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铁卫 >

第56章

大明铁卫-第56章

小说: 大明铁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事不方便说出口,最好是陈雨自己主动悔婚,总不能用巡抚的权势压着他去做,否则传出去,自己的名声还要不要了?不能让别人以为,一个堂堂巡抚千金嫁不出去了,沦落到需要逼婚的地步。

    陈雨愣了一下,说着公事呢,怎么突然又转到私事了?他以为对方急着想要自己赴任标营统领,模糊地回答:“这个……不出意外,应该会提上日程吧。”

    陈应元叹了口气,放弃了心中最后一丝幻想,摆摆手:“去吧,好好做事,答应你的事,本抚一定会支持的。”

    虽然对巡抚的微妙态度有些不解,但陈雨并没有多想,恭敬地辞行:“下官一定办成此事,不辜负抚台的期望。”

    回到临时下榻的客栈,陈雨找来苏大牙:“本官即刻返回威海卫,你们一起随行。府衙大牢那边,我已经让人持抚台的手令去提人了,登州港的几条船也解了封,随时可以开走。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人了,好好干,本官不会亏待你的。”

    苏大牙跪在地上,正经磕了一个头:“多谢大人提携,小人一定好好办差。”虽然对方的年纪可以做自己儿子了,但是苏大牙丝毫不觉得羞愧,人家是官,自己是贼,生死与富贵,都在人家一念之间,没什么羞人的。

    “咦,苏姑娘呢,怎么不见人?”陈雨没看到苏颖,心里有一点失落。苏颖除了皮肤黑点,身材一流,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再说了,健康的小麦色皮肤也另有一番情趣。一想到昨日的翻云覆雨,久旱逢甘露的陈雨如同食髓知味,心中就有些心神荡漾。

    “昨日她主动请缨,出海联络其他三个掌柜,如果顺利的话,下个月就能带着人马来威海卫。”苏大牙解释。

    “哦,这样啊,也好,水营现在正缺人手,这事必须马上去做。”陈雨虽然有一丝惋惜,但分得清轻重缓急,眼下拼凑船只和人手出海才是头等大事,其他的都是小事。

    召齐了人手之后,陈雨一行浩浩荡荡来到港口,登上了海盗船——严格说起来,这些船已经是威海水营的资产了。

    苏大牙抚摸着被风雨侵蚀的斑驳的船舷,颇为感概,当日被官府抓住后,他绝想不到还能以另一种身份重新回到船上,并且开启了后半生的新篇章。

    等水手们各就各位,苏大牙请示了陈雨后,然后意气风发地下令:“起锚!”

    海盗船升起了帆,缓缓驶出了港口。

第一百三十一章 吾有水营初长成() 
船杨帆出港,很快离开码头进入了广阔的海面。陈雨和张富贵等人站在船头,品味着与陆地上不一样的感受。陈雨固然是第一次乘坐木质的风帆船,张富贵更是感觉来到了一片新天地。

    他兴奋地对陈雨说:“大人,这船可比咱威海卫的渔船平稳多了,一点也不晃。”

    陈雨微笑不语,对于坐惯了现代钢铁轮船的他而言,这种十七世纪木帆船的乘坐体验只能说勉强合格。当然他不会当着海盗们说这样扫兴的话。

    一旁的苏大牙骄傲地说:“这是自然,咱们脚下这艘船是船队的头船,近四百料的沙船,只要不遇到暴风雨,稳如平地。”

    陈雨目测了一下,所谓的四百料的大船,排水量也就是两三百吨的样子,离他心目中真正的大船标准相差还很远。他问:“苏大龙头,这沙船我也听说过,和广船、福船有什么区别吗?”

    “大人,往后可不敢再称一声大龙头,从今儿起,小人就是大人的下属了。”苏大牙先是谦虚了一句,然后介绍,“一听大人的话,就知道是行家。本朝出海最多的,就是这三种船了,特点也非常鲜明:沙船平底能坐滩,福船尖底能犁船,广船体长不怕浪……”

    陈雨来了兴致:“还有顺口溜?都给我细细说说。”

    “是,请大人听属下慢慢道来……”

    通过苏大牙接下来详细的解说,陈雨初步摸清了这三大古船的优劣。

    沙船主产地是江苏崇明一带,方头方尾,船底较平,吃水浅,阻力小,顺风逆风都能航行,突出的优势是稳定性好,载重量大,不怕搁浅,能在浅滩靠岸。而福船作为明军水师的主力船型,依靠尖底的构造和高大的船身,吃水深,能犁沉敌船,是优秀的远海船型。广船的基本特点是头尖体长,梁拱小,甲板脊弧不高,因为纵向大型龙骨和横向紧密的肋骨跟隔舱板构造,是三种船型中最坚固的。

