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昌明 >

第109章

昌明-第109章

小说: 昌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风光,足以弥补豪绰之不足,而杨乐也确实很喜欢这里。

    他的房子以竹篱为院,一行三间的竹屋,有卧室、书房和洗漱沐浴的地方。

    杨乐坐在浴桶里,烫人的热水浸泡着皮肤,扫除了连日来的疲倦,他惬意地闭上双眼,枕着桶边的洁白丝巾,悠悠想道:“这要是在家里就好啦,让兮兮给我按摩一下,更舒坦。”

    想到这儿,忽想起朱兮兮那双玉手才是按摩的神器,仅凭一双手就能让人舒泰如仙,杨乐更加怀念起过去舒爽的日子来,想起四合院,那是他自已和兮兮一点点营造起来的,如今家大业大、人丁兴旺,只有在家里,才是自已最放松的时候。

    在外漂泊,累了,也想家了

    舒舒服服地泡完了澡,杨乐穿上衣袍,走进书房,马虎早在那里等着他了,看模样是有什么事情找他。

    马虎苦笑道:“国公爷,您是不急,卑职可是重任在肩呐。方才我在外面巡视,惊觉有人窥探,此人武艺之高强,绝不在我之下,而且知道事不可为,当机立断,立即远遁,没有丝毫地犹豫,此人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

    “哦,是吗?能令马将军如此推崇,那人武功是一定十分了得了?”杨乐想了想,挑着眉毛道:“如果是我,按照我的身手,能在他的手上走几招?”

    马虎愣了一愣,委婉地道:“大人您天姿聪慧,根骨奇佳,实是学武奇才,仅仅几个月,武艺便小有所成,打几个普通人是绰绰有余的,不过如果对上此人就”

    杨乐瞧着马虎犹豫的模样,摆摆手道:“别吞吞吐吐的,我那两下子我知道,你实话实说吧。”

    马虎伸出一根手指头,干笑道:“一招毙命!”

    “嗯?”杨乐瞪了马虎半晌,才道:“我的武艺就这么差劲?”

    马虎摇头解释道:“若是堂堂正正地比武过招,大人能撑个一招两招绝对不是问题,要是玩命,对方一出手必然就是致命的杀招,大人习武时日尚浅,功夫火候不足,比斗经验又太少,对手还擅暗器,所以您一定会被他一击必杀!”

    闻言,杨乐脸皮子一抽,说道:“此人这么厉害吗?那个回头给我准备一把上好的梅花袖弩,还有一条皮带,再给我挑选一支短点的火铳,我要统统配上。”

    马虎忍住笑意,道:“是!大人要不要再衣袍里面再穿件软甲?”

    “要!”杨乐恨恨地道:“我要全副武装起来!”

    马虎见杨乐快要抓狂了,连忙按抚道:“大人放心吧,卑职必定不离左右,时刻保卫大人的安全,除非踏着我的尸体,否则,大人的性命无忧!”

    杨乐笑道:“你不用着急发誓,我就是和你开个玩笑。人之命,天注定,有时候,人是不能和命运争的,尽心尽力就好。你知道吗?此次来江南,我真的有点害怕,心里总觉得会有什么大凶险发生,可为了大明的崛起,我又不能不来。如果我说如果,如果哪天我真的死在这儿,你也不必内疚,好好活下去,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人,到那个时候,请你帮我照顾她们”

    马虎听杨乐说出这样类似托孤的遗言来,不禁悚然道:“大人,您您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

    杨乐轻轻摇了摇头,心里暗想,海战大捷,说明他已经改变了大明的走向,甚至是世界的格局,天公不做美,能轻易放过他吗?答案自然是不能!就是不知道这次劫难会是什么?天命难违,逆天行事,真的好难啊!他幽幽地叹了口气,道:“杀手的身份查明了吗?”

    马虎摇了摇头,道:“我追了几里地,之后就跟丢了,此人极善于隐藏,能将自己巧妙地融于环境当中,这是日本的忍术!因此卑职推测应该是日本武者!”

    杨乐点点头,大明的崛起,令觊觎大明已久的日本人心生不满,想要杀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他想了想,道:“我们在明处,他在暗处,以后小心一些就是了,你也不要因此负担过重。”

    “是!”马虎点点头,不过,他决定还是要再加强一下杨乐周围的保卫力量。

    就在这时,薛云从外面急匆匆走了进来,急切道:“大人,京城八百里急报!”

    杨乐让薛云先坐在了椅子上,喘了一口气,微笑道:“什么事情把薛总管急成这样啊?”

    薛云从怀里拿出一封京城密报,看他凝重的脸色,就知道肯定是京城有不好的消息传来。

    瞅着薛云几乎快要拧在一起的眉毛,杨乐笑道:“什么消息?用不着这么紧张吧,刀架在脖子上的事咱们都遇到过了,还怕什么?”

