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寒门贵族 >

第438章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438章

小说: 重生之寒门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院,几户、十几户人家挤在一起,年久失修,残败破落,在消亡留存的边缘苦苦挣扎着,想要从中找出一两套品相完好的亦非易事。

    话说回来,保存完好的四合院人家还不一定肯卖,何况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产权在国家或集体的名下,以私人名义收购的话,阻力可想而知。

    杨昆前世不太关注类似的消息,他的超前记忆也提供不了太多助力。

    相对而言,地处远郊的门头沟、房山、密云、延庆等地区也存在着不少四合院或类似的民居,保存也要完好得多,只是由于距离原因,不便派作纯商业用途,买来度假休闲时用或者单纯地囤房看涨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杨昆平时要上课,陈静也没几天假期,不可能天天正事不干,满京城地转悠着钻胡同,他就想找个地头熟的本地人打听一下情况。

    最合适的人选,莫过于上次买房时打过交道的那位二道贩子了。

    拨通电话一问,那哥们自个手里没有类似的房源,不过他表示圈里有人专门倒腾四合院,他可以帮杨昆打听一下,事成之后多少给点跑腿钱就成。

    杨昆当然不会把这点中介费看在眼里,“老哥你多费心,肯定少不了你的。”

    找四合院的事托给专业人士去办,他自个也没闲着,挂掉电话,就拉着陈静去看房。

    昆哥昨晚所说的话可不是信口胡诌,按他“狡兔三窟”的打算,早就圈定了几家新开盘的小区,只是恰好赶上央视广告招标及叶小换、陈静先后进京,才一直没能抽出时间而已。

    看房第一站,选在了传媒大学所在的定福庄。

    事先不知道陈静打算报考中传的研究生,他之前也就没考虑过要在这靠五环边的偏远地带买房,对于相关房源信息准备不足,临阵磨枪地考察了学校周边几个小区,无论是户型、面积还是环境都不能令他满意。

    陈静就劝他:“考上考不上还没个准数呢,也不用急着买房,再说研究生的住宿条件也算不错,住在学校里上课、查资料什么的也方便些。”

    杨昆的拗劲却上来了,“不行,昆哥我做事一向讲究公平,既然给小叶子买了房,说什么也得给你也买一套才行。”

    陈静就笑他:“公平?你净变着法地折腾我,却连一指头都舍不得碰你家小叶妹妹头,这也叫公平?”

    杨昆竟无言以对。

    接下来,他们扩大了搜索范围,凡是距中传10分钟车程以内的新建小区,都被划入了考虑之列,只是不知是不是因为汇园那套公寓的起点过高的原因,连着几天下来,鞋底都磨薄了一层,也没能找到中意的户型,那二道贩子的信息倒先传了回来:“西四北那边有套院子要卖,感兴趣的话,我帮你们双方约一下?”

    杨昆毫不犹豫地说:“约!”

    次日上午,俩人开车先去接了那二道贩子,又按他指点的路线去接了另一位专门倒腾旧民居的二道贩子姑且称为贩子b一块去西四北看房。

    待售的四合院坐落在西四北的一条小胡同里,位置相当偏僻,车开不进去,只能停在胡同口步行进去。

    站在连门牌都已锈蚀得看不清字样的大门前,贩子b介绍说,这栋院子的家主人祖上在清朝做过官,“您瞅这大门就知道了,这门柱、门板、门钉甚至门槛都有讲究,行话里这叫金柱门,按清明官制,也就比一品大员专用的广亮门低一格……”

    听这位舌灿莲花地讲解着,杨昆和陈静先在院子里走马观花地转了一遍,典型的三进院子,第一进是由倒座房所居的窄院,第二进由正房、厢房和游廊组成,以垂花门和前院隔开,正房东侧的耳房旁边另开着一道月亮门,直通由后罩房围成的第三进院,三进院子连建筑加起来差不多有一亩多地,粗略一数,总有30多间房。

    坦白地说,整个建筑保存的完好程度还是比较令杨昆满意的,唯一欠缺的地方就是老宅子既没有下水道也没有暖气,洗澡如厕什么的都不太方便,且房屋墙壁也多有破败之处,院里的花草果木亦已凋敝不堪,看起来这家主人过得似乎有点落魄。

    随口问起房主卖房的缘由,贩子b的语气很有些恻隐与感触:“不学好呗,赌鸡赌狗赌蛐蛐反正什么都赌,前些年有老爷子管着还收敛点,去年老头一病不起之后少了管教,不到一年的功夫就把家产败了个差不多,偏又撇不下满清遗少那份排场,拼着卖房卖地也得保住人前的面子,要换一般人家,只要能凑合着过,谁舍得把这么好的房子贱卖掉?”

