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铁卫 >

第38章

大明铁卫-第38章

小说: 大明铁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没有人?”陈雨适时插话,“公沙·德西劳先生,我刚才已经提出了铸炮和训练炮兵的愿望,而且也具备这个经济条件,就只差你们点头了。”

    孙元化疑惑的看着他:“你刚才说,你只是一个百户,又哪来的银子铸炮?我在登州打磨了几年,悟透了原理和技术,才在公沙等人的帮助下把红夷大炮的造价压到了三千两左右,以前可是四千两都打不住。就算你能掌握铸炮之术,但你有这个财力吗?”

    陈雨老实地回答:“下官确实只是一个百户,但是有一点赚钱的门路,绝不是不自量力。虽然现在阶段想要铸造数量很多的大炮我们做不到,但至少我能支付公沙·德西劳先生他们一行人的报酬,培训工匠和炮手,让大明自己的工匠把铸炮的技术传承下来,这样就能替大明保留火器制造的一点火种,不至于沦落到与蛮夷为伍。”

    这番话很对孙元化的胃口,他连连点头,还感慨道:“朝中除了恩师徐部堂和我本人之外,没有几个人重视火器。这次我亲手训练的孔有德等人叛乱,朝中更是会彻底断了打造火器装备官兵的念头,我与恩师多年的努力和心血就有可能付之东流。没想到最后还是依靠你这样的有识之士凭借个人之力来维持。如果你能做到,我就算到了九泉之下,也会感激你的。”

    陈雨趁机说:“现在公沙·德西劳等人脑袋一根筋,说是与你有约在先,不接受其他人的聘请。既然孙军门赞同我的意见,就请当面亲口解除与他们的雇佣约定,一来是便于将铸炮技术流传下去,二来也能让这些跟随你多年的人有一个好的出路,也不枉你们相识一场。”

    这话说得在情在理,孙元化想了想,没有推脱的理由,便朗声对公沙·德西劳说:“公沙,我已经深陷囫囵,即将被送往京城治罪,无法再主持登州铸炮事宜,而且新来的巡抚未必会重视火器。你们无处可去,不如便就此结束雇佣关系,去为陈百户效力吧。把铸炮技术传承下来,也算是我为大明做的一点贡献。这样就算到了天国,我也会心安的。”

    公沙·德西劳说了一句话后,紧紧握住孙元化的手,陆若汉则同步翻译:“协议正式解除,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与照顾,希望主能保佑你!”

    接下来葡萄压人与孙元化依依不舍地告别,陈雨在一旁暗自点头,看来这群雇佣兵的职业操守还是值得信赖的。

    出了巡抚衙门,公沙·德西劳对陈雨说了一句话,陆若汉翻译道:“将军阁下,我想我们可以谈谈工作内容和报酬的事了。”

    陈雨等的就是这句话,他微笑着说:“很期待与你们的合作,咱们回到寺庙坐下来慢慢谈。”

    寺庙的一间厢房内,陈雨与公沙·德西劳面对面正襟危坐,两人的属下除了张富贵和翻译陆若汉,其余人都没有在场,免得干扰谈判。

    陈雨开口说:“你们要做的事情和在登州差不多,我会挑选合适的工匠和军户,你们负责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铸炮工匠和炮手。威海卫也是临海,距离这里不远,气候和居住环境与登州很接近,相信你们能够很快地适应。至于报酬嘛,你可以开出价码,都是可以谈的。”

    公沙·德西劳叽里咕噜说了一番话,陆若汉逐句翻译:“德西劳先生说,他是整支队伍的统领,按照孙总督给予报酬的标准,他希望得到每年一百五十两银子的薪水,并且每月给予十五两银子用于支付额外开销,其余炮师每人年支一百两,每月另给十两银子的伙食钱。以上所有报酬,一年一结……”

    陈雨皱起了眉头,他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仍然没想到这些人的报酬要求如此之高,光公沙·德西劳一人的薪水就超过一名七品知县的俸禄了,而且不包括所谓额外支付的开销。这么算起来,一支12人左右的雇佣兵队伍,每年光工资就要支付二千多两,再加上造价高达三千两银子一门的红夷大炮,自己通过收私盐保护费积攒下来的小金库根本撑不了多久。

    旁边的张富贵更是目瞪口呆,心里想:奶奶的,同样是人,他们咋这么金贵呢?俺提着脑袋打盐枭,还不如这夷人动动嘴皮子来钱快?不过这话只在脑袋里转,不敢说出来。他看得出陈雨非常重视这些能铸炮的夷人,不合时宜的话不能说,坏了雨子的好事,肯定不会轻饶自己。

    陈雨迟疑间,偶然看到了陆若汉和那名被称为公沙·德西劳的葡萄牙人眼神中露出了一丝狡黠和窃喜,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感觉好像哪里不太对劲。

