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阀阅汉末 >

第236章

阀阅汉末-第236章

小说: 阀阅汉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平。”

    高珣顿时楞了下,他还真来了!

    高珣对韩平还是有印象的。这是一个心思灵活,又唯利是图的人。没有想到,他还真领着兵马过来。

    “去让他进来。”高珣向程普交代一声。

    “诺。”

    “不,还是我亲自迎接。”高珣又立即改变主意。不管此事韩平打的是什么注意,既然他还真领着兵马到来,那他高珣就不能失礼。何况,他此时也是正急缺兵马。韩平的到来,也算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高珣与程普两人出了营帐,来到军寨门口。

    果然就看到韩平,正不断伸头往军寨中查看。同时,在韩平的身边,还有一个与韩平长相相似,年纪却与高珣差不多的年轻人。想必这年前突然是韩平的子侄辈。

    在这两人的身后,是一排排肃静的军士。虽然他们此时脸上是疲倦不堪,但是,依旧昂首挺胸的一动不动的站立着。这是一支精锐兵马。

    没有想到,这韩平手中,还有这么强壮的一股力量。看来他出来迎接是迎接对了。

    韩平见军寨的大门突然打开,看到高珣的身影出现。原本忐忑不安的心,顿时变得欣喜起来。他也没有想到,高珣还亲自出来迎接他。

    他在高珣袭击马yuan义的时候,很不厚道的率先离开。说的好听点,他这是回安平国搬兵。不好听的,他这是做了逃兵。他这种行为会给高珣留下很坏的印象。

    高珣现在率军抵达晋阳军寨,那就说明高珣,已经开始准备对对面的黄巾军要采取行动。

    他是亲眼看到高珣领着大军,在短短的一个多时辰内击败马yuan义三万大军。高珣部兵马,势如破竹的攻势,让韩平心中充满了震撼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想要跟在高珣身边,建立一些功劳的心思。

    于是,他一赶回安平国老家,就让他的长子,聚集家族中所有的私兵,马不停蹄的赶来晋阳亭也高珣汇合。

    但是,等他抵达这晋阳亭军寨后,心中又有一番担心,害怕高珣因为他在葫芦谷的行径,不让他进军寨,不愿意带着他上战场。那他想要建功立业的心思,就会随之泡汤。

    (本章完)

第391章 一柱() 
“韩都尉,如果你再来晚一些,那珣可就睡了。君也是行军打仗之人,应知道兵事的辛苦。珣即使是铁打的,也有累的时候啊。”

    高珣见韩平脸上有点躇蹰不定,顿时半真半假的率先开口。同时,也是在间接的告诉韩平,我高珣对你的到来,很是重视。甚至是正要就寝歇息了,见到你韩平的到来,立马出来迎接。

    “那韩某来的还真是时候。希望韩某的到来,没有打扰到高君侯的歇息。同时,有什么得罪之处,还请君多多包涵一二。”

    韩平是个在官场上历练了一二十年的老油条,见到高珣向他开启玩笑,顿时闻歌知雅意。同时,心中也立即松缓了一口气。看来高珣并没有因为他在葫芦谷临场逃离之事,有什么过多的看法。

    不过,该说的,他还需要说。

    于是,慎重的向高珣拱手行礼后,隐晦的表达出,因为他临场离开时的歉意。

    “韩都尉说哪里话,什么包涵不包涵。我等皆是大汉官场同僚,不需要这么客套。同时,君能来,珣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打扰。这不,一听到手下得报君已经到来,就立即迎接了出来。”高珣也依旧言笑晏晏。而且,还靠近韩平身边,一脸热情的样子。

    对于韩平隐晦表达出的歉意,他已经听出来了。

    用一句官场同僚一笔带过。同时,也间接向韩平表达,他也一样欢迎他韩平的到来。

    “多谢高君侯的看重。”韩平又向高珣拱手为礼。又道:“对了,高君侯,恭喜君又立新功,可喜可贺!”

    “都是身边的兄弟们拼死杀敌,不然也没有珣的今日。”高珣客套了一番,双眼透过韩平,打量了一眼他身后的那个鱼他相像的年轻人,也仔细的查看了一下韩平带来的兵马,道:“韩都尉,这些是贵家族的?”

