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铁卫 >

第227章

大明铁卫-第227章

小说: 大明铁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郏绻淮砗帽舜说墓叵担慌伦约赫飧鍪赘ㄖ徊痪镁鸵孟汀

    唐世济很想低调,但是入阁的喜悦实在掩饰不住,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闻言笑呵呵地回答:“今后还要请首辅多多指教。”

    “指教不敢当,同朝为官,都是为朝廷效力,不过以前的分工不同而已,到了内阁如何办差,本官倒是可以传授些经验。”

    两人客套了一番,温体仁切入了正题。

    “文成侯以大将军总督天下兵马,而且不是临时差遣,此事在本朝尚无先例,圣上又把此事交给内阁处理,本官着实有些惶恐。为了办好圣上交代的差使,不耽误文成侯的大事,如果唐大人有空,就现在一起去内阁商议如何?”

    唐世济一听,这是好事啊,当下连连点头:“有空有空,首辅有命,敢不遵从?”

    按照惯例,卸任原来的官职任命为大学士后,还要移交衙门的差使,走一些官面的流程,真正到内阁办公,融入这个圈子,没有个把月是办不到的,现在借着这个机会立刻进入角色,对唐世济来说求之不得。

    两人一边寒暄一边往文华殿走,路上陆续有其他内阁成员赶上来,加入队伍。与温体仁一样,这些平时眼高于顶的大学士对新成员很是热情,左一句右一句套近乎,隐然把唐世济包围在中间,众星拱月,首辅和次辅反倒落在了外围。

    到了文华殿南面的一排三进的房子,众人停下脚步,按照排名先后鱼贯而入,唐世济被推在次辅吴宗达之后,第三个进去。

    跨入门槛之后,唐世济看着眼前的一切颇为感概,虽然内阁的房子比起旁边恢弘的宫殿毫不起眼,却是大明权力中枢极其重要的一环,进入这里办差,是所有文官毕生的终极追求,今日自己总算得偿所愿。

    众人坐定之后,温体仁清了清嗓子:“散朝之后再请诸位前来,是要辛苦诸位,把陛下在朝会上交代的事情敲定。”

    文渊阁大学士王应熊是温体仁的嫡系,向来紧跟首辅的脚步,闻言会意地接上话头:“为国事操劳,何苦之有?是为了文成侯以大将军总督天下兵马的事情吧?虽然此事从无先例,但也不难,不过先要把尊讳定下来。”

    虽然尊讳、名号只是个形式,但文成侯实际控制了朝堂,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众人不敢轻视,更是想讨好文成侯,抱紧这根目前最大的粗腿,个个绞尽脑汁想了起来。

    同为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钱士升试探着说:“不如叫镇远或者平远如何?”

    温体仁直接否定:“这些都是四品将军常用的名号,如何配得上文成侯。他老人家马上要晋升国公,并掌管天下兵马大权,如此敷衍,圣上和文成侯都不会高兴,责怪下来,我们承受不起。”

    次辅吴宗达慢吞吞地说:“本朝开国时倒是有过大将军,不过并非常设,现在不过是把临时的差使固定下来,并扩大了领兵之权,不如就沿用如何?”

    温体仁问:“真是惭愧,本官不记得开国时大将军有何尊讳了,吴阁老可还记得?”

    “本朝开国元勋徐达、常遇春等人曾担任过此职——唤做征虏大将军!”

    “征虏大将军?”

    这个听起来很久远的称号唤醒了众人尘封的记忆。

    征虏大将军是明代将军重号,明初曾有徐达、常遇春、蓝玉等开国名将相继担任过。大将军下面又设副将军,征虏副将军又分左、右、前、后,适应战时分路统兵出击而设置,名将汤和也担任过征虏左副将军之职。

    不过这个征虏大将军是临时的差使,作战时挂大将军印,战争结束后就撤销,并非常设。吴宗达的意思就是,将这个临时派遣的职务变成常设,就像巡抚和总兵一样——这两个职务原本也只是临时差遣,后来慢慢变成了常设的固定官职。

    温体仁点了点头:“既然有这样一个现成的名号,沿用也无妨。不过为了显示与临时差遣的区别,也为了表示对文成侯的尊重,本官建议官面行文时加上几个字,称为‘护国征虏文武大将军’,平时为了称呼方便,可以简称为征虏大将军或大将军。”

    众人对加上的前缀没有异议,虽然略显浮夸了点,但是比起历代皇帝动辄一二十个字的谥号——比如天启的“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万历的“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已经算得上简朴了,便纷纷表示赞同。

    温体仁继续说:“原本还要加个天下兵马大元帅的称号,以显示文成侯总督天下兵马的权力,不过本朝从没有这样的先例,再加上设大将军本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就不弄这些花哨的虚名了。既然大伙意见一致,便请应熊执笔,把我们拟定的尊讳写进折子,奏请陛下圣裁。另外,折子里要写明文成侯如何统领天下兵马的细节,也辛苦应熊跑一趟,其中章程,请文成侯示下。”

