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铁卫 >

第220章

大明铁卫-第220章

小说: 大明铁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忠旗点点头,“基本上和我打听的消息差不多,看来就是这些了,赶明儿就把消息传回去,告诉那边皇太极要出兵趁火打劫。等侯爷有了防备,打完胜仗,手握大权的那一天,我们只要活着回去,就能凭借功劳谋个一官半职,也不枉重回盛京吃这么多苦。”

    满泰摇摇头:“做不做官我不在乎,只要能让努尔哈赤的子孙亡国灭族,我这辈子都没有遗憾了。”

    张忠旗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定会的。到时候抓几个旗人贵族给你做包衣,哈哈……”

    两人交换完消息,一前一后离开了谷仓。

    次日,收到确切消息的情报司人员悄悄出发了,打算赶在皇太极誓师前通知远在北京的文登营大军,满清的决策层并不知道,文登营的探子就埋伏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所有的决策,对于陈雨而言都近乎透明,大军还未出发,动向就被对方掌握了。

第五百零七章 南征与暗战() 
崇祯九年(1636)十月初二,皇太极御驾亲征,举国南下,满清再一次悍然发动了入关战争,此时距离文登营发出檄文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

    为了赶在北京城的动乱分出胜负前抵达战场,把战事引向自己期望的方向,扭转满清的国运,皇太极不惜冒着“穷兵黩武”的骂名,在短短十来天的时间里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调动了所有的资源,拼凑家底组成了由满蒙八旗为核心、汉军旗和包衣辅佐的十万大军。大军组建完毕后,盛京的仓库里已经空得可以跑老鼠了,各旗青壮一扫而空,留下来的全是老弱妇孺,而且没有足够的粮食,能否顺利熬过这个寒冬还是未知数。

    浩浩荡荡的大军延绵十几里,一眼望不到尽头,满蒙八旗精兵在前,汉军旗和包衣等仆从军在后,各色金龙旗在强劲的秋风中猎猎作响。衣甲鲜明的兵士之中,夹杂着不少稚嫩的面孔,他们大多十四、五岁,脸上满是兴奋和紧张,四处张望——很多新征召的甲兵是第一次随军出征,除了狩猎,他们从没有离开故土这么远,眼前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这么新鲜。

    多尔衮扫视着这些年轻的披甲人,良久才收回视线,不易察觉地轻叹一声。

    一名年轻的将领策马赶上来,与他并驾齐驱,意气风发地说:“十四哥,陛下御驾亲征,南下去大明的花花世界,别人都高兴得很,怎么我见你一路上却闷闷不乐?朝堂之上,主张出征最积极的可是你啊!”

    多尔衮扭头看着这个年轻将领:“你没有与文登营交过手,初生牛犊不怕虎,自然踌躇满志。我虽然主张出征,但并不意味着对这次出征有十足的把握,当然高兴不起来。”这人正是他的亲弟弟,努尔哈赤十五子,镶白旗旗主,豫亲王多铎。

    多铎满不在意地回答:“十四哥你可是大清顶尖儿的人物,怎么吃了一次败仗就这般前怕狼后怕虎?文登营再厉害又如何,父王起兵以来,大清面对的精兵名将可曾少了?不管是袁崇焕、熊廷弼还是祖大寿、满桂,亦或是浙兵、川兵、关宁军,或许能嚣张一时,最后还不是败在大清手下。文登营当初侥幸打了几次胜仗,不过是大清没有足够重视罢了,如今陛下领十万大军南征,区区文登营还不是手到擒来?”

    多尔衮摇了摇头,指着那些稚气未脱的甲兵说:“我大清立国之后,何曾动用过这些从未上过战场的新丁?关外苦寒之地,人丁不旺,如果这些人不能活着回来,大清未来二十年都难以恢复元气!”

    多铎愣了愣,随即反驳:“十四哥你怎么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未战先言败?”

    “文登营是大清遇到过最强的对手,不能用祖大寿之流来衡量。”多尔衮说,“此人不仅练兵打仗有过人之处,谋略也是一流。你知道上一次陛下亲征朝鲜为什么铩羽而归?各旗的汉人包衣为什么南逃导致田土抛荒?鸭绿江为什么变成了大清勇士无法逾越的天堑?这都是文登营指挥使陈雨在背后作祟。”

    “真的假的?”多铎将信将疑,“他不过是一个带兵的武将而已,明国皇帝都做不到的事,他能做到?”

    “如果真的只是一个有勇无谋的武将,他就不会以‘清君侧’为名北上了,大清也不会有这次仓促的南征。”多尔衮遥望前方明黄巨伞下的皇帝仪仗,悠悠地说,“但愿陛下这次与汉人皇帝的联手,能铲除这个妖孽般的祸害。”

    众星捧月的仪仗中,皇太极坐在宽大的步辇中,闭目养神,似乎在思索什么事情。良久,他睁开眼睛,询问左右:“到哪里了?”

