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铁卫 >

第157章

大明铁卫-第157章

小说: 大明铁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χ茫虿坏寐畈坏茫亚肝奘床荒苋绫凼怪浮

    唐世济看了看崇祯的脸色,觉得没有胜算,心灰意冷,正打算退下去,此时大殿门口却出现一阵喧哗,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一名通政司的官员捧着一封奏折,在司礼监随堂太监方正化的带领下来到金銮殿门口,大声禀报:“有急报呈送陛下,片刻不敢耽搁:朝鲜大捷,威海卫指挥使陈雨率部全歼鞑子一万余人,重创肃亲王豪格、生擒安平贝勒杜度!”

    这个消息宛如投入人群的原子弹,登时把整个金銮殿都炸沸腾了。全歼一万余人,重创一个亲王,生擒一个贝勒,这不是做梦吧?即便是胆子再大的人,也不敢往这个方向想。

    崇祯以为自己幻听了,迟疑着召方正化等人进殿,然后从王承恩手中接过了那份捷报,仔细端详了好几遍,确认无误后,手开始抖了起来,哆嗦着问:“杜度人在何处?”

    方正化喜气洋洋地禀报:“已经一并押解入京,在宫外等候。”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好像立功的是他自己。

第三百六十八章 论功行赏() 
崇祯此刻完全忘记了还站在大殿中央的杨嗣昌,激动地拍着龙椅的扶手说:“把杜度带进来,让朕和百官都看看!”

    生擒一个贝勒啊,这样的盛况,从满洲崛起后就不成有过,没想到在自己手里实现了,崇祯兴奋不已,即位以后多年积攒下来的郁闷似乎一扫而光了。

    王承恩赶紧小声提醒:“皇爷,把鞑子带进皇极殿似有不妥。”

    崇祯一想也是,金銮殿除了举行大朝会,还是大明皇帝登基和举行大典的场所,不能让一个蛮夷玷污了。于是站起来,大声说:“朝会结束,百官随朕去太和门外见见这个建奴贝勒。”

    朝会还在进行中,皇帝却要带着文武百官去外面溜达,这个举动完全不合规矩,放在往常肯定会招来御史的进谏和反对,但是在爆炸性的消息面前,所有的一切都似乎顺利成章,毫无违和感。此刻没有人不识趣地站出来扫兴,都兴冲冲地跟着崇祯往大殿外走去。

    乱哄哄的人群中,唐世济得意地看了一眼楞在原地的杨嗣昌。这一回合,杨嗣昌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而且被藏在其中的针扎了,想必心里很不好受吧?

    他跟着人流往外走,心里下定了决心,陈雨是个福星,日后大有作为,这个盟友要抓牢才是,以后自己入阁的愿望,只怕要落在对方身上。

    这次负责押送杜度入京的是苏粗腿,他按照太监的指示在太和门广场等待皇帝的接见。

    这次出行,他带了两个队的战兵,以确保万无一失。走海路从铁山到天津,路上倒是顺风顺水,可是杜度却极不配合,今天用头撞墙,明日拒绝进食,想用自残来阻止入京,在天津港上岸时,还试图趁机跳海自尽。

    为了落实陈雨的指示,带着一个活的杜度入京面圣,苏粗腿想尽了办法,每日十几个人轮流看守,日夜不曾合眼,自杀的可能被杜绝了,可是杜度不吃饭,就没有多少办法了。平时为了阻止他咬舌自尽,必须把嘴堵住,到了进食的时候,只能用筷子架着牙齿,把粥灌进去,但杜度就是不肯咽下,每天不论怎么灌都灌不进多少,导致身体越来越虚弱。

    在天津上岸后,杜度虚弱地晕厥了,还发起了高热,眼看着奄奄一息了。苏粗腿生怕还没进京就看着杜度死在路上,只能在天津暂时停留,重金找来几个郎中医治。这样一来,从天津到京城短短的距离,耽误了不少时间,原本两天的路程,直到十天后才到达目的地,结果从盛京快马加鞭的使者反倒比他们先到。

    不过苏粗腿等人的努力没有白费,此时送入宫中的杜度,虽然还只能躺在担架上,但至少脱离了濒死的边缘,只要他愿意,还可以与人交谈甚久。

    杜度此刻躺在担架上,双目无神地望着天上飘过的白云,万念俱灰。当时在战场上一念之差,没有及时下定决心自裁,导致被俘,后来连死都死不了。他已经可以想象得到盛京那边对自己的处置,以皇太极的手腕,绝不会心慈手软,家人肯定会被自己牵累,等入京献俘的消息传过去,只怕子孙后代再也抬不起头了。

    没有死在战场上,现在已经到了大明的宫城,杜度已经没有寻死的念头了,这时候就算自杀也没有多大意义了,就算明人把自己放回去,什么都不能改变了。

    喧哗声中,大群人从太和门那边过来,穿过汉白玉石桥,来到了广场上,杜度忍不住侧头望去,只见一顶步辇抬着一个身穿明黄服饰的年轻人,在一群官员的簇拥下往自己这边走了过来。

    这个人,就是明国的皇帝了吧?

