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为女主哥嫂[穿书] >

第13章

重生为女主哥嫂[穿书]-第13章

小说: 重生为女主哥嫂[穿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局长家住附近,每天上午都会到公园逛一圈。恰好看到他认识的莫美清,看到老部下,老局长有点好奇她到公园来干嘛,因为他知道莫美清家不住附近。

    这不老局长就寻思走近点跟她说句话,他背着莫美清走到附近,恰好听到麦爸说的话。老局长的脚步顿时停下,恰好又听到莫美清的话。

    好像他们在进行什么交易,还跟通知书有关?

    老局长怕惊扰到几人,赶紧转身朝别的方向,装作不经意走过的样子。他本想多听几句,多打探点消息,可是老局长看他们很快谈完,分两拨走人。

    老局长干了多年工作,工作时是个非常严谨公正的人,他听到两人谈话,大概就能猜出什么事。既然发现这种事,老局长绝不姑息。

    因为莫美清凭借职位便利,扣取考生通知书的话,不仅损害考生利益,还败坏教育局的名声……

    如果这种事透露出去,会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

    所以,老局长打算给接替他职位的老部下打电话,让现在的新局长查清怎么回事。如果莫美清违法乱纪,一定会受到惩罚。

    麦秋拿到手的录取通知书,是个已经拆封过的信封,立面放着她的京大录取通知书。

    “爸,你看,我确实考上大学了,这就是我的通知书。”

    麦爸激动地把通知书拿过来,仔细看了一遍又一遍,“真好,终于拿到通知书了,小秋,你可以去上大学了!”

    旁边路过的人听到麦爸的话,问:“你家孩子考上大学了吗?”

    麦爸激动地说:“是啊,她考得还是京大,全国最有名的大学。”

    旁边的路人不由翘起大拇指赞扬:“那你孩子学习可真好,真厉害!”

    麦爸开启炫耀模式:“我家小秋从小就爱学习,从小学开始,经常考第一……”

    围观的人都夸麦秋学习好,家里有孩子上初中高中的,甚至还向她请教学习方法。

    麦爸看到陌生人对闺女的赞美,心里乐开了花,表现在脸上就是一直咧着傻傻的笑容,直到坐车回了家,都还在笑。

    通知书拿回来后,麦家人纷纷要过去看个仔细。

    麦妈嘱咐:“看得时候小心点,可别给弄坏了,小秋还得指着通知书上大学呢。”

    父女俩回来的路上,碰到熟人时,已经把拿到通知书的事告诉别人。这事很快传扬出去,红星村的人很快知道,他们村又出了个大学生,就是麦家的麦秋。

    考上大学,可是光宗耀祖的事,麦爸非常兴奋。他忽然想起麦秋房顶漏雨,前两天一直在忙上班,还没给修好,碰巧下午不上班,他赶紧给修好。别等再下雨,让闺女再淋雨。

    这会儿,太过开心的麦爸已经忘了麦秋跟奶奶顶嘴的事。

    这天下午,麦爸顺着梯子怕上房修屋顶;麦一山拿着到手的西瓜种,种到他家地边的河滩上。

    麦家有块地靠河,河边有些荒地,麦一山打这些荒地的主意,他打算把西瓜种在河滩上,这样不用占用耕地。再说现在地都种了庄稼,就是他想在地里种西瓜,爸妈也不会同意。总不能把庄稼拔了种西瓜,那样别人会以为他脑子进水了。

    麦一山在河滩种了一下午西瓜,还没种完,打算明天继续。

    而教育局局长接到老局长的电话后,已经开始安排人着手查莫美清有没有做违犯纪律的事。

    调查人员顺藤摸瓜,先查了局里的档案,档案里记录今年所有考上大学的人员名单和地址等。然后他们又去各镇上调查档案,看有没有漏掉的学生通知书档案。经过一番详细调查,还真调查处三个顶替别人上大学的名额,其中只有莫美清把通知书还给了麦秋,其他两人弄到名额后,已经在办理户口档案,打算开学就拿着别人的通知书去上大学。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违法相关人员都受到严惩。像莫姑姑这扣取他人通知书的渎职人员,直接在单位批评通报后离职;至于其家里想要顶替别人的学生,不管知不知情,分别受罚禁考三年。

    通知书在教育局转了一圈,又回到考生手中。除了麦秋,另两个幸运的人收到通知书后,惊喜地差点落泪。

    可真是老天保佑!不,应该感谢党和教育局工作人员,给了他们重新上大学的机会。

20。第 20 章() 
莫美清离职后; 她干的“好事”很快被亲朋好友所熟知。反应最大的要数她公婆和丈夫、孩子。他们都埋怨她为了娘家侄女的前程,毁了自己的前程,简直是为捡芝麻; 丢了西瓜。

