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铁卫 >

第232章

大明铁卫-第232章

小说: 大明铁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甚至一病不起也并非没有可能。所以,豪格想趁着这次机会,仗着皇帝长子的身份,在多尔衮不在的情况下搏一把。只要在皇太极病倒的时候站出来力挽狂澜,就能挽回自己的声誉和形象,夺回往日的荣光。至于皇太极万一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是否要为争夺皇位赤膊上阵,他还没敢往那方面想。

    他望着济尔哈朗和岳托等人,心想:岳托和他老子代善所在的两红旗,历来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想必不会在这个时候轻易表态。而济尔哈朗身为镶蓝旗旗主,本身是皇太极的嫡系,在皇太极人事不省的前提下,多半会和两黄旗、自己的正蓝旗站在同一条战线,支持自己。那么剩下的威胁,就只有多尔衮兄弟所在的两白旗了。只要趁多尔衮不在,想办法得到各旗主的支持,坐上主帅的位置,那么多尔衮再不情愿,也只能服从自己了,否则就是对整个满蒙八旗为敌。

    果然,岳托在吃了一惊后,慢慢恢复了平静,嘴唇紧闭,不发一言。而济尔哈朗犹豫片刻后,开口道:“军不可一日无帅,肃亲王虽然提得仓促,但道理确实如此。大敌当前,圣躬违和,为避免军心涣散,给文登营可乘之机,推举一个合适的人选充任主帅也未尝不可。”

    豪格心里松了一口气,果然岳托和济尔哈朗的反应都在他意料之中。

    可是这时一个年轻的将领站了出来,发出了不太和谐的声音。

    “合适的人选充任主帅?嘿嘿,肃亲王这番做作,只怕是想自己卷袖子上吧?”

    豪格定睛一看,居然是多铎。他恼怒地说:“本王可没说这话。各旗的旗主、固山都在,主帅的位置能者居之,有何不可?再说了,就算在场的人推选本王又如何,论资历、战功,还有更合适的人选吗?”

    多铎冷笑一声:“更合适的人选自然有。比起你的有勇无谋,我十四哥文武双全,才是统领大军最佳人选!”

    豪格最忌讳的就是这个名字,他忍不住把手放在刀柄上,低声喝道:“败军之将不足言勇。你眼中英明神武、文武双全的十四哥可是在这城墙下被文登营打得找不到北,连带着饶余贝勒也战死了!”

    多铎毫不示弱:“说人之前先把自己的腚擦干净,你怎么不提自己在铁山全军覆没,还让安平贝勒被生擒,送入京城让明人羞辱折磨,酿成大清几十年的奇耻大辱?”

    豪格再也按捺不住,“锵”的一声抽出顺刀,大喝:“闭嘴!本王跟随父皇南征北战之时,你还在学走路呢,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凭什么来教训本王?”

    多铎年轻气盛,毫无畏惧,当下也抽出佩刀,针锋相对:“想比划一下吗?奉陪到底!”

    其余人见状,连忙来劝,毕竟阵前内讧是军中大忌,何况冲突的双方分别是正蓝旗和镶白旗的旗主,权力和影响不是普通将士能比拟的。

    一番唇枪舌战之后,两人终于被其他人拉开。离开大帐后,两人满脸戒备,各自退回了自己营中。

    豪格在自己营寨里几乎是咆哮着说:“命令正蓝旗所有披甲人和余丁,做好迎战准备,防止两白旗生事!”

    多铎也在自己大帐里交代各梅勒章京和牛录章京:“下令各部枕戈待旦,以防有变。另外,赶紧派人通知十四哥,让他马上回来,免得被豪格那个莽夫占了便宜。”

    正蓝旗和镶白旗都在暗地里调兵遣将,紧张肃杀的气氛陡然笼罩了整个清军营寨。

    京城兵部。

    “啪”的一声,陈雨把一张信笺拍在了案几上,高兴地说:“很好,鞑子没能盼来我和皇帝的内讧,反倒他们自己内讧了。来人,把人都叫到兵部来,商议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

    注1:鼻衄就是流鼻血,不过皇太极的流鼻血并非偶发,而是宿疾,为此满清常年向朝鲜索取青竹、生姜等可以清热散毒、生津止血的药材。

    注2:皇太极体胖,有高血压,风眩其实就是高血压的并发症,如头晕、咳痰等,包括流鼻血。

第五百三十三章 求战() 
京城,兵部衙门。

    原本是兵部官员办理公务的大堂现在变成了文登营的作战指挥室,从陈雨到各级军官齐聚一堂,平时高高在上的兵部主事和书吏们腾出自己的位置,干起了跑堂的差使,端茶递水。

    “各位,把你们从各处召回来,是有比捐饷更重要的事情商量。”陈雨说,“捐饷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鞑子,现在鞑子出现了内讧,是我们的机会,大伙群策群力,商量一下怎么收拾鞑子。”

    张富贵说:“反正捐饷已经差不多了,是可以腾出手打鞑子了。”

    蒋邪也说:“侯爷定下三千万两的目标,已经达到了,还略有超过,捐饷可以告一段落了。”

    张富贵忍不住咋舌不已:“俺知道京城里的皇亲国戚和大官们有钱,没想到有钱到了这个地步。啧啧,两天时间,三千万两啊!这得让刘公岛收多少条船的买路钱才能攒够?”

