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昌明 >

第69章

昌明-第69章

小说: 昌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三人,决定对此事做一篇大文章!

    钱谦益也听到了变法的风声,立刻召集成基命、钱龙锡商议对策。

    钱谦益说明了变法的内容,钱龙锡沉吟半日,却没有说话。倒是成基命淡淡笑道:“杨乐乃一介书生,就是要变法,他能变到哪里去?两位老大人无须多虑。”

    钱龙锡道:“成大人,你这么想可就错了,这件事情牵连太广,起因肯定和袁崇焕有关,不如先看看皇上的意思再说。我已经引咎辞官,你们也要小心才是。”

    钱谦益道:“是啊,如今我们是如履薄冰,一招错,满盘皆输。我万万没有想到,杨乐会过河拆桥,难道他势力大了,就想灭掉我们吗?”

    成基命说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杨乐肯定想借助变法的机会,排除掉我们,独揽朝政!”

    钱龙锡摇头道:“我看不像,杨国公不是那样的人!”

    成基命反驳道:“知人知面不知心,你怎知道杨乐的心思,我知道他的城府可深着呢!”

    “好了,明天早朝之上,我探一探皇上的口风,如果真要变法,我们必须合起来阻止它!”

    三人计议已定,相互告辞。

    京城里各种各样的议论和动态,都在东厂的严密监视之下,曹化淳汇总之后,及时禀报给了崇祯皇帝。

    曹化淳此时是东厂提督,更确切的说魏忠贤的继承者,也是宦官之首,他本能地对东林党人有一定的排斥心里,对他们的动态那是异常的敏感。当他把这些纷纷扬扬的议论和动态禀报给崇祯时,崇祯却笑着挥挥手,“让他们随便说去吧,先吹一吹耳旁风更好。”

    颇有政治手腕的崇祯心里面有数,和杨乐彻谈三天,让他信心大增,原来苦恼的情绪,都化成了无穷的动力。他开始相信,只要变法成功,杨乐给他构筑的美好蓝图,一定会实现!

第113章 稳中求变下圣旨,春朝大典论变法() 
临近变法,崇祯却很冷静。他不想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急于动手,决意不让杨乐过早的在前期中显露锋芒,树敌于朝中重臣元老,于是,他和杨乐思谋了一个周密的行动方略。当大佬们纷纷扬扬的奔走议论时,崇祯便开始了这一系列的安排。

    首先,他的第一个动作,是下了一道莫名其妙的圣旨。圣旨的大体意思是因杨乐的腿伤尚未康复,特再准许两个月的长假,这两个月内,杨乐可以不用上朝,也不用觐见,并且取消杨乐身上的所有职权,只保留国公称号。此圣旨一经颁布,朝中所有的大臣颇感意外。他们原本以为,杨乐马上就要成为皇帝身边第一位权臣,会立即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对东林党动手,孰料皇上竟然免去了他的权力,让他修养在家,这是什么情况?

    东林党们顿时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轻松了下来,觉得杨乐是惧怕他们的反扑,因而放弃了变法的想法。

    李标、韩爌、成基命、钱谦益这几个阁老也早已经商量好了对策,如果杨乐真的要实行变法,他们就以辞官为要挟,逼迫皇上收回成命。他们就不相信,皇上会一口气免掉他们内阁这么多人。

    而钱龙锡却不这么认为,他呈交的辞呈被留了下来,他已经察觉出,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是皇上的障眼法,他知道,恐怕皇上心意已决,变法势在必行,他思谋着怎样才能明哲保身,回老家养老去了。

    就在这时,崇祯颁下第二道圣旨,原先国安局的张开心、王洋、许聪、徐图,被分别任命为锦州县令、山东郡守、南京巡抚和陕西总兵。薛云从蓟州回归,依旧提督国安局,而马虎则接替孙承宗执掌神机营。孙承宗老大人则是升任全国兵马总督,掌管包括京城三大营、辽东、南方的所有兵马。

    第二道圣旨一下,朝野又是一片哗然。朝臣们又变得惶惶失措了。

    圣旨颁布之后,崇祯亲自为这些新任官员写信祝贺,并且在信后郑重叮嘱,新官上任,不要急于做事,两个月之内许静不许动,只准熟悉政务、督导劝耕,等待进一步的命令。这个奇特的消息,再一次引来朝臣们的一片茫然,提拔官员完全是要变法的节奏,却为何不让他们行动?不过又想一想这些人初任重职,谨慎为要,便无人提出异议。

    第二天,“春朝”照例隆重举行。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朝”便是一年的祈福大典,祈祷一年风调雨顺,同时商议和制定一年的劳作大计。秦汉直至明清,历代承袭不衰。

    明朝“春朝”是由锦衣卫陈设卤簿仪仗,教坊司陈列乐器奏乐,礼仪司陈列百官文书、贺表、贡物,还设有纠察御史,巡视百官,监督那些站久了爱打瞌睡或交头接耳聊私的官员。

    待时辰一到,崇祯皇帝升座,鼓乐齐鸣,百官跪拜致贺,行礼如仪。

    崇祯扫视下方的文武百官,眼睛清亮,朗声说道:“诸位爱卿,去年一年,国库税收白银二百六十六万七千余两,加派三饷获得白银七百三十万两,除去军费粮饷、百官俸禄、皇宫吃穿用度,上次皇太极又来掠夺,所有的花费加在一起,已经吃空了国库。如今,朝廷需要大把的银两,诸位爱卿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来增加税收?”

