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铁卫 >

第44章

大明铁卫-第44章

小说: 大明铁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了,军户们吃不饱穿不暖,军籍所在的卫所也不管他们,加入咱们的队伍,就能过上好日子,咱们这是积德行善啊,猴子!”

    张富贵迷迷糊糊抓了抓脑勺:“听起来好像有道理……”

    第二日傍晚时分,等待了一天的陈雨带着赵梓隆抄录给他的军籍黄册高高兴兴离开了卫城——尽管这名册中具体的名字对他而言只是废纸,但是这份黄册所代表的官方意义对他很有用。

    次日,文登县衙门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知县吴明晋上下打量着来人,二十出头,很年轻,身材高大,十足武人的体魄,面相却看着斯斯文文。此人官职品级不算低,一个正六品百户,比他这县太爷还高,不过在吴明晋眼里却算不得什么。一个卫所武官而已,想理会就陪着说会子话,不想理会敷衍两句打发走便是。

    尤其是对方提出了一个让他生厌的提议之后,吴明晋就开始酝酿如何下逐客令了。

    清核军户、勾补继丁?开玩笑,这样棘手的事情,已经在文登县官场消失很多年了,谁愿意干?在吴明晋的记忆里,上次这种差使的出现,好像还是天启年间的事了,那时候自己还只是一个赶赴省城参加乡试的生员,直到若干年后科举及第,到文登赴任才听本县老吏提起过。

    再说了,朝廷已经很多年没用派出清军御史进驻各省了,这就意味着没有勾补的考核任务下达给各州县,也没有专门的款项拨付下来。没有硬性指标,没有工作经费,谁会理一个百户啊?如果不是忌惮卫指挥使司赵佥事及其背景,吴明晋早就拍案而起了。

    随着陈雨侃侃而谈,吴明晋一直保持着礼貌的微笑,准备在对方说话的间隙里插一句得体的话结束这场会面,而且不失自己的修养,也不至于太得罪赵佥事。

    这时对方一句话改变了他的想法。

    “……这事很麻烦,也会耽误兄弟们不少时间,所以,为了推动此事的进展,千户所准备了五百两银子,用来补贴县衙的兄弟们——总不能让他们枵腹从公嘛……至于县尊统筹调度,劳心费力,您那一份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有银子!吴明晋立刻打起了精神,已经到了嘴边的逐客令立马咽了回去,谁会和银子过不去呢?

    他试探着问:“陈……陈百户对吧?您说,千户所要给咱们银子来操持此事?”

    “没错。”陈雨拍了拍桌上的册子,“这是威海卫指挥使司出具的军籍黄册,记载了近些年逃籍的正军及其原籍、住址,文登县境内的军户就要拜托你们了。我们虽然有名单,但是到底人在何处,只有贵县的吏员和地方的里正才知道。”

    吴明晋义正言辞地回答:“清勾乃是朝廷军国大事,关系到安邦治国、社稷稳定,身为州县父母官,岂能置身事外?请陈百户放心,本县定会调集精干能吏及各地里正协助,保证事情办得妥妥帖帖!”

第一百零三章 来者不拒() 
在陈雨的打点运作下,威海卫指挥使司、备御后千户所、文登县衙门都涉及其中,由他一手策划的“清勾”拉开了帷幕。

    备御后千户所顾府大厅,各方派出的人齐聚于此,摩拳擦掌,等待大干一场。千户所没有什么像样的场所,陈雨那破屋也上不了台面,只有顾府能拿得出手了。好在顾大锤现在对陈雨非常支持,二话不说,主动提出提供场地用作“会议地点”——尽管他对“清勾”并没有什么信心。

    与指挥使谭一仑等官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同,这些来自卫城、县衙的小吏和本县里正,他们很期待这样的机会——清勾的对象几乎没有人愿意进入卫所为军,千方百计逃脱,有点积蓄的就会贿赂办差的吏员,免于被勾丁的厄运。这就意味着能够从中捞一笔横财,比起衙门里的差使,这种外派的差使油水更足。

    十几个来自不同衙门、不同身份的人为了同样的目的聚集于此,很快就找到了共同语言。一个小吏模样的人主动与身边一个武官打扮的中年人寒暄:“老哥哪里高就?”

    中年人拱手道:“在下威海卫指挥使司知事张实,请问老弟何处发财?”