    王应熊丝毫不觉得一个内阁大学士跑去向一个武将请示有何不妥,眉开眼笑地领命:“下官定会办得妥帖,请首辅大人放心。”

    吴宗达、钱士升等人当做没听见,眼观鼻鼻观心。

    等到事情商议完毕,各自散去后,钱士升在途中追上了吴宗达,瞧了瞧左右无人,悄悄地问:“吴阁老,论资历,您是两朝元老;论职位,您是内阁次辅。往日不和温长卿一争长短也就罢了,现在他和王应熊等人沆瀣一气,向一个武官低头,败坏的可不止他几个人的官声口碑,连带整个内阁都被拖下水,旁人只会说内阁的大学士们阿谀奉承一个武夫。难道您老看得下去?”

    吴宗达脸色平静,慢吞吞地回答:“抑之,等你到了老夫这个年纪,就会看开了。只要不瞎,谁都能看出来温长卿是要迎合讨好陈雨,新进来的唐世济更是陈雨的心腹,加上王应熊等人,就凭我们两个,又能如何?如今陈雨借着‘清君侧’的势头如日中天,俨然凌驾于皇权之上,朝堂之上人人敢怒不敢言,生怕成为第二个杨文弱或者惠世扬,你的脑袋难道比圣眷加身的杨文弱更硬?”

    “难道就任由武夫弄权、佞臣当道?”钱士升有些不甘心。

    吴宗达摇摇头:“老夫半截入土的年纪了,不想折腾,安安静静熬完今年,就上奏乞骸骨,归乡养老,朝堂的风风雨雨,就让你们这些后生去闯荡吧!”

    钱士升一时无话可说,眼睁睁看着吴宗达颤颤巍巍走远,半响之后跺了跺脚,扭头走回了内阁。

第五百二十三章 立威() 
新鲜出炉的“护国征虏文武大将军”此刻没有闲着,正带领兵部的大小官吏和京营的将领们在广渠门“现场办公”。

    站在城墙上,陈雨对众人交代:“清算佞臣的事可以慢慢来,交给三法司去审便是,但是鞑子这两天就要抵达京师,重新布置城防的事情刻不容缓。原来的防御体系漏洞百出,必须全部推倒重来!”

    京营的将领们非常尴尬。换做别人来指责他们办事不力,这些勋贵子弟可能还不服气,只怕当场就要驳回去,可是这位爷发话,谁敢说个不字?从身份地位来说,陈雨一夜之间从地方军阀摇身一变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而且手握天下最强的军队,就算指鹿为马也无人敢质疑;从事实来看,带领几万大军毫发无损入城,就是京城防御不堪一击最好的证明。

    陈新甲立刻附和:“国公说的没错,得亏昨夜入城的是文登营,要是让鞑子入城,后果不堪设想!城防必须重新布置,而且要以文登营为核心,把京营和腾骧四卫、五城兵马司的人都撤下来,免得他们尸位素餐,让城防形同虚设。”

    陈雨摆摆手:“礼部未走完流程,朝廷的封赏未下来,本官的爵位还只是侯,现在叫一声国公还早了点。”

    陈新甲满脸堆笑:“迟早的事,国公不必过谦。”

    其余人也纷纷附和,“是啊,不过是走官面流程的事,圣上钦点的爵位,最迟三五天就册封了,国公太谦虚了。”

    “好了,这些虚名上的事不多说了,正事要紧。”陈雨说,“本兵提议城防以文登营为核心,这一点本官赞同,以文登营的实力,也不用谦虚客套。不过其他各部也不能闲置,要合理利用资源。”

    陈新甲恭敬地说:“如何布防,请国公示下。”

    京营的将领们心中颇为鄙夷,堂堂兵部尚书,身为大明军事力量的管理者,居然对一名武将这般毕恭毕敬,当真失了朝廷重臣的体统。但这话只敢在心中腹诽,万万不敢说出口的,他们也全然忘记了,自己也是武人身份,与陈雨是同行。

    陈雨指着城楼说:“各处城门及城墙的防御力量,以东江镇步军为主、民勇为辅,文登营及东江镇马军作为机动兵力,镇守城内,不上城墙;京营和腾骧四卫的人马,作为辅助兵力,打仗不行,搬运粮草器械总是可以的,至于五城兵马司的兵勇,就不用守城了,干回他们的本职,缉拿盗贼、维护治安即可。”

    一听这个安排,京营的勋贵子弟们和腾骧四卫的太监、将领们有些骚动起来,一个个满脸愤懑,甚至有人下意识地往前走了两步,似乎要和陈雨理论。安排守城也就罢了,可是连民勇都被重用,他们这些正牌子官兵,天子门生,居然沦为搬运粮草器械的苦力?士可杀不可辱,真要接受了这种安排,以后在京城怎么抬得起头?