    “哦。看韩某这记性。”韩平顿时装作很是懊悔的神情,拍了下额头后,指着那青年道:“这是韩某不成器的长子,韩荀,韩德明。现在他年纪也不少,特意带他出来见见世面。如果能得到高君侯你的指点,想必一定会让他受益匪浅。”

    韩平虽然嘴上说是不成器,但是,从他看向韩荀的眼神,都是一片赞许与欣慰。同时,韩平又指向他带过来的家族私兵道:“而这些兵马,是韩某家族中的一些私兵,也是犬子这几年在那瞎操练着。虽然人数有两千一百来人,但是,与高君侯的兵马比起来,简直就是上不台面。所以,还请高君侯不要嫌弃。”

    高珣看向了韩荀。

    此人年纪虽然与他相仿,但是,在体型上,明显要比他强壮一些。而且,从韩荀的举手投足上来看,他的武艺还很是不错。

    同时,高珣心中怎是觉得这个名字很耳熟。他来冀州的时间不长,不可能从别人嘴上听到,有过这样的样的名字。那唯一能说明的,这人是历史上的人物。

    在东汉末年,冀州姓韩的历史人物不多,而且还出名的人更少。可是,汉末这段历史上名人太多,高珣也一时想不起来这韩荀是谁。

    韩荀见高珣的眼神看向他,也毫不示弱的与高珣对视。

    对于高珣这人,他韩荀在安平国也是闻名久矣。对于高珣在这几个月中,所取得的战绩,心中充满了羡慕。

    他与高珣都是同年人,为什么高珣在这个年轮段,就在大汉拥有巨大的声望与名声。而他韩荀还只能龟缩在安平国的一个小角落默默无闻。

    同时,心中对高珣也很是不服气。

    本以为,像高珣这样的人物,一定是异于常人的。可是,今夜他见到高珣后,也觉得高珣不过如此。看高珣一身深色袍服,腰佩环首刀的装饰,完全就是一个文人士子。

    甚至在体型上,高珣还不如他。

    这样的人物都能在战场上,都能领着兵马取得巨大的战功,那我韩荀为什么不能?

    高珣只不过在一个好时机,凭着一些运气,让他取得了一些战功而已。

    “韩都尉太过谦了吧。如果令郎都是不成器的人,那大汉就没有几个是可用之人了。”高珣的眼神一直是没有离开过韩荀。对韩荀眼神中的变化,一直被高珣看在眼中。

    高珣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对他羡慕与不服,甚至还带着一丝丝轻视。

    看来这韩荀是不服输之人,也是一个骄傲轻敌之人。

    同时,心里也暗暗惊讶。这韩荀年纪不大,如果武艺不俗外,没有想到还能练的一手好兵。看这些韩氏家族的私兵,个个都是矗立在那一动不动,他们身上的肃杀之气也很是浓厚。想来,这韩荀对他们所花费的心思不少。

    “韩某说的都是实话。犬子相比起高君侯来,不知道要相差了多少。”韩平也是一脸谦虚的道。同时,见韩荀还一直处在哪里一动不动,根本就不动的模样,韩平眉头顿时微微一皱。

    知子莫如父!

    他对他的这个异常看重的长子心思,还是知道一二的。也是知道他这长子的脾性。

    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主。

    可是,这也要看是在什么时候啊。在高珣这样的人面前如此作为,这不是让高珣对他产生不好的想法吗?毕竟他们来到这晋阳亭,还需要看高珣的脸色做事。

    于是,韩平脸色一板,向韩荀呵斥道:“荀儿,还矗在那像个木头做什么,还不快过来见过高君侯。”

    韩荀听到韩平明显不满的语气,很是不情愿的来到高珣面前,很是敷衍了事的向高珣行礼道:“韩荀见过高君侯。”

    高珣笑容依旧,也向韩荀回了一礼。好像完全没有看见韩荀的礼节是在敷衍一样。

    这人虽然有能力,但是,还是太年轻了啊。完全不会掩饰一下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凭着他的能力,而轻易的看不起人,骄傲轻敌。

    轻敌!?

    高珣想起历史上荀攸对袁绍帐下一人的评价。

    锐而轻敌!

    这是对韩猛的评价。

    对了,这韩荀是是韩猛。难怪他觉得耳熟。韩猛又名韩若,韩荀。

    是与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四人一起并称“四庭一柱”的人物。

    没有想到这人是原来历史上那个一柱啊。这人在历史上很受袁绍看重。还被派去与淳于琼一起镇守粮仓乌巢。也因为轻敌,在他运送粮草的时候,被徐晃给打个大败。最后在乌巢的时候,被徐晃,韩浩两人领兵偷袭而死。

    高珣知道韩猛的身份后,心中反而没有了多少的变化。虽然这韩荀,不,韩猛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少,但是,此时的他,座下有能力之士,比韩猛强的,也不知凡几。何况,最后杀死韩猛的徐晃,也已经到了他的座下。

    在与韩猛,韩平两父子客套一番后,高珣把他们两人请进了军寨。而韩平父子带过来的兵马,则是交给了程普安置。

    高珣把韩平,韩猛父子请到了自己的军帐,又把黄忠等人,叫过来相陪。

    在一顿酒饱食足后,高珣双眼看向了韩平,一脸严肃的道:“韩都尉,俗话说的好,国有国法,军有军规。既然君已经带着兵马来到了晋阳亭军寨,那就一切按军中行事,如何?”

