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铁卫 >

第182章

大明铁卫-第182章

小说: 大明铁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影乖巧地点了点头,毫无平日的飞扬霸道。

    安抚了独守空房一夜的顾影之后,陈雨往书房走去,脸上的表情慢慢严肃起来。

    王有田、王为民兄弟已经早早地在书房外面等候,陈雨看到二人之后,颔首示意,然后招手让他们跟着自己进了书房。

    坐定之后,陈雨说:“昨晚时间太晚了,所以有些事情留到今天交代。本官给你们兄弟两人一个重要的任务。”

    两人齐声应下:“请伯爷示下。”

    “昨晚虽然打发走了曹吉安,但是阉人都是睚眦必报的性子,绝不会善罢甘休。”陈雨说,“本官手上有兵,论官职、爵位也在他之上,加上陈军门,在山东境内他是奈何不了我的。但是要提防他在京城动手脚,毕竟是宫里来的,人脉不会差,而且可能会到皇帝面前给我上眼药。所以,本官决定……”

    兄弟两人挺起了胸膛,等着命令。

    “情报司选调专人赶赴京城,刺探一切不利于本官和文登营的消息,有必要的话,可以寻求左都御史唐世济、司礼监随堂太监方正化的帮助。”

    王有田点点头:“请伯爷放心。”

    “京城是天子脚下,达官显贵遍地都是,没有银子不好办事,本官写张条子,你找到商行顾总管,让他拨给你一笔银子作为活动经费。记住,不要怕花钱,但是一定要办好差使。”

    “遵命!”

    陈雨转向王为民:“内卫局这边,外松内紧,要加大管控和盘查的力度。鞑子既然能潜入山东,也必然会来威海卫,类似于夫人被掳这样的事情,决不能发生第二次,否则唯你是问!”

    王为民擦了一下脑门的汗珠,连忙说:“属下遵命!”

    打发走两人,陈雨又命人请来留宿府中的陈应元,开门见山地说:“老泰山,曹吉安这个阉人虽然奈何不了我,但是他的根基和人脉都在京城,昨天的事他肯定会想方设法报复,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陈应元点头道:“没错,虽然昨晚不得不放走他,但是这个梁子是结下了。另外,贤婿可能不知道,曹吉安虽然没什么本事,但他是曹化淳的人,不能不防。”

    “这个家伙居然是曹化淳的人?”陈雨有些愕然,立刻回想起乾清宫外碰见曹化淳的那一幕,“难怪上次入京面圣,皇帝会提出由曹吉安分管山东军务的说法,原来是曹化淳在作祟。”

    他想了想,斟词酌句地说:“我是这么想的:现在我节制山东境内全部兵马,等于掌握了全省兵权,如果我们两人能和山东巡抚朱大典同气连枝、共同进退,那么整个山东就如铁桶一般,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以不变应万变,即使曹吉安通过主子曹化淳打什么主意,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陈应元想了想:“山东、登莱巡抚加上你这个文登营指挥使?好主意,政军大权都在我们三人手中,除了圣旨,没人能撼动,即便是曹化淳亲至也无从下手。”

    陈雨傲然说:“全山东的卫所包括山东都指挥使司都在我的管辖之下,其余营兵也由我节制;您和朱大典一西一东,山东六府的文武官员都逃不出你们两人的五指山。在这样的局势下,区区一个镇守太监,不过是土鸡瓦狗尔,东厂提督也鞭长莫及。只是朱大典是否愿意和我们联手,只怕要老泰山出马才行。”

    “昨晚他的幕僚已经说得很明白了,看来朱延之也和曹吉安有不少过节,加上老夫和他的同门情谊,相信他会站在我们这一边的。”

    陈雨开心地笑了起来,没想到曹吉安成了促成他联盟两大巡抚的契机,倒是意外的收获。虽然陈应元的老丈人身份天然就是文登营的铁杆盟友,可是朱大典就不同了,要是没有曹吉安这个共同的敌人,未必会加入这个小团体。这样一来,京城和山东官场,自己都有了可靠的盟友,加上威海卫和朝鲜那边的布局,自己的政治、军事版图,正在慢慢的萌芽并成型,逐鹿天下的那一天,并不遥远了。

    发生在山东的这个小插曲在历史的长河中连朵浪花都算不上,时间的巨轮慢慢前行,几个月后,很快就到了崇祯八年(1635)秋天,沉寂了一段日子的满清又露出了狰狞的獠牙。

    青口山白羊峪长城(注1),一段长城的城墙上冒着浓烟,垛口上横七竖八挂满了尸体,城门洞开,密密麻麻的留着金钱鼠尾辫的士兵穿过门洞,从关外进入关内。山脚下,白底金边的金龙旗下,年轻的多尔衮骑在马上,看着身后满目疮痍的长城,淡淡地对身边的阿巴泰说:“七哥,明军还是和以往一样,不堪一击,长城形同虚设,又如何抵挡我大金的勇士。”