    见杨乐如此坦然,薛云苦笑道:“我的国公爷啊,你的心是真大,现在京里都要乱起来了!你对这形势就不着急吗?”

    “哦,是吗?让我猜猜看,是不是宫里的小人又给皇上进谗言了?”

    “是!”薛云将国安局的密报递到杨乐的手里,杨乐打开,仔细看去,只见上面只有一行小字:“蚂蚁瑾报:温体意欲联合几位藩王终止变法。”

    杨乐脸色一变,叹息道:“贪权的小人最容易兴风作浪,这大明变法,我压根就没想过一帆风顺地执行下去,也罢,皇上对此事怎么说啊?”

    

第187章 土地改革遭破坏,京中形势一边倒() 
“虽然海战大捷,但是这一次大明展现出来的实力更让天下震惊,不仅后金感到了恐慌,鞑靼、日本、以及西方许多国家也是蠢蠢欲动,书信来往不断,看起来有多国联合的趋势,皇上迫于压力,相信了温体仁的说法,认为您的做法,将会挑起世界纷争”

    薛云看着杨乐冷静的脸颊,通过国安局密探汇总而来的各种信息,分析着当前的严峻形势。他说着话,又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恭恭敬敬地递给杨乐。

    杨乐接过去,验过火漆密封,这才撕开来静静地看了起来。

    这一封是徐光启的来信,信中详细地叙述了杨乐离京后几个月发生的情形,对目前朝廷政局做了详尽的分析,从信中来看,面对北方的后金、腹地的闯军、沿海的倭寇,三方联合袭击战术,皇上已经焦虑万分、六神无主了。

    不仅如此,各地的藩王一直反对杨乐变法,土地可是他们的命根子,杨乐大刀阔斧的实行土地改革,极大的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当初崇祯力挺杨乐,他们不敢有任何反抗,否则,福王就是他们的下场,如今,杨乐受到排挤,远离了京城这个政治中心,这些人的心思又重新活泛起来,在温体仁的推波助澜之下,联名上奏,要求皇上释放福王,并且以‘大不敬’的罪名缉拿杨乐归案!

    崇祯左右为难,虽然他心底里很害怕杨乐现在发展的庞大势力,但他又不想把刚刚有了起色的变法彻底扼杀掉,那样,大明的江山也会毁于一旦。

    但是,京城里的复辟势力不断上奏进言。崇祯架不住文臣们的嘴炮,同意释放福王。

    如今京中几大势力,分别是杨乐派、温体仁派、言论派、元老派,朝中文武官员、内外臣子基本上全部依附于这四大派系。

    杨乐一派,牢牢控制在手里地是海军和国安局的特务组织。虽然上一次温体仁已经代替薛云继任了国安局的提督,但是,当他接手之后,突然发觉,国安局早就人去楼空,成了一个空壳机关,所有的国安局密探全部“潜伏”下来,他们全部都是单线联系,就算有人叛变,也仅仅追寻到一个人。这种情况让温体仁大感头疼,国安局一直在秘密运作,而所有的情报、账目都不知所踪,当然,一猜就知道,银子和情报肯定全部到了杨乐的手里去。

    关于兵部,杨嗣昌曾经提出“四正六隅、十面之网”的围剿计划,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是谓十面之网。此举在一年内颇见成效。闯军接连失败,张献忠、罗汝才等农民军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

    因此,杨嗣昌围剿闯军有功,已经取代了孙承宗兵部尚书的位置,成为军中的灵魂人物。

    锦衣卫和东厂方面,骆养性和曹化淳明里对温体仁敷衍了事,内里则根本就是唯杨乐马首是瞻,这一点温体仁也心知肚明,不过他现在还没有把握和杨乐正面决战,这些人只要不拖他的后腿,他暂时也顾不上他们。

    刑部、户部、工部等衙门里,杨乐也安插了一些人,不过这些人大多数不在衙门里的要害部门,只能算是一些耳目,方便办些事情而已。在内阁大臣里,则是徐光启与之呼应。

    温体仁一派,掌握的是内廷和吏部,表面上看来,他的力量稍弱,实际上,他掌握着内廷,控制着言论,以及百官的奏折和皇帝与百官之间的联系,间接等于控制了整个朝政。

    而且,吏部尚书闵洪学是他的同乡,通过闵洪学控制吏部之后,温体仁手握天下官员迁降大权。官员的注册、定级、考核、授衔、封赏之事,全在他地掌握之中,谁想升上去,都得求到他的门下,权势更上一层楼。