    陈雨微笑道:“天下最有权势的人都齐聚京城,逼出这么多银子也是意料之中。不过若论富庶,无人能比得过江南,改天去江南敲敲竹竿,只怕把你吓着。”

    张富贵嘿嘿笑道:“有钱人虽然多,但皇帝都未必能从他们身上榨出银子,说到底还是侯爷有办法。”

    “呵呵,本官手里有兵,又和这些人没有利益瓜葛,做起事来自然没有羁绊。”陈雨说,“但眼下最要紧的事就是打鞑子。据安插在鞑子内部的细作回报:皇太极忽然身体抱恙,人事不省,鞑子十万大军群龙无首,豪格等人蠢蠢欲动,想要借机掌握权柄,多尔衮兄弟自然不会肯,其余人态度暧昧不清,弄不好就会有一场内讧。只要鞑子不是铁板一块,咱们出手就能事半功倍,召集你们前来,就是商议怎么打。”

    张富贵跃跃欲试:“干就完事了呗,咱们又不是没打过鞑子,豪格和多尔衮那样牛皮哄哄的角色,还不是收拾了。”

    蒋邪淡淡地说:“如果邓范在这里,一定会反驳你:豪格、多尔衮虽然名声在外,但三五万军队和皇太极亲自统帅的十万大军还是有很大区别,毕竟之前面对的只是正蓝旗或正白旗,而这次要面对的是鞑子八旗主力,皇太极把家底都带来了,又岂是容易对付的?”

    张富贵讪讪地说:“俺有自知之明,领兵打仗是不如你们的。不过邓范一向老成持重,这么说也是正常,老蒋你可不一样,豪格就是被你打趴下的,换做皇太极,你也不会怂的,对吧?”

    “你猜错了。”蒋邪摇摇头,“平时我和邓范打仗是不同的路数,但这次我也会选择稳妥的战术,不会冒进。豪格和多尔衮先后败北,除了咱们文登营实力过硬之外,他们过于轻视咱们,准备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皇太极冒险倾巢而出,为的就是借着‘清君侧’的内讧除掉咱们,可见他对文登营的忌惮和重视到了何种程度。所以,这一战要么不打,要么就是硬碰硬,没有丝毫取巧的余地,不能不慎重。”

    “蒋邪说的不错。事关明清两国国运,没有犯错的余地,输了就翻不了身,必须谨慎。”陈雨赞同地点头,“皇太极为了这次入关,几乎掏空了家底,就算毫发无损地返回盛京,短时间内也很难恢复元气,要是能给予重创,以鞑子单薄的人口底子,最少十年才能缓过来;我们这边也一样输不起,虽然是本土作战,但还要防备京城这些勋戚大臣,甚至是皇帝本人,他们不趁机兴风作浪就不错了,也不要指望能给予文登营什么实质帮助,如何在保证前线作战的同时后方不乱,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张富贵皱眉道:“京城这些皇亲国戚和大佬,被逼着捐饷,心里不痛快,要是有机会,肯定下黑手,指望他们支持文登营打鞑子,怕是难。可是放着鞑子军心不稳、群龙无首的机会不狠狠揍他丫的,那就太可惜了!”

    众人都把目光聚集在陈雨身上,如何在稳控京城局势和大战鞑子之间取得平衡,就看这位统帅的手段和魄力了。

    陈雨自信地说:“事在人为,再难的事情也有解决的办法。大朝会之后,皇帝已经下了圣旨让朱大典和赵梓隆入京任职,本官也派人传令邓范领军北上,水师的船已经去登州接应,走水路快得很,估计这两天就能到。只要赵梓隆和邓范一到,由他们坐镇京城,加上方正化掌管御马监,陈新甲在兵部调度,唐世济在内阁为奥援,其他人再怎么折腾,也翻不出本官的五指山!”

    蒋邪轻轻击掌叫好:“邓范领兵控制外城,赵梓隆和方正化分别压制京营和腾骧四卫,陈新甲和唐世济掌控兵部和内阁,朱大典再管住户部的钱袋子,就算皇帝也掀不起风浪,何况那些尸位素餐的勋戚大臣?”

