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阀阅汉末 >

第357章

阀阅汉末-第357章

小说: 阀阅汉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右。不过,要从这些兵马中,选取全部符合虎卫营要求的,一定不会太多。

    “那君侯,虎卫营的人数定在多少?”

    “一千!”高珣强调道:“这是极限。”

    “好吧。”

    高珙双眼转了转,把目光对向黄忠,徐晃,高览,以及赵云道:“汉升兄,公明兄,子奂兄,姐夫。我可是受君侯之命组件虎卫营,那到时我们看上了你们兵营中的人,你们可不能不放人。”

    像黄忠,徐晃,赵云以及高览临时携带的疾风营等人的兵马,都是与羌蛮经历过大战的老兵。其中符合虎卫营条件的兵可是不少。从他们手中调取现成的兵马,是最佳的选择。

    “六郎,支持你们组建虎卫营,我是乐见其成。不过,你也知道,在战场上,每逢大战事,死伤都是不计其数。像经过好几场战事,存活下来的人不会太多。所以,你选人的时候,必须要收下留情,不要一股脑全给抽调一空了。”

    黄忠对高珙从他那调取兵马,他没有什么意见。何况,这还是君侯亲自拍板觉得的。他也不可能反对。不过,他就怕高珙年轻气盛,看到他属下的兵马符合条件的多,就全部把他们给弄走了。

    他既然又一次成了雷霆营的主帅。那他就必须为雷霆营的未来着想。他是跟随高珣许多年的老人了。在今后,不管是在战绩上,还是兵源素质上,都必须要强于其他兵营才行。所以,雷霆营中,留下的精锐老兵越多,对他雷霆营就越有好处。

    “哈哈!汉升兄放心,我高珙虽然年少,但也不是目光短浅之背。以后我虎卫营要是在缺人马,还想再到兄长的雷霆营来抽调兵马呢。我可不想涸泽而渔得罪了兄长。”

    “哈哈,那就多谢了。”黄忠立即拱手道,好像生怕高珙反悔一般。

    “六郎,不是晃不支持你。你在平蛮寨的时候,也看到了战事的惨烈程度。我此时手中,除去那战死,与受伤的兄弟。现在还能立即投入战事的,只剩下不三四百来人。即使隔断时间,等那些受伤的士兵兄弟回营了,也最多不会超过一千人去。所以,我这烈火营的将士,也还请多多收下留情。”

    徐晃待黄忠说完,立即接口向高珙诉苦。对于徐晃来说,君侯让他来组件烈火营,是有很大压力的。虽然在练兵一事上,他不怵于黄忠,程普两人,但是,黄,程是跟随高珣最久的。他们在军中的关系,要比他强上许多。而且,他手下此时的老兵本来就不多。如果在让高珙抽调多了,那他等他把烈火营训练起来后,就已经远远落后于黄忠,程普两人了。

    既然君侯让他与黄忠,程普,赵云等人齐头并进,那他就不能给高珣丢脸。

    徐晃说完,觉得还不保险,立即向身边的张郃打了一个眼色。

    张郃见状,立即会意,道:“六郎,这次你在烈火营抽调的兵马就少点,等下一次虎卫营要扩招时,在补回来如何?”

    “嘿嘿!我说你们至于吗?一千虎卫营又不是很多。何况,此时我们的手下,还有两三百来人。调不了你们多少人!”

    听高珙如此说,黄忠,高览,徐晃,张郃等人立即又要劝说一番。就被赵云给打断了。

    “好了!好了。为了一点兵马,至于把他们捂着像珠宝似的的吗?六郎你放心,只要你看上我骁骑营的人,你都可以抽调过去。”

    赵云手下的骁骑营,是高珣所有兵马中,人数最多的。除去此时还在汉阳郡,被庞德所带领的三千人外,其余的,经过这几次战事,他手下还有四千多人。即使高珙从他那抽调一千人,他也不会损失多少。

    “多谢姐夫。”

    高珙欣喜道。他这姐夫的手下的兵马,大部分都是羌蛮转换而来,不管是在骑术,还是个人的身体素质,都要比黄忠,程普等人手下的强。那符合五兄所提出的条件的人也就越多。现在有了赵云的保证,虎卫营组建的速度,那就会越快。

    待高珙等人把调兵一事,全部说清楚后,高珣又让典韦,许褚两人,也从黄忠,徐晃,高览,赵云的兵马中,抽调他们中意的人选,把鹰扬卫的人数扩张到一千人。

    最后,高珣又把高江,调到楚重的疾风营中任假司马。

    把兵马的事解决后。高珣又交代黄忠等人,把手下士兵的立功名单,以及战损名单全部汇总,一并带去狄道城交给卓宾。毕竟,战事已经结束,那手下将士的军功,该奖赏的奖赏。将士的死伤,该抚恤的要立即抚恤。