    阿巴泰闷声回答:“一年以前,我也和睿亲王一般看法,但是明国境内的兵马不止边关这些草包,还是有硬骨头的。”

    ——————————————————————

    注1:青口山白羊峪长城位于今河北迁安市大崔庄镇,始建于明初,明晚期隆庆、万历年间包砖、加厚、修缮加固。

第四百二十四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多尔衮听了阿巴泰的话,轻轻笑了笑:“七哥说的是文登营吧?虽然陈雨这个人有两把刷子,但毕竟只是偏安一隅的地方武将,以往过于轻视让他钻了空子,这次大清举全国之力进攻明国,他未必就能再掀起风浪了。”

    阿巴泰闷声闷气地反驳:“英郡王在辽河一战前,也是这么想的,可是我们就是败了。现在的文登营羽翼丰满,朝鲜都在其掌控之下,大清后方是个极大隐患,这次入关,只怕不能太乐观……”

    多尔衮身后的几名正白旗将领闻言不忿,要不是碍于阿巴泰的身份,早就上前呵斥了,只能眼神不善地盯着他。

    “呵呵,七哥居安思危是没有错的,但是这次陛下安排妥当,亲自坐镇鸭绿江以北,不用担心后院起火,只要我们和成亲王(注1)、安平贝勒的两路大军节节胜利,掳走足够的丁口和财物,陈雨苦心经营的局面就会土崩瓦解,大清还是那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清!”

    阿巴泰嘴巴张了张,最后还是咽下了想说的话,勉强说:“睿亲王说的是。就要进入明国北直隶了,我去前面看着点,中军就由睿亲王主持大局了。”

    多尔衮伸手示意:“七哥辛苦了。”

    目送阿巴泰策马走远后,多尔衮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凝重。虽然他在阿巴泰和部下面前表现的很有信心,其实内心是颇为担忧的。

    这次清军大举入关,和往日有所不同,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陈雨建立了铁山卫之后,大量吸收南逃汉人,“人人有田耕”和低赋税的政策成了满洲境内汉人向往的乐土,逃亡人数越来越多,清廷到处设卡,捕杀了不少逃人,还是无法阻止这种趋势,导致汉人包衣(农业人口)急剧减少,大量田亩抛荒。肥沃的良田无人耕种,而渔猎出身的满人又不善此道,眼看寒冬就要到来,满清陷入了粮食危机。

    在这样的恶劣形势下,皇太极决定破釜沉舟,再度发起大规模的战争,通过入关劫掠来弥补农业人口和粮食的损失。为了防止铁山卫从鸭绿江北上袭扰大后方,皇太极领着正黄旗亲自镇守鸭绿江以北,守住后门,派出多尔衮、阿巴泰以及岳托、杜度的两路大军奔袭大明——其中阿巴泰和杜度因为先后和异军突起的文登营交过手,对这个对手比较了解,所以领命协助两位亲王主帅待罪立功。

    这一次战争,满清的主力几乎倾巢而出,可谓不成功便成仁,如果达到了战略目的,满清就能熬过寒冬,恢复元气;如果失败,失去了不少农业人口、又耗费了大量军粮储备,满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力再发起类似的军事行动了。

    崇祯八年(1935)秋,满清再次入寇,多尔衮、阿巴泰的左翼大军和岳托、杜度的右翼大军分别从青口山、墙子岭入关,直扑北直隶,来势汹汹。京城告急,崇祯发出号令,勒令各路大军入京勤王。

    文登营作为近年来战绩最耀眼的军队,自然也在征召勤王之列,八百里加急的兵部命令最先送到了山东,陈雨比其他边镇更早接到了北上的命令。

    陈府大厅内,文登营主要将领济济一堂,共同商议北上勤王的军事行动。

    陈雨捏着兵部的命令扬了扬:“诸位,勤王的命令已经来了,我们又要和鞑子一较高低了。”

    将领们的情绪似乎不是很高,有人望着屋顶,有人盯着地面,没几个人去注视那张盖了兵部大印的纸。张富贵素来以直来直去著称,开口道:“伯爷,皇帝不地道,咱们文登营立下那么多汗马功劳,却还防贼一般防着咱们,说什么让那个姓曹的太监监督文登营不法之事,听着就来气。怎么,现在鞑子逼到京城外了,就想起咱们了?”

    陈雨笑了笑:“估计猴子的话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声吧?本官也知道,曹吉安跑到威海卫抢人,亮出蟒袍和皇帝的命令,这件事让大伙都不痛快。不瞒你们说,本官心里也不痛快!”

    邓范说:“都说主辱臣死,咱们眼睁睁看着曹……曹不修掳了夫人,却被曹吉安这么带走,屁事没有,心里能痛快才……才怪。曹吉安为什么能带走人,还不是仗着皇帝的面子,要不是皇帝给了他监督文登营的差使,还御赐了蟒……蟒袍,咱们会怕一个阉人?”