    莫美清的婆婆因为儿媳妇的事被人连番嘲笑后; 生气地说她,简直是脑子有病; 傻透顶了,只顾娘家却不顾自己的小家,他们家要不起这样的儿媳妇。

    后来因为她丈夫和孩子都受不了别人的嘲讽; 她丈夫向她提出离婚; 儿女竟然也同意。

    因为儿女认为她妈偏心; 在做那事之前; 完全没有考虑过后果。他们又没犯错; 却没亲妈连累的不想上学。因为风声传的很快,有同学在父母口中得知莫美清为何离职,又跟别人说过后; 一传十十传百; 最后,在莫美清儿女的学校,有很多人知道他们妈扣取过别人的通知书。

    是个学生就不能忍受这样的教育局干部,所以,莫美清儿女被亲妈连累的在学校不敢露面。有那心气大的学生会当面嘲讽他们。

    “你妈那么厉害; 还上什么学; 到时候让你妈直接给你弄张通知书; 就能上大学了!”

    “就是,可怜咱这些努力用功学校的人,辛辛苦苦得来的劳动成果,就被别人轻易摘走了。”

    ……

    类似的话,同学们那一张张嘲讽的脸,都让莫美清儿女忍无可忍。

    一开始,莫美清不同意离婚。她不想没了工作后,又要失去家庭。

    可她丈夫这样说的:“你在这个家继续呆着,带给儿女的只有耻辱,没有未来。我们离婚后,我和儿女就不用继续活在你带来的流言蜚语中。为了孩子们着想,咱们还是离婚最好。”

    最后,莫美清还是跟丈夫离了婚。多年的婚姻生活,她带走的只有一笔钱财和她的衣物,其他都留给丈夫和孩子。

    事情传出后,莫家人和莫秋也遭受知情邻居的不少白眼和嘲讽。还有莫秋被禁考三年,已经没法考大学了。姑侄二人没法在家里继续呆下去,因为莫家的儿媳妇不高兴。所以,姑侄二人带着离婚那笔钱一同南下。

    后来两人做生意赚了不少钱。尤其是莫秋,因为气运好,有贵人相助,竟然开了服装厂。只是莫美清离婚后,却没有再找回平淡幸福的婚姻生活。她有钱,精神上却极度空虚,因为儿女一直不原谅她。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话说回来,麦秋拿到通知书以后,被左邻右舍夸得快找不着北了。

    原来杨林收到通知书,麦秋没收到时,村里大多人都说,可能今年村里就出了杨林一个大学生。

    没想到峰回路转,过了几天,麦秋竟然也收到了通知书。

    出门就被夸让麦秋整天飘飘然的。她以为自己考上大学,终于可以摆脱令她难以适应的乡下日子。所以她拿着看书当借口,还是懒得干家务活,地里的活更不用说,她是说什么都不会干的。

    “考上大学就不用吃饭了?这么大闺女,连饭都不会做,我看以后你结了婚吃啥!”

    为这个,麦奶奶见天唠叨麦秋几句,让她烦不胜烦。但是麦秋离了家无处可去,只能呆在屋里,到吃饭的点再出去吃现成的饭。

    虽然麦秋懒了些,但她考上了全国比较出名的大学,麦爸和麦妈觉得脸上有光,对她的容忍度高了不少。因此,即便是麦秋一如既往不干家务,麦爸和麦妈也没有强逼着她干活。

    有时麦秋在家呆烦了,就坐车去城区,借口找同学商量一同上大学的事。其实她没事就在百货大楼逛。没钱买的话,过过眼瘾,也比在家庭奶奶唠叨强。

    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

    等麦秋再次去城区时,发现她到了城区以后,竟然也联系不上系统。这个变故让麦秋束手无策。再次遇到这种情况,麦秋不明白问什么,也想不到解决办法,系统也没有办法,只能耐心等待。

    麦秋还真怕气运系统罢工。如果少了系统气运加持,怕是她将来不管做什么事,不会像原来一样一帆风顺。

    麦秋寻思,难道系统受限制的地方逐渐在扩大,可到底是为什么?原来她使用系统,也没出现过这样那样的情况,怎么今年暑假就莫名其妙不顺了呢?

    出了这种事,麦秋没心思在外面玩,早早回了家。

    最近麦秋除了顺利拿到通知书,在其他事方面,事事不顺;麦一山种西瓜的进展却格外顺利。

    当然,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在河滩悄悄种了块西瓜。

    农村土地不少,平整的土地都是良田,大多按户口分给村民。也有人在边边角角占点地,种点蔬菜庄稼啥的,一般只要不是在别人家的地盘上占地,没人管闲事,顶多有人会眼红,也跟风占一旮旯。

    就像麦一山种西瓜这块河滩,离他家地最近,平时除了割草放羊的,也就他家在这边挖沟渠浇地。一般人想不到到这边来占地。

    麦一山就把这块地利用上了,可惜地方不大。他按照系统给的方法种植,比如种植间距和埋种深度种完后,大概用了半亩地的种子。也就是说,他占下的这块西瓜地,大概有半亩地。

    半亩就半亩,暂时他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种西瓜了。如果种到别的地方,到时他一个人分身乏术,照看不过来。而邻居家地前的河滩,麦一山没打算占用,问明白也不用,省的到时候他赚了钱,地邻眼红会惹麻烦。

