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铁卫 >

第158章

大明铁卫-第158章

小说: 大明铁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伯爷,现在海贸生意的架子已经搭好,不管是北京那边利用朝鲜使团的名义进货,还是釜山的中转、对马的销售,都没有什么问题,一切都顺风顺水。只是根据对马那边反馈回来的消息,幕府似乎是有意压制对马藩的出货,同时长崎的郑一官等大户也知道了对马这边的动静,加大了生丝、丝绸等货物的投放,与咱们形成了竞争,这对咱们颇为不利……”

    陈雨皱眉问道:“到底怎么个不利,说清楚些。”

    顾彪回答:“具体而言,就是咱们的买卖到了一个瓶颈阶段,售卖的总量死活上不去了。不管我们从京城运来多少生丝和丝绸,对马藩卖出货的都有个上限,多余的只能积压。”

    顾影一边替陈雨捶肩,一边问:“大哥,我虽然不懂生意上的事,但听说这生丝新鲜的才好卖,要是积压一段时间,只怕就卖不上价了吧?”

    “谁说不是呢。”顾彪叹了口气,“丝绸还略好一点,但是生丝积压几个月就成了陈丝,价格至少会腰斩一半,赚的银子就少了很多。生丝的主产地本就在江浙一带,尤其是优质的湖丝,只有南方才有,郑一官为首的闽商占据了天时地利,加上幕府也有意无意地帮他们,同时还要压制对马藩,咱们很吃亏啊!”

    陈雨又问:“咱们的主要货物应该是生丝、丝绸、药材之类,与郑一官那些人重叠,不过人参好像只有朝鲜才有,郑一官没有吧?”

    顾彪点点头:“这个倒是咱们独一份,南方没有,而且倭人的贵族很稀罕这玩意,全靠对马藩从朝鲜购入。”

    “这样啊……”陈雨想了想,对顾彪说,“海贸的体量到了一定程度,就要从宏观的高度来看了。这样吧,既然人参没有竞争对手,咱们就把售价提高三成;而生丝从进货渠道到市场份额都没有优势,那就降价一成,跟郑一官那些闽商打价格战。不管幕府官面上是不是要压制对马藩,只要价格降低,我相信日本的商人会用脚投票,想方设法从对马藩拿货,此消彼长,我们就能从郑一官那边挖一块市场份额下来。”

    顾彪精明的很,虽然不太明白“市场份额”的含义,但是听了陈雨的话立刻就明白了,他双眼一亮:“降价?这是个好主意。虽然单价降低了一成,只要卖得多,总体来说还是赚得更多。反正生丝是暴利,别说降一成,就算降两成还是赚的盆满钵满。”

    “既然明白了,就赶紧去办。”陈雨给顾彪打气,“其余瓷器、药材之类的货物不去管,如果你能把对马藩的生丝买卖做大,与长崎那边并驾齐驱,我就给你弄个官身,靖海、成山、威海、宁海四个卫的官职,除了指挥使,其余位置随你挑。”

    顾彪大喜,商行总管的位置肥的流油,还能顺手捞个官身,也不用打仗送死,这不就是他梦寐以求的目标吗?比起原来世袭的苦逼千户,要强太多了。他麻溜地跪下:“谢伯爷厚爱,属下一定尽心办差,把这事办得妥妥帖帖。”

    等顾彪走后,顾影见左右无人,伸手环住陈雨的脖子,轻声问:“我哥的大事解决了,我的大事啥时候解决呢?”

    陈雨咳嗽几声:“你的大事?”

    顾影眼睛一瞪,轻轻勒住陈雨,胸口贴在他后背上,“恶狠狠”地说:“别装傻,你知道我说的是啥。”

    陈雨感受着后背传来的柔软和弹性,闻着淡淡的体香,笑嘻嘻地说:“我懂我懂,你的心思,我明白。这样吧,你大哥那边的事情办妥了,我就把你和你大哥的大事一并解决,到时候风风光光迎娶你过门,好不好?”

    顾影这才满意地松开手:“算你识相。”

    陈雨转身反手抱住她:“偷得浮生半日闲,既然你主动撩拨我,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顾影脸一红:“光天化日之下,你要干嘛?”

    “嘿嘿,苏颖一举得男,你这块田,我也好好犁一犁,总不能一直没有收成,对不对?”

    半推半就之下,陈雨抱着顾影进了里间,实施造人大计去了。

    顾彪忠实地实施了陈雨的策略,将釜山运往对马的生丝全部降价一成,同时人参的售价直接提高三成。对马藩的经济命脉已经掌握在文登商行手中,对于这两者的价格升降,没有任何话语权,只能萧规曹随。

    釜山——对马的贸易份额,虽然规模比长崎小很多,而且货物种类也不如长崎丰富,但是生丝是日本国内的生活必需品,人参是日本上流社会不可或缺的滋补品,两者的价格变动,立刻引发了连锁反应。

    生丝的价格下调一成,日本国内的商人立刻敏锐地发现了商机,生丝每年的交易量巨大,虽然单价下调一成不打眼,但是数量多了就很可观,不少人带着银子赶赴对马岛,放弃了长崎那边的货源,长崎奉行所的交易量明显下降;人参的价格暴涨,更是引发了贵族们的愤怒,平白无故就涨价,还有没有规矩了?