    对于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主儿,杨昆向来连半点同情心都不看,再说这也只是二道贩子的一面之辞,谁知道是不是实情人家为了防止买家和房东撇开他私下勾连,早早地就把人支了出去,见不到家主当面,这些说辞自然也就无从查证。

    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杨昆唯一关心的只有一件事:“什么价?”

第943章 :挥霍无度() 
对方开价120万。

    杨昆大致心算了一下,均摊下来,一平不到1600,以二环附近的房价来说,真心不贵,要搁到21世纪,起码得在后面加个零再翻上几番,甚至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得着。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悬殊的价格差距,一来当然是物价和通涨的因素,二来随着城市改造的发展,现有的四合院将被逐步拆除或被列入各地市的文物保护单位,物以稀为贵,再加上利益所得者的蓄意炒作,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除此之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个时代的有钱人还不像几年、十几后那么迷恋和推崇四合院的生活方式及尊贵地位,和没有上下水、暖气、空调、车库的老院子相比,人们还是青睐于更加贴近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新式单元楼或别墅,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这价格当然也就炒不起来。

    有鉴于此,就面前这套四合院的成色而言,对于这个报价,杨昆还是比较满意的。

    抛开四合院本身巨大的增值空间不说,即便这里不幸被圈入旧城改造的范围,光是从政府手里得到的拆迁补偿款,就足够赚上好几倍的了。

    说句题外话,对于这场刚刚拉开序幕的旧城改造大潮,从中受益的不仅仅是像杨昆这样想从中分一杯羹的新晋房地产开发商,像那些致富无望、温饱度日的普通百姓,凭着薄田半亩、陋室数间而一跃成为百万、千万元户的例子比比皆是,至于那些钉子户神马的,也不是不欢迎拆迁,只是上面给出的补偿条件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或者说贪欲而已。

    虽然按昆哥考虑的标准,这个价格已经够着便宜了,不过本着省了就是赚了的原则,他开始习惯性地讨价还价:“120万?大哥你跟我开玩笑么,这破地方哪能值这么多,您瞅这院墙,都开缝了,这地基也塌陷得厉害,还有这房顶,得有一多半屋子漏雨吧?就凭这成色,您怎么着也得给打个6折不是?”

    那位也不含糊:“哥们你这话可就显得没诚意了,瞧你这派头像是个生意人,应该懂得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凭这套院子的成色,它就值这个价!再好的不是没有,像是菊儿胡同,还有南池子那边,人家那是特地从清华请了专家、教授重新改造过的,平房改楼房,冬暖夏凉、厨卫俱全还带地下车库,可这价格嘛……”

    贩子a也在旁边帮腔:“谁说不是呢,再者您这都开上宝马了,这一套院子还没您这车贵呢,至于跟咱们争这仨瓜俩枣的?”

    “哥们做事一向是该花的地方不吝啬,该省的地方不浪费!”杨昆丝毫不为对方的一唱一和所动,“实话不瞒您二位,我买这地方是打算用来开公司的,可这院子破败成这德性,胡同更是窄得连车都开不进来,连厕所都是旱厕,这冬天冷、夏天热的,时间一长,不得把客户全给赶跑了?要照你说的样式翻修改造吧,估计这费用得比买院子还贵,左右不合适不是?对了,您说的清华那专门翻修古建筑的专家叫嘛来着,说不定以后还用得上人家呢……”

    扯了好一阵子嘴皮子,最终价格敲定在118万。

    去往房管部门的路上,俩二道贩子的闲聊引起了杨昆的注意:“六子,听说你们街道的回迁房开始分了,你没囤几套在手里?”

    “囤了两套,也不为转手,就是自个住,图的就是离单位近点……”

    杨昆顿时联想到了给陈静买房的事上。

    和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课程安排要宽松得多,等影视公司的框架建起来,业务也逐渐发展起来之后,她更多的时间是在这边办公,为什么不在这附近给她寻觅个住处呢?