    先赚个上千块,让他弄点启动资金也行。麦一山手头连点零花钱都没有,花一分,要一分,现在的他跟爸妈要钱时,会特别羞愧。可见没钱真不行。再说他想赚了钱追媳妇,总不能老问爸妈要钱。

    麦一山为种这半亩西瓜,在河滩上鼓捣两三天。最近他一直来地里干活,都没让麦妈来锄过草。麦妈还以为儿子孝顺,不让她受累,才抢着干活,她哪知道儿子是想多混点经验好升级。

    种完西瓜后,麦一山怕放牛放羊的孩子再到这边来,弄了些比竹竿稍粗点的木棍,为了个半人高的栅栏,算是界限。这样,别看看到栅栏,知道这里是有主的,不会牵牛羊进来糟蹋。

    连家里都不知道麦一山种了半亩西瓜,地邻蔡大叔却最先知道了。他好奇,就问:“一山,你这是鼓捣啥呢?弄得还挺像样。”

    麦一山没打算瞒着,反正种都种了,以后瞒也瞒不住。

    他笑了笑说:“蔡叔,我种了点西瓜。等熟了,请你吃西瓜哈。”

    好话谁都愿意听,蔡叔闻言乐呵呵的。他对种西瓜不在行,只是怀疑地问了句:“我见人家不都是春天种西瓜么,你这大热天种了,能长吗?”

    蔬菜庄稼都是有时令性的,过了节气再种,有可能产量低,还有可能不成活,等于白种。

    再说了,一山这小子以前都是上学,会种地吗?怎么最近老是来地里干活不说,还种上了西瓜?难道这小子不想上学了?

    麦一山:“蔡叔,我这西瓜种是去城里的时候买的。卖我种子的人说这西瓜种高产,种出来的西瓜还甜,可好吃。种子也没花多少钱,我这不是试试看嘛。”

    “傻孩子,你别叫人忽悠了吧?再说了,现在也不是种西瓜的季节啊,天这么热,能发芽吗,不会烧死吧?”

    “应该不会吧。我看家里吃的西瓜子随便扔颗,都能发芽吗?”

    麦一山听了这话,倒是没有不高兴。因为蔡叔说得是大实话。如果是普通种子,种了发芽率也不一定高。可他这种子不是系统出产的么,麦一山对系统出品的东西,贼有信心。

    蔡叔:这孩子莫不是念书念傻了吧,肯定被人忽悠了。

21。第 21 章() 
蔡叔不知道麦一山哪儿来的信心; 以为他被忽悠了; 回家就把这事给媳妇说了。

    蔡叔说完还感慨一番:“看来念书多也不全是好事; 考不上大学的; 连地里的活都不会干,够让人操心的。”他以为麦一山念书太多念傻了。

    蔡婶子没好气地说:“你尽操操不着的闲心,说不定人家一山真能种出西瓜来,我看你到时候说啥。”

    虽然嘴上这么说; 蔡婶子心里犯嘀咕:不知道西瓜好种不?他们这边还真没种这玩意的。西瓜又不是粮食; 吃了不当饿,谁家还能天天、顿顿吃。也就孩子馋了才买上一个俩的; 一家人吃个新鲜。怕是种出来,也不好卖吧。

    完了蔡婶子问:“一山他妹妹考上大学了吧; 他不上了?怎么去种西瓜了?”

    “你这老婆子; 还说我操闲心; 你操闲心更多。”蔡叔还真问过麦一山,”他说他考得不好; 不想复读了。”

    “不是说他考试那天倒霉跑肚了吗,听说有一门缺考; 这要是不缺一门的话,说不定能考上。”

    “谁知道这孩子咋想的?我记得后街李家那个红军,考中专的时候,考了三四年才考上。不过考上就好了; 等着分配工作就成。”

    这年头兴复课; 考不上就去复读; 头年考不上,来年再战,听说有韧劲的考生甚至考过五六年,好歹考出去才算完。当然,考试时有年龄限制的,也不是说一辈子能复读。再说有的学生就是想复读,家里也没条件供。

    虽然上大学有补贴,但上高中时,离家远的学生还得在学校吃饭,不是自己带干粮就得买饭吃,天天饼子咸菜的,根本没菜吃。就这,条件不好的家庭供不起。

    上学条件非常艰苦,但是一股子韧劲复读的学生明白,只有考出去,才能有个美好的未来,要不只能在家种地或干临时工,一辈子没前途。

    两口子闲扯了几句麦一山犯傻,到了第二天,管不住嘴的蔡婶子大嘴巴一张,把麦一山种西瓜的事跟邻居说了。因为粮食一直紧缺的缘故,老百姓更看重粮食,别人听到麦一山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