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阀阅汉末 >

第84章

阀阅汉末-第84章

小说: 阀阅汉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按照历史上朱儁与皇甫嵩他们两人的做法,一通的杀了,倒也是解决了所有的麻烦。可这种对手无寸铁的人,行无辜的杀戮,他高珣还真下不了手,也开不口。

    即使这些黄巾军家眷,在许多人看来,都是叛逆,死有余辜。可是他却知道,如果不是他们活不下去,何以沦落到这条注定要灭亡的道路上来。

    高珣长长的叹息了一声,又沉默了许久,把他与文修所说的话,向黄忠等人叙说了一遍。最后道:”至于缺少了防城武器,这城外不是有许多的林木与竹子吗,过会让儿郎们把它们伐了,在制成滚木,应该可以支撑一段时间。“

    黄忠,韩当等人,见高珣已经有所准备,心中顿时舒缓了口气。不一会儿,两人又同时皱起眉头。

    韩当直直的看着高珣道:‘云轩,赵府君那边,我等出兵把他们救出来,倒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可是,有一个问题你想过没有,先不说突破娥贼军营,接应他们出来。

    我等突然出现在召陵城下,可赵府君他们相信我们吗?要是他们觉得是娥贼用的计策,那岂不是我等一番心血白费了。“

    黄忠接口道:“除非事先与赵府君他们知道,我等来了,并与他们约好,只有这样,才能打消他们的顾虑。”

    高珣苦笑的看着两人道:“如今娥贼把召陵县重重的围了起来,向赵府君他们传递消息已经不可能。看来,珣把事情想的有些理想化了。”

    “不,家主,可以往召陵县城中传递消息。”跟在高珣身后的申屠礼突然出声道。

    (本章完)

第140章 开始布局() 
高珣猛然转身,那带着喜意的眼眸,直直的看着申屠礼道:“申屠,你有计策?”

    黄忠,韩当,高珙三人也向申屠礼行了注目礼,他们也想知道,申屠礼会用什么方法给召陵县传递消息。

    “嘿嘿,其实在娥贼的营帐中,根本就没有家主想象的那么森严,最起码,在娥贼的军中,因为裹挟了大量的百姓,又不限制他们走动,使得娥贼军营到处都是漏洞。

    上次礼为了得到他们的情报。还在他们的军营中呆过半日。所以,要靠近召陵县城墙很是容易。在加上家主教我使用的攀爬工具,礼进入城中,不是想象的那么艰难。“

    申屠礼紧接着把他在黄巾军的军中的事,仔细的叙说了一遍。最后道:“当然,这些娥贼军中的混乱,只局限在普通的娥贼队伍中,像彭贼手中统帅的那近万人的精锐,想要混进去,还是有点难度。“

    高珣,黄忠,韩当三人顿时一阵摇头,他们也没有想到这娥贼军中会如此的混乱。看来娥贼就是娥贼,一点也不知道军纪与军规的重要性。

    当然,这对高珣等人来说,这也确实是一个机会。一个往召陵县城中传递消息的机会。

    “云轩,如果真如义成所言,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会。”黄忠率先出口道。

    高珣看了看申屠礼,对申屠礼的能力,高珣心中还是认可的。单就武艺来说,申屠礼在高珣的军中,也能排上号。除了他,黄忠,高珙,楚重有限的几人外,即使是高江,韩当等人的武艺也不及他。

    这几年来,高珣一直把申屠礼带在身边。为了能提供申屠礼的获取情报的能力,以及他的生存技巧。高珣没少用他前世的一些训练方法来特训他。像这借助绳索攀墙之事,如今对申屠礼来说,完全是小事一桩。

    一想到这,高珣对申屠礼道:“申屠,那这事,就交给你了。不过,在是不可为的情况下,还望你以保住己身为重,不要逞强,明白吗?“

    “诺。”申屠礼感动的向高珣应诺。

    “那云轩,既然已经确定了由义成兄入召陵县,那接下来与召陵县约定的时日,确定在什么时候?还有我等人中,由那些人率队前去接应?”

    韩当带着满脸的希冀看着高珣。

    高珣见韩当眼神灼灼的看着他,他心中很是知道韩当的心思,韩当这是也想要跟着出战啊。只是可惜,这倒要让韩当失望了。韩当部如今还在整合的过程当中。

    面对好几万的黄巾军,能够发挥出来多少的战斗力,高珣心中也没有底。为了安全起见,他不放心韩当跟着出战的。这不仅是对他的队伍负责任,同时,这关系到赵谦等人的安危,他也不敢随意派韩当部出战。

    “接应赵府君他们出来的时日,就确定在明日酉时后吧。”高珣想了想道。如今他在定颍县的兵力有限,也因为时间紧急。

    在卓宾的辅兵没有到来之前,他的这些手下兵卒,必须尽快帮着定颍县城,把城防器具准备完成。为即将到来的战事,做好一切准备。如果有卓宾的辅兵在,倒是可以交给他们去做。毕竟这种事,也是辅兵的主要任务之一。