    “启禀陛下,再往前百里,就到山海关了。”

    “使者出发了没有?”皇太极问,“这次出征兵贵神速,不能从青峰口等处绕路,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入关。”

    一旁的岳托回答:“陛下,使者已经快马加鞭提前出发了,最迟后日就会有消息回来,想必明人也知道其中利害,虽然议和还在谈,但他们肯定会让大军借道入关的。”

    皇太极点点头:“入关之后,再派人联络明国皇帝和明军平乱的兵马,告诉他们,大清愿摒弃前嫌,与之携手,一起对付文登营。”

    “遵旨。”

    安定门外,文登军营。

    陈雨读完情报司递送来的信笺,脸色郑重。

    “皇太极不愧是枭雄人物,居然打起了联合朝廷对付文登营的主意。”

    王有田请示:“侯爷,接下来情报司该怎么做?”

    “现在就看我和皇太极谁动作快了。如果他十万大军在城破之前到达京城,与朝廷官兵夹击,我们一切努力都将化为乌有,甚至能不能活着回去都难说;如果我先一步进入京城控制局面,凭借城墙固守,皇太极就面临劳师远征、徒劳无功的局面,只能眼睁睁看着我在京城呼风唤雨却无可奈何。”陈雨将信笺重重拍在案几上,“给城内的人下死命令,三日之内,不管用什么手段,哪怕杀人放火,也要给我把城门打开,否则,让他们提头来见!”

    陈雨一声令下,城内最后的暗战开始了。

    深夜,陈新甲的府邸书房内灯火通明。

    一名武将被带入书房,一脸懵懂地望着正襟危坐的几名大臣:“部堂这么晚召唤下官有何吩咐……啊,宪台也在?”

    唐世济和陈新甲坐在上首,脸色凝重,身旁站着张富贵等人。

    陈新甲沉声说:“符将军,你负责广渠门的城防,职责重大,今日找你来,就是商议城防的部署。”

    这名武将是京营的副将,名叫符安康,率领神枢营(注1)中的守兵营驻守东面的广渠门。

    符安康有些疑惑,襄城伯李国桢兵败后被解除兵权并下狱,名义上京城各路守军的指挥权暂由兵部掌管,但这些文官很少过问具体防务,今夜唱得是哪一出?他不解地问:“下官驻守广渠门没错,但乱兵主力都在南面安定门,广渠门并无危险,维持现状即可,不知部堂要部署什么?”

    ——————————————————

    注1:京营又称三大营,包括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其中三千营嘉靖之后改神枢营,设战兵营、车兵营、守兵营、执事营共10个营,下设左右副将各、练勇参将、参将、游击将军、佐击将军等官职。

第五百零八章 图穷匕见() 
“乱兵主力虽在安定门,但东面的广渠门也不能掉以轻心。”陈新甲咳嗽几声,“本官决定招募民勇协助神枢营守城,以减轻你们的压力。从明日起,你们与民勇日夜轮流值守,每六个时辰一换。”

    他指着身侧的张富贵:“这就是兵部征招募的民勇领,手下有一批愿为国尽忠的义士,安家费和抚恤银子都由兵部筹措,足额拨付。”

    符安康疑惑地说:“部堂,这恐怕不合规矩吧?民勇协助官兵守城是惯例,但替换官兵单独值守城门的做法,从无先例……”

    站在陈新甲身侧的张富贵不耐烦地插话:“什么规矩不规矩,尚书大人说的话就是规矩,俺愿替你干活还磨叽啥?”

    符安康盯着张富贵冷冷地说:“本官与部堂说话,关你什么事?听你的口音,不是京城人氏,却是从哪个旮沓犄角蹦出来的?”

    唐世济拦住即将发飙的张富贵,和颜悦色地说:“符将军,本兵也是为了减轻京营的负担,并无他意,你只管按兵部的命令做事就好。”

    符安康退后两步,拱手道:“抱歉,京营担负守卫京城重任,只对圣上负责,兵部虽暂时统管城防,但管不到三大营的职司,部堂的安排,恕下官难以从命。还有,防务与宪台没有丝毫关系,也不需要宪台来指点下官做事。”

    陈新甲和唐世济脸色齐刷刷变了,这是明摆着不服从命令了。

    符安康冷眼看着几人,心里哼了一声,京营大多是勋贵子弟,可以给你们这些文官面子,但涉及军务,还有可能导致自己被追究罪责,就不惯着你们了。

    张富贵上前一步,眼神中透着一股狠厉。

    “时间紧急,没空跟你耗,实话跟你说了吧,你要是不答应,今晚就别想走出这扇门!”

    符安康先是一惊,继而大怒:“你算什么东西,敢威胁朝廷命官?陈大人,你招募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守城这事还有强买强卖的?”

