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昌明 >

第68章

昌明-第68章

小说: 昌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孙老爷子的苦心劝说之下,终于凑齐了两支辽东精锐的部队。

    待得知孙承宗准备进攻四城的消息时,皇太极并不在意,因为他知道,孙承宗已经六十八岁了,是一个又老又精瘦,风一吹就要倒下去的老人。

    但是,结果却是让人瞠目结舌。第一天,孙承宗就打下了栾城,第二天继续进攻迁安,也打了下来,第三天,攻打遵化,皇太极终于坐不住了,他派出了阿敏前去支援。

    阿敏带了五千多人赶到了遵化,正赶上孙承宗准备攻城,当他看到孙承宗的阵势,骇了一大跳。

    只见孙承宗在城下足足摆上了一百门红衣大炮。

    经过多年的磨练,孙承宗对炮兵的使用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战斗过程不必细说,几百发炮弹打完,遵化城墙就彻底被轰塌了一大半,阿敏慌忙撤退,率军到达了最后一个据点——永平。

    如果就这么狼狈地撤回后金,无法跟皇太极交代,所以阿敏在永平城下摆出了阵势,要跟孙承宗决一死战。

    孙承宗二话不说,一排大炮立即摆上,在大炮后面则是关宁铁骑,战斗未开始,结局已注定,在大炮狂轰乱炸之后,关宁铁骑迅速冲锋。

    后金死伤了四千余人,连阿敏都负了重伤,不得不地撤回了后金。

    就这样,孙承宗只用了五天时间,就把皇太极在关内留守的四城全部夺回。

    至此,皇太极率军入关,奇袭北京,史称“己巳之变”的战争终于完全结束。

    

第111章 详细叙述变法论,红薯试种待推广() 
后金败退,战争胜利,明朝举国欢庆。

    在这场战争中,大明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包括满桂、赵率教在内的几位总兵阵亡,袁崇焕下狱,明朝军队也是元气大伤。

    对于袁崇焕,崇祯很头疼,在杨乐的劝说之下,他决定对其暂时关押。

    但是,御史高捷却是上疏,弹劾钱龙锡与袁崇焕互相勾结,袁崇焕对其受贿几万两,朝中在一番调查之后,钱龙锡不得不明哲保身,被迫辞官回家。

    在明朝末年这个混乱时期,官员们或多或少都有受贿的现象,只不过大家心照不宣罢了,但是袁崇焕不同,袁崇焕是边疆将帅,而钱龙锡是内阁大臣,按照明朝规定,如果边帅勾结近臣,便会有谋反的嫌疑!

    谋反,是个很大的帽子。大到可以让人致命!

    袁崇焕案的审理中,跟钱龙锡关系最好的大学士成基命持保袁的态度,并想阻止对钱龙锡的牵连。但其身为能力有限,未能影响大局。朝中内外,处决袁崇焕的呼声越来越高。

    最让百官莫名其妙的是,皇上对此事漠不关心,整天往杨国公府跑,搞得一副神神秘秘的模样。

    施礼见驾,煮来浓茶,杨乐亲自给崇祯添了一杯茶,微笑道:“皇上没必要整天往臣府上跑,有什么疑问,把臣招进宫便是。”

    “那可不行,你腿脚不利索,现在你是老师,朕是学生,为了求教,古有程门立雪的榜样,为了变法强国,朕多跑两趟又算得了什么呢?”

    刹那之间,杨乐的眼眶湿润了,如此勤奋的国君,杨乐确实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历史上记载的崇祯勤政,果然是名不虚传。有此勤奋的国君,加上自己的鼎力相助,变法定能成功,到时候,大明必然会东山再起!

    杨乐道:“大要而言,新政主要围绕田制与税制变化发生。先说变法的第一步――土地。土地是农民之根本,是口粮之根基,也是构筑大明江山的基石。土地改革是重中之中,国内地主大户颇多,他们为了少缴税,亩数漏报、瞒报或者不报,侵吞的不法土地太多,必须彻底清查根治。此是第一点。”

    “第二点,土地归国家所有,权力也在朝廷手中,但使用权交给农民,耕种收获多少,他们自己说了算,这便是土地所有制。”

    “第三点,土地承包和流转。非法的土地兼并必须杜绝。土地可以大面积的承包,但必须向国家缴税。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而且承包地不得任意买卖。”

    崇祯听得很认真,不断点头,一一记下。杨乐丰富生动的叙述,第一次在他眼前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使他对新法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再说变法第二步――税收,税是大明经济的支柱,也是国库财务的来源,税收不能单一,不仅有土地税,还要有工商税。如今大明税收单一,这就会造成朝廷赤字,国库空虚。与此同时,如果增加土地赋税,只会加重农民的负担,逼迫他们起义。”

    “那如何增加税收呢?只需一点儿,只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就行了。如果农民手中有余粮,商户手中有余银,不愁吃喝,征税便不是难事了。”

