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铁卫 >

第42章

大明铁卫-第42章

小说: 大明铁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滑之徒,关键时刻都靠不住,会开溜,而且还会拉着其他人一起溜。

    陈雨笑道:“两位都是本所的能人,把练兵和选兵的事情交给你们最好不过。不过我再强调一下规矩:不管是已经接受了操练的老兵还是以后新选的新丁,都要定期考核。我们没有设藤牌手、狼筅手、镗钯手这些兵种,只有长矛和火铳,考核的标准也简单:以人型木桩为靶,长矛手在十步之内要一枪中要害,熟练之后再两人对练;火铳手在七十步内三发中一为合格,十发中六为精良。”。。

    邓范问:“等级、赏罚如何?”

    “无战事时,每三月考核一次,评出上中下三等,记录在册,上等赏银二分,进一档者赏银一分,连续两次下等则打五棍,三次打十棍,五次以上还是原等不进步的,打四十棍,劝退回家。不想挨打的,可以交钱赎罪,一次交一分银子,两次交两分,三次三分,以此类推,赎银用来给进步士兵做奖励。”

    邓范点头:“这些规矩,正是戚少保用过的,就是靠着这样严……严格的法子,才练出了一等一的强军,咱们也可以这么做。”

    “这考核之事,就交给你们两人共同负责,邓范为主,蒋邪为辅。你们一个管操练,一个管选丁,正好可以互补。王有田就负责赏罚的记录,银子的发放就交给张富贵。能否打造一支常胜之师,这个重任就交给你们了。”陈雨决定把考核之事交给四人,是为了防止一人专权,毕竟涉及到银钱,没有监督制衡,只怕会引发不公正的现象出现。

    四人齐声应下:“遵命。”

第九十八章 铜炮和铁炮() 
与邓范等人定下分工和规矩后,陈雨又来到了顾府,找到了公沙·德西劳等人。

    陆若汉主动问:“将军阁下,是要开始我们的工作吗?”

    陈雨摆摆手:“不急在这一天两天,你们刚来,先适应适应这里的生活环境。而且我原来只有打造火铳的作坊,现在铸炮需要更大的地方,加上搜罗更多的工匠,筹备这件事需要一些时间。今天来,是想先和你们谈谈,了解一下铸造大炮的细节和流程,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陆若汉说:“这个事情,就得问德西劳先生了,他曾经是澳门制炮厂的首席炮师,是这个行业的专家。”

    陈雨点点头:“那就请德西劳先生给我普及一下铸炮的知识吧。”术业有专攻,他虽然来自现代,但是对大炮的铸造完全是个门外汉,哪怕是相对简陋的前装滑膛炮。

    通过陆若汉的翻译,公沙·德西劳说:“很愿意为您效劳,阁下。简单来说,你们所说的红夷大炮,就是欧洲舰炮的仿制品,一般是十二磅到十八磅左右,通常有铁质和铜质两种。在磅数相对固定的前提下,选择哪种材质是很重要的事情。这个抉择只能由您来做。”

    陈雨不解地问:“铜炮和铁炮有什么区别吗?”

    “在现有的冶金技术下,得到质量可靠的钢并用来铸炮是不现实的,而铁炮存在诸多缺陷,所以铜炮是更好的选择。铜的延展性要比铁好,铸造起来工艺更简单,抗拉性也好,不容易炸膛;而铁炮虽然更硬,但是也更脆,炸膛的几率更高。”

    “那就选择铜炮啊,这还有什么可选的。”

    德西劳摇摇头:“事情并非这么简单,阁下。据我所知,明国的铜矿并不是很多,铜的产量不高,材料的获得是一个难题。最重要的是,贵国的铜一般是用来铸钱的,用于日常的小额货币流通,属于典型的贵重金属,这样就更加增加了用铜铸炮的难度。”

    陈雨拍了拍脑袋,有些想当然了,拿后世的思维来考虑这个时代的事情,自然会疏漏一些事情。铜在现代只是一种普通的金属,而在古代,因为被选为货币的铸造材料,就如同黄金一样,有了较高的附加价值,那么用全铜材料铸炮就有些奢侈了,关键是材料的获得很困难,连铜矿都是被官府直接或者间接掌控的。

    他问德西劳:“那么铁呢?”相对来说,铁比铜还是更容易获得一些。。。

    “阁下,刚才我说过了,铁炮的抗拉性要比铜差不少,这直接影响到炮的性能,这是原因之一。而且,造炮只能用生铁,不具备锻铁(中国称熟铁,也就是低碳钢)的锻造性,只能用铁水倒入入模子里铸造。用生铁铸炮,硬度是够了,但是太脆,更容易炸膛。不过,铁比铜价格低得多,用铁铸炮可以降低成本……”

    陈雨听了有些头疼,他明白了两种炮的优缺点:铜炮性能更好,铸造也更容易,但是成本感人;铁炮相对便宜,可是安全系数大大降低,而且缺陷是致命的。

    他皱眉问道:“有没有折中的办法,既保证炮的性能,又能降低铸炮的成本?”

