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昌明 >

第117章

昌明-第117章

小说: 昌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孙大人拒绝过神医一次,恐怕难请了,我正好也有个私人的事情要请神医帮忙,这样,我写一封信,你带给神医,或许可行。”杨乐唤人取来笔墨,很快写了一封信。

    孙传庭接过书信,躬身谢礼,下令军队解散,等把事情安排妥当之后就立刻动身启程。

    

第202章 重症需要猛药医,闯军进攻潼关城() 
等孙传庭去请吴又可出山的时候,杨乐立即展开对鼠疫的控制工作,首先命令士兵进行了一次很彻底的大扫除,该焚烧的焚烧,该埋葬的埋葬,然后令人挖掘石灰粉对房屋角落喷洒消毒。

    病情总算控制住了,但是,没有根治此病的药方,那些患病者就不能治愈,而且还有继续恶化下去的趋势。

    艰难地度过了十几天,孙传庭终于不负众望,带着吴又可这位“神医”来了。

    杨乐和吴又可是老相识了,他的命也是吴又可救的。因此,杨乐虽然身份比吴又可高,但对吴又可很感激和尊敬,拱手笑道:“吴先生,我在这里盼星星盼月亮,可总算把您盼来了!”

    吴又可也是慌忙躬身行礼,道:“国公爷让我来,我岂能不来?在我心中,国公爷可是我最佩服的人!”

    等两人寒暄完毕,孙传庭在一旁一伸手,做了一个请的姿势,呵呵笑道:“两位都不要客气了,快请进,里面谈!”

    把吴又可请到府衙里去,看茶落座。

    主宾坐定,吴又可也不拖拉,立刻从怀里拿出一个药方,寄给杨乐,道:“这是我根据孙大人描述的病情开的药方,不过,用量还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发病情况进行诊断服用,这事我亲自把关。现在请国公爷先看看,药方可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杨乐接过去,大体扫了一眼,然后回寄给他,道:“先生,我不懂医术,此事全凭先生做主就好了!”

    吴又可点点头,感叹道:“国公爷做事真是令人佩服!既然信任在下,那在下立即动身配药、煎药。”

    孙传庭看到药方,倒是眉头禁不住一皱。吴又可把孙传庭的表情看在眼里,直言道:“孙大人要是有什么疑惑,不妨直言。”

    孙传庭犹豫片刻,最终还是将心头的疑惑说了出来:“又可先生,据我所通的医道,大黄乃虎狼之药,我见你给重症病人用量之大,恐怕他们吃不消吧?而且还要用砒霜做药引,砒霜剧毒,这其中的道理您不是不知道,既然您敢这么做,我想问一问,您的依据在那里?您对这个药方,有几成的把握?”

    吴又可似乎知道孙传庭会这么问,毫不为意,详细地解释道:“孙大人说得是,大黄性烈可以杀人,故而兵家称之为“将军药”,砒霜剧毒,轻易不敢用,但大人也应该知道以毒攻毒的说法,如今军营里疫情如此严重,重病需用险药医,也是不得而为之的事情,至于几成的把握,说实话,我心里也没底,我还是先前那句话,孙大人如果觉得不妥,可以弃之不用!”

    话都说道这个份上了,如何决断,孙传庭真拿不定主意,他的眼光不由得望向杨乐。

    杨乐微微一笑道:“孙大人做事情一向果断,如今怎会犹犹豫豫?在我看来,先生的药方没有什么问题,猛病需要猛药医,寻常药物面对如此厉害的病毒根本不管用,铤而走险方有一线生机啊!”

    “话虽如此说,倘若有差池,该当如何?”孙传庭记挂的也是杨乐的安危,如果用药真出了问题,这个责任谁来负?杨乐、他,还是吴又可?

    吴又可见孙传庭还在犹豫,道:“孙大人,这世上什么药都有,就是没有后悔药,当断则断,错过一线生机,您和您的士兵可就生死两隔了!”

    杨乐道:“大人用兵如神,其实用药如用兵,也需有胆有识,千古奇计的背后往往都是一场豪赌,敢赌敢干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听到这里,孙传庭点点头:“好,那就全凭先生做主,一切辛苦先生了!”

    “孙大人不必客气!”吴又可躬身行礼,事不宜迟,立即下去给士兵们把脉就医。

    在吴又可的精心医治下,军营里患病率渐渐转少,生病的人数不仅得到控制,重病患者的气色也逐渐好转。

    直到这个时候,孙传庭才真正相信,杨乐是对的,吴又可真的能治疗鼠疫!

    士气回归,涣散的军心慢慢稳定下来。城里城外的情报不断地来回传递,孙传庭重新招兵买马、扩军建军。此时洪承畴正与李自成战于陕北,卢象升调任宣大总督,配合洪承畴围剿李自成的起义部队。闯军首领闯王高迎祥避实就虚,自湖广穿插而出,来到陕西南部,欲自汉中进攻西安。

    城外的密探传回的消息,休战了几天的闯军又要开始准备攻城了!