第八十九章 差点做了冤大头() 
陈雨低下头,避免被陆若汉等人看出自己的疑惑和踌躇,在谈判中处于被动。

    到底哪里不对劲呢?陈雨苦苦思索着这个问题。

    他迅速在脑海中回忆了一下与这些人接触的过程。除了与祖大弼的冲突是突发事件,看不出这些人的深浅外,后面与自己的谈话,他们未免表现的太耿直了,这里似乎有些不合情理。自己当时总以为这些雇佣兵有职业操守,契约精神意识很强,只怕是有些先入为主,高看他们了。

    在这个时代,大明不管是文化还是经济发展程度,都领先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远万里从欧洲来到东方的外国人,除了有宗教信仰和传教使命、能够忍耐异国生存环境困难的传教士,其余的人大多数都是在本国混的很不咋地,才会冒险远渡重洋来到这里淘金。

    诡异的地方就在这里。公沙·德西劳这些雇佣兵既然是来淘金的,没理由在失去了一份报酬不错的工作后,以所谓的契约精神为理由,拒绝另一个雇主伸出的橄榄枝。

    陈雨相信,这个年代不乏尊重契约的人,东方西方都有,而且中国古代一般没有后世那么具体、完善的书面合同,做生意全靠信誉,论契约精神,比西方人只怕更好。但是,在异国他乡生存都有困难的情况下,谁还会这么耿直呢?至少不会是这些冲着银子来到东方的冒险家,就算他们信仰主,但也是要吃饭的。他们的老板孙元化很快就要凉了,傻子都知道该换老板了,又怎么可能拒绝自己的聘用?

    陈雨抬起头,看了一眼陆若汉,这位兼职通译,真正的身份是传教士。这些传教士能够大老远跑到明国,学到一口流利的汉语,还能忽悠孙元化这样的封疆大吏死心塌地信仰天主教,又岂是一根筋的角色?如果这么不懂变通,早就不知道冒犯了多少人,哪能在大明扎下根来?

    妈的,差点被这些家伙骗了。陈雨脑补了一下当时自己提出聘用要求之后陆若汉和德西劳等人的对话,应该大概是这样的场面:

    陆若汉说:“德西劳先生,这个明国的武官想要聘用我们,你怎么看?”

    “这稍微有些麻烦,孙总督聘用我们时,曾经说明我们不能再接受其他人的聘用,只能在登州帮他铸炮、培训炮兵,如果违反这一条,他有能力让我们在明国境内接不到第二单聘用协议。他是权力很大的官员,毫无疑问能够做到这一点。而且这件事如果由我们来毁约,也会影响我们的名誉和信用……”

    另外一个葡萄牙人说:“德西劳先生,我插一句话,这个武官说孙总督很快就会被送到首都接受皇帝的审判,很可能被送上绞刑架,那么我们之间的协议就自然终止了,并不影响我们接下一单生意。就算有人追究这事,只要离开这个城市,谁还会在乎孙总督生前说过的话,最坏的结果,大不了我们不在明国混了。”

    “科德略,你说的很对。我们可以引导这个武官主动向孙总督提出解除协议,这样就能完美的解决这件事。另外,看他的渴求程度,我们似乎可以大幅度提高薪酬的标准,反正这些明国的官员很有钱,而且他们通常自视清高,羞于讨价还价,这一点可以利用……”

    ……。。

    一定这这样!陈雨懊恼地拍了拍头,如果不是多个心眼,只怕自己就被这些人坑了。多花了冤枉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能够轻易被骗的老板,只怕很难得到雇员的尊重,如果这次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以后又怎么树立威望,管理队伍?当下不禁感叹:洋鬼子到底没有天朝的百姓朴实。自己也不是小说里的龙傲天,配角一出场纳头就拜的戏码终究是虚构的,收几个洋小弟还要斗智斗勇。

    陆若汉见陈雨没有及时接话,解释道:“我们并没有坐地起价,在孙总督那里,也是同样的薪水标准。如果不相信,你可以去问。”

    “没这个必要。”陈雨心想,这些葡萄牙人一定是猜测自己不大可能再转回去向孙元化询问报酬的问题,才故意这么说。他说,“我可以保证你们维持基本相同的报酬水准,但是支付的方式可能需要作出一些细微的调整。”

    陆若汉不解地问:“调整?”

    陈雨仔细想了想,撇开这些人坐地起价的行为,就事论事,他们是专业技术人才,待遇远比普通士兵高是理所当然的,但至少在目前阶段,差距不能太大,否则造成其他军户心里不平衡。只有等铸出了几门大炮,在实战中看到效果之后,大家心服口服,再逐步提高葡萄牙人的薪酬标准,才是更好的选择。更何况,想给自己设套,自然不会让他们得逞。

    “陆若汉先生,请你告诉德西劳先生,我们可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然后报酬在起步阶段要在你们提出标准的基础上稍微降低一点,但可以逐年提高。比如第一年支付德西劳先生一百两银子,不另行支付额外开销;其余人则支付八十两银子,伙食钱也免掉——但我保证免费提供一日三餐,专门给你们请个厨子都可以——至于第二年,所有人的报酬可以提高一半,第三年增加一倍,如何?”

