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寒门贵族 >

第93章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93章

小说: 重生之寒门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正是午饭时间,不过杨昆知道老林的生活作息没有那么规律,试探着往他店里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正是他本人。

    问过好之后,杨昆说:“照片收到了,正是我要找的东西,有劳林老板多费心了,回头我给陈老板打电话,请他帮忙订购几台。”

    “哎呀,不用那么麻烦的了,我和老陈天天见面,替你打声招呼就是了嘛。”

    杨昆说:“那怎么好意思?”

    “都是自家朋友,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林老板笑着客气了一句,问他:“这个扑克机真有你说的那么好赚?”

    杨昆笑道:“说是游戏机,其实就是赌博机,街机厅这一行虽然不如走水路赚得多,却胜在投资小,回报高,不嫌麻烦的话,林老板不妨弄几台机器试试。”

    “好啊,最近手头正好有点富裕的资金,我回头问问老陈有没有意思……”

    说话间,齐小霞轻轻敲了敲门,端着一碗热气腾腾、浓香满溢的羊肉面进来,放到他面前,用眼神询问他还有没有别的吩咐。

    杨昆捂住听筒,低声对她说:“稍等一下。”

    齐小霞会意地点点头,抚着裙摆在旁边的沙发上坐下。

    和老林又闲聊了几句,对方问他什么时候过去,杨昆说:“眼下有些小事要忙,过几天再去叨扰林、陈二位老板。”

    老林在电话里笑着说:“随时欢迎。”

    挂掉电话,杨昆问:“刚才在咱们前面进店的客人,有两对中年男女,安排到哪一桌了?”

    齐小霞适时站起身来,敛着秀气灵动的眸子想了想,有些为难地摇摇头,“他们点餐时我正好……”

    杨昆笑着摆摆手,“没有故意考较你的意思,那几位是我的熟人,去帮忙问一下,一会好过去打个招呼。”

    齐小霞如释重负地笑笑,转身出门,不一会回来,说:“他们在358。”

    杨昆朝她点点头,说:“没事了,你先去忙吧。”

    狼吞虎咽地吃完面条,杨昆给自己倒了杯水,默默地计划再次动身南下的行程。

    刚刚才和林老板通过电话,即便他马上就把自己的决定告知陈老板,从港岛那边倒腾游戏机主板过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烟酒副食批发店刚开始下手筹备,虽说营业执照,烟草经营许可证等手续可以一并推给三皮哥去头疼,进货、阵列、制订批发和零售价格等细节却只能自己操心,照目前的进度来看,至少也得三五天的时间才能搭起基本的框架。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农行的贷款还没到位。

    他这次过去的目的,不单是购买帕斯机,还准备采购一批进口电视,同时又想买车,这就需要一大笔现金。

    而两家分店的结构改造、装修、人员配置等方面,也要源源不断地投入资金。

    当然,以火锅店和街机厅的造血能力,即使没有农行的贷款,他也有把握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筹到足够的资金把两家分店办起来。

    和银行打交道的根本目的,一是结交人脉关系,二是刷信用等级,为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考虑再三,杨昆还是准备等农行的贷款到位之后再动身。

    两家分店、家电卖场、副食批发,差不多就是他在春节前的全部商业计划。

    决定了大致的发展方向之后,他把注意力转到更长远的事项上来。

    首要一点就是明年的高考。

    人常谓无知者无畏,杨昆则认为,这话其实完全可以反过来考虑。

    随着接触的人和事越来越多,面对的社会层面越来越高,杨昆也渐渐地意识到了自己在经验、阅历、眼界方面的局限和不足。

    如果说当初上大学的想法只是为了满足前世的遗憾,那么在经过这么多是是非非之后,现在的他,更想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更多的人际交往来提升自己的境界。

    按照他本来的计划,凭借他和韩学彬的哥们关系,届时“借用”他的高考成绩应该不难。

    难的是如何操作。

    从建档、报名到参加考试,再到和相关学校的招生部门联系、调档、录取,这中间一系列的环节,都需要有精通这方面“业务”的专业人士帮忙运作。

    要想到时诸事顺利,就需要早做打算。

    和公安、工商等方面的关系相比,杨昆在教育系统内的人脉可谓少得可怜。

    他平时倒是和体卫处的几位头头处得不错,从旁敲侧击打听到的情况看,包括聂老师在内的几位体育老师都曾或多或少地经手过类似的“业务”,只是他们在大学方面的关系仅限于几家体育类院校,和杨昆的目标相去甚远。

