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昌明 >

第115章

昌明-第115章

小说: 昌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石激起千层浪。

    徐光启带领很多官员也纷纷上奏,恳请皇上三思而行。与杨乐交好的王承恩、曹化淳也趁机在皇上耳旁替杨乐说几句好话。

    在杨乐进宫的当晚,朱兮兮就收到了消息,沐浴梳洗,精心打扮,心中异常激动的在家里等待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直到一夜过去,杨乐都迟迟未归,派人打听才知道自己的夫君被皇上下了刑狱了。

    听闻噩耗,她感觉心头发闷,天旋地转,仿佛就要失去心中最大的依仗,惊吓地瞬间晕了过去

    等她醒过来之后,已经过去了许多时辰,她面容憔悴,急急坐了一辆马车,进宫面见崇祯,但崇祯却是避而不见。

    温体仁自然也得到了消息,听着属下人的汇报,眉开眼笑,看来皇上是被他说动了心,他一定要把握住这次机会痛打落水狗,彻底铲除杨乐这块又臭又硬的绊脚石。

    他的目光再一次瞅准了这位刑部尚书冯英。他只要拿下了刑部,大理寺和督察院的里面都有他的人,到时候这个案子该怎么办,还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另外锦衣卫这边也逐渐向他靠拢,眼下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正坐在他的对面喝茶聊天呢,唯一的不肯投靠他的就差控制东厂的曹化淳曹公公了,可以说,朝廷之中,大部分都已经是他的人马了。

    “明日朝会,皇上要廷议杨国公的案子,现在是刑部打头,据我所知,刑部尚书冯英跟杨乐的关系可不一般,案子在他手里十有八九要黄,所以,这个案子得交给你们锦衣卫的镇抚司。”温体仁轻轻喝了一口茶水,对着骆养性说道。

    “是是是,温大人说的是,只不过,这皇上的意思很难猜测”骆养性笑嘻嘻地小心的提醒了一句,顺手将茶杯添满,捧起来,毕恭毕敬地递给温体面前,然后向邻座的吏部尚书闵洪学笑笑,欠着屁股又退回了自已的椅子上坐下。

    骆养性如今才三十出头,身材伟岸,面如冠玉,修眉朗目,英俊挺拔,正是男人最成熟和最富魅力的年纪,靠着他爹骆思恭的余荫庇护,如今他位居锦衣卫之首,更是神彩飞扬,气度不凡。

    说起来,骆思恭曾经也是锦衣卫的指挥使,不过得罪了魏忠贤,被田尔耕排斥顶替了他的位子,骆养性为了给他爹报仇,消灭魏忠贤的时候,他和杨乐一起联手,也出了一份子力气,这样看来,也算是杨乐这边的人,如今,温体仁势大,他果断“叛变”了。

    温体仁颇为赏识他,为了拉拢他,他软硬兼施,最后妥协,让出几个要紧的官职,提拔了几位锦衣卫的人,总算把他拉入了自己的阵营。杨乐刚刚被捕入狱,骆养性得到消息后,这才死心踏地的真正投入到了温体仁的门下。

    “嗯啊!圣意难猜,皇上到底是个什么意思,除了他自己,恐怕这天下没有人知道了,就算是我,天天跟在皇上跟前,都闹不明白!这正是应了那句老话呀,伴君如伴虎,每做一件事情,都不得不小心谨慎呀。哈哈哈,难得呀,难得的是你们全都和爷是一个心思,朝中里内外官僚、文臣武将,对杨乐抗旨不遵的事情是个个反对呀。更别说国丈爷、皇后娘娘了,不但他们,就连徐光启那老滑头,这回也不敢再出面讲话了。”

    温体仁笑吟吟地用碗盖拨弄着茶碗,向着桌上一努嘴,对着闵洪学道:“喏,这些奏折你给爷好好看看,把那些言辞激烈、指斥杨乐培植亲信、移夺军权、意图不轨的奏折都给爷挑出来,爷有大用。哈哈,明天真是个好日子呀。”

    两个俏丽可人的小丫头在后面给他打着扇子,刚刚四更天,离早朝还有一段时间,他穿着一身家居的随意轻袍,斜斜倚在座上,神态轻松惬意之极。

    “大人,这奏折是要挑的,不过在下看来,大人不该同这些官员一起攻吁,相反,大人还得保杨乐才行。”

    “唔,闵大人这是何意?让我去给对手说情吗?这是不是一件天下奇闻?”温体仁抬起眼皮看了闵洪学一眼,呵呵笑道:“爷真是好奇,你有什么高招见地,快说来听听。”

    骆养性目光一闪,也紧盯住闵洪学,想听听这位温体仁座下的第一智囊能够说些什么。闵洪学虽然忠于温体仁,为他出谋画策,出过不少坏主意,不过,他对温体仁一些错误的主张也竭力劝止,并不是一个一味阿谀奉承的庸才,他倒是真想利用的权势在政途上一展抱负。

    “温公啊,杨乐北击后金,南荡倭寇、拯救慕容姑娘,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不世之功呀,当今皇上好大喜功,对此早该大肆褒奖,甚至加官晋爵,可是您瞧皇上怎么做的,杨乐一回来,就拿人下了狱,这不反常吗?”