    众人纷纷点头,手握兵权,再管住了这几个要害部门,的确可以放心地出城去打仗了。

    陈雨说:“后方安顿好,接下来就是部署如何作战了。本官心中有了一些计划,大伙一起商量商量,看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补充的……”

    兵部衙门的商议持续到了深夜,兵部的小吏们点燃了烛火,在外面挂上了灯笼,直到街上二更的梆子声响起,大堂内外仍然是灯火通明。

    次日,金銮殿。

    崇祯端坐于龙椅之上,下方站满了文武大臣,表面上看起来与平时的早朝没有任何区别。但包括崇祯在内,所有人都知道,一切都不一样了,主导朝会走向的不再是皇帝,而是站在武臣首位的那个男人。

    王承恩按照流程宣布百官可以奏事后,陈雨毫不客气地出列,朗声说:“陛下,本官收到消息,伪汗皇太极自从广渠门受惊之后,至今没有完全清醒,无法主事,现在肃亲王豪格试图接管大军,而多尔衮也有此意,两黄旗、两蓝旗隐约支持前者,两白旗支持后者,两红旗观望,八旗分成了三派,大军群龙无首,正是出战的大好时机,请求陛下准许文登营出城求战。”

第五百三十四章 皆大欢喜() 
陈雨的话引发了大殿内的一阵骚动,百官吃惊地面面相觑,以眼神交流着心中的惊奇与震撼。自从“清君侧”以来,陈雨一再刷新他们的认知,以往的官场经验似乎都不适用于陈雨,他们发现越来越看不懂这个年轻、强势的文成侯了。

    陈雨练兵打仗的本事独步天下就不说了,野心和魄力也是极其惊人。受了朝廷的打压就敢悍然起兵“清君侧”,而且成功率这么低的事情居然就让他干成了,一举成为凌驾于百官之上的权臣,一向刚愎自用、态度强硬的皇帝也被迫妥协,俨然一个大明版的曹操横空出世。做到了这个程度还不算,脚跟没站稳就把矛头对准了全城的勋戚大臣,几天之内硬生生榨出了几千万两白银,丝毫不在乎得罪整个京城的权贵圈子,再次颠覆了众人的认知。现在,在把皇帝和大臣得罪了个遍之后,居然要主动要求出城与皇太极硬刚!

    很多人心里都想,这家伙内外树敌,两面出击,是自以为铜头铁臂、刀枪不入吗?就算他手握重兵,不怕城内权贵反水,难道就有把握撼动皇太极吗?要知道,这次可不是多尔衮的一支偏师,而是整个满蒙八旗的十万精锐!要是轻易就能击退,朝廷这么多年来又何须花费重金打造辽东防线?

    出征的提议太过震撼,反倒让所有人忽视了一个细节:陈雨能够及时掌握满清大军的一举一动,情报收集能力远在厂卫等机构之上。在明清之前的较量中,在情报战方面,明朝完全被满清碾压,除了彼此硬实力的差距外,情报信息不对称,对清军的行动部署一无所知,也是军事上处处被动的原因之一。

    与群臣的震撼不一样,崇祯的心情非常复杂。

    站在大明皇帝的角度,能够堂堂正正击败皇太极,是他登基以来就梦寐以求的事情,收复辽东更是他心目中足以载入史册的千秋伟业,要不然当年也不会被袁崇焕一句“五年平辽”忽悠,屁颠颠地为其堆砌资源、赋予极大权力。只可惜花费了无数人力物力,最后换来的只是皇太极率领大军势如破竹攻到北京城下,“五年平辽”成为泡影。现在领兵大将换成陈雨,过去一年多时间的辉煌战绩,似乎预示着陈雨能完成袁崇焕时代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击溃卷土重来的皇太极,甚至收复辽东都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但是在这种非常时期,如果陈雨击败皇太极,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打崇祯的脸。皇太极作为大明宿敌,这次入关却是崇祯纵容所致,目的就是为了借助外敌之手解除内部危机,说起来不甚光彩,但只要按照计划进行,道德的污点可以设法粉饰掩盖。只可惜随着陈雨的入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以下犯上的罪臣摇身一变成了掌控朝堂的权臣;暂时与明朝廷妥协、“助明平乱”的皇太极又回到了原来的宿命之敌角色。陈雨站在了大义名分的制高点,与皇太极的战斗,胜了就是千古留名的功臣,即便输了也是悲壮的英雄,无论结局如何,崇祯都颇为尴尬。

    除去立场的尴尬,崇祯对陈雨的观感也变得纠结起来。原本对其足以动摇皇权统治的“清君侧”行为非常反感,不过敢怒不敢言,但捐饷的成功,又让崇祯看到了陈雨的另一面。如果没有之前的以下犯上,这样能打仗、能聚财的武将简直是百年难遇的人才,足以成为崇祯能够倚仗的国之栋梁,甩袁崇焕等人几条街。

    怀着纠结的心情,崇祯忍不住问:“爱卿真的想好了,有把握吗?”

    此刻,连他自己也说不清到底希望陈雨是胜还是败。

    陈雨信心十足地回答:“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臣也不敢托大自称必胜,但有八成的把握重挫皇太极,铸就老奴起兵以来最辉煌的胜绩,让大明扬眉吐气,让陛下成为三朝以来最成功的帝王!”

    三朝以来最成功的帝王!

    崇祯全身的血液一下就变得沸腾起来。从万历开始,到天启皇帝,再到自己,面对辽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