    “呜呜呜”紧急集合的号角远远响起,伴随着铺天盖地的喊杀声,黑压压的闯军疯狂地冲向城墙!

    “将军,大炮已经准备就绪,可以随时进行炮击!”副官刘琦匆匆过来禀报道。

    孙传庭站在城墙之上,看着汹涌而来的闯军战士,脸上毫无惧意。前些日子的避战和退让,让他受到了京城不少官员的弹劾,既然鼠疫已经不再是他的威胁,今天他便要一雪前耻,让宫里那些只为了夺权争利而不懂战场饥苦的小人们彻底闭嘴!

    战火硝烟正浓,一道道火光划破了夜空,大炮的轰鸣声拉开了攻城的序幕。

    潼关城下,杀声震天。

    夜间攻城,是高迎祥的军师李岩给他的建议。李岩原本是一个秀才,在杨乐变法之前他的田地就被地方豪绅掠夺了去,无田可种的他只好沦为流民,逃离了自己的家乡,高迎祥兵至时索性他就干脆投了军,因为识文断字,能写会吹,被高迎祥授为军师。

    按照他的主意,闯军现在需要日夜不停进行攻城,尤其以夜间的骚扰为主,因为夜间城头守将看不清城下闯军的具体部署和动向,这样就不能预做准备。这个法子果然坑苦了城中守军,城外攻势时紧时松,昼夜不停,尤其夜间无法看清对方的人数,东南西北四城哪里佯攻、哪里真打也无法预料,只能日夜紧张防守,城墙上的士兵们早已疲惫不堪、苦不堪言。

    高迎祥的耐性也快被消磨光了。他原本打算以潼关为饵,诱使汉中的守军出城援助,然后趁汉中城内空虚之机,夺取汉中,所以在这里的攻势并非十分凌厉,不料汉中守军一直按兵不动,他从运河劫取到的几十船粮草人吃马喂,一通挥霍,现在所余不多了,再不攻下一座城增加给养,全军就要面临无粮可用的地步了。

    因此这两天已放弃围城打援的计划,全力攻击潼关,务必要拿下这座城池,用城中储存的粮食做为补给,以城中的财帛美女鼓舞全军日渐颓废的士气。

    可惜的是,潼关可是与函谷关相媲美的雄关之一。明军据险而守,前些日子的进攻,闯军没有讨得丝毫便宜。

    闯军有四门大炮,是从附近的县城缴获来的,投效过来的明军卫所军官也不太懂得用大炮,只明白大炮用时先要固定铁销,在炮车后设定铁绊和堆垒土墙。至于火炮仰角和目标距离等等那就一概不知了,不过这么大的一座城池摆在那儿,他们要求不高,打出去的炮弹只要能轰中城墙或者射到城内去就是了。

    明军防止城门被大炮轰开,里面用重重的石块高垒成墙。

    外面的城门、城墙被炸的伤痕累累,但是一夜过去,天将放光地时候,闯军中的大炮突然哑火了,尽管他们的火药还有好几大桶,但是铁弹丸却是用光了。

    闯军前锋将领不为所动,仍然挥舞着旗帜,命令所属部队不计伤亡地全力攻城。

    “快,快,快,放!”

    城头上的火炮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喷吐着浓浓的硝烟,开花弹猛烈地压制着闯军军大举地进攻,抛石机、壕桥、云梯不断向大炮的死角下方集结着。石头、火球、毒烟球不断地向城头抛射,一条条人命不断地葬送在战场上,却根本没有人顾得上看上一眼。

    杨乐站在孙传庭的身旁,看着下方的惨烈战斗,暗暗叹息,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场战役下来,这要死多少人?每一个将领的欲望都是建立在成千上万的士兵尸体上堆积出来的!

第203章 闯军绕道子午谷,兵败被擒万事空() 
战争是极其残酷的,城下早已经血流成河。

    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就是因为它处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因此,明朝廷对于潼关同样重视,把潼关打造得如同铜墙铁壁一般,虽然高迎祥率领了数万义军,可在一天之内的凶猛进攻竟然没有撼动这座雄关半步!