    出乎意料的是,陈新甲和唐世济见张富贵急眼,反倒不吭声了,只是彼此对视一眼,然后无奈地摇摇头,对符安康的质问充耳不闻。

    张富贵哼了一声:“走官面的流程是不想节外生枝,但你给脸不要脸,就别怪俺捅破窗户纸了。现在你的性命,还有你儿子的命都在俺手中,听说你家三代单传,要是在你手里断了香火,还有什么脸面去下面见你的祖宗?”

    符安康冷汗瞬间流了下来,一股寒意从心底冒出。今晚这事无比诡异,突然冒出一个人来威胁自己,而且堂堂兵部尚书和左都御史居然还不敢吭声,这是什么情况?

    他感觉自己被卷入了一个天大的阴谋。

    张富贵等待了片刻,见符安康没有回应,催促道:“想清楚了没有?要么服从陈大人的命令,要么俺让人把你宝贝儿子的尸首送过来,让你们父子一起上路。”

    “慢着!”符安康连忙阻止。

    他确实如对方所说,子嗣不旺,三代单传,好不容易中年得子,看得比自己性命还重要。虽然不清楚对方是通过什么手段绑了儿子,但对方这么有恃无恐,只怕事情不会有假,这个险不能冒,相比之下,失职的罪责又算得了什么?

    他理了理混乱的思路,斟酌着说:“你要做什么我不管,只要不伤我儿性命,什么都可以答应。但是丑话说在前面,我只是个副将,手下还有坐营官、游击、把总,个个都是有来头的勋贵子弟,未必全听我的,要是有什么差池,不能怨我。”

    张富贵咧嘴一笑:“这个不用你操心。你手下那些有实权的将领,要么收了俺的银子,要么妻儿在俺手中,个个都听话的很,只要你这个主将答应按时辰换防,三天之后,贵公子完好无损送回府上。”

    符安康听得头皮发麻,对方这是要下一盘很大的棋,目的是什么不言而喻,其身份也呼之欲出了。可是他就算看出了一些端倪,又有选择的余地吗?

    一盏茶的时间后,符安康站在陈府大门外,任凭寒风吹拂也感觉不到冷,耳边一直回荡着对方的话。

    “符将军,俺要干什么你不必管,也不需要你做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不过是按照兵部的命令换防而已,广渠门出了什么意外,与你没有多大关系……”

    符安康在寒风中站立了许久,最终打定了主意,反正有兵部尚书和左都御史这些大佬挡在前面,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管他什么阴谋不阴谋,保住自己儿子的性命才是最要紧的。

    他一咬牙一跺脚,消失在黑夜中。

    与此同时,乾清宫也是灯火通明,崇祯正和杨嗣昌等人商议对策。

    “……鞑子要借道入关,还要与朕联手对付陈雨,虽然正合朕意,但与鞑虏沆瀣一气,朕又怎么向天下人交代?”崇祯忧心忡忡地问。清军在北直隶烧杀劫掠的罪行仿佛就在昨日,现在要和双手沾满大明军民鲜血的刽子手同流合污,他很担心被自己的臣民唾弃。

    “陛下的担忧不无道理,但安定门外的乱兵已成心腹之患,不可不除。”杨嗣昌的脸色在烛光下阴晴不定,“臣以为,咱们可以来个只做不说,不必正面回应伪汗皇太极,以免授人口实,但可以暗自下令给各路勤王兵马,避开鞑子大军,放他们到京城下与陈雨狗咬狗,坐山观虎斗,等时机成熟再给文登营致命一击。”

    崇祯觉得这样有掩耳盗铃之嫌,但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了,犹豫片刻点了点头:“爱卿掌管兵部事务,尽管放手去做便是,朕太累了,不能事必躬亲,平乱的重任便托付于卿。”

    杨嗣昌一听,这分明是皇帝推脱责任的手段,事要做,却不想背负骂名,万一有什么纰漏,勾结鞑虏的污点就得由自己承担。

    但即使明白皇帝的心思,他也没有办法,当下忍气吞声地回答:“请陛下放心,一切交给臣便是。”

    崇祯苍白而疲倦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爱卿是朕的股肱之臣,能否顺利平乱、中兴大明,就全靠你了。”

第五百零九章 收网() 
香河与蓟州交界处,尚可喜和吴三桂的战斗已经持续了七八天。

    经历过第一天的大战后,吴三桂从云端回到了地面,放弃了高高在上的心态,改变了战术,不再寻求一战定胜负。他已经认清了现实,东江镇不再是他心目中的鱼腩,在文登营的改造下,已经成了一支进可攻退可守的强军,而且人数是自己的四倍,正面对决无论如何都讨不到便宜。

    但是来都来了,又怎么甘心无功而返?吴三桂开始避免与东江镇正面决战,寻求迂回突破。老子打不过你,甩掉你总行吧?他的部队全员都是骑兵,关宁铁骑天下闻名,机动性在整个大明首屈一指,按理来说,即使不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