二字,但是估摸是指术业有专攻的意思,忙谦笑道:“国公过誉了,卑职专门研究火炮射程的。”

    军器局的主事是位外国友人,经常和孙元化在一起,杨乐以前和他见过一面,叫西劳,听说是从公沙群岛而来。这个时候,西劳起身道:“杨国公,这位方以智年纪虽轻,但确是军器局中研制火器的专才,对许多西方的物理知识很有研究,这对提高炮弹的射程帮助很大,许多老师傅都自愧不如呢。”

    杨乐点了点头,对着孙云球笑道:“那么孙云球大人何事与方大人争执啊?”

    孙云球慨然道:“杨国公,卑职是专门研究放大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卑职以为,海战中巨浪汹涌,船体摇晃,纵然研制出远战巨炮,但难以命中目标,最终还是要接近百丈之内才能决战。而在此近距离下,我方火炮射程远的优势便呈现不出来了,船舱厚度都不过二尺,我们的重炮和敌人的火炮同时击中对方,所产生的效果几乎是相同的。

    所以研究如何增加射程的同时,也要率先能瞄准对方的目标,所以大可从这方面入手,研究如何发展更大倍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