    如果说缺点,沙船只能用于近海航行,远洋能力偏弱;福船容易搁浅,而且造价相对昂贵;广船的适航稳定性与载重量都不如前两者。

    权衡之后,陈雨得出结论:在没有合适的舰炮以及改良结构的船型之前,沙船算是目前比较经济实用的选择,而且比起福船和广船,购置也方便些,毕竟江苏比福建、广东更近。

    至于自己造船,只能作为长远规划,眼下很难做到,暂且不论巨大的开销和船匠难寻不说,山东好像也没有多少森林可供砍伐,作为龙骨的大木更是难寻,烟台倒是有个昆嵛山,后世还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但总不能把昆嵛山的树都砍光了。终大明一朝,知名的造船厂大多在南方,不是没有道理的。。。

    走海路到底比陆路便捷得多,陈雨等人来登州花了七八天功夫,回威海卫却只用了两天时间。

    这支船队没有停靠陆地的码头,而是在陈雨的指引下来到了与陆地只有数里之遥的刘公岛。

    此时的麻井子港已经变了一个模样,俨然成了一个大工地,数百民夫在这里忙碌着,按照指挥用条石搭建用来停靠大船的码头、栈道。

    苏大牙在海上横行多年,经验丰富,一眼就看出了这个天然良港的好处。他兴奋地说:“这里是个好地方:三面遮挡风浪,只留下一个出口入海,还可以设置炮台扼守入口,这样的良港不可多得啊!除了旅顺口,我再也没见过更好的地方了。”

    听了内行人士的高度评价,陈雨也很高兴,果然,刘公岛能成为几百年后北洋舰队的驻地不是没有原因的。

    王有田迎了上来:“大人回来了?这段时间,咱们从文登县招纳民夫,连日赶工,码头总算初具雏形了,没有耽误您的事……”

    陈雨左右寻找,问:“蒋邪呢,怎么就你一个人在这里?”

    王有田往一处山坡指了指:“蒋总旗在那呢!”

    陈雨抬头望去,只见码头岸边一处山坡上,一个熟悉的身影靠着一棵树站立,看起来懒洋洋的,好像什么事都没做一样。

    他问王有田:“蒋总旗没有把码头的事都丢给你,自己当甩手掌柜吧?”

    王有田摇摇头,老老实实回答:“蒋总旗看起来吊儿郎当,可是办起差使来很认真,这指挥民夫挖土方、填堤坝,砌码头,都是他指挥的。现在大样子已经成型了,现在我也就帮忙盯着而已。”

    陈雨点点头,蒋邪虽然看起来不着调,而且与自己还有些不对付的样子,但是做事认真负责,这就够了。毕竟不可能要求每个属下都像张富贵一样对自己。

    等苏大牙指挥几艘船只停泊好之后,陈雨对他说:“你要迅速进入角色,适应水营副统领的位置。接下来的几天,我会下令新丁分批上船培训,先解决晕船的问题,然后出海打劫……不,缉查海商走私。”现在良港有了,人手有了,船也有了,水营也算是吾家有女初长成,像模像样了。

    在回威海卫的途中,陈雨已经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对于这种做法,苏大牙是双手双脚赞成。对于一个海盗来说,还有什么比披着官兵的皮奉旨打劫更爽的事情了?

    原本这样的事情,陈雨完全可以交给苏大牙和他的手下去做——这些人本来就是干这个的,有了官兵的身份更是如虎添翼——自己躺着收钱就好了。但是鉴于海盗杀人夺船的毁灭式劫掠手段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陈雨决定让自己的部队加入行动。

    一来,这样可以监视并约束苏大牙等人,避免杀鸡取卵,也可以规避出现“官兵屠戮平民”的政治风险;二来,通过这样低强度的准军事行动,锻炼刚刚加入的新丁,也算是部队快速练级的一种方式。反正这个时代的海战,主要的战斗方式还是跳帮战,靠人海战术解决问题,在公沙·德西劳铸造出合格的舰炮之前,自己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法战斗。

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海训练() 
对于陈雨的安排,苏大牙没有异议,只是提出了一个要求:“大人,既然咱们是水营,住千户所不合适,而且我这些兄弟也不习惯岸上的生活,是不是能另外安排个地方?”