    在脑子里搜索最近一段时间收集的房源信息,离西四北最近的,当数刚开盘不久的御桃园了。

    等四合院的房主过来办了过户手续,房款两清之后,杨昆就拉着陈静,直奔御桃园看房。

    作为京城最早的甲级小区之一,御桃园位于西内大街,西、北二环交叉处,紧邻西直门,距京城火车站不过一步之遥,步行到新入手的四合院也不过几分钟路程,地理位置相当优越,虽说离陈静准备报考的中传远了些,有私车代步也不会太麻烦。

    最为难得的是,小区主打的户型居然是这个时代相当罕见的复式结构,除底下三层是普通单元房外,四、五层上下打通,南北两侧通透且各带露台,在90年代中期的京城来说,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标志性住宅了。

    陈静一眼就喜欢上了这里。

    听杨昆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来两套”,那位面带职业性微笑实则没拿他们当回事的售楼小姐差点没闪脱下巴。

    以她的职业习惯而言,首先欢迎的当属具备实际购买力的中年大叔,其次是年轻漂亮的女人,当然最欢迎的还是带着漂亮女人的中年大叔。

    像他们这样一男一女的年轻情侣组合,虽然购买意愿爆表,支付能力却无法保障,是以那位售楼小姐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提醒了一句:“先生,按我们5888元一平米的售价,这一套复式单元的总价接近130万元……”

    杨昆直接掏出了支票本。

    陈静也觉得他有点挥霍无度,“一套就够用了,买那么多干嘛?”

    杨昆说:“你一套,傅姐一套,咱们一碗水端平,谁也不吃亏。”

    转过天,到工商部门办理过营业地址变更手续,杨昆又找来帮他装修汇园公寓的那家设计室,将四合院连同新入手的两套复式单元的装修工作全盘交给对方负责,酒吧的装修进程则丢给安迪去跟进,他和陈静则赶在周五下午驱车回了老家。

    本打算把买房的消息告诉傅青梅,顺便从她那捞点“犒赏”,但令杨昆意外的是,傅女王居然不在易阳。

    给傅青梅打个传呼,她没回电话,只是回了个传呼给他:“考察项目中,勿扰!”

    (人到中年,家事缠身,外甥女今天结婚,前前后后在姐姐家忙了好几天,累得跟狗似的,也是没办法。)

第944章 :不堪重负() 
杨昆觉得纳闷,前几次通电话时也没听她说想上什么新项目啊,有什么可考察的?

    问老妈时,刘素芬只说傅青梅出去考察、学习了,具体去哪却说不上来,问陈静时就是一句话:“不知道!”

    察颜观色,杨昆就觉得她们很可能有事瞒着自己。

    难得回一次家,这段时间积压未决的公事不少,想着反正那么大个人也丢不了,杨昆就暂时把傅女王的下落抛到了脑后,连夜驾车陪陈静到文定市拜会她父母。

    按照机关惯例,虽然陈树德已经不在易阳主持工作了,陈家在易阳那套小院也还是划归其家人使用,只要陈家不主动提出往外腾,也没有人会不开眼到催促他们搬家。

    同样道理,前任文定市委书记所居住的“书记楼”也依然予以保留,同时由于临时换将的原因,新的书记楼还没整理好,陈树德夫妻便暂时居住在文定市一招专供领导使用的行政套间里,秘书和司机都是新配的,也是临时用着看看,不合心意再换。

    抵达文定时已是夜里9点半多,陈树德仍在批阅公文,看到杨昆和女儿联袂来访,很高兴,特意吩咐厨房做了夜宵,又开了瓶酒,一老一少把酒夜谈。

    谈及调任之后的工作情况,陈书记的语气中颇多感慨:“初来乍到,想打开局面,不容易啊!”

    杨昆大致能理解他的意思。

    以当前国内的大气候来看,经济发展是主题,上面选择陈树德来接替原文定市委书记的工作,主要还是看中了他在易阳当政几年特别是近一年多来在发展地方经济方面做出的成绩,这其中多少也有杨昆的一些贡献。

    表面上看起来,文定地处燕、晋两省交界,是晋省煤、铁资源进入燕南的必经要道,自身的地下矿藏也相当丰富,同时拥有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以陈树德的施政能力应该不难出成绩,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虽说树挪死,人挪活,但就政界而言,上至省部、下至区县,派系林立、利益交错的情况比比皆是,像陈树德这样突击提拔、迁调的干部,初来乍到,难免也会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地方保守势力的掣肘,骑墙派的阳奉阴违,都足以令他政令难通、举步维艰。

    抛开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不提,文定市辖下的各工商企业的现状同样不容乐观,国企不景气,民企不听话,这也是当前国内企业的通病。

    摆在陈树德面前的首要难题,是曾经的明星企业、纳税大户,文定市第一轧钢厂。

    文定一轧筹建于80年代初,由文定市政府出地、津铁集团出钱出设备,分别占股30%、70%,作为津铁集团的附属加工企业,该厂拥有一条年设计产能为12万吨的复二重线材轧制生产线,也就是俗称的“普线”,通过来料加工的方式为津铁集团轧制6。5mm-8mm普线,正常开工的情况下,年营业收入可达到4000余万元,除养活全厂的400余名干部职工外,还带动了一大批关联企业,在文定市的工业结构布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