    等所有事情都交代完后,高珣才让一众人去休息。

    为了处理他遗留下来的军务与政务,高珣在河关城呆了三天。期间,高珣把赵云及骁骑营派往了汉阳郡继续平叛。傅燮在陇西大战时,就派人给他送来粮食与武器,这份情高珣必须还。

    又是三日后,高珣带着戏忠,典韦,许褚,高江,高览等人,回到了狄道城。

    (本章完)

第632章 出城迎接() 
    狄道城北城门外一里处。

    以田丰,李宾,杜衡为首的一众陇西郡官吏,顶着阴冷的寒风,全部都面向北方的方向,立足翘首以盼。从他们冻得略显僵硬的身体来看,显然他们这一群人,已经在风中等候不短时间。

    在队伍的最前方,与田丰比肩而立的是从京兆而来的陶谦。

    陶谦在与田丰相谈一会后,回头看了看,从他身后一直延续到狄道城的密密麻麻的百姓人群一眼,带着疑问向田丰道:“元皓。按理说,在这陇西郡,不该由谦这个外人来多嘴。君也是曾今的侍御史出身。对我大汉的礼仪制度,一定是知之甚详。今高君侯领兵在外,连打三次大胜仗凯旋而归。以礼仪制度,君等作为陇西郡掾吏,需要领着百姓出城十里相迎。为何现在,只出城一里?君就不怕高君侯心中不满?”

    高珣先派遣赵云领兵突袭烧当羌老巢,后又在河关城外,设伏大败姜启的事,早在一日前,就已经传遍了整个陇西郡。当所有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又一次高声欢呼,大肆庆祝。有的百姓甚至还喜极而泣。

    自打凉州“三明”,先后去世后。凉州这些年来,百姓一直只能被动承受,羌蛮在他们自己的家园中肆掠。不时要承受丧失亲人、朋友之痛,还要忍受担惊受怕之苦。

    所有百姓,这些年来总是在祈祷上天。他们也不贪心,只求在派遣一位像凉州“三明”这样等边将来凉州坐镇。让羌蛮在不敢随意来凉州境内劫掠。

    不曾想,他们的诚意终于感动了上苍,派遣了高珣这样的名将来陇西郡。三战三胜,并还让羌蛮损失十多万兵马。这样的战绩,比凉州“三明”三人的战绩加起来还要辉煌与耀眼。

    同时,高珣也与凉州“三明”一样,不再是在境地内被动防御,反把汉军军旗插向羌蛮腹地。羌蛮老巢上万人的死伤,不仅打出了他们边疆汉地男儿的血性,也为他们这些受苦受难的百姓,狠狠地出了口恶气。

    所以,当百姓得知高珣领兵得胜回狄道城的时候,他们就自发的拿出他们家中自认为最好的食物,酒水出城来迎接。

    本来,百姓也是想为高珣来一个十里迎接的场面的。以表达他们对高珣敬爱之心。但是,他们被田丰给劝阻了下来。最后,好说歹说,才相互妥协,出城一里相迎。

    田丰苦笑一声,也是回头看了眼后面,难得都是喜气洋洋的百姓一眼,道:“丰又何尝不知道礼仪制度。只是,我家君侯这人与一般人不太一样。他不喜欢排场。也不喜欢铺张浪费,或者做些劳民伤财的事。如果让他看见我等领着百姓出城十里迎接,那丰就等着被他骂个狗血淋头吧。在君侯心中,我等有时间与精力花费在这排场上,那还不如多想一些,有利于百姓的民生策略来。”

    田丰跟随高珣已经有了一年多时间。对于高珣的性格,他也算掌握了其七成。高珣在做事上,轻虚名,重实力。对手下,也同样是如此。帐下之人,不管他以前是名声显赫,还是籍籍无名。只要他有真凭实学,能踏踏实实做事,高珣都有魄力把他给提拔起来。

    至于他所说的弄出十里迎接的排场,高珣会生气的话,只不过是田丰想在陶谦这样的大汉名士面前,为高珣再一次竖高形象。让陶谦知道,高珣是一个一心为民着想的好官。

    “高君侯不愧是蔡议郎教导出来的人。他的拳拳爱民之心,谦服矣。”不管田丰说的是真是假,陶谦这个久经官场之人,该说的场面话还是要说的。

    田丰正想要客套一番,突然见前方尘土飞扬。一骑骑在前方探路的探骑,正来回不断的驰骋。有过战事经验的田丰知道,高珣已经到了。

    果然,不到片刻,高珣领着一众鹰扬卫出现在田丰等人的面前。

    田丰,陶谦等人向高珣迎接了上去。同时,那些出城迎接的百姓,在看到高珣出现后,立即齐齐向高珣欢呼。一片片,一句句对高珣感谢与感恩的话语,在狄道城外上空久久不落。

    高珣在战马上,不断向百姓拱手行礼道谢后,翻身下马。

    “君侯,欢迎君凯旋归来。有君的这三场大胜,今后羌蛮定不敢在对陇西郡生出窥视之心。境内百姓,终于可以安心劳作,养家糊口了。君的丰功伟绩,也足以名记青史也。”田丰率先开口道。

    高珣向前一步,拖了一些田丰的手后,道:“珣能在前面与羌蛮安心大战,少不了元皓在背后的鼎力相助。辛苦了,元皓!”

