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铁卫 >

第40章

大明铁卫-第40章

小说: 大明铁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感动,这样贴心的下级上哪找?

    陈应元点点头:“本抚明白了,自会考虑。你回去先处理好卫所的事情,银子的事情我来处理,等到筹够了银子,再把事情交给你来做。”

    陈雨拱手行礼:“军门英明。那么下官就先行告辞,等处理完琐事,再来登州听候军门调遣。”

第九十三章 荣归() 
一件足以改变北方海域海贸的大事,就在陈雨和陈应元的商议下决定了。这件事只要做成,陈应元固然于公于私都能获利,陈雨更是可以借助此事加快自己的扩张步伐。

    陈雨回到驻地三天之后,巡抚衙门派人逐个通知参与平叛的各路兵马,补充粮秣之后,各营可以自行返回原驻地。至于此次叙功的奏折,会由朱大典、高起潜、陈应元等人共同签署后上报朝廷,军功的封赏将由兵部负责。

    陈雨早就等待这一刻的来临了,得到通知后立刻收拾东西准备动身,相对于其他总兵几千上万人的规模,他不过几百人,说走就能走,方便的很。

    临行前,陈雨又去了趟巡抚衙门,拜访朱大典、陈应元,并正式辞行。

    首先到了朱大典那里,陈雨趁左右无人,递上一个沉甸甸的包裹:“此次能够在军门手下效力,聆听教诲,受益匪浅。以后虽然不在军门账下效力,但只要在山东境内免不了还要军门照拂一二。为了表示对军门指点教诲的感激之情,奉上威海卫土产若干,还望军门笑纳。”

    朱大典示意陈雨将包裹放在桌上,笑眯眯地说:“你练兵打仗都有一套,本抚也指点不了你什么,但是叙功的折子上给你如实填报还是能做到的。来辞行可以,土产就不必了吧?”所谓土产,双方都心知肚明,就是真金白银,不过是换个委婉的说法而已。

    陈雨这次出征,虽然无法未卜先知预知后来的事情,但出于稳妥考虑,还是带上了一些银子以备不时之需,现在算是派上用场了。百八十两银子对于朱大典这样级别的官员虽然不是什么大数目,但是礼数到了,在他心中能留下更好的印象。

    听了朱大典的客套话,陈雨恭敬地回答:“军门过谦了。只是这次出来打仗,走得仓促,土产带得不多,还请军门不要嫌少。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到济南再拜访,补上礼数。”

    朱大典笑得更开心了。大明官场上,懂规矩、会做人的官员多得是,可是这样的人未必会有真才实学,更别说练兵打仗了;打仗厉害的武将也不少,但是更多的是祖大弼这样居功自傲的二愣子,这些人有本事,但是为人处世总是让人不喜。像陈雨这样两者兼顾的人简直凤毛麟角,让朱大典想到了嘉靖年间的那个风云人物。那个人练兵打仗为本朝武将之翘楚,而且在官场上也经营的不错,得到了当时实权人物的鼎力支持,这才建立了辉煌的功勋。

    他鼓励陈雨:“你好好做,将来的成就,或许能赶上本朝名将戚少保也未尝可知。莫看你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百户,戚少保当年也只是登州卫指挥佥事出身,他能做到的事,你也可以。”

    陈雨作诚惶诚恐状:“军门谬赞,下官不敢当。如果下官能在军门的指点下有一些微末成就,那么军门就是下官的襄懋公、文忠公了。”

    朱大典仰天大笑:“谁说武人不读书,你居然还知道这两位?不过也太抬举本抚了,本抚庸庸碌碌,如何敢这二位比肩。”

    襄懋公是嘉靖年间曾任浙江巡抚、直浙总督的胡宗宪,文忠公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代名相张居正。胡宗宪虽然在后世名声不如海瑞、史可法这些廉臣、直臣响亮,但是在当时却是红极一时的名臣,是东南抗倭的中流砥柱;张居正就更不用多说了,无论后人对他作如何评价,政治上的成就已经载入了史册。这两个人是戚继光的坚强后盾,正是有了他们的支持,戚继光才能南征倭寇、北御鞑虏,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军事奇迹。

    互相吹捧一番后,两人的谈话在愉快中结束。

    陈雨接下来又带着另一个装着“土产”的包裹前往陈应元处。经过上次的交谈后,两人的关系又更近了一步,这次不过例行的客套。不过辞行之际,陈应元再次旧事重提:“水师的事情按部就班去做,眼下就不再啰嗦。另外你还要记得半年之约,到时本抚调你来登州统领巡抚标营,可不要又冒出一个指腹为婚来。”

    陈雨头如斗大,一个谎言带来的后果,势必要用无数的谎言来圆。现在说什么都不好,只得含糊应下,仓促告辞。

    出了巡抚衙门,随行的张富贵好奇地问:“百户大人,俺不懂官场上那些弯弯绕绕,不过既然拜访了两个巡抚大人,为什么不去监军高太监那里呢?按说这也是一个很有权势的人物啊。”