    夜黑了,天空变得越发的深沉,已经伸手不见五指。双方的战斗不得不停止,义军的每个士兵都疲倦了,随便窝在地上或者草丛里休息起来。城墙上的明军却不敢有丝毫懈怠,就怕闯军突然攻城,密集交叉的巡逻队在城墙上来回走动巡逻。

    闯军的中央大帐里火炉熊熊燃烧,映红了在坐的几位义军首领凝重的脸庞。

    他们心中明白,进攻连连受挫,断粮更是让他们雪上加霜,如果再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等士气低落,必然会一败涂地,到时候一切都要晚了。

    高迎祥站在羊皮地图之前,眼睛紧紧盯着地图上的一条道路,思索着他心中一直琢磨的那个突袭计划。

    摇曳的火光照映着他魁梧的身躯,在那一刻竟然莫名的显得悲壮与沧桑。

    大帐里没有人说话,安静异常,几乎是落针可闻,都能听到几位将领粗重的呼吸声。

    军师李岩顺着高迎祥的眼光,看着地图上的“子午谷”线路,同样知道这正是“子午谷奇谋”。

    子午谷奇谋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之时名将魏延提出的,他效仿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想要率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突袭赶到西安,然后出其不意一举拿下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一向用兵谨慎,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故而弃之不用。

    这条奇谋到底能不能成功,谁都不知道,李岩心里也没底,但是他知道,此计一旦成功,大明的腹中地区都唾手可得,这是一条奇谋,一条不是成龙就是成鬼的豪赌!

    高迎祥的眼光从悬挂的地图上移开,转过身扫视了诸位将领一眼,深吸一口气,一字一顿的道:“我欲出奇兵,走子午谷,奇袭西安城,诸位意下如何啊?”

    一句话终于打破了大帐之中的宁静。

    来了,终于来了。

    诸位将领的呼吸愈发的粗重,作为高级将领,这条计策在他们之间早就不是什么秘密。

    李岩点点头,率先道:“大哥,此计虽然凶险,但是成功的机会很大,都说富贵险中求,我觉得可以一试!”

    其他几位也是赞同的点点头。当然了,除了一人之外。这位便是高一功。虽然时隔久远,他可是清楚地记得杨乐当初的谆谆嘱托。

    “子午谷奇谋”在三国时期或许是一条奇谋,但现在都被戳穿了,已经不再是奇谋了。他觉得杨乐说的对,此计不可行!

    他刚想说什么,高迎祥大手一挥道:“好,既然都认同我的决策,那么我命令,五更造饭,黎明之时大军开拔,出兵子午谷一举拿下西安城!”

    “好!好!好!”诸位将领拱手领命。

    “大大哥,我不同意!”高一功思索再三,鼓足了勇气,终于说出了不同的看法。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高迎祥的豪气冲天的言语为之一顿。

    其他将领也是齐刷刷的看着他。

    高一功不再害怕,迎着他们怀疑的目光,坚决说道:“大哥,此计不可行!”

    高迎祥眉头一皱,出兵之前,如果将领的意见不统一,后果可是相当严重的。未及他说话,李岩狠狠地瞪了高一功一眼,呵斥道:“你个小孩子懂什么?!这条计划我和大哥谋划了很久,不会有错的!”

    是的,这条计策是他率先提出来的,如果成功,他将会和诸葛亮一样名留千古,所以他不能让人破坏这条计划。

    高一功被李岩呵斥得脸色微红,争辩道:“大哥,您听我一句,杨二哥曾经说过,出兵子午谷很危险的,虽然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但我相信他不会无的放矢!”

    高一功的话让高迎祥想起了那位身在朝廷的兄弟。

    “你口里的杨二哥是杨乐吗?他的话还能信吗?”李岩嘴角勾起,讽刺说道:“他和我们分开了这么久,谁知道他现在心里想的是什么,皇上给了他高官厚禄,他难道就不动心?说不定现在他早已经不是咱们船上的人了!”

    “是啊,他的心思现在我们很难把握了!”很多将领也提出了质疑。

    “不不会的,杨二哥不是那样的人!”高一功无力辩驳,情急之下,一手拉扯着高迎祥的衣袖,高声叫道:“大哥,听我一句劝,杨二哥不是那样的人!”

    吵闹的境遇让高迎祥的心情一阵烦躁,他挥了挥手,让场面安静下来。也让高一功松开了抓住的衣袖。

    高迎祥心里比谁都清楚此计的凶险,稍微走漏了风声,他的军队就会命丧黄泉。他心里其实早已经打了退堂鼓,但此时已经箭在弦上,根本没了退路!自从起兵到现在,明军一直围追堵截,战局对他们很不利,如果不能靠这奇谋扭转乾坤,他相信失败还会再次重来。

    所以,箭不得不发!

    宁可战死,也绝不退缩!死就死吧!大丈夫要死,就要死的轰轰烈烈!

    想到这里,高迎祥的目光重新坚定起来,大手一挥道:“大家什么都不要说了,我已经决定,出兵子午谷!不成功便成仁!”

    “大哥”高一功还想再劝一句,高迎祥却不敢再给他劝说的机会,猛然一甩衣袖,走出了大帐。

    大军悄悄地开拔,他们不知道,前方的道路是多么的坎坷与曲折!

    杨乐看着城下空荡荡的闯军营地,心头微微颤抖。他已经料到,高迎祥肯定要铤而走险走子午谷突袭西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