    另一方面,高珣选择酉时这个时间段,是因为这个时期,是快进晚食的时期。同时,也因为在黄巾军打了一天仗,正是最劳累、饥饿,也是最放松的时候。

    在大汉,除了少数权贵一日有三餐,而其他的一般大汉百姓都只进食早晚两餐,即使是在行军打仗的时候,也不例外。

    如果能在黄巾军正准备晚饭的时候,他率队突然进行攻击,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历史上那些名将,为何都喜欢在进食的时期发动攻击的原因。

    “五兄,为何要选择这个时期攻娥贼?在夜间攻打娥贼,如果依旧沿用袭击战术,起到的效果岂不是更佳?”一直在听着高珣等人谈话的高珙,忍不住问高珣道。

    高珣欣慰的看着高珙,他把高珙带在身边,就是为了让他跟在他的身边,看他是怎么行军打仗的,也好为他积累一些经验。于是高珣把在进食时期发动攻击的好处,仔细的向高珙叙说了一遍。

    最后又道:“虽然夜间发动袭击,能起到突然效果,也有可能会因为混乱,从而达到战果更加辉煌。

    但是,夜间视线有限,所以,导致他的确定性不高。同时,因为是夜间袭击,人马不能带多,不然会有暴露危险。也正是因为人少。,假如娥贼的兵卒够精锐,在经过短暂的慌乱后,反应了过来。聚集大量的精锐,对我部守株待兔,或者隐藏起来对我部进行反突袭。那后果是不堪设想。

    所以,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能不选择夜袭,就尽量少选。即使我部夜袭经验丰富也不行。“

    高珣见高珙不停点头与思索,也不再教导。又对着韩当道:“前去接应的人,就汉升兄的前部,珣四兄的左部,修能兄的后部三部。至于义公兄的别部与邓叔通的中部,就留下来守城。”

    这也是高珣手中战力最强的三部。高江手中的左部是与黄忠的前部一样,都是高家有着好几年战场经验的私兵组成。而楚重的后部,他也调了近一半的高家私兵过去。

    为了能安全把赵谦等人接出来,高珣他只能启尽家底。

    “我部虽然成军不久,但当从淮南带过来的两百多兵卒都是敢死、热血儿郎,他们也能信任的。”韩当还是不放弃,想撇开刚加入进来的兵卒,带着他原先的士卒跟着加入高珣的接应队伍。

    还不等高珣开口,黄忠这个作为高珣副手的人,立即开口道:“义公,云轩这样做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娥贼刘辟部的三万大军,正从西华县赶来定颍县,如果按照平常行军路程,他们要赶到这,最起码也要三到四日时间。“

    “但是,这事情是没有绝对的。万一刘辟觉得我部好欺负,或者他为了在我等身上立战功,把队伍提前赶到呢?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那我等后路就没有了。所以,这定颍县必须由人留下来。而义公你部兵马刚刚组建,正好用在守城上。“

    高珣感激向黄忠投去一眼,同时接口道:“是啊,义公兄,正如汉升兄所言,为了应对这接下来的局面,珣这刚从战场下来的疲倦之师,到那时是已经除了守城,也不再适宜出战,那剩下的就看你部了。所以,在我等走了后,你不需要立即多伐一些老竹,这有大用。”

    对接下来要面对的局面,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但他也不会一味的在定颍县城死守。在他在城楼上,看着那不远处的汝水时,心中就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只要他运筹得当,一定能战胜黄巾军。

    (本章完)

第141章 想要突围() 
韩当见高珣与黄忠两人都如此说,他知道,这次前往召陵县接应赵谦等人的战事,已经与他无缘。同时,他心中也是明白,他部刚刚组建不久,不管是在战阵操练,还是其他方面,都离不开他这个主将。

    于是,韩当带着遗憾默默的点点头。心中也暗暗发狠,一定要把队伍早日整合完毕,争取在下一场战事中,能派上用场。

    高珣安抚好韩当后,与申屠礼交代了一些事情,同时,又从怀中取出一卷绵帛,郑重的交给申屠礼。这绵帛是高珣要离开扬州时,蔡邕特意遣人送给他的,并交代高珣,这是蔡邕专门写给赵谦的书信。

    高珣虽然没有查看蔡邕给赵谦写了什么内容,但是,他也心中能猜个大概。他的这个老师兼岳父,正在动用他在大汉的名望与人脉,让同为大汉名士的赵谦照顾一下他。

    对此,高珣也不反对,反而是很乐见其成。他知道,像他这种寒门出身的人,在这个如今越来越看重出身的大汉,想要博取一番功名,如果他身后没有一些关系与人脉,显然是有点难度。