    金銮殿一片安静,朝臣们低头沉思,甚至连寻常时候遇到困惑便相互目光询问的举动也没有了。半日之后,还是孙承宗咳嗽一声,打破了平静:“皇上,去年一年,全国各地灾害不断,尤其是陕西,干旱严重,地里颗粒无收,而且山东也出现蝗灾,南方某些地方亦是出现洪涝灾害。这些天灾,直接导致百姓们流离失所,背井离乡,不仅导致税收下降,而叛乱也是风起云涌。所以,臣以为,万万不可再增加赋税了!”

    崇祯颔首道:“孙爱卿说的有理。但是,朝廷各方面都需要银子支撑,没有税收,哪里来的银子?没有银子,大明何以长久?这种情况,诸位爱卿可曾有人替朕想过?”

    文武百官全部默然。他们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大明这一盘烂摊子,实在是无能为力。

    崇祯从御案前站起身来,走到大殿中央,环视大厅,朗声说道:“诸位爱卿,朕不得不承认眼下这个事实,那就是大明江山已经穷途末路,无银无两!朕现在不图霸业,只求强国。何以变强?惟有变法!杨国公对朕提出了变法强国之方略。朕念及变法乃是国家大计,须得上下一心,君臣同体,方可为之,是以举行今日朝会,一起商讨议论。诸位爱卿皆是文武重臣,须得坦诚直言,有什么好的建议,不要憋在心底,说出来和朕一起讨论。大家明白了吗?”

    来了,正题终于来了!皇上果真要变法了!朝臣们在心底大声呼喊。

    听到变法二字,钱谦益浑身一个激灵,心里极不是滋味,如果真要变法,他身为东林党的首领之一,必然首当其冲,他心中明白,强风乍起,若迎头而上,必然会被彻底吞没。但他又不忍心这么就轻易地放弃手里的权力,他决定搏上一搏。

    眼见无人讲话,钱谦益站了出来,躬身说道:“皇上,能否先让杨国公宣布变法方略?让臣等先听一听,若有不当之处,再行决议。”

    崇祯就知道有人会站出来,不慌不忙地看了钱谦益一眼,说道:“杨国公身受重伤,此时未能痊愈,不能上朝,就由朕读一下他的强明五论。”

    说着,崇祯从怀里掏出强明五论,展开读道:“强明五论:其一均田论,立定土地所有制、开荒地阡陌、私有土地改为承包之法令。重新丈量土地,农民按人口分地,田地属于国家,使用权属于农民,地主不可任意侵吞,原有的私人土地作为承包地,同样需要缴纳税收。

    其二赋税论,抛弃钱粮无定数的旧税制,使农民按田亩、工人按作坊、商户按交易的纳税之新法。

    其三军功论,凡战阵斩首者,皆以斩获首级的数目论功行赏。功大者可赐爵,若战死,亲人可获抚恤金。这样可使士兵皆以从军杀敌为荣耀,举国皆兵,士卒奋勇,伤残无忧,何患无战胜之军?

    其四郡县论,将大明旧世族、旧藩王的自治封地一律取缔,设县市两级官府,直辖于国府之下,使全国统一治权。

    其五检举论,市下设乡、镇、村三级,配有官员小吏。民以百户为一村,百村为一镇,百镇为一乡。一人犯罪,全家列为朝廷黑名单,当兵、当官都不可。一人检举,全家有功。使民勇于为法律而检举,为正义而举报。”

    崇祯顿了一顿,继续说道:“此五论为大纲,若变法开始,尚须逐一制订更详细地实施法令,真正落于实处。朕相信,有此五论,大明来日必能富强!”

第114章 平步青云关节案,告老还乡大清洗() 
徐光启受西方学术的影响,思想先进,听完强明五论,自然对杨乐的变法十分赞成,便向全场拱手道:“皇上,诸位大人,大明王朝的弊端,大家都心知肚明。欲得强明,必须变法,舍此无二途。杨乐的变法方略,有五个核心要点,一是奖励农耕以富民富国,二是激赏军功以强兵强将,三是统一政权以集中管理,四是均分土地以聚得民心,五是检举报告以法律为尊。在此五项法令之下,又各有若干分法令保其实施,若当真施行下去,大明必能起死回生,脱胎换骨列位大人以为然否?”