    陈雨有些鄙夷地说:“结交两个巡抚是为了将来,毕竟咱们的卫所是在这两位的管辖之下,总有需要他们帮忙的时候。可是一个监军的阉人,我讨好他干嘛?这次定功劳的折子是朱大典主笔,他只是个配角,没有多少话语权,我不必担心功劳被埋没,而且叛乱结束他就要返回京城,银子送了也是白送。”

    张富贵挠了挠头,咧嘴笑道:“俺不懂这里面的门道,不过你懂就行了,反正咱们都是铁了心跟着你干,你说啥就是啥。”

    回到寺庙,所有人都准备妥当,只等他一到就启程出发。

    陈雨对众人说:“这次出征,虽然有兄弟罹难,但收获更大,朝廷的封赏以后会下来,我许诺的赏格也会兑现,大家可以挺着胸膛风风光光回家了。”

    没有什么比实实在在的封赏更让人高兴了,众人都欢呼起来。原本以为是送死的地狱之旅,没想到能够带着战功和封赏回家,所有人都很开心。

    陈雨又对公沙·德西劳说:“去威海卫的路程不算远,但咱们条件有限,没有马车,全靠两条腿走路,只能委屈你们了。如果你们嫌辛苦,我可以去买几匹马给你们乘坐,如何?”

    公沙·德西劳连连摇头,让陆若汉翻译他的话:“我们能够漂洋过海来明国,不是娇生惯养的贵族少爷,请将军放心,你们能走多远的路,我们也可以,绝不搞特殊。”

第九十四章 来日方长() 
张富贵一直对这些夷人能够领取高额的酬劳耿耿于怀,现在听了这番话,对他们的印象有所改观,暗自点头,这些夷人要起钱来不含糊,但是做起事来也干脆,还不算太讨厌。

    陈雨挥挥手:“既然都准备好了,那就出发!”军户们排成队形,跟在他的后面鱼贯而出,往东门而去,他们将从这里出城,返回威海卫。

    路上,顾影继续女扮男装,混在人群中,跟着前行。蒋邪靠拢过来,悄悄问:“这一路有好几天的路程,你撑不撑得住?要是不行,我去找他说说,给你备匹马?”

    顾影斜了他一眼:“不要多管闲事。我能从威海卫走到登州,自然也能走回去。我自幼习武,这点路程难不住我,你当我是那种三寸金莲的小脚女人吗?”心里却想,自己擅作主张混入了队伍里,已经给陈雨带来了困扰,现在连夷人都是步行,凭什么自己一个人受优待,这不是给他制造麻烦吗?

    蒋邪性子傲,谁都不放在眼里,偏偏对她没什么脾气,吃瘪也只能认了,当下默默地走开。

    队伍经过巡抚衙门前的街道时,碰到了一群骑兵相对而行。街道虽然还算宽阔,但是两支人马就有些拥挤了。陈雨追求低调做人,便示意队伍靠边,让对方先过。

    骑兵缓缓通过军户们的身边,有几骑经过陈雨身侧时,却停了下来,陈雨有些诧异,抬头一看,居然是祖大弼,身后则是吴三桂等人。不由得暗自叫苦,都要走了,还碰见这个二愣子。

    祖大弼居高临下盯着陈雨,阴着脸地说:“那天你下套阴我,却没想到我会平安无事地出来吧?”

    陈雨装糊涂:“下官虽然和祖将军起过争执,但是并无恶意,朱军门要做什么,也不是下官能左右的,祖将军只怕有些误会。”

    “锵”的一声,祖大弼拔出马刀,遥指陈雨:“若是在战场上,爷爷一刀就剁下你的狗头,眼都不会眨,你信不信?”

    张富贵、邓范、顾影等人都围了上来,团团护住陈雨。张富贵举着一根长矛指着祖大弼:“姓祖的,俺一枪能将你戳个透心凉,你信不信?”

    关宁军骑兵都停了下来,默默地靠拢。几千骑兵围着几百步兵,一股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军户们都很紧张,抓紧了手中的武器,死死瞪着对方。若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起冲突,没有任何缓冲,只怕凶多吉少。。。

    这时吴三桂在后面轻轻拉了拉祖大弼的衣袖,低声说:“舅舅,你已经得罪了朱大典,这里又是山东人的地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免得让义父为难。”那天在陈雨的刻意引导下,祖大弼阴差阳错酿成了冲击巡抚衙门、冒犯巡抚的大错,若不是高起潜斡旋,少不得要吃些苦头。如果今日再作出冲动之事,只怕高起潜也兜不下了。

    祖宽也劝道:“来日方长,想要找回场子,总有机会,何必在人家的地盘上动手。”

    祖大弼这才将刀插回桥中,恨恨地说:“你给我记着,总有让你好看的一天。一个百户,在爷爷面前不过是一蝼蚁而已。”