    何况,如今他又恶了袁家,以袁家在汝南郡的影响力,想要给他设置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能让赵谦因为有蔡邕的关系,对他有所照顾,他在汝南郡的日子,也会轻松许多。

    申屠礼从高珣手中接过来的不仅有绵帛,还有一个方印,他知道这是高珣的扬州刺史府的兵曹从事印。有了这个方印,他见到赵谦后,也能直接说明他的来历。

    申屠礼慎重的把这两样东西放置在怀中,向高珣等人行了礼后,直接下了城楼。他也顾不得连夜赶路的疲劳,直接骑马出了城门,往定颍县北方赶去。

    高珣目送申屠礼离开,又向黄忠,韩当两人了解了一些关于定颍县其他方面的事情后。见天色已经大亮,高珣等人也不再城楼上久待,直接回了城中的军营。

    高珣回到军营,在与已经起来的楚重,高江,邓当,季常,徐忠等人又是一番寒暄。

    待一众人等与众士卒进食完早饭后。

    为了能在短暂的时间内,伐取更多的树木与老竹。同时,也为了即将要出征的手下士卒积蓄体力。高珣只能在定颍县城的百姓中招募人力。

    为了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高珣还特意规定,伐木,伐竹一日,每个百姓可领取一斛粟米。

    一日一斛粮食,在如此丰厚的酬劳面前,百姓还真没有几个人经得起诱惑。除了那些已经走不动的人,可以说,整个定颍县城,因为高珣而躁动。

    特别是那些从各乡亭来定颍县避难的百姓,更是积极响应。他们因为逃离家乡时,离开的匆忙,随身携带的粮食本来就不多,有了高珣这丰厚的酬劳奖励鼓动,他们岂能无动于衷。

    高珣见百姓如此积极,他也不阻止,不过为了,

    所以,在短短的一日时间内,从城外源源不断运送回来,并已经经过加工的滚木,长竹竿,已经把定颍县的四面城墙上堆满。同时,也因为太多,在城墙下,那堆积如山的滚木堆,竹堆占住了很大的一片空间。

    当然,也正是因为几乎全城出动,高珣等人从黄巾军手中得来的粮食,也立即消耗一空。在高珣正要为粮食而发愁的时候,幸好在这紧要关头,卓宾与文修两人派遣出来的运粮队伍,通过水路率先抵达一批。

    这既解决了高珣的燃眉之急,同时,也为高珣带来了急需的武器。

    夜幕开启,在进完晚食后,高珣,黄忠,高江,楚重,高珙等人,率着亲卫以及前部,左部,后部共三千多人马,悄悄的从定颍县北门鱼贯而出,消失在夜色当中。

    与此同时,在召陵县城内外。

    不管是攻打了一整日的黄巾军士卒,还是守防了一整天的郡兵,因为疲倦与劳累,绝大部分的人,已经早早的进入了梦乡中。

    除了巡夜士卒的脚步声,篝火燃烧发出的声响,以及夜空中响起的呼呼风啸声外,即使是召陵城墙上,黄巾军军营中都是篝火通明,但也掩盖不了整个召陵县四周寂静。

    黄巾军军营中,一个头裹黄巾的人影,在敏捷的躲过几队巡夜黄巾军的队伍后,急速的往召陵县城潜伏而来。不到片刻,人影抵达城墙下一处篝火照射不到的黑暗死角。

    抬头仰望了一下城墙上,等一队郡兵巡视过去不久后,立即取出一个挂钩,并用布条把铁钩包扎好,握着铁钩后的绳索,在手中飞速的旋转几圈,紧接着往城墙上用力一甩。

    “噗”一声低微的声响,人影用力拉扯几下,确定牢固后,双脚轻轻一踏城墙壁,人如猿猴上树般,敏捷而迅速。片刻间,五丈多高的城墙,在他身手中如履平地,人影窜进了女墙后。

    在篝火的映射下,申屠礼的面容闪现。同时,也轻轻的嘘缓了口气,立即收起挂钩,消失在了城墙上。

    在召陵县城的正中央的地段,正是召陵县县衙署所在地。

    此时的衙署大厅中,在许多盏油灯的照射下,人影憧憧。

    赵谦头戴高冠,身着深衣袍服,脸色忧愁的端跪坐主位上,双眼看着身边的一盏油灯愣愣出神。在他的下方,汝南郡四都尉中之一的梁纲,以及兵曹掾史李丰两人,全部穿着一身带着浓烈血腥味的戎装,跪坐在席垫上轻轻的长吁短叹。

    在其他的席垫上,也有一些戴着小冠,袍服的的士人,这些人都是召陵县以及其他各县逃过来的士族主事人。此时的他们,脸上的忧愁与不安,比任何人都强烈。

    只有年过四旬的主簿阎象,看着大厅中死一般的沉静,眉头皱起,看了主位上的赵谦一眼,轻轻的咳嗽两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