    “当然。一切都按高君侯命令行事。”

    韩平顿时知道高珣话中的意思。高珣是意思是,既然他们已经到了这里,他们这些人,就必须听命于高珣。也必须严格执行高珣的命令。

    韩平领着家族兵马来这,本来就是想跟在高珣的身边,建立功劳,对于高珣强调的军规,他没有任何的意见。

    只有坐在一边的韩猛,在听到高珣与韩平的话后,脸上明显有不诧。他的父亲好歹也是一位身居两千石的都尉,凭什么要听从高珣这个几百石的小小县令领导。

    韩猛正想要说些什么,就被韩平的严肃的眼神给制止。只能愤愤的在一边喝酒。

    (本章完)

第392章 定谋() 
“多谢韩都尉能体谅珣的一番苦心。”

    高珣深深的看了眼韩平,见他脸色没有什么不愉的神色,原本还有些担忧的心,顿时间就放了下来。

    同时,心中却想,你韩平如此识时务还好,不然,我高珣宁肯出现缺兵少将的局面,也不会让你韩平的兵马加入进来。

    对韩平领着家族私兵,想要来这毋极县分一些战功。

    他能理解,也不反对。甚至还呈欢迎之态。毕竟,高升,严政这两部兵马,就已经有八万之众。即便他手下的兵马,在怎么英勇善战。这两场战事下来,恐怕也会让他损失巨大。

    如果有外界的兵马,来给他分担一下压力,又何乐不为?

    不过,在这里,必须是他做主导。即便韩平兵马有两千余人,也必须接受他的军令。也就是说,这最后分享胜利果实时,他高珣必须要拿大头。

    如果不同意,那就哪里来,就回哪里去。

    至于韩猛的脸色,高珣是完全没有把他放在心上。相比于韩猛这个白身,他也算了步入了官员行列。虽然他的家事不如韩猛,但是,他如今有一个关内侯加身。

    所以,不管在哪一方面,高珣可以不屑于看韩猛的脸色。何况,从韩平,韩猛两父子的交谈来看,韩猛是完全听命于韩平。既然韩平都没有什么意见,那韩猛在怎么使脸色,也于事无补。

    不过,对于韩平没有任何的犹豫就答应了他的要求,让高珣心中也渐渐的警惕起来。

    韩平在官职上好歹也是一个两千石的都尉。不管是在俸禄上,还是官职上,远要比他这个几百石俸禄的县令大。虽然他们之间不受统属,但是,按照官场上的潜规则,他这个低职位官职人,是需要接受韩平领导的。

    而且,这次韩平所带来兵马也有两千余人。比他一营的兵马还多。而且,这些兵马还很精锐。

    韩平拥有如此大的优势,他能轻易的交出兵权?

    高珣压住心中的怀疑,脸上很是真诚的向韩平表示感谢。

    解决了主次关系后,高珣让身边的赵云,把冀州北部的的军事地图,悬挂了起来。

    高珣向刚回到营帐不久的程普道:“德谋,韩都尉刚来,对这边的情况还不熟悉。而你则是负责这晋阳亭军寨的主事人。对这边黄巾军的情况,比我等在座之人都熟悉。把你了解到的情况,向韩都尉好好的说一下。”

    “诺!”

    程普顿时起身,向高珣与韩平两人抱拳为礼后,来到舆图前,道:“韩都尉,现在盘踞在我军对面的,是高升部的黄巾军反贼。本来在他们来到晋阳亭时,人数有三万之众。可因为今日高升突然领兵攻打我军寨,大约损伤了一千余人。”

    “从高升今日领兵攻打的我军寨的情形来看,他对领兵作战甚是生疏。这对我军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程普又把手指往舆图上的紧靠晋阳亭南方的一个地方一点,道:“同时,在这晋阳亭正南方的二十里处,就是巨鹿郡的下曲阳县。在那里还有严政的五万兵马。”

    “因为下曲阳距离这晋阳亭不远,又加上这两地之间,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如果我等领兵在攻打晋阳亭的黄巾军反贼时,在下曲阳那边能很快知道。从下曲阳赶到这,速度快的,只要一个时辰。”

    “也就是说,晋阳亭,下曲阳这两地,已经成了相互倚角之地。我等率兵攻打高升部,必须要在一个时辰的时间内结束。一旦久攻不下,我等就会处于高升,严政部八万兵马的前后夹击之下。而且,普还需要提醒韩都尉的是,这高升,严政两人虽然都是战场新手,但是,这八万兵马,都是张宝手下最精锐的兵马之一。这不可不防。”

    程普向韩平简要的叙说了一下晋阳亭,以及下曲阳两地的黄巾军情况。

    韩平听到这晋阳亭,下曲阳两个还有黄巾军八万精锐兵马时,脸色顿时就变了一下。即便高升与严政两人都是战场新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