    关宁军骑兵离去后,张富贵抹了一把额头的冷汗:“奶奶的,要是这厮真动手,咱们人少,怕是要吃大亏。”

    陈雨看着关宁军离开的方向,镇定地说:“咬人的狗不叫。祖大弼已经吃过一回亏,现在别看他嘴上叫唤的凶,在登州城内,在朱军门的眼皮子底下,他不敢做什么出格的举动,也就过过嘴瘾罢了。只不过得罪了他,以后如果碰见关宁军,就要留个心眼了。”

    经历这个小插曲后,众人继续前行,到了南门,又有一伙人迎了上来。

    张富贵挡在陈雨身前,目光炯炯盯着对方,生怕又有什么人要和陈雨过不去。

    没想到当先一人却是登州卫佥事赵宣。他一改初次见面时的拿腔拿调,面带讨好的笑容对陈雨说:“陈百户,这是要回威海卫吗?正好我们也要回去,不如结伴而行如何,起码到莱阳这一段路程咱们是顺路的。”

    陈雨不知道他要做什么,警惕地回答:“不必了,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咱们互不干扰。”

    赵宣对陈雨的防备不以为意,继续说:“其实今日等在这里,是因为赵某知道贵部返回威海卫要经过东门。倒也没有别的事情,只是想表示一下感激之情。当日在黄县,陈百户不计前嫌,给了赵某几十个首级,这可是实打实的军功,这一次出征也算载誉而归。大恩不言谢,赵某就一句话,以后用得着登州卫的时候,尽管说一声,只要能做到,一定帮忙!”

    陈雨脸上这才浮出一丝笑容,回答道:“赵佥事言重了,大家都是卫所军,理应同气连枝,给卫所军争口气,别让营兵看扁了咱们。”

    赵宣老脸一红,同气连枝的梗他用过,不过是在栖霞偶遇时打算逼迫威海卫让出口粮的时候。听了陈雨的话,他连忙拱手道:“陈百户不光气量大,格局也大,赵某受教了。”

    “客气,告辞!”陈雨抱拳与赵宣别过,带领队伍继续前行。

    此后再无波折,一路无话,几天后顺利地回到了千户所。

    张富贵腿脚利索,主动向陈雨提出先行一步回去报信,让千户所的人出城迎接这支队伍凯旋而归。陈雨本想保持低调,不过想到军户们经历了这样规模的战事后,加上死伤不少,心态也需要积极的情绪调整一下,那么家人的喜悦和鼓励就是最好的良药,便默许了。

    当他们到达所城外时,一拥而上的家眷们把军户们顿时“淹没”了,到处是打招呼和寻人的声音。

    “老二啊,没受伤吧?”

    “孩他爹,这次比打盐枭难吧,分了多少银子啊?”

    “谢天谢地,当家的,你回来就好,这段日子你不知道我守着爹娘的牌位每天替你许愿,生怕你回不来了。”

    ……

第九十五章 权力交接() 
军户们的嘈杂声中,顾大锤父子挤进人群里,暂时顾不上跟陈雨打招呼,先四处张望。。。

    终于,他发现了个子特别高挑的军户就是顾影,赶紧走了过来,铁青着脸,一把拽住她的手就往回走。顾影知道自己做错事,也不敢反抗,乖乖地跟着走,只是小声提醒了一句:“父亲,陈百户率兵得胜凯旋,您是不是该迎一迎?”

    “对啊,都被你气糊涂了,正事都忘了。”顾大锤对顾彪说,“交给你了,赶紧把这个惹祸精带回去。”说完朝陈雨走了过去。陈雨替他出征,指挥队伍,把坏事变成了好事,挽救了他的命运,也挽救了整个千户所的命运,于公于私,他都应该感谢陈雨。

    陈雨此时正在安慰牺牲军户的家属。

    “……诸位伤心难过,我感同身受。不过人已经走了,你们还要好好地活下去,让你们的儿子、丈夫在黄泉之下也能够心安。至于抚恤银子,你们不必担心,除朝廷拨付的银子之外,我个人给每个战死兄弟的家人再加五十两……”

    暗自啜泣的家属们心里好过了不少。失去儿子或者男人固然是沉重的打击,但是身在卫所,这样的事情是必然要面对的。卫所本来就是军事组织,近些年卫所制度糜烂了,打仗的次数少了,但不代表永远不用上战场了,军户的军人性质仍然没变,只要朝廷征召,明知可能送命也必须要去。能活着回来固然好,不幸死在战场上,唯一指望的就是抚恤银子了。好在百户大人不含糊,给银子大方,比朝廷那点汤汤水水要给力多了。

    等家属们三三两两散去后,顾大锤走过去,认真地拱手说:“陈百户,这次多亏了你,我才不必丢官去职,沦为任人宰割的对象,大恩不言谢,这份恩情,我记在心里了。”

    陈雨敏锐地察觉,顾大锤这次在他面前没有自称本官,也不知道是真心实意还是装给他看。不过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顾大锤对他有一个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