    陈雨早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俗话说近墨者黑,他也不希望一身匪气的海盗把自己的军户带坏了。他指着码头远处正在建造的“甲午楼”,说:“这是将来的水营衙署,兵士驻扎的营房也会建在这里。我会命人加快进度,早点把营房建好,以后你们就住这里。刘公岛离陆地非常近,补给也方便,缺什么,派人上岸说一声就是。”

    苏大牙高兴地回答:“大人的安排非常周到,小人代表兄弟们谢过大人。”

    “既然加入官兵,那些江湖称呼就可以收起来了,以后你可以自称属下。你那些兄弟们也都是官兵了,是要接受军法约束的。”陈雨提醒。

    “对对对,属下明白。”

    安排妥当之后,陈雨乘船回到了千户所。

    邓范很快就来禀报:“大人,新丁们的操练很顺利。这些人都是军……军户子弟,能吃苦,也听话,经过您的训话后,积极性更是高……高涨。虽然只练了一个月,可是进退之间已经有板有眼了。”

    陈雨高兴地说:“很好,你做的不错。看来兵员素质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换做一些油滑之徒,这么短的时间肯定适应不了这样苛刻的操练。”

    他估测了一下时间,说:“三天之后,我准备带队伍出海。你把这些新丁分成几批,和老兵一起混编,轮流出海。先出海适应一下,等不晕船了,就正式开始行动。”

    邓范是知道所谓水营缉查走私的计划的,他有些吃惊地问:“这……这么快就派出去打仗,是不是有些操切?”

    “咱们之前的老兵还不是靠打盐枭练出来的?军队就是要实战,才能成就强军。”陈雨说,“何况对付几个海商,充其量也就几个护院之类的角色,杀鸡用牛刀,有什么好怕的?”

    “属下明白了,这就去安排。”

    邓范走后,顾彪也登门拜访。

    “大人,顾某不复所托,在崇明订了十三条四百料的大船,过段时间就能接收,我已经留下了伙计在那边盯着,大约两三个月就能开回来。”

    陈雨很高兴:“效率很高嘛。我听说造船都要一年半载的,怎么这几条船这么快?”

    顾彪伸出两根手指头,得意地回答:“嘿嘿,那几条船本是别人订的货,已经是半成品,被我截胡了。为了说服船厂掌柜,我加价两成。不过银子必须在一个月内支付,否则船厂就改卖给别人了。我算过了,十三条船的售价一共三万五千两银子,加上配置足够的水手,招纳人手的安家费和月钱,大约也需要八千两银子,共计四万三千两左右。”

    陈雨赞同这种做法:“加价不是问题,关键是要快,你做得好!至于银子,没问题,我马上给你。”幸好这次从登州带回来五万两白银,足以支付一支船队的费用,否则靠着私盐攒下的那点银子还真不够花。

    他对顾彪说:“现在已经有了几条旧船,先用着再说。买船的银子让伙计去送,你懂海贸的行情,过几日跟我出趟海,打个样,让别人知道怎么做,。”

    顾彪点头:“全凭大人吩咐。”

    三天后,几条沙船来到了威海卫岸边,等候在此的四百军户在军官的指挥下依次登船。

    比起广船之类的船型,沙船确实平稳一些,也更能装,五六条船装下几百人,没有什么问题。

    苏粗腿也在第一批出海的队伍之中。他虽然在海边长大,也会一点水性,但平时依靠种地为生,乘大船出海还是第一次,站在四面通透的甲板上,望着一望无际的海面时,还有一种新鲜感。只是甲板上容纳不了这么多人,他们只能下到狭窄的舱室,把甲板让给军官和操船的水手。

    底部的舱室原本只是为运货而设计,初衷并不是为了人员乘坐,每条船的底舱挤了七八十人,密密麻麻的像沙丁鱼罐头,毫无舒适度可言。加上舱室的通风条件实在是差,很多人刚开始有些不安。不过船没有拔锚起航之前,船身还算平稳,只是随着海浪的起伏有些轻微的摇晃,新丁们适应了黑暗憋闷的环境之后,慢慢也就安定了下来。

    新丁们都是来自文登县境内,很多人的村子也就隔着几个山头,加上在一起训练了个把月,也有了战友情谊,为了减少初次出海的不安,互相闲聊起来。。。

    一个新丁主动问苏粗腿:“兄弟叫啥名,哪里人?”

    苏粗腿腼腆地一笑:“苏粗腿,米山村。”

    “米山村?巧了,俺是葛家村的,相距不过十里地,近的很。俺叫葛布。”

    苏粗腿也有些意外:“葛家村?我娘就是葛家村的,后来才嫁到了米山村。”

    双方的关系一下就拉近了。葛布亲热地问:“兄弟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啊?听起来倒是挺特别。”

    “呵呵,我家五兄妹,夭折了三个,饭都吃不饱,我爹又不识字,哪里会取名。我生下来就比别的小孩长的粗壮结实,就叫粗腿了,弟妹的名字就是二弟、三弟、四弟、小妹,胡乱取名。”

    葛布深有同感:“咱们的爹都是军户,都不识字,家里也吃不饱饭。倒是这次被勾丁,给了咱们一条出路。听说这次出海,是为了截获那些走海的商人,应该没什么危险吧?”

    “这个我也不清楚。不过吃饷当兵,听上官的话就是了,不用想那么多。”

    “也是……”

    这时,船身一阵明显的抖动,不少人站立不稳,都跌坐在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