    “嗯,你这话说着了,爷一直担心皇上对他大肆封赏呢,早准备了说辞应对,可楞是用不上了,莫非皇上也对他起了疑心?”温体仁喜上眉梢,之后又若有所悟,连忙追问。

    闵洪学晒然一笑,随即觉得这笑容对温体仁不免显得不敬,忙收敛了嘴脸,清咳一声道:“温公,帝王心术与官场之道有相通之处,亦有相逆之处。毕竟这天下是皇上的天下,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而且皇上虽然对杨乐心生怀疑,毕竟没有证据,心里还是一如既往的宠信于他,升迁可以是准备杀人,下狱也可以是准备用人。这是什么?这就是帝王的驭人之术!

    杨乐有功而无赏,他的六省剿匪总督之职待南海倭寇解决后就解除了,现在却是职位未迁,权柄未变,您想想,百官的弹勃能奏效么?皇上一句‘抗旨不遵、挪用公款’把他下了狱,这是什么意思呢?”

    “什么意思?莫非皇上这是借力打力?故意让我们争斗?”温体仁想到自己的判断,浑身激灵灵打了一个冷颤,额头上的冷汗瞬间就顺着脸庞流了下来。

    闵洪学一拍大腿,说道:“没错,皇上就是要通过这件事情,知道有哪些那些人是跟他是一条心的,有那些人是跟杨乐一条心,而又有那些人是跟爷一条心”

    “而且,我琢磨半天,总觉得这是杨国公玩的一个阴谋。”

    “你是说杨乐自己甘愿被皇上下狱,然后好让我们跳出来?这皇上岂能按照他的意思来?”想到皇上竟然配合杨乐,逼着他跳出来,温体仁吓得冷汗直流,诚惶诚恐。刚开始他当上内阁首辅的时候,做事情小心翼翼,可是等权力大了以后,也就忘记了什么是害怕,难免有一些消息落入皇上耳中,他一直极力讨好皇上,清除证据,这一次,他到底该怎么办呢?

    

第199章 乱花渐欲迷人眼,以退为进苦差事() 
刚刚过五更天,皇宫里就忙碌起来。各级官员从自家府邸纷至沓来,今天注定是不同的一天,杨乐和温体仁双方的势力纠缠了这么久,总算要分出胜负来了。

    金銮殿上,崇祯打了一个哈欠,昨夜和杨乐密谈至深夜,仅仅睡了一两个时辰,打盹了要命。

    下面文武百官在行过朝礼之后,都摆出一副正襟站立的姿态,默不作声。此时,他们心中虽然百念急转,却是不敢轻易说话。他们都明白枪打出头鸟的道理。

    徐光启知道今天朝会意义重大,昨天杨乐刚刚回归,皇上立即重提旧事,将杨乐羁押,这里面有什么猫腻,他一概不知,他根本没有机会见杨乐一面,此时,他迫切地希望见杨乐一面,问一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温体仁同样也是默不作声,身为内阁首辅,可是百官的领头羊,他不说话,谁还敢第一个说话?

    已经上朝了十几分钟,静默无言,气氛不由得变得有些沉闷,金銮殿里安静地都能听见官员们粗重的呼吸声。

    崇祯扫了诸位百官一眼,直了直身子,轻轻咳嗽一声,道:“诸位爱卿如果没有事情禀报,就都散了吧。”

    一听要退朝,徐光启终于耐不住了,他从班列里跨出一步,躬身道:“皇上,臣有事要奏!”

    “徐爱卿不要多礼,有事就讲好了。”崇祯可是知道他们要讲什么,杨乐的事情他不提,总有人会提的。

    “皇上,臣听说杨国公从南海已经归来,他剿灭海盗,功绩卓越,理应嘉奖,只是臣听说皇上将他抓了起来,臣不知这是为何?”

    好戏来了,崇祯眉毛一扬,道:“哦,爱卿说的这件事啊,朕前几日急招他回京,他抗旨不遵,朕十分高生气,后来在你们的求情下也就罢了,但是,他不知悔改,竟然敢私自挪用国安局的十万税银去拯救他的那个什么红颜知己,为了一个女子,就置国家于不顾,你们说,这样的臣子,朕能不重罚他吗?!”

    “皇上,事出有因,杨国公挪用税银是为了救人,是迫不得已呀,请皇上恕罪啊!”徐光启开始打感情牌,替杨乐求情。

    “哼!朕心意已决,今天不许你们替他求情,朕不罚他,大明的律法何在?”

    温体仁仔细瞄着崇祯的脸色,虽然他面无表情,但是似乎并没有什么怒意,这更加印证了他的猜想,皇上对杨乐的举动是不恼怒的,这肯定和昨天的密谈有关,他不知道杨乐对皇上说了些什么,他决定再赌一把,这一次,还要获得皇上的信任!他头脑逐渐清晰起来,一个又一个的计划涌上心头,他立刻启奏道:“皇上,臣也觉得徐大人说的对,杨国公为江山社稷来回奔波,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虽然他有违圣命,挪用了税银,却也是情急所迫,臣希望皇上三思啊!”