    反复对比之后,杨昆认为张玉清是个不错的结交对象。

    首先一点,作为教导处主任,他本人就负责招生、高考建档、报名等方面的工作。

    其次,他给杨昆的印象不错,和气、精明、不端架子。

    最重要的一点,从他几年后开始担任一中校长直至退休的发展趋势来看,应该是个有野心也有能力的强势人物。

    杨昆喜欢结交强势人物,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只是对于如何与张玉清攀上交情,他一直也没什么心得。

    一来最近确实忙得顾不上考虑这一点,二来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眼下,机会来了。

    今天是张玉清请客。

    奔走忙碌了几个月之后,他终于把妻子的中高职称办了下来。

    这还只是第一步。

    要想前期花费的几千元钱物有所值,还得尽快把职称和工资挂上钩。

    和跑职称所耗费的气力相比,这项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

    他走的是县人事局工资科科长魏向峰的门路。

    魏向峰的妻子在县教委工作,以前也是一中的教师,和张玉清一家熟识,虽然手续调走之后见面少了,但在张玉清的有心维护下,两家的关系却一直没断。

    以张玉清对魏向峰的了解,在得到他的亲口许诺之后,这件事基本上就算成了。

    当然,人事局不是魏向峰的一言堂,上面还有局长和主管副局长,该烧的香、该拜的庙、该花的钱、该送的礼,一样都不能少。

第188章 :难以置信() 
一样是求人办事,一样是花钱送礼,有的人能做到事半功倍,有的人却恰好相反,有的人甚至花了钱也办不成事。

    这中间很关键的一点,在于有没有实实在在的关系,有没有明白人帮忙指点门路及至代为奔波。

    有魏科长从中点拨,张主任自然是少走了许多弯路,少花了许多冤枉钱。

    因此,关系好归好,事成之后,必要的酬谢也是不能省的,除了实质性的好处之外,请对方两口子出来坐一坐,加深一下感情,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作为眼下易阳县城最受关注的焦点话题,喜羊羊火锅城自然是请客吃饭的首选。

    张主任知道这家饭店生意好得不得了,用一座难求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是以并没有贸然向魏向峰提出邀请。

    出于一向谨慎的办事习惯,他不但提前一天打电话预订了房间,还特地跑过来确认过,这才和魏科长一家联系。

    按他的想法,即便对方抽不出时间赴宴,大不了把位置退掉,也不会有什么实际性的损失。

    反过来考虑,假如对方一口答应了自己的邀请,到地方却发现占不到雅间,需要和大家一起排队或者干脆坐在大厅里吃,脸上可就有点挂不住。

    其实张玉清是有些多虑了。

    在当地人的心目中,雅间听起来好像档次更高,也是受传统饭店经营方式的影响,

    而杨昆的经营宗旨是:不论贫富贵贱,进门都是客,都有资格享受同样的高水平服务,当然,略显高昂的消费标准会将一部分腰包不是那么雄厚的顾客拒之门外,这也是针对目标消费群体所采取的筛选手段之一。

    因此,在喜羊羊,单间和大厅的收费标准完全相同,也没有最低消费或开瓶费、服务费之类杂七杂八的规定,如果不是单纯追求安静的就餐和谈话环境的话,坐大厅里反而更热闹、更有气氛一些。

    火锅城开业时间尚短,杨昆极力推崇的这种消费理念还无法改变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旧观念,第一次来这里消费的张玉清等人自然也注意不到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细节,反而对饭店内部豪华而富有人文气息的装饰、陈设赞不绝口,尤其是令人如沐春风般的服务态度,更是让大家觉得不虚此行。

    心情舒畅了,餐桌上的气氛自然就很轻松愉快,张玉清和魏向峰坐在一起把酒言欢,二位女士则在一旁窃窃私语,聊些女人间的话题。

    正说得高兴,听见有人敲门,大家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话头。

    张玉清性格温和谦冲,当着魏向峰夫妻的面,没有大声叫进,而是亲自走过去拉开了房门。

    看见面带微笑的杨昆,他先是一愣,随即便把他本人和名字对上了号,还以为是跟家人或亲戚一起过来吃饭,朝他身后瞅了一眼,却没见有人,便问:“杨昆,你也在这吃饭?跟吴指导员一起过来的?”