    张富贵嘿嘿一笑:“邓范说的不错。伯爷,您心里也不痛快吧?要俺说,不稀罕勤王的功劳,干脆不去。如果您不愿得罪朝廷,那就慢点走,磨磨蹭蹭,等鞑子把北直隶打成一片白地撤走了再去也不迟。”

    陈雨收起了笑容,大喝一声:“糊涂!”

    众人都吓了一跳,张富贵期期艾艾地问:“怎么了,伯爷,俺哪里说错了?”

    “皇帝干出什么样的事情,那是他的事,可是北直隶的百姓是无辜的,我们明明有这个能力赶走鞑子,却眼睁睁看着他们烧杀抢掠却无动于衷,良心不会痛吗?你们别忘了,三年以前,你们和他们一样,都是土里刨食的穷人,怎么,现在发达了,就高人一等了,可以视人命如草芥了?”

    张富贵等人不约而同低下了头,脸上火烧火燎的,颇为羞愧。

    “再说了,本官不可能一辈子就窝在山东做个土霸王,等到时机成熟,终究要走出去,承担更大的责任的。”陈雨目光炯炯地扫视众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们是想守着一亩三分地故步自封呢,还是想博一个更大的前程?”

    蒋邪和邓范最先反应过来,惊喜地问:“伯爷的意思莫非是……”

    “嘘——”陈雨伸出食指挡在嘴唇上,“担心隔墙有耳,有些事心里明白就好。”

    张富贵没读书,但脑子灵活,也反应过来了,想说又不敢说,激动地抓耳挠腮,当真像极了一只猴子。

    “既然我们注定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那么就不能坐视鞑子烧杀掳掠。”陈雨说,“即使没有兵部的命令,本官也会出兵。在本官心里,北直隶的百姓死伤或被掳走,和威海卫、铁山卫的军民遭殃一样心疼,你们明白吗?”

    众人连连点头,纷纷回答:“明白,明白。”

    陈雨隐晦的点出了自己的计划,那么众人都能体会他这番话的意思:既然打算有朝一日问鼎天下,那么天下的百姓将来都可能成为自己的臣民,让鞑子把北直隶烧成白地,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出兵驱逐鞑子不是为了朝廷,而是为了自己。

    ————————————————

    注1:成亲王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之长子,此时为镶白旗旗主。

第四百二十五章 出征() 
定下了北上抗清的策略后,文登营迅速进入战斗动员状态,战争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此时的文登营拥有一万多正规军、一万多农兵、五千朝鲜仆从军的强大兵力,而且大部分是用近代化方法训练的火器化部队,论战斗力远超三五万冷兵器部队。陈雨一声令下,跟随他来到山东的一个协、新建的骑兵营、铁山卫的四个协和朝鲜营分别在威海、铁山登船,浩浩荡荡开往北方。

    威海卫码头,陈雨对前来送行的赵梓隆、吴大海交代道:“山东就交给你们两位了,本官在前方作战,后院务必要保证安稳,不要让我分心。”

    赵梓隆点头道:“大人放心,威海卫有下官编练的三千新军,而且大人亲征,鞑子在北直隶过不来,凭借这些兵力拱卫山东没有问题。”

    陈雨摇摇头:“虽然本官号称节制山东兵马,全省军务都由本官管辖,但关键时刻,真正要管的只是文登营四卫四所,尤其是威海卫,这才是最要紧的所在,否则山东这么大,三千新军怎么顾得过来?你一定要记住,只要威海卫不出问题,文登营的根基才会稳。”

    赵梓隆明白了,完成了彻底的改革、拥有兵工厂等重要设施的威海卫才是根本,其余地方无足轻重。

    “下官明白了,请大人放心。”

    陈雨看了看站在一旁的陈卓等女眷,想到曹不修掳人的事情,补了一句:“本官的妻妾都在威海卫,她们的安危也都交给你了,记得拨一些兵力守护,曹不修那样的事情,千万不要再发生了。”

    “下官知道了,会专门调人守卫大人府邸的。”

    陈雨想了想,似乎该关照的都关照到了,应该没有遗漏了。他率军出征,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威海卫这个根据地以及家眷,以往还不觉得,但出了曹不修这档子事之后,感觉山东没有以前那么安全了,要不是担心陈卓、苏颖等人水土不服,他甚至想过把全家都送到朝鲜去。不过有了赵梓隆和吴大海盯着,加上军队护卫,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吧?

    吩咐完后,他又走到女眷们身边,嘱咐道:“我不在山东的时候,记得照顾好自己,如果有什么风吹草动,就找赵同知和吴镇抚。”

    陈卓和苏颖都点了点头,顾影则拍着胸脯说:“放心吧,还有我呢!有刀在手,等闲宵小近不了咱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