    德西劳和陆若汉嘀嘀咕咕了一会,然后由陆若汉回答:“这个提议我们可以接受。”虽然起步价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而且比原来的报酬更少,但考虑到年年可以按比例增加这个因素,从长远来看,将来会比孙元化提供的报酬标准高不少,他们自然也懂得见好就收。

    陈雨微微一笑,这样逐年递增的方式,看上去收入涨幅相当可观,但第一年的薪酬总额比他们的报价少了一半,而且用请厨子的方式免掉每人每月十两的伙食费,绝对划算——请一个厨子一年最多几十两银子,但可以省下一千余两。更重要的是,用逐年递增的协议可以将这些雇佣兵长期留在威海卫。

    至于第三年之后怎么计算报酬,陈雨没有明说,给了对方可以继续翻番的错觉,但其实可以抠字眼,将第三年的薪酬标准固定下来,一直沿用下去。虽然利用文字游戏算计这些人不厚道,但他们玩心眼在先,就不能怪自己了。

第九十章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谈妥报酬后,陈雨对德西劳和陆若汉说:“协议谈妥,便请诸位跟随我们在寺庙里委屈几日,等此间事了,就返回威海卫。切记一条,如无必要,最好不要外出,免得碰到关宁军的人,只怕会找你们的麻烦。”

    陆若汉想到凶神恶煞的祖大弼,打了个寒颤,连连点头:“有道理,你们有句话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我们最好不再与这些人见面,免得遭遇无妄之灾。”

    接下来的日子,朱大典整顿兵马,维持秩序,协助陈应元熟悉登州事务,早日接管登莱,陈雨等人没什么事,就老老实实呆在寺庙里,足不出户。不知道朱大典最后如何处置祖大弼,反正也没人找上门来闹事,这一晃就是四五天过去了。

    就在陈雨琢磨着何时向朱大典请求返回卫所时,陈应元派人找上门来了,说是请他到衙门商议要事。上官相邀,陈雨自然不敢不从,带着张富贵和十几个军户出门直奔巡抚衙门而去,为了稳妥起见,他还带上了顾影,防止祖大弼想不开当街行凶。

    此时的巡抚衙门是朱大典和陈应元共用,朱大典身为大军统帅,属于临时占用,而陈应元则是这个衙门的真正主人。

    在后院的书房内,陈应元接见了陈雨。相比于朱大典的老练与精明,陈应元多了几分文人的儒雅,让人感觉更平易近人。

    待陈雨行礼之后,他抚须笑道:“陈百户,此次被抽调平叛,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生擒李应元、出谋划策协助朱延之攻打登州城,这些功劳足以让你官路亨通,可喜可贺啊!”

    陈雨连忙说:“陈军门言重了,些许微末功劳,都是仰仗您和朱军门运筹帷幄,不足挂齿,至于出谋划策更不敢当,下官不过是提供了一个思路作为参考,最终能够顺利拿下登州,还是朱军门调度得当,可不敢居功。”

    陈应元越看这个百户越顺眼:有能力、会做人,而且不居功自傲,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哪个做官的不喜欢这样的下属呢?他沉吟道:“今日找你来,其实也是出自本抚的私心。现在本抚刚刚赴任,登州遭遇叛军荼毒,百废待兴,身边急缺人手,如果你愿意的话,来做我的标营参将如何?俸禄方面你不用担心。至于你这些属下,都可以带过来,威海卫指挥使司那边,我会打个招呼,调人应该没有问题。”

    陈雨万万没想到陈应元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一时间陷入了为难。

    其实他内心的选择很明确:虽然巡抚标营的待遇比一般的营兵要好很多,比卫所更是强上十万八千里,而且从正六品的卫所百户到正三品的参将,还是巡抚标营的统领,说是一步登天也不为过,但并非他所愿。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跟在巡抚身边做个唯唯诺诺的跟班,哪有自己在一亩三分地上猥琐发育来的自在?

    但是直接拒绝陈应元,无疑是极其不明智的行为。登莱巡抚权力极大,山东的东三府都在他管辖之下,军政民政一把抓,卫所也躲不过他的权势,无论如何不能得罪这个新任巡抚。

    陈应元见陈雨不说话,失望之情溢于言表:“怎么,是本抚这个梧桐树引不来你这只凤凰?”

    陈雨脑袋急速思索了一番,然后接上了话头:“哪里,军门多虑了。能够做标营参将,是下官上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