    “啧啧,老哥还是八品官身,失敬失敬。不才文登县衙户房书吏李桑。”

    “呵呵,原来老弟在县衙户房当差,这可是个肥缺。”

    “哪里哪里,混口饭吃而已。倒是这次‘清勾’,张知事可要发财了。你一出马,那些家中有逃籍军士的军户,还不是乖乖地奉上银钱求你笔下留情,免得被勾丁。”

    张实摆摆手:“言过其实了,军户们穷得叮当响,能有几个子?再说了,我们佥事赵大人再三交代,一定要配合千户所补足兵员,不得徇私舞弊,要是勾丁太少,我也不好交差啊……”

    “嘿嘿,上面交代的事情,做一半留一半,不必认真嘛。”李桑露出个你懂的表情,“再说,军户未必个个都是穷鬼,有些人有一技之长,会门手艺,还是能出点血的……”

    陈雨和张富贵等人来到大厅门口,正好听到了这番对话。

    张富贵不忿地低声对陈雨说:“事情还没开始呢,这些人就打这些歪主意。都说衙门小吏滑不留手,果然不是骗人的……”

    陈雨伸手轻轻虚压,示意他不要说下去,开口问身旁另一侧的章管事:“千户大人呢?”

    章管事恭敬地回答:“已经去请了,老爷马上过来。”

    说话间,顾大锤从门外走廊的另一头走了过来,笑呵呵地打招呼:“陈百户来得这么早?”。。

    陈雨也笑道:“时不我待,我也是着急啊,恨不得这事越快推动越好。”

    两人一起走进大厅,来到上首。见正主出现,大厅里嗡嗡的议论声慢慢小了许多,大家都看着顾大锤,等他发话。

    顾大锤拱手作揖团团转了个圈,说道:“辛苦诸位,百忙中抽空来到千户所。本官姓顾,是本所千户。这次请各位前来,想必你们已经知道缘由了,是为了‘清勾’一事。具体事宜,请本所百户陈雨为大家细说,整件事情,本官全权委托他办理,以后有什么事,都可以直接找他。”

    陈雨站到前方,朗声说:“本人陈雨,是此次‘清勾’的具体负责人。我做事喜欢干脆,不爱说废话,就两句话:第一,‘清勾’的对象,是所有本县范围内军户,军匠也算在内,你们给我勾补回来的人,越多越好;第二,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手段,威逼越好、游说也罢,每个青壮奖励三百文,每个匠户奖励二百文,就算是不再年轻的中年汉子,也给一百文!只要你能拉人过来,有多少人我给多少银子,上不封顶!”

    在陈雨的计划里,青壮是用来做战兵的,匠户是用来填补炮坊等处工匠缺口的,上了年纪的军户,也可以种地,来保障战兵的脱产训练,各有各的用途。

    这话一出,大厅立马热闹起来,吏员们纷纷议论起来。原本以为就只能从军户手中敲诈些零星的好处,没想到向来以穷著称的卫所居然还开出了赏格,这可是大明有了清勾制度一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李桑惊喜地对张实说:“张知事,你们卫所还有这等好事?这一趟出来办差真是值了。”

    张实不解地说:“我当差这么多年,从没听过那个卫所这么做过,这个百户行事真是出人意料啊。”

    “管他呢,有银子就行。”李桑变戏法一般掏出一个小巧的算盘,噼里啪啦打了一番,然后说,“青壮三百文,匠户也给二百文,蚊子虽小也有肉。十个青壮就是三两银子,一百个就是三十两,要是三百来个,啧啧,一百两银子妥妥地到手。也就黄册上勾一笔的事情,这钱来得快……”

    张实给他泼冷水:“三百个?哪有这么容易。老弟你是不知道卫所的实情,卫所的军户籍贯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都有,本县范围内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军户原籍都在外地,哪里凑得出这么多人?这赏格看着诱人,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人让你勾,又怎么领这银子?”

    仿佛是为了反驳他这番话,陈雨继续说:“顺便补充一句:我说的是本县范围内所有军户和军匠,不限于本千户所军籍黄册上的名字。只要你能勾来,我统统收下。”

    张实忍不住大声问:“敢问陈百户,本县范围内的军户可不仅仅是你们千户所,还有其他千户所的人,要是勾补到了别家的人,怎么办?”

    陈雨手一挥:“你们只管勾人,其余的事情交给我。如果别的千户所阻挠,让他们来找我。”

    李桑笑得合不拢嘴:“这次发财了!”

    得到了赏金许诺的小吏们摩拳擦掌地开始了行动,在银子的刺激下,他们的热情格外高涨,积极性也远胜往常的办差。

第一百零四章 “残酷”的勾丁() 
文登县米山村,坐落在县城西南一处山脚下,村落依山而建,一条小河蜿蜒而过,穿过村庄。这里的村民民风淳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虽然称不上富足,但是胜在安稳。但是一群衙门差人的到来,打破了村里的宁静。

    张实和李桑带着一群衙门的帮闲,在四周村民胆怯的注视下来到了一户人家门口。张实装模作样看了看手中的军籍黄册,手一挥:“就是这里了,进去拿人!”

    一个妇人带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一个五六岁的女童迎了出来,惶恐地问:“官爷,什么事啊?咱家没犯啥事啊?”