    到了担架前,崇祯示意左右放自己下来,然后走到杜度跟前,激动地问:“你就是杜度?”

    苏粗腿等人按照旁边太监的提醒,全体跪下,齐声说:“叩见陛下。”

    崇祯顾不上这些礼节,只是目光灼灼地盯着杜度。杜度望着他,“呜呜”地嘟囔了几声。崇祯这才看到他嘴中塞的白布,对苏粗腿下令:“取出白布。”

    苏粗腿心想,反正大人只让自己把活人带到就行了,任务完成,皇帝要干什么,就随他去,便亲手取出了白布。

    杜度贪婪地张大嘴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然后回答:“你是明国皇帝吧?我是爱新觉罗·杜度。”

    崇祯惊喜交加,忍不住问:“当真?”

    杜度不屑地说:“我是大清洪巴图鲁、广略贝勒褚英的长子,多罗安平贝勒,正白旗人氏,如假包换,难道还需要冒名顶替?”

    崇祯瞧他这气度,不再怀疑,仰天大笑:“皇天在上,列祖庇佑,大明与建奴交战多年,如今生擒奴酋,中兴有望!”

    杜度哼了一声:“要不是铁山这些人能打,就凭你们北直隶的明军,连我一根手指头都碰不到。”

    崇祯一滞,不知道怎么回这句话。人群中的唐世济连忙站出来,大声说:“北直隶也好,铁山卫也罢,都是陛下的臣子。陈雨能立下如此功勋,正说明吾皇慧眼识人,用人不拘一格。”

    “爱卿所言极是。”崇祯听得非常受用,“陈雨两年前还只是山东一个军户,朕见他才干过人,破格提拔为威海卫、铁山卫指挥使,才有了今日的大捷。”

    唐世济麻溜地跪下:“天佑大明,吾皇圣明!”

    百官纷纷跪下,跟着齐声喊道:“天佑大明,吾皇圣明!”

    崇祯欣赏地看了一眼唐世济,然后吩咐:“将奴酋押入大牢,严加看管,着礼部筹措献俘大礼,祭奠太庙。诸爱卿随朕回皇极殿,商议要事。”

    回到金銮殿后,崇祯喜气洋洋地问:“陈雨立下不世之功,诸爱卿认为该如何封赏?”

    众人望向杨嗣昌,他是兵部尚书,掌管天下武将的职务升迁,按规矩,他是第一顺位发言,然后再是内阁大佬,最后皇帝拍板。只是他才弹劾陈雨,现在该如何圆场?似乎不管怎么说,都是打自己的脸。

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登营和朝鲜总督() 
在百官瞩目下,杨嗣昌艰难地开口:“陛下,陈雨半年之前被破格任命威海卫和铁山卫的双料指挥使,已经不合规矩了,加上履新不久,不宜立即升迁,可以考虑赏赐金银,待一年半载之后再酌情提拔……”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无论什么立场的大臣,都对杨嗣昌的话瞠目结舌。全歼鞑子万余大军,生擒一个贝勒的泼天功劳啊!杨嗣昌作为兵部尚书,居然可以这般无视。

    崇祯皱了皱眉,这个观点很不符合他眼下的心境,面对这样史无前例的大捷,不重重封赏功臣,如同锦衣夜行,不仅让自己心里堵得慌,还无法借此机会昭告天下,宣扬自己的功绩。不过他对杨嗣昌很欣赏,加上也知道其内心的纠结,所以没有发作,转而望向其他人:“其他爱卿还有什么看法?”

    唐世济大步跨了出来,慷慨激昂地说:“本兵此言差矣!如果这样的功臣不重赏,岂不是寒了天下将士之心,以后还会有谁愿意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建虏如何平定,天下如何太平,大明如何中兴?”

    崇祯对唐世济今天的印象非常好,心情愉悦地问:“那么唐爱卿有何建议?”

    唐世济拱手行礼,郑重地回答:“陛下,臣以为,可升陈雨文登营指挥使,授‘护国大将军’衔,衔辖五卫四所,并加五军都督府左都督,节制山东所有卫所兵马,并封爵位,才能配得上他的功劳,彰显吾皇知人善用、赏罚分明的格局和气度。”

    营这种建制,是永乐皇帝手中创立的。当时为了应对海上的突发侵扰事件,朱棣在都指挥使司和卫之间增设了营的军事指挥机构,以便就近快速地传达军令,便于各卫、所及时策应。山东一共设了三个营,分别是即墨营、文登营和登州营。文登营管辖靖海卫、成山卫、威海卫、宁海卫四个卫和四个原本直属山东都司管辖的千户所,本是四卫四所,陈雨兼任新增的铁山卫指挥使,所以唐世济说五卫四所。只是到了明末,卫所衰败,三大营也名存实亡,只剩下空壳了。

    这个建议,和杨嗣昌一比,简直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判若云泥,百官一听,都小声议论起来。文登营指挥使倒罢了,“护国大将军”的头衔也是文登营主官的标配,但是左都督一职和封爵就算很隆重的赏赐了,尤其是后者,靖难之役之后,大明武将凭军功封爵的屈指可数。如果崇祯采纳唐世济的建议,那么陈雨就可以称为崇祯年间武将第一人了。

    崇祯沉吟了片刻,点了温体仁的名:“长卿以为如何?”