    田丰摇摇头,谦虚一番后,领着陶谦道:“对了,君侯。这位是。。。。。。”

    “高君侯,在下乃扬州丹阳陶谦。恭贺君在与羌蛮大战中,取得大获全胜。如此名扬青史的大功,还真是可喜可贺也。谦来陇西郡不请自来,还望君多多包含。”不等田丰介绍,陶谦立即接口道。

    “原来是陶公当面。扬州吴郡高珣有礼了。”高珣向陶谦回了一礼后,道:“至于珣能在这次大战中,能取得胜利,全奈手下将士之功。正是他们舍生忘死,拼死做战,才有今日大捷。珣只不过是恰逢其时也。”

    见高珣此时,在取得巨大的功绩后,没有任何一点骄傲自满,或者飞扬跋扈神情,反而是把功劳退给了手下将士。陶谦心中对高珣顿时高看了许多。这种既有强悍能力,又有胜不骄败不馁的人物,加以时日,定是名垂青史的豪杰。

    在高珣与陶谦相互客套一番后,高珣环视了一下眼前密集的百姓人群,见到他们手中提着的食物与酒水,向田丰道:“元皓,你也怎么开始注重这种形式了?这些年来,因为羌蛮在我边境的肆掠,百姓已经是活的很不容易了。我等又何必从他们的牙缝中拔口粮呢?”

    “高君侯你误会了。”不等田丰解析,陶谦率先道:“这些百姓见君打败了羌蛮,心中高兴。在得知君要回狄道城后,自发组织起来出城来迎接君回归的。元皓在得知后,还与这些百姓劝解了一番。最后才费尽口舌才只出城迎接一里。不然,整个狄道城中的百姓,都会出城来。”

    (本章完)

第633章 陶谦心思() 
    陶谦看着高珣微微皱了一些眉头。他来狄道城虽然不到几日的时间,但是,经过这几日的观察。田丰这个陇西郡主簿,不仅把他该承担的政务都承担了起来。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做了许许多多事。

    就像今日,百姓在得知高珣的大军要回狄道城的后,都神情汹涌的开始聚集。如果不是田丰在百姓越聚越多,并还有点失控的关键时候,挺身而出。弄个不好,就会引发一些事故。不然,出城迎接高珣大军凯旋回归的百姓,也不止就眼前这点人。

    高珣未免有点太苛求了!

    用得着在大伙都是兴高采烈的的时候,就直接泼冷水吗?是,大量人群聚集在一起,很容易出事。而且,此时还是在人群的情绪最激烈的时候,更容易造成失控。

    可是,这也完全可以理解。

    这些年来,凉州百姓,在羌蛮的铁骑与屠刀下,不知道积累了多少绝望与痛苦。现在难得有机会好好的发泄一番,声势弄大一些又有什么不好?

    “陶校尉的好意,丰心领了!”

    田丰见陶谦帮着他向高珣解析,感激的向其拱手道谢。不过,他心中也清楚。高珣这人一向不讲排场。现在,在城外他又弄出如此大的阵仗,多少会让高珣有点不愉快。这么多人,不出事还好,那就万事大吉。万一出事,就是一场大事故。弄个不好,还会引起一场骚乱。

    那时,所有的责任,都会归结到君侯身上来。他作为君侯的手下,绝不能给上司添麻烦。于是,田丰向高珣躬身一礼,严肃的道:“君侯见谅,这是丰考虑不周。”

    “哎呀!”

    见田丰满脸肃静的模样,高珣顿时惊异一声。也立即摆手道:“元皓,放松!放松!刚才珣只是随口说说的,你不要当真。”

    “可是。。。。。。”

    田丰还想说什么,就被高珣给立即打断道:“没有什么可是不可是的。元皓你与珣一起共事这么久,也应该知道珣的脾性。我是不喜欢这样的阵势不假,但是,也要分情况。陇西郡的百姓,这段时间被羌蛮的三路大军,压得喘不过气来。现在终于守得云开月明。悬在他们头上的屠刀消失不见。他们也是时候好好发泄一下。此时,他们把所有的情绪转化为感动,全部移接到我的身上。那我也不能大煞风景的去佛了他们的好意。”

    “明白了!”

    见高珣还依旧向他开着不大不小的玩笑,田丰原本有点绷紧的心弦,渐渐的放松了下来。高珣此时的名气,自打陇西郡这三大战事结束后,就已经扶摇直上。田丰相信,要了多久,高珣运筹帷幄,骁勇善战的大名,就会再一次响便整个大汉。甚至还会把大汉当前的,像皇甫嵩,卢植,朱隽这样的三大名将给比下去。

    这偌大的名望加身,换作是其他的人,哪怕在怎么克制,也会让他拥有一种高人一等的心态。平常在一起共事的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