    “如何让农民富裕,可以有两点做法,一是垦荒种田,二是种植高产的作物,例如红薯,还有高粱,这些抗干旱的高产作物,徐光启大人已经应了我的要求,正在带领着农匠们进行改良。相信不久之后,就可以试种。”

    “对于商户,必须抛弃重农抑商的观念,商业和农业一样,也是大明经济的支柱,商业发展好了,能够为大明带来更多的利润。宋应星大人正在研究织布机器、立轴式风车、糖车、牛转绳轮汲卤等机械工具,相信这些会加快生产,解放更多的劳动力。”

    崇祯暗暗点头思索,两人说着话,不知不觉,已经是红日当头。王承恩轻轻推门走进来低声道:“皇上,午时已过,该吃点儿东西啦。”

    崇祯肚中饥饿,不过依旧精神奕奕,笑道:“不如爱卿把酒菜拿来,我们边吃边谈如何?”

    杨乐欣然说道:“好极了,吃饭谈话,两不耽误,我们君臣二人就边吃边谈!”

    朱兮兮立即捧来两盘炖牛肉、两碟青菜,一篮子香喷喷的烙饼。崇祯回头对王承恩吩咐道:“王公公,你也下去吃点儿吧,朕心中有许多疑问需要和杨爱卿探讨,晚上咱们才能回宫去。”王承恩轻轻嗯了一声,走出去,知道皇上此时不能被任何人打扰,便吩咐大内侍卫守在了门外。

    刚吃了几口饭菜,崇祯便翻开昨日杨乐送的治明五论仔细看了起来,一入眼便放下了筷子凝神细思。

    须臾,他抬起头兴奋道:“治明五论,果真字字珠玑,一针见血!来,陪朕痛饮一杯,之后,请爱卿为朕拆解。”

    杨乐举杯,锵然相碰,俩人一饮而尽。

    从午后开始,杨乐便将胸中积累的现在的学问、见识一一说了出来,一个下午,竟是没有丝毫停滞地倾泻奔放。他用一腔热血,流淌着自己,燃烧着自己。而崇祯,则象海纳百川的沧海一般,接纳着他无穷无尽的崭新思想。

    闪念之间,崇祯从这个仅仅比自己大一岁的臣子身上,看到了一种远远超越于年龄和阅历的成熟与博大。

    他禁不住产生一种错觉,杨乐仿佛生来就是为大明而生,为大明而来!

    杨乐的想法千奇百怪,什么银行、纸币;什么工厂生产、物流配送等一条龙服务;什么六大军区的建设与协防;什么先让沿海富起来,让沿海带动内陆;什么注重机器生产,解放生产力;等等这一切,对于寻常人而言,拥有其中任何一门学术都是极为难得的了,而杨乐,却集众多学术于一身,博学多识,而且都是些闻所未闻的见解,当真是令人叹服。

    崇祯只有一个感觉,与这个年轻的臣子在一起,就象与群书为伍,令人茅塞顿开,似乎给他打开了一扇从未想过也不敢去想象的未来世界。

    杨乐静静地看着专注沉思的崇祯皇帝,思绪飘回到了那个繁荣昌盛的大中国,要是明朝也能如此,就可太好了!他想到那种幸福安康的生活,禁不住热泪盈眶,竟也忘记了吃饭。

    一君一臣,两人促膝长谈至深夜,杨乐见崇祯脸上涌出倦意,才拱手让崇祯休息离去。

    转眼就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杨乐的伤口在长时间的修养下已经完全愈合,而温室大棚里的红薯幼苗在崇祯的命令下,让徐光启等人全部种植在了皇庄德圣镇的千亩良田里。在那里进行首次试种。

    崇祯三年三月初三,崇祯举行完一年一度例行的启耕大典,笑着对参加大典的朝臣们道:“明日朝会,议定今年大计,诸位爱卿回去之后各做准备。”

    这也是每年启耕大典之后第一次的隆重朝会,官员们都称之为“春朝”,是朝臣们特别看重的年首朝会。

    而朝中终于有小道消息传了出来,据说皇上和杨国公连续密商三天,准备在朝廷内部大动干戈,实行变法革新!文武百官第一次感到了震惊,也感到了恐慌,奔走相告,议论纷纷。

    

第112章 暗流涌动舆论起,改革之风吹遍天() 
在明朝朝廷之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三股势力,第一股是赫赫有名的东林党,第二股是执掌东厂的内廷宦官,第三种便是看热闹的中间派系。

    东林党和宦官争权夺利,闹得最凶的时候,便是天启年间,阉党首脑魏忠贤和东林党首脑叶向高。两人相互争斗,最终东林党落败,惨遭迫害,最有名的事件便是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等“东林六君子”。