    温体仁能坐在首辅的位置上数年不倒,凭借的就是迎合皇帝的喜好,至于事情的对错和是非曲直对他而言并不重要。他仔细观察了崇祯的表情,再想了想见到杜度时崇祯的喜悦之情,心中有了计较,便出列说道:“臣也认为,有功要赏,陛下重赏陈雨,才能激励天下将士。只要君臣勠力同心、将士奋勇杀敌,何愁鞑虏不灭、流寇不平?”

    崇祯又问:“陈雨能大破鞑子,他在铁山卫屯田练兵也是重要原因,如今在他手中朝鲜已经成为牵制鞑子的利器,该如何处置?”

    温体仁支支吾吾起来,他不知道崇祯的具体用意,不敢乱表态。

    唐世济却隐约猜到了崇祯的意思,试探着说:“不如设朝鲜总督一职,由陈雨担任,代天子镇守此处,以牵制鞑子南下入寇?”

    崇祯心里有了主意,环顾左右,见无人站出来反对,便朗声说:“此言甚善,便依此办理。拟旨:擢陈雨为文登营指挥使,授‘护国大将军’衔,加五军都督府左都督,节制山东境内卫所兵马,封文成伯,另任其为朝鲜总督,代朕镇守巡视朝鲜,并下旨命朝鲜君臣协助其抗击建虏。同时昭告天下,宣扬此役大捷,鼓舞将士与百姓。”

    泼天的功劳摆在这,加上皇帝都拍板了,文武百官都没有异议,谁也不会不识趣地跳出来给皇帝添堵。能站在金銮殿上的都是人精,心里清楚,皇帝重赏陈雨,其实就是替自己脸上贴金,毕竟陈雨是他亲手破格提拔的臣子,知人善用、运筹帷幄的功绩是稳稳当当了。

    于是一份重磅封赏就此出炉,随着献俘祭奠大典紧锣密鼓地进行,圣旨也被送往了海峡对面的朝鲜。

    陈雨摇身一变,升级成了文登营指挥使,并加挂了文成伯、左都督、护国大将军等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头衔,最关键的是,被封为朝鲜总督,名正言顺地成了朝鲜的土皇帝。

    李倧也很识趣,没有表示任何不满,还乖乖地给陈雨锦上添花,加封其为御营厅都提调(正一品)、兵马节度使,加左议政衔,并授予其节制整个朝鲜北部三道兵马的特权。身为一个异国人,陈雨一举掌握了朝鲜本国官员终身难以企及的权力和地位,这在朝鲜历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大权在握的陈雨开始了厉兵秣马的步伐。他在铁山卫建起了朝鲜都督府,作为文登营在朝鲜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指挥机构;大量补充新兵,在原来三个协(六个营)的基础上扩充为五个协一万人的正规军,农兵也全部配发制式武器,作为随时可以编入正规军的预备役;同时征调朝鲜青壮,在原有的朝鲜营基础上编练了五千人的新军,以长矛、弓箭武装,作为文登营的仆从军。

    通过一系列措施,新鲜出炉的文登营驻朝鲜军队变成了拥有一万正规军、一万多预备役、五千仆从军的强大军事力量,大半都是用近代化方法训练的火器化部队。这样恐怖的军事力量,即使面对皇太极十几万大军亲征,也可以正面较量一番了。

    铁山卫上空喊声震天,新兵的训练如火如荼,陈雨踌躇满志。而在大海的东面,看似风平浪静的表象之下,潜流暗涌,一个新的挑战也在慢慢逼近。

第三百七十章 价格战() 
军事建设走上正轨后,陈雨的注意力开始向贸易领域转移。

    根据情报司渗透入盛京的眼线传回来的消息,陈雨判断,满洲方面吃了个大亏之后,短时间内不会对朝鲜方面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加上鸭绿江防线已经得到了实战检验,证明了其可靠,可以暂时不用管皇太极了,把精力放在如何赚钱上。只有赚了更多的银子,他才能支撑越来越多的人口和军队,铸造更多的大炮、火铳,建造更强大的舰队,来击败所有能阻碍他争霸天下的敌人。

    一个夏日的午后,新建的总督府内,陈雨坐在太师椅上,享受着顾影轻轻捶肩的福利,听取顾彪的汇报。

    顾彪作为陈雨的商业贸易总代理,毫无争议地坐上了新成立的文登商行总管的宝座,替陈雨打理利润惊人的海贸生意。或许是北京、釜山、对马三地来回奔波太辛苦,顾彪原本富态的身材廋了一圈,眯眯眼也变得囧囧有神。

    “伯爷,现在海贸生意的架子已经搭好,不管是北京那边利用朝鲜使团的名义进货,还是釜山的中转、对马的销售,都没有什么问题,一切都顺风顺水。只是根据对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