    结束了潜伏角色,重新回归的张富贵站了出来,“锵”的一声拔出佩刀,大喝道:“怎么,想动手以下犯上不成?”

    话音未落,护卫队的士兵们一拥而上,哗啦啦举起火铳,用刺刀对准了蠢蠢欲动的将领们。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将领们僵在当场,文官们悄悄往后退,生怕卷入冲突。

    一名将领忍住怒气,尽量用平缓的口气说道:“下官是腾骧左卫的监官简成文,文成侯明见:腾骧四卫属天子亲卫禁军,地位高于上十二卫,正式的职责是‘更番上直’、担任宿卫,也就是京城防务的紧急时刻,才会临时征调支援城防。按理说,只有御马监的掌印、提督太监才能直接调度,兵部并无指挥权。现在让咱们服从调遣也就罢了,可是搬运粮草器械,与民夫一般,只怕有些不妥,还请文成侯三思,不要僭越职权,擅自调动安排腾骧四卫。”

    这番话的意思很直白,我们是禁军,直接对皇帝负责,御马监才能调动,你根本无权指挥,更别说安排这些打杂的下贱活计了。

    陈雨不慌不忙地回答:“所谓辅助,当然不止搬运粮草器械这些简单活,真要打起来,也是要让你们顶上去真刀真枪和鞑子拼命的,情势危急时,哪里有窟窿就往哪里填,四九城的所有城门和墙头都是你们潜在的战场。不过话说回来……”

    话锋一转,他的语气变得凌厉起来,“以后不止是京城防务,天下兵马都将由本官指挥调度,御马监这种花架子衙门,本不必要存在,很快就会变革甚至裁撤,高起潜这个欺上瞒下、昏庸无能的阉人就是本官下一个铲除奸佞的目标,京营和腾骧四卫都要重新整顿改编,所谓的上十二卫、禁军也会不复存在,你们高人一等的心理优势,从今日起就得放弃!军令如山,让你们干什么,就得干什么,别说搬东西,就算扫茅厕,你敢说一个不字,本官立刻取你项上人头,杀鸡儆猴,让那些老爷兵看看不服军令的下场!”

    简成文听得一愣一愣,一时拉不下面子,梗着脖子还想辩驳:“下官不服,腾骧左卫的将士也不会服!除非御马监的高公公发话……”

    陈雨使了个颜色,张富贵大步上前,双手举起钢刀,用尽全身力气朝简成文兜头斜着劈了下来。

    刀光闪过,毫无防备的简成文被砍断了脖子,头颅冲天而起,滴溜溜转了个圈,重重栽落在地。他的躯体站立了片刻,然后轰然倒地,脖子断口处流出的鲜血,瞬间浸透了墙头的青砖缝隙。

    文官们哪见过这样血腥的场面,个个惊慌失色,忙不迭往后退,生怕头颅滚到自己脚下。

    陈雨环顾左右,沉声问:“对于本官的安排,还有谁有异议?”

    士兵们上前一步,明晃晃的刺刀对准了所有京城武将,肃杀的气氛笼罩全场。

    看着倒在血泊中身首异处的同僚,其余人再也不敢多说一句话,一下子安静得掉根针也能听见。

    陈雨挥挥手:“没有异议最好,大敌当前,本官也不愿多杀人,动摇军心。来人,把这厮的头颅挂上旗杆,示众三日!”

    等左右抬走简成文的尸首后,陈雨交代陈新甲:“具体如何布防,各部人马如何安置,请本兵安排,具体方案交给本官过目即可实施。”

    陈新甲从杀人立威的震慑中清醒过来,连连点头:“下官明白,请国公放心。”

    简从文这个出头鸟被打掉之后,再也无人敢反驳成语的话,也没人觉得兵部尚书沦为陈雨的跑腿有何不妥。

    陈雨满意地点点头:“防务的事请本兵费心操持,本官马上就要去办另一件大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守城的官兵要饷银、招募的民勇要抚恤银子和安家费,银子从哪里来?本官打算号召皇亲国戚、高官权贵捐饷,两日之内,我要看到三千万两真金白银!”

第五百二十四章 捐饷() 
次日朝会,文武百官早早赶到太和殿,无一人迟到或缺席,反倒是平日最勤勉的皇帝,却姗姗来迟,比往常晚了小半个时辰。

    这种情形是极其罕见的,崇祯历来以勤政著称,即位以后无论寒暑,从不无故缺席早朝,总是早早到场。百官小声议论着,猜测皇帝是不是因为被权臣干政,心怀不满,以此来表达抗议。

    大臣议论的声音虽小,但还是传入了站在最前方陈雨的耳中,陈雨听了却没有任何表示,昂首挺胸,等待崇祯的到来。

    等待了几盏茶的功夫后,崇祯终于在王承恩等太监的簇拥下从侧方进入大殿,缓缓坐在龙椅上。

    百官在鸿胪寺官员的主持下行礼后,就到了正式奏事环节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