    郑一官在福建中左所拍了桌子,大发雷霆;日本的贵族也是怨声载道。种种消息,如同海纳百川,逐渐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了江户的幕府耳中。

    

第三百七十一章 幕府的对策() 
江户,将军府。

    宽阔的大厅内,官员们恭恭敬敬分列两排,跪坐于地,上首则跪坐着一个中年人,气度威严。这个中年人就是江户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

    德川家光询问左边坐在首位的一名官员:“忠胜啊,你把对马和长崎的事情给大家说一说吧。”

    “哈依。”这名官员躬身行礼,然后转向众人,“诸君,想必你们已经有所耳闻了,对马宗氏忽然提高了人参的价格,同时降低了生丝的价格,前者对各地诸侯、江户官员的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后者更是直接冲击了长崎的贸易秩序,今日将军把大家召集起来,就是要商议如何应对。”

    坐在他对面的一名官员问:“酒井君,对马国为何敢违抗幕府的指令,擅自更改生丝的价格,到底有什么原因?”

    被称为酒井的是德川家光麾下资格最老的老中(附1:老中是江户幕府的职名,是征夷大将军直属的官员,负责统领全国政务,不设大老的前提下,是幕府的最高官职。定员四至五名,采取月番制轮番管理不同事务,原则上在二万五千石领地以上的谱代大名之中选任。),全名叫酒井忠胜。他听了对面的询问,朝下首一名官员说:“井上政重,你是负责监察西部各藩的大目付(附2:大目付,又称大名目付,监视幕府高官行为、尤其监察大名的幕府官职。从旗本中选任,类似监察官的作用。),就由你来解释松平君的问题。”向他发问的同样是位居老中职位的松平信纲,论资历仅次于他,而且曾是德川家光的小姓(附3:小姓一词意为侍童,除了在大名会见访客时持剑护卫,更多的职责是料理大名的日常起居,包括倒茶端饭、陪读待客等。类似于中国的太子伴读,多半会成为君主的重臣。),论宠信程度,还在他之上。

    井上政重解释:“松平阁下,对马国的宗义成原本一直在幕府的默许下,通过朝鲜的釜山从事贸易行为,此前并无异样。只是从去年开始,生丝的数量大大增加,让人生疑,根据酒井阁下的指示,我们对宗义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釜山的倭馆已经被朝鲜和明人掌控,这次擅自上调生丝价格,也是明人所为,宗义成不知是不知情还是无能为力,总之对此事毫无作为,听之任之。”

    “简直是荒谬!”松平信纲勃然大怒,“不管是有意还是不知情,宗义成都是个废物!对马国虽小,却也是大名之一,居然被朝鲜人和明人牵着鼻子走。”

    坐在他旁边的一个人也附和:“松平君说的不错,这种事情,不能纵容。”

    松平信纲说:“阿部忠秋,你也是这么认为的,对吧?”

    被称为阿部忠秋的同样是老中之一,相对年轻,而且见识和手腕素来被德川家光赏识。

    德川家光问:“忠秋,你对这件事具体是什么看法?”

    阿部忠秋恭敬地回答:“将军,如果井上政重说的都属实,那么这件事有两点是无法容忍的:第一,明人干涉对马国的贸易,等同于干涉我国的国政,必须阻止;第二,幕府已经颁布了锁国令,生丝等货物的价格必须由幕府指定,对马国从朝鲜购进的生丝只能按照长崎的定价执行,违反这一点,就是对幕府权威的挑衅。”

    酒井忠胜和松平信纲不约而同地点头:“阿部君说的没错。”

    德川家光问:“那么各位觉得该如何处置这件事情?”