    东林党被魏忠贤迫害殆尽,而后来魏忠贤也被杨乐彻底剿灭,内廷宦官变成了如今的曹化淳、王承恩、高起潜等人。

    然而,在大明朝廷之中,争斗从未停止,袁崇焕下狱以后,朝中别有用心的人看到了此案的前景,这是一个扳倒东林党的极好机会。袁崇焕虽然不是东林党,但是他与东林党关系密切,多有来往。钱龙锡是东林党的领袖人物,又是内阁大学士,当初崇祯命令彻查阉党逆案,就是钱龙锡一手审理的。阉党对钱龙锡可谓是恨之入骨,因此,想要扳倒东林党,就必须扳倒钱龙锡,想要扳倒钱龙锡,突破口就是扳倒袁崇焕。

    袁崇焕一案,阉党残余高捷和觊觎内阁首辅位置的温体仁、周延儒开始大肆行动,暗中进行推手,“钱龙锡收受袁崇焕贿赂”、“八封书信论证袁崇焕通敌叛国”的舆论,如泰山般直接压向袁崇焕,更准确的说是压向袁崇焕身后力挺他的人,包括钱龙锡、成基命、钱谦益,而这些人便是东林党残留下来的那一部分人。

    因此,崇祯认定,袁崇焕与钱龙锡等人都是奸党,东林党很多人都不可再用。正巧的是,杨乐的变法即将实行,而土地改革,最先触动的便是东林党的利益,因为东林党的主要成员,家里都有大量的田地。如之前的钱龙锡,还有钱谦益,两人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地主。两人家族置办的良田,都不会少于五万亩。

    不仅如此,变法之中税收的舆论一起,东林党这些人最为惊慌。东林党人代表了当时江浙商人和地主豪强的利益,反对朝廷向工商业者收税,并借着崇祯皇帝清除魏忠贤势力的时机,取消或降低了海外贸易税、矿税、盐税、茶叶税等税种的税赋,使得明末的财政收入来源更加单一,朝廷的税收来源更加依赖于普通的农民,再加上当时各种天灾不断,造成了大量的农民流离失所,形成了流民,直接导致了明末的农民大起义。

    好不夸张的说,明朝的灭亡,与东林党的免税主张有很大的关系。

    而如今,崇祯在杨乐的蛊惑下竟要大动干戈,东林党焉能不震惊哗然?

    最早将变法消息传播出去的,是高起潜,这位高公公从敌营跑回来之后,就被崇祯收为内侍,但崇祯对他的话半信半疑,让他颇受冷落。近几日,崇祯早出晚归,神神秘秘,问过守门小太监,他才知道皇上是去和杨国公密谈了。后来,皇上更衣就寝之时,让他无意中发现了龙袍之中的那本强明五论,这让他惊出一身冷汗。

    他明白过来,皇上这是要变法了,而变法就要开刀,而开刀的对象正是钱谦益、钱龙锡为首的东林党人!

    他百思千转,想到了和他一样想要往上攀爬的人。他先来到温体仁府上,又派人请来了周廷儒。落座之后,高起潜把消息一说,温体仁与周廷儒先前还不在意,变法就是变变法令,这有何大不了的?

    但高起潜却不这么认为,他脸上肥胖的肉块抖动几下,皮笑肉不笑地说道:“两位大人,你们要是知道了变法的内容,就不会这么想了!”

    温体仁终于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说道:“高公公,明人不说暗话。难道变法还能变出花样儿来不成?”

    “对,别说是花儿,利用好了,绝对能变出内阁首辅之位!”高起潜高深莫测地一笑道。

    “什么?”周廷儒惊讶出声。

    “杨乐书写的强明五论,咱家一不小心瞅了一眼,你们猜,咱家看到了什么?”

    “什么啊?!高公公,你倒是快说啊,你想急死我啊!”温体仁已经猜到,这次变法绝对不是普通的变法。

    “土地和税收!这是变法的前两条,就这两条,足够天下人震惊的了!”

    “土地?税收?你是说皇上准备拿东林党人开刀?”温体仁眼睛一亮,他已经抓住了其中的关键点。

    “没错,东林党的三大主张就是开放言路,反对宦官干政,反对矿税,同时他们也代表了江浙商人和地主豪强的利益,你们说,皇上要想变法,他们会怎么样?”

    周廷儒一拍额头道:“阻碍变法,皇上那边无法交代。不阻碍变法,就会被饿死!无论怎么样儿去做,钱大学士这次恐怕是在劫难逃了!”

    经高起潜一分析,温体仁和周廷儒才恍然大悟,感到这是一个彻底登上内阁首辅的机会!

    机会来了,就要抓住。他们觉得,必须相应皇上的号召,变法革新,清除东林党!

    三人密谋一番,终于搜罗到了钱谦益很久以前的一个案件,当年,钱谦益主考浙江时,考生钱千秋科考作弊,将“一朝平步上青云”写在每段话的末尾作为暗号,与考场官员金保元、徐时敏勾结,事发之后,钱谦益受到牵连,被罚了俸禄作为惩罚。

    他们三人,决定对此事做一篇大文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