    公沙·德西劳说:“这两点要求很矛盾。不过我有个建议,在孙总督手下就曾经提出过,但是没有被他采纳。放在城头的大炮可以采用铁炮,为了避免炸膛,可以铸厚一些,虽然这样会变得更沉,可是对于不需要频繁移动的要塞炮而言,重量不是问题;而小炮可以用青铜铸造,因为不容易炸膛,无需刻意加厚炮壁,相对就轻便许多。至于成本嘛,八到十炮磅的小炮需要用的的铜比红夷大炮低的多,成本自然可以控制一个可以接受的价位。”

    陈雨立刻领悟了这话的核心意思:城防用铸铁重炮,野战用青铜小炮。他眼睛一亮,这个提议有点意思,将野战炮和要塞炮按用途划分,按照各自的特点铸造使用,的确比眼下的模式要先进。

    德西劳继续解释:“在孙总督主政时期,不管是守城、攻城,还是野战,都是用红夷大炮。这种十八磅的大炮威力和射程都不错,可是移动起来非常麻烦,需要八到十匹左右的成年马来拉动,同时必须配备十到二十名左右的士兵用来运送及操作,机动性很差。而且在中小规模的遭遇战中,当缺乏足够的掩护时,叛军的骑兵可以轻而易举地冲破炮兵阵地,大炮就成了敌人的战利品——我们听说了很多这样的战例,皇帝从首都运来的不少大炮都被叛军用这种方式抢走了……”

    “德西劳先生,你说的没错,在野战中,机动性差就是这种大炮致命的缺点。”陈雨深以为然。在围攻登州的战斗中,他亲眼见证为了发挥红夷大炮的威力,必须要建造一座工程量巨大的土城——尽管这个剽窃自高起潜等人的主意还是他自己提出来的——而在野战中,敌人冲上来就干,哪有这功夫给你准备这个准备那个?

    “所以,阁下愿意接受我的提议吗?”德西劳问。

    虽然只是受雇于人,但是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并且用于实战,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孙元化钟情重炮,否决了他的提议,那么陈雨就是实现他愿望的唯一指望了——明国不可能再有类似的官员愿意在火器上作这样大的投入,而回到澳门甚至祖国,也没有这样辽阔的战场和规模庞大的战争来验证他的成果。

    陈雨考虑一番后,点点头:“我原则同意你的意见。那么,请你铸造出铸铁和铸铜的大、小炮各一门出来,验证效果,如果确实如你所说,我就执行你的提议。”

    德西劳很高兴,在专业领域的提议被雇主接受无疑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

    这时另外一个年轻一些的葡萄牙人凑过来,叽里咕噜说了一番话。陆若汉翻译道:“这是炮兵教官科德略,他想问的是,什么时候可以让他培训炮兵?”

第九十九章 清勾() 
听了科德略的主动请缨,陈雨笑了,这些人的薪酬不菲,但是敬业精神可嘉,钱也算花的物有所值。

    “科德略先生,目前我的人员还在筹备选拔之中,暂时还不能开展系统的训练。再说了,炮还没造出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也没法培训炮兵不是?请耐心等待一段时间,会让你的专长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的。”

    与葡萄牙雇佣兵们交谈之后,陈雨一边思考,一边往门外走。

    现在他面临的难题是有钱却缺人的窘境。德西劳那边的问题相对来说容易解决一些,如果只是铸造几门样炮,现有的材料和资金还是可以应付的,但是训练炮兵却有些麻烦。现在老师就位了,学生还没着落,自己训练一批炮兵种子的计划就是空中楼阁,落不了地。从千户所仅有的几百青壮中挑选显然局限性太大,而且这些人经过了大大小小的战斗,已经称得上经验丰富的老兵,都是将来扩军的骨干,用来做炮兵有些浪费。

    说来说去,在这个时代,人力资源才是扩充势力的基础啊!陈雨一边感叹,一边穿过回廊,往顾大锤的书房走去。关于招人的事情,他有一个计划,但是细节部分还需要咨询顾大锤这个老资格千户,并寻求他的协助。

    说曹操曹操就到,顾大锤在回廊的拐角处与陈雨迎面碰上,他笑眯眯地问:“陈百户,怎么样,这些夷人对吃穿用度是否满意?”

    “呵呵,千户大人说哪里话,顾府这样的条件,夷人怎么可能不满意?他们的国家,又怎么能和大明相比?”陈雨同样笑容满面,“正巧了,下官有件事想请教您,不知方不方便?”