    “嗯!?”崇祯被温体仁的这一出给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们不是死对头吗,怎么还求起情来了?崇祯有些糊涂了。

    当然了,温体仁的这一举动,令投靠他的一派更加的茫然,怎么给政敌求情,难道温大人此时心软了吗?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无论是杨乐的党派,还是温体仁的党羽,全都面面相觑,这事情真乱了!

    温体仁却清楚的知道,他接下来要干什么,继续朗声说道:“皇上,臣知道,臣与杨国公在政见上不统一,有些矛盾,但臣知道什么是大局,臣所想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如今臣得到可靠消息,闯贼死灰复燃,自湖广复出,来到陕西,欲自汉中进攻西安。而更可怕的是,孙传庭大人带领的军队不知为何传染了鼠疫,十死九伤,军心涣散,臣担忧京城的安危,臣知道,国公爷文武双全,一定能力挽狂澜,臣觉得,不如让他戴罪立功,去剿灭闯贼!”

    崇祯重新打量了温体仁一眼,沉思片刻,将御案上的一封奏折拿起,扫了一眼,又合起来放下去,道:“嗯朕昨夜也收到锦衣卫的密报了,闯贼的事情正搅的朕心烦,温爱卿真是朕的肱骨之臣,替朕分忧解难,都替朕想到了。好吧,既然你们都替他求情,朕就让他戴罪立功,杨爱卿昨夜觐见,也有正有此意。”崇祯轻轻挥了挥手,让王承恩念早就拟好的圣旨。

    王承恩会意,将圣旨展开,轻轻咳嗽了一声。

    温体仁和闵洪学也都看到了王承恩手里的圣旨,对视一眼,然后点点头。

    王承恩扫视一圈,高声喊到:“众臣接旨!”

    “臣等接旨!”文武百官齐齐下跪。

    “经锦衣卫查证:前几日,杨国公抗旨不遵,并挪用十万两公款解救慕容寒雪,证据确凿,罪无可恕,按律当斩!但念及曾经的功绩,从轻处罚,封为剿贼特使,协助各省巡抚剿灭闯贼,戴罪立功!

    另,杨嗣昌曾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颇有成效,这一年来剿寇有功,特授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

    卢升象升为右副都御史,接替唐晖前往湖广,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任湖广巡抚,负责清剿东南部的贼寇,命宦官高起潜为这次的监军。

    而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剿寇不利,其诱降之策接连失败,导致李自成、张献忠曾多次诈降,致使朝廷受损严重,罢免其职务,由洪承畴升任陕西三边总督,负责惩办西北部的贼寇。钦此!”

    “臣等接旨!”孙传庭、卢象升、高起潜,杨嗣昌等人下跪接旨。

    徐光启虽然不知道温体仁今天为何替杨乐求情,但是他知道,这里面一定有什么阴谋,而且闯军死灰复燃,发展迅速,这个剿贼特使恐怕是个苦差事啊!并且,高起潜、杨嗣昌主和,而孙传庭、卢象升主战,他们的这些主张朝廷都知道,如此形势,皇上如此安排,焉能胜利?但事已至此,他也不能改变什么,只能领旨谢恩。

    孙传庭和卢象升对视一眼,失望的摇了摇头,而杨嗣昌和高起潜两人则是两眼放光,高兴谢恩。

    

第200章 一日温存幸福短,“救火队员”赴战场() 
政堂之上的勾心斗角,你攻我守,虽然不见刀枪血剑,但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讨论杨乐如何处理的问题上,温体仁以退为进,再一次赢得了皇上的信任,彻底打断了文武百官弹劾他的可能性。

    这次弹劾他的官员不少,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郑鄤。

    从本质上说,郑鄤是一个文人。他参加政治斗争,为数不多的政论文章旗帜鲜明、笔锋犀利;他的诗作流传不广,但时有研究者引用他对诗的论述;他崇尚心学,因此有人说他是心理学家;他整理北曲,所以又有人说他是戏曲家。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被温体仁诬陷而遭受凌迟处死!

    崇祯帝在位的十七年中,有两件重案轰动全国,一个是袁崇焕的叛国通敌案,第二个便是郑鄤杖母不孝乱伦案。而且这两件案子的犯人均受到了极其惨烈的酷刑——磔(凌迟)。当然,有了杨乐的穿越加入,历史的航向发生了改变,袁崇焕被营救出狱,而郑鄤一案至今却鲜有人知,状况不明。

    温体仁早就把目光盯在了这位胆敢公开发表言论攻击他的官员身上,散朝之后,立即开展密谋暗害工作。他首先书信一封,指使常州府武进县中书舍人许曦调查郑鄤的身世,然后从中找到致命的漏洞,以“杖母不孝”和“奸妹”的罪名将其逮捕入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