    “他去省城学习了,半个月以后才回来,刚才在楼下看着像是张主任,才冒昧地过来打声招呼。”杨昆含糊其辞地解释了一句,侧身朝面对门口坐着的沈老师招手,“沈老师好。”

    沈老师兼着高二年级六个班的音乐课,对于在教室里存在感不强的杨昆,一下子叫不上名字来,只是笑着答应了一声。

    张玉清虚扶着杨昆的后背把他让进房间,礼节性地向魏向峰介绍道:“向峰,这是我的学生,杨昆,这位是咱们县人事局的魏科长。”

    张玉清除了在教导处担任领导之外,平时也担负着教学任务,不过他教的是高三复习班,和杨昆八杆子打不着,故意拉近关系,也是担心杨昆就这么冒失地闯进门来,会让魏向峰心里产生什么不愉快的想法。

    魏向峰脸上却没有丝毫不虞的表情,笑呵呵站起来,隔着桌面和杨昆握手,“幸会,幸会!”

    张玉清心里略感诧异,要知道魏向峰职务虽然不算高,手中的实权却相当重,加上本身性格有些孤傲,和级别不高于他的陌生人接触时,很少会有这么热情而主动的表现。

    杨昆笑着说了声“魏科长您好”,又正式和在座的二位女士打过招呼,朝桌上扫了一眼,玉溪烟,古井贡酒,档次不高也不算低。

    他平时抽烟不多,却习惯在兜里装上几包不同档次的烟,以便见人下菜碟,为避免档次差距太大引起对方心中不快,就没往外掏蓝尊三五或软中华,从裤兜里摸出一包硬盒中华烟,撕开包装,分别敬了魏、张一支,顺手把烟盒放在桌上。

    这次过来只是露个面,加之有外人在场,杨昆就没有多待,闲聊了两句,就起身告辞。

    往外虚送了几步,张玉清坐回到座位上,一眼看见杨昆留在桌上的香烟,无奈地摇头笑道:“现在这孩子们呐,抽烟比老师都讲究,随便一掏都是中华,还随手乱扔,也不知道心疼。”

    魏向峰不以为意地笑笑,说:“人家这么大的老板,还会把这点小钱看在眼里?”

    张玉清一愣,刚才那股奇怪的感觉又冒出头来,“什么大老板?”

    魏向峰被他问糊涂了,“刚才那位不是你的学生么,这家饭店就是他开的,你不会不知道吧?”

    张玉清这才恍然大悟地“噢”了一声,说:“我说呢,敢情这家店是他家里开的,怪不得,怪不得。”

    魏向峰摇头,“不是‘他家里’开的,就是他开的,他叔叔名义上是饭店经理,可大伙都知道,他才是大老板。”

    张玉清彻底震惊了,不但是他,连在场的另外两位女士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沈老师看着先生问:“他今年才多大?”

    张玉清随口答道:“高二……也就十六、十七的样子吧?”

    沈老师有些接受不能,看看先生,再看看魏向峰,将信将疑地说:“十六七岁就开饭店,还是这么大的饭店,怎么可能?玉清,你十七岁的时候在干嘛?”

    “上学呗,还能干嘛?”张玉清顺口回答妻子的问题,脑子里想的,却是那天看到杨昆和一群同学蹲在大食堂门口撕馒头皮的场景。

第189章 :心理落差() 
魏向峰递了支玉溪给张玉清,见他摆手不接,自顾自地点上,喷了口烟雾,不无感慨地说:“刚才没来得及跟你说,这家店开业那天,卫生局的老钱拉我过来凑热闹,亲眼见他挨桌敬酒来着,只是那会他已经喝得有点高,到场的人又实在太多,估计是没记住我。”

    见张玉清低头不语,魏向峰还以为他当自己在开玩笑,用夹着烟的手指指门口,说:“你要不信,随便叫个服务员进来问问,不就知道了?”

    张玉清豁然一笑,摆手说:“不是不信,只是这事有点太……匪夷所思,一时半会有点接受不了。”

    “说实话,1号那天见到他本人时,我跟你的想法也差不多……”正说话间,魏向峰见男服务生敲门进来帮大家加汤,便打住话头,等他忙完之后,有意明知故问道:“伙计,刚才出去那位是你们老板吧?”

    男服务生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店里有口头规定,不许随便谈论老板的私事。”

    这句话等于变相地承认了魏向峰的问题。

    张玉清心里最后一点疑虑终于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些微的失落感。

    俗话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他今年39岁,参加工作的年头比杨昆的岁数都大。

    两口子忙忙碌碌、兢兢业业,一年到头,不算资金、补助和外快的话,纯工资收入也就一万出头。

    看人家饭店这规模、这人气,一天的营业收入恐怕都不止这个数。

    再想想自己,为了给妻子评职称,为了两口子每月的工资单上能多出那么百十元钱,到处求爷爷告奶奶不说,就连像今天这样请人家吃顿饭,都要抠着存折上的数字精打细算。

    盘算这一顿羊肉火锅大概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