    顾大锤连连点头:“方便方便,那就去书房谈。”

    两人再次在书房面对面坐定后,顾大锤颇为感概。

    陈雨第一次到这里,还是个无官无职的白身军户,小心翼翼地兜售那套利用私盐发财的计划。第二次,则是自己想利用他摆脱杨同知、许佥事对顾影的觊觎,那时他即便得知自己的用意,也不敢明着反对。而现在,虽然明面上还是自己手下一名百户,可是地位完全不一样了。。。

    经历了平叛之战后,陈雨坐拥耀眼的军功,还与巡抚搭上了关系,平步青云只是早晚的事。加上通过缉查私盐,以利益捆绑的方式,把千户所的青壮都拉拢了过去,自己说话未必有他管用。现在陈雨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晋升在望,自己万万不敢在他面前拿上官的架子,只能尽力迎合。

    不过顾大锤也算拿得起放得下,没有因为纠结双方地位的转变而心生怨恨。他只是一个卫所的世袭武官,缺乏晋升的渠道和机会,如果不是陈雨的出现,也许一辈子就窝在这千户所做个富家翁了。更何况,发生上官逼婚之事后,仅凭他一人之力,除非把亲生女儿送入虎口,否则就要面临灭顶之灾,连做个富家翁也是奢望。现在陈雨挽救了他的官位和全家的命运,还有可能继续发展上升让他沾光,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陈雨并不知道短短的时间内,顾大锤会有这么丰富的内心活动。他对顾大锤说:“千户大人,下官之前地位卑微,卫所的很多事情不是太懂,所以想请教您:卫所兵员严重不足,逃籍者众,朝廷是如何清查逃兵,补充兵员呢?”

    以顾大锤的老练,怎么会听不出陈雨的弦外之音?他反问:“你是不是想通过官面上的手段,弥补本所兵员不足的困境?”

    陈雨笑了笑,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一点就透。

    “什么都瞒不过千户大人您,的确如此。本所已经把所有的军余都拉出来了,青壮也就四百余人,这次登州一役,战死五六十人,余下还有近百伤兵,损失颇重,如果没有补充,打几仗就把人都拼光了。这些兵都是我手中的本钱,没有了兵,简直寸步难行,所以,无论用何种手段,都要补充甚至扩充兵力。”

    顾大锤心中有些得意,陈雨无论赚钱、练兵、打仗都出类拔萃,可是在这方面还是要倚靠自己。他坐直了身体,抚须道:“如果本千户所不是出了你这样一个不世出的人物,原本这个问题根本无人提起——朝廷养活现有的正军都困难,哪有余力弥补兵员。你算是问对人了,这千户所,也只有我明白这其中的门道。”

    陈雨拱手道:“愿闻其详,请千户大人不吝赐教。”

    顾大锤清了清嗓子,正色道:“卫所的军户逃籍,在洪武年间就有了,越到后面越严重。到了本朝,全国的卫所正军几乎都是十不存一,军士们想着花样逃籍,至于原因嘛……咳咳,这原因有很多种,不足为道。”说到这里,他脸色颇有些尴尬。

    原因?除了地位低下,生存不下去就是最主要的原因了。像顾大锤这样盘剥军户,一边侵占本属于军户耕种的良田、侵吞朝廷拨付的月粮和饷银,一边驱使军户给自己种地,把军户视为牛马,就是整个卫所黑暗面的缩影,陈雨心想。不过这种不合时宜的话,自然不会当着顾大锤的面说,免得让他难堪。

    顾大锤跳过了军户逃籍的缘由,直接往下说:“……这个,朝廷为了惩治逃亡、弥补缺伍,就设立了清勾制度,旨在清理军伍、勾补军士,以保证有兵可用。”

    “清勾?”陈雨知道历朝历代都有追查逃兵的方法,明朝自然也不例外,但这种制度正式的名称还是第一次听说。

    “没错,清勾。”顾大锤解释,“所谓清,就是清军,即根据军籍黄册清核军伍,以防范军伍空虚和军籍混乱;所谓勾,就是勾军,在役正军老疾或者逃亡时,到其原籍勾取继丁补役或者追捕逃籍的正军。两者一为因,一为果,并称为‘清勾’。”

第一百章 事在人为() 
“原来如此。”听了顾大锤的解释,陈雨大致明白了这种制度的意思,只是对于其手段略有不解,“为何说要到原籍勾取继丁?还有,既然能勾取继丁,为何还要追捕逃籍的正军,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顾大锤说:“问得好,勾军本就分为提本军和家丁两种,前谓之跟捕,后者谓之勾补。跟捕就是追捕逃匿的本军,难度要大的多,相比之下,到本军原籍勾取继丁不仅容易,而且有利可图,所以,本朝的勾军一般都是指勾补家丁。军户如果没有挣下官身,那么世代为军,不得脱籍。每户除出一名正军之外,必须留一名余丁作为备用,勾丁的对象就是这种余丁。”

    陈雨心想,所谓勾取继丁有利可图,大概就是负责清勾的官员讹诈军户,用银子买平安,换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