    松平信纲挥舞着拳头:“必须给宗义成严厉的惩罚,同时勒令他收回倭馆的管理权,恢复生丝的价格,维护幕府的权威。”

    酒井忠胜叹了口气:“我让井上政重打探来的消息不仅仅是这些,如果听完他的话,或许松平君会有不同的想法。”

    所有人闻言都盯着井上政重,后者谨慎地说:“朝鲜人原本不敢触怒幕府,罪魁祸首都是那个明人。但是这个人并不简单,他现在既是明国皇帝的宠臣,又在朝鲜担任高官,手下还有一支非常厉害的军队,所以才有底气挑衅幕府的锁国令。”

    “明国的军队以前可能还值得敬畏,但是庆长之役(附4:庆长之役就是万历朝鲜战争,朝鲜称壬辰倭乱,日本称文禄?庆长の役)以后,他们还有什么可怕的?”松平信纲狐疑地问。

    井上政重回答:“松平阁下有所不知,据我们得到的消息,这支军队曾经以水师和陆师轻而易举攻入了栈原城,差点把宗义成烧死在天守阁,而且不久之前,他们在鸭绿江以南,全歼了满洲八旗一万多人的大军,满洲皇帝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仅以身免……”

    听了这番话,大厅内的所有人都沉默了。对马国实力不济,被人兵临城下并不稀奇,但是在遥远的北方,那个新兴的强大政权早就被日本幕府所知晓,皇太极统领的军队不管是在明国还是朝鲜境内都如入无人之境,甚至一度围困了明国京城,数次战役斩杀了数十万军民,这样彪炳的战绩让崇尚强者的日本人绝不敢忽视。现在忽然告诉他们,满洲皇帝的儿子率领的一万多大军被干脆利落的全歼,这样的实力谁敢小瞧?

    德川家光沉默了片刻,艰难地开口:“他叫什么名字,统领着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井上政重恭敬地回答:“禀报将军,此人名叫陈雨,他的军队听说都是清一色的铁炮众,兵力数以万计,而且拥有的国崩数量比所有的诸侯加起来都多,其麾下的战船像山一样高,大海之上来去自如,一旦开火山崩地裂。”

    日本从战国时代起,就非常重视铁炮等火器的应用,听说对方居然拥有如此强大的火器部队,德川家光觉得必须重新审视这个挑衅幕府权威的家伙,而且他不像丰臣秀吉一样满脑子充满制霸天下的念头,所以如何应对,必须从长计议。

    

第三百七十二章 特铸银() 
听了井上政重的话之后,德川家光第一反应就是不能轻易用武力解决对马藩的问题,必须从长计议。他询问众人:“关于如何处置此次事件,诸君有什么建议?”

    松平信纲的态度比刚才要缓和一些,但还是坚持相对强硬的立场:“将军,属下认为应当惩罚宗义成,勒令他更改生丝交易的价格,维护幕府的权威。无论如何,这些外样大名绝不能放纵,必须敲打。对马国的参觐交代(附)是三年一次,将军可令他即日前来江户,接受质询和严惩。”

    德川家光不置可否,转向其他人:“其他人的想法呢,是否和信纲一样?”

    酒井忠胜谨慎地说:“松平君的话没错,人参是必须要购进的,生丝的秩序也不容破坏,但是是否惩罚宗义成,怎么惩罚,需要谨慎的对待,具体如何做,请将军定夺。”

    阿部忠秋则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不同的看法:“将军,对马国力积弱,宗义成没有与幕府对抗的本钱和胆量,如果单纯地惩罚宗义成,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明国有句俗语,叫做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釜山的倭馆被明人窃据,而宗义成无力收回管理权,我们应该把矛头对准那个叫陈雨的家伙。”

    酒井忠胜问道:“阿部君,难道你想鼓动将军对明国宣战吗?你忘了丰臣秀吉擅自征伐朝鲜对本国带来的灾难了吗?”

    德川家光也不安地说:“对啊,如果井上政重说的都是事实,那么这个明国将领不是容易对付的人,动用武力着实是下策。”

    “将军请放心,阿部并没有怂恿您动武的意思。”阿部忠秋解释,“明人想从我们这里赚银子,主动权在我们手中,想要对付他,有的是办法,并不一定要动武。”

    “那你的意思是?”

    阿部忠秋狡黠地说:“明国有个成语,叫兵不厌诈,既然在贸易中我们最大的本钱是银子,那么就可以从银子上面想办法。现在和外国商人交易使用的是庆长金银(附2),其中以银为主,而且是银8铜2,成色极高。既然明人用生丝降价的办法搅乱长崎的贸易秩序,还仗着垄断货源的优势提高人参的价格,那么我们也可以以牙还牙,降低庆长丁银、豆板银的成色,这样一来,兵不血刃就解决了问题,我们足以利用之间的差价来弥补人参提价的损失,并打击明人破坏生丝秩序的行为。”

    德川家光想了想,这等于是给银子掺水,同样的银子可以购买更多的货物,吃亏的是卖方。他疑惑地问:“金银改铸是大事,如果仅仅为了对马事件更改国策,引发郑芝龙、南蛮人和町人的不满,甚至造成国内的动荡,会不会得不偿失?”

    虽然限于历史局限性,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德川家光并不清楚增发货币、通货膨胀的概念,但是降低货币成色对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现在的幕府收支能保持平衡,石见银山等地的贵重金属产出量充足,似乎还不到动用这样手段的时候。

    阿部忠秋镇定地回答:“不必把改铸金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