    张实冷着脸说:“还说没犯事?你家男人是叫苏大吧,是卫所旗军吧?他逃了籍,吾等奉命前来勾补继丁。这是你儿子,叫什么名字?”

    小伙子怯怯地回答:“我叫苏粗腿,苏大是我爹……”

    张实点点头:“年纪到了,勾走!”心里默念,三百文到手。

    妇人一听瘫软在地,口里念叨着:“官爷你可千万不能这么做啊!当家的不在,咱儿子可是家里顶梁柱,你把他带走了,叫咱孤儿寡母怎么活啊?”

    几个帮闲才不管妇人的死活,一拥而上,扭住了小伙子就往外走,留下女童抱着自己的母亲嚎啕大哭。

    门口已经来了很多村民围观,看见这一幕很不忍心,纷纷指指点点。

    张实见众人不让路,大声呵斥:“官家办差,闲杂人等散开,否则锁了你们去衙门吃板子!”

    一个老者大着胆子说:“这位官爷,苏家是军户没错,可是苏大被解到山西从军,如果老朽没记错的话,要勾人也是山西那边的官府来勾,怎么就变成本县拿人呢?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李桑阴测测地说:“老人家,官家的事情,我奉劝你还是少管为妙。朝廷要清勾逃籍军士,怎么清核、怎么勾补,岂是你能质疑的?”

    老者迟疑了一下,还想说什么,张实取出黄册说:“为逃籍军户说情,只怕也是心中有鬼。李书吏,你问问里正,查查这人的底细,我在黄册上看看有没有他家的名字,要他家中也有人在卫所为旗军,下一个就去他家!”

    一听这话,包括老者在内,所有人都呼啦啦退后,让开了道路,生怕倒霉的变成自己。

    张实和李桑等人得意洋洋地出了门,前往下一家。

    几百步之外的一户人家,家里数人都陷入了恐慌。

    女人喃喃道:“孩他爹,官府来抓丁了,这可咋办啊?”

    男人无头苍蝇般走来走去,不停抓着脑勺,惴惴不安地说:“多少年了,朝廷都没有清勾了,自此俺爹逃籍之后,俺天天提心吊胆,过了十几年都没动静,爹都已经不在了,俺还以为躲过去了,这辈子都不用去卫所从军,没想到还是逃不掉。”

    一个七八岁的女童,一个三四岁的男童,依偎在母亲的身边,感受到了父母的惶恐,心中害怕,几乎同时“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男人伸手想去捂孩子的嘴:“都啥时候了,你们也不省心,这么大动静,是生怕差人来得不够快吗?”

    手还没碰到,他又缩了回去:“罢了,不过是早晚的事了,反正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总不可能带着你们娘仨一块逃吧?”

    女人的眼泪也流了下来:“孩他爹,咋办啊?”

    “咋办咋办,俺咋知道咋办,又不是缺胳膊断腿,只要能下地干活,他们肯定要勾走俺……”

    说到这里,男人灵光一现,拍了一下脑袋,从角落里找出一把砍柴刀,对准大腿,比划了起来。

    女人惊恐地说:“这是要干啥?”

    男人解释道:“把腿砍瘸。他们总不会要个瘸子吧?”

    比划了半天,自己砍自己终究还是下不了手,男人把刀递给女人:“你来,照着腿中间砍!”

    女人哆嗦着问:“这么砍,真瘸了咋办?”

    “总比丢下你们仨受苦强,瘸了还是能养活你们的。”男人见她迟迟不动刀,大吼了一声,“快点砍啊,来个痛快,再磨叽就晚了!”

    女人一边哭,一边闭着眼剁了一刀。

    男人惨叫了一声,捂着大腿破口大骂:“要你用力,耳朵聋了吗?这见了血没伤骨头,哪能瞒过那些鬼精的胥吏?”

    “呯”的一声,房门被用力推开,张实、李桑等人走了进来,看见这一幕,愣了一下。

    张实毕竟在卫所多年,对这事不陌生,大喝一声:“这厮要自戕,躲避清勾!来人,把他绑了拖走。”

    男人的腿被胡乱裹了布条止血,然后被带走了,剩下母子三人追在后面哭天抢地。

    类似的事情在文登县各地上演,张实、李桑的同僚们奔赴各地,做着同样的事情。一个接一个的青壮,被当做逃兵的继丁送到了备御后千户所,同时被送来的,还有已经逃籍日久,和普通匠户没有区别的军匠。这些人,刚一到就被邓范和林阿福分别接收,前者被编成了新丁营,在老兵的看守下避免脱逃,后者则被带到了新建的炮坊,无论年纪大小,一律成为了葡萄牙人公沙·德西劳的学徒。

    被“抓壮丁”来的新丁几乎没有一个是情愿的,只不过在官府的威慑下敢怒不敢言。陈雨在察看这些新丁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