    言论派的势力是科道,他们和负责升官的吏部恰恰相反,专门是负责往下砸人的。他们的势力范围就是六科给事中、都察院、翰林院,也就是法律监察系统和宣传喉舌。

    这一派看起来没有实权,手下的官员要么官职极小,甚至才六品七品,要么全是些闲职,平时吟吟诗、作作画什么的,一年也没个人登门拜访,请托办事。

    可是你不找他,他们可以找你。他们的主要责任可是监察百官政绩、巡视郡县清廉、纠正司法冤狱的事,这些人虽然官职不大,但是只要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七品官儿也能弹劾一个一品大员,极具政治杀伤力。他们挺讨人嫌,也挺让人畏惧,真要被他们逮着把柄,不死也能把人整脱一层皮。

    元老派的核心人物是钱谦益、钱龙锡、孙承宗等人,不过他们先后离职,现在人才凋零,目前名义上的领袖变成了文震孟以及翰林院、御使台几位元老,但是他们不像钱谦益那样贪恋权力,刚正不阿,他们的势力也就有些松散了。

    这一来就给了温体仁机会,他趁机威逼利诱,封官许愿,拉拢了一些见利忘义者为他所用,监察系统和宣传系统完全被他分化了,一部分势力归了温体仁。

    背叛者从来都比敌人更惹人恨,汉奸比鬼子更叫人憎恨就是这个道理。这些人的背叛引来一批道德感强、正义者的、一直坚守阵地的同僚们极大地怨憎,于是开始内讧。

    这种相互攻击的内讧,打得不可开交,你说他的丑闻,他检举你的不轨,又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袖出来制止,使温体仁混水摸鱼,趁机打压,整走了一批人,整垮了一批人,整残了一批人。等到徐光启等正义官员眼见事态难以控制,终于下决心出面调节时,这块阵地的主要力量已经落入了温体仁的手中。

    徐光启只能尽可能的保护住一批人不致罢官免职,仍然留在原任,但是这批人都被崇祯打入了冷名单,现在基本处于冬眠期,只能蛰伏自保,在朝中已经谈不上什么影响力了。

    目前京中形势形成一边倒的态势,温体仁嫣然成了一个“魏忠贤”,除了一直保持中立的中间派,和杨乐出京时就吩咐只可虚与委蛇,不得与温体仁正面对抗的本派班底没有受到损失外,元老派已失去和温体仁直接对抗的能力,并且使温体仁的势力更加壮大,现在京师几乎成了温体仁的天下。

第188章 京城老虎已养成,出招接招进谗言() 
温体仁一味醉心于排斥异己,打击政敌,感觉到自己树敌太多,恐怕会招致别人的报复。为了不给别人留下把柄,凡是他呈给皇帝的上疏,以及内阁拟定的有关文件一概未存入档案,毁灭了所有的罪证。

    在温体仁辅政期间,上疏弹劾他的人不计其数。这些人不但没有扳倒温体仁,反而引火烧身。有的被罢官,有的被流放,甚至有人被当场杖击而死。

    很明显,京城的这只大老虎已经养成!

    民间已有人背后称温体仁为‘伪皇帝’,权势熏天,不可一世。徐光启对此忧心忡忡,这才迫不及待写信给杨乐,要他尽快拿出个主意。否则等他回京,天下已尽入温体仁之手了。

    杨乐仔细看罢,弹了弹信纸,露出一丝不屑地笑容,道:“伪皇帝吗?既然是伪皇帝,那就是假的!假的便永远成不了气候!”

    他沉思了半晌,说道:“薛云,你还得马上赶回京城去,在那里主持大局,没有什么重要的事不要轻易来见我,叫密探传讯就好,不能给有心人知道你一直潜伏在皇上身边。”

    “是。”薛云已经明白了杨乐的意思,准备躬身告退。

    杨乐又笑了笑,摆手道:“徐大人那边,你替我回复一句话:‘运筹帷幄,尽可无忧’。这八个字,也可以让曹公公知道,否则他们这些老公公们,怕是要跑去找温体仁喝茶聊天了!”

    薛云被杨乐的话逗得笑了起来,拱手道:“是!卑职遵命。”

    其实就算杨乐不看京城来的密信,京中的情形他也能猜出个七七八八。小人要是在背后不捣乱,不乱嚼舌头,那就不是小人了。

    一路上,薛云心中也一直替杨乐担心,不过此时一见杨乐神态如此轻松,知道聪明的国公爷必有对策,这才放下心来。

    杨乐仰起脸,深呼一口气,道:“你先去歇息一晚,然后马上赶回京去,现在正直风口浪尖上,国安局那边不能没有你坐镇。”

    薛云恭敬地嗯了一声,悄然退了出去。

    杨乐又细细思索良久,将京中各派系势力情形又仔细消化一遍,也觉得危机临头,虽说是等猪肥了再杀也不迟,但温体仁的势力明显有失控的危险,这把火如果真玩大了,很可能引火烧身,要怎么应对呢?运筹帷幄,那不过是稳定军心的话,真正的对策还在肚子里酝酿呢

    杨乐冥思苦想良久,将脑子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