    徐光启的这一番话,明显是支持杨乐变法的,崇祯看了他一眼,微微点头。

    但场中总有人心怀不满,因为杨乐的变法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钱谦益对皇上的心情和对策以及场中情势非常地清楚,见徐光启说完,便站出来说道:“皇上,臣以为,杨国公的变法实在是荒缪之谈!其一,藩王、功臣的封地本身就是合法的,是私有财产,为何要重新丈量,变为承包,还要缴税?这样一来,难免导致藩王们、功臣们寒心,或者更严重的是叛乱,这个责任谁来负责?他杨国公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其二,工商业者在外面风里来雨里去,劳苦奔波,还要收取他们的赋税,这不是压迫剥削吗?还能不能给他们一条活路了?”

    “其三,建立郡县制度,统一政权?政权本身就在皇上您的手里,还要怎么统一?”

    崇祯眼睛一眯,瞅了钱谦益一眼,不过他并没有率先说话,他想看一看,这个时候,有没有臣子站出来为他说上那么一两句话。

    有,当然有。

    温体仁看着崇祯面无表情的脸面,知道他的机会来了,他站出来躬身行礼,朗声说道:“皇上,钱大人,臣有不同的看法。臣以为,土地本身就是国家的财产,就是皇上的物品,各位大臣的封地也是皇上册封的,现在重新丈量有何不可?以前张居正丞相不就丈量过土地了吗?臣看是有些人其中藏有猫腻,不敢清丈土地吧?”

    “此说法当真是稀奇!”成基命突然站出来愤然作色道:“温大人家里就没有土地吗?钱大人不是怕丈量土地,只不过,是怕劳民伤财,大动干戈,到最后竟然增加不了税收,却弄得全国鸡飞狗跳!”

    温体仁眼色一寒,和周廷儒对视一眼,周廷儒看到温体仁暗示目光,站出来说道:“成大人,不要那么激动嘛,臣觉得杨乐的变法其实挺好的,比如检举有功,臣昨日在翻阅案件卷宗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这样一条有趣的案件,相信钱大人一定会感兴趣的!”

    说着话,他从怀里拿出一份发黄的卷宗。然后二话不说,直接呈给了皇上。

    大殿里的气氛骤然紧张,且完全脱离了正题,而将矛头直接对准了钱谦益。

    当钱谦益看到崇祯接过去这封卷宗的时候,赫然变色,脸色吓得苍白无力,因为他知道这就是那一封“一朝平步上青云”的关节案。

    当年,钱谦益在浙江主考时,考生钱千秋科考作弊,将“一朝平步上青云”写在每段话的末尾作为暗号,与考场官员金保元、徐时敏勾结,被人举报,事发之后,钱谦益受牵连被罚俸。

    钱谦益没有想到,这么古老的案子都被温体仁和周廷儒翻阅出来了,他这才明白过来,朝中这群小人为了进入内阁,为了内阁首辅之位,竟然做出如此卑鄙龌龊的伎俩。

    崇祯翻阅着卷宗,眉头渐渐皱起。

    吏部给事中章允儒也知道钱谦益的曾经的这个案子,同时也知道温体仁当初没有进入内阁就是钱谦益从中作梗,因而温体仁借此机会进行打击报复,于是为钱谦益极力辩解。

    崇祯默默听着,并不言语。

    钱谦益没想到温体仁会突然弹劾自己,惊吓之余,慌忙寻找对策,他知道,言辞必须十分委屈,以赢得皇上的原谅方可,于是他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哭喊道:“皇上,臣知错了,当时臣并不知道钱千秋与考场官员金保元、徐时敏相互勾结啊,臣是被他们蒙蔽了双眼,否则怎么会知法犯法呢?请皇上明察啊!”

    但是温体仁得理不饶人,哪里肯放过这么好的报复机会,盛气凌人诋毁说道:“皇上,臣本来不是言官,不能随意弹劾,何况对方是内阁大臣,臣更不应该胡乱说话的。但是此事涉及到社稷安危,涉及到律法的尊严。钱谦益结党营私,收受贿赂,满朝大臣没有一个敢说话的。臣不忍看到皇上您被人欺骗,所以不得不说。”

    崇祯皇帝早就怀疑钱谦益结党营私,听到温体仁这么说,十分认可,他心里有升起一股凉意,魏忠贤的阉党集团对他的心灵伤害实在是太大了,三年过去了,他心里对“结党成派”始终有一股害怕的阴影。

    成基命一看崇祯铁青的脸色,情知事情要糟糕。但他们已经骑虎难下,他和内阁大学士李标对视一眼,李标明白,只要他们倒了下去,朝廷之中,就成了温体仁这群小人的天下了,到那个时候,大明可真就完了!

    李标、韩爌都很受崇祯的器重,他们也都是内阁大学士,这个时候,必须要站在一起,拧成一股绳。他们相信,皇上不至于把他们全部都赶走吧!

    李标轻咳一声,请求说道:“皇上,臣斗胆谏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