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寒门贵族 >

第324章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324章

小说: 重生之寒门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树德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需要我做什么?”

    杨昆说:“论资金、论关系,我在这个项目上最有优势,只是别人都在通过各种渠道施加影响和压力,我的要求也不高,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而已。”

    思忖良久,陈树德才缓慢地点了点头。

    达成目的之后,杨昆就转过话题,问起广宗镇蔬菜深加工产业的实施进度。

    虽然知道这小子这么做只是出于礼貌,不过和紧张筹建中的太极文化广场一样,净菜加工也是陈树德目前最为关注的惠民工程之一,因而谈到这个话题时,他的兴致很高,“各方面的进展都还不错,菜农们的反应比较积极,上面也挺重视,过几天有个省农业厅的工作组下来检查,你的养殖中心也是其中一站。”

    杨昆点点头,“听我二叔说过这事,有什么我能做的,您尽管吩咐。”

    “作为生意人,你做的已经相当不错了,这也是我最欣赏你的地方。”陈树德用手指梳了梳头发,不无感慨地说:“蔬菜深加工是一项系统工程,受时节、气候的影响,投资不小,见效却慢,尤其是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更要顺势而为,不可操之过急。”

    杨昆点头称是。

    “文化广场则正好相反,事关咱们易阳的形象问题,不但要建得好,还要建得快,就目前的进度来看,有点不尽如人意啊。”陈树德略带不满地敲敲桌子,“你这个甩手掌柜当得有点太不负责任,怎么说也是你的投资,总得适当地关心、过问一下工程进度才对嘛!”

    杨昆唯唯称是,肚子里却有点不以为然,“我要真的事事关心,冲我敲桌子的可就不止您老人家一位了。”

    陈树德何等精明的人物,只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压根没拿这百十多万的便民工程当一回事,意兴阑珊地摆摆手,“不谈公事了,聊点家常吧,听小静说,你准备上大学?”

    杨昆不好意思地笑笑,“基本上已经定了。”

    陈树德问:“怎么突然想起上大学了?”

    杨昆说:“记得哪位哲人说过,人生最重要的六大财富:身体、知识、梦想、信念、自信、骨气,这其中,知识是我最缺乏的。”

    陈树德默默点头,又问:“小静年龄也不小了,你就忍心让她再等4年?”

    “上大学是早就拟定好的计划,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关系。”杨昆说:“换个角度来说,我提前参加高考,其实是让她少等了一年呢。”

    “强词夺理,偷换概念!”陈树德笑骂了一句,“对于知识本身,你是怎么理解的?”

    杨昆想了想,说:“学知识不如学做事,学做事不如学做人。”

    陈树德赞许地笑笑,说:“能体会到这一点,你的境界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层次。”

    杨昆腆着脸皮笑道:“要是连这点觉悟都没有,小静姐也不会看上我这小屁孩了。”

    陈树德没好气地哼了一声,站起身来说:“小小年纪就有这么厚重的心机,小静跟着你也不知道是福还是祸!”

    杨昆吐了吐舌头,没敢再狡辩,抢先一步替他拉开房门。

    客厅里,伍秀琴和刘素芬相谈正欢,见他们出门,同时站了起来。

    陈树德和刘素芬握手,对她说:“你儿子很优秀,比我认识的大部分年轻人都要优秀得多,别看小静这丫头比他大了几岁,和他相比,简直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以后要是有什么任性、得罪之处,我这个当父亲的,提前替她道个歉。”

    他这番话,等于正式承认了杨昆和陈静的恋爱关系,刘素芬颇为自豪地看了儿子一眼,语气谦逊地答道:“这小子生性顽劣,特别是这阵子,仗着挣了几个糟钱,尾巴都快翘到天上去了,我正愁他不服管教呢,好在小静这姑娘知书达礼,人品样貌更是没得挑,有她替我管着这顽皮猴子,也不知是我们娘俩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呢!”

    说实话,伍秀琴对杨昆的年龄不是很满意,也觉得找个普通单亲家庭当亲家有点不太圆满,但她这人见事比较开明,知道女儿的性格极为执拗,凡事一旦认准便少有变更,再者杨昆的身家和能力也是有目共睹,便藏起心底那点小小的不快,笑着帮腔道:“只要孩子自己高兴就好,以后啊,咱们就是一家人,没事多走动,有事打招呼!”

    好生热络了一番,陈树德挑了两样回礼,将杨昆母子送出客厅,伍秀琴母女则一直送到了院门外。

    今晚一席长谈,陈静的温婉灵秀给刘素芬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先前那点小小芥蒂早消失得无影无踪,见她看向儿子的眼神中浓浓的满是情意,也是发自内心地替杨昆感到高兴,拉着她的手邀请道:“这会天色还早,一块去阿姨家里坐会?”

    这段来之不易的感情终于得到双方父母的认可,陈静心中甜蜜,恨不得就此和男友长相厮守,再也不要分开才好,听刘素芬这么一说,动心不已,拿眼神询问伍秀琴,见她微笑点头,才红着一张俏脸陪刘素芬钻进了车里。

    回到自家楼下,刘素芬邀陈静上楼小坐,见她婉拒,知道她脸嫩,便不再坚持。

    将她送进院门,陈静重新坐上副驾驶席,长长地舒了口气,“折腾了半夜,总算完事了。”

    杨昆理解地笑笑,握住她柔若无骨的手掌,“咱们这也算大功告成了,要不要庆祝一下?”

    陈静侧着脑袋看他,“你想怎么庆祝?”

    车窗外的巨幅灯箱倒映在杨昆的眸子里,亮晶晶的,“去傅姐那?”

    陈静俏脸一热,轻轻啐了他一口,“想得美,还没追究你惹我爸生气的罪过呢!”

    “你不会天真到以为他老人家真的生气了吧?也不想想你爸是什么身份、什么涵养,我有什么资格和本事惹他老人家生气?”杨昆不屑撇撇嘴,“要不是看在他是你老子的份上,我才懒得跟这种老狐狸谈笑风生呢!”

    陈静笑着掐他,“敢骂我爸是老狐狸,我看你才是小狐狸!”

    杨昆抓着她的手往下探去,“姐,咱别开玩笑了行不,狐狸尾巴都翘起来了呢!”

第704章 :高下立判() 
转过天,7月22日上午9点,在县工商联的倡导下,易阳县第一届标准件产业协会的30多名主要会员应邀赶到县政府,在二楼的大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共同探讨标准件产业发展和相关政策。

    会议由刘运升副县长主持,县委、县政府各主要领导或亲自、或分别派员出席、旁听。

    本次会议的召开时间和议程是半个月前就拟订好的,由于前段时间县政府正式出台了标准件商城项目,除海荣地产外,县建筑公司也重新提交了一份筹建企划,经刘副县长提议,会议临时增加了一项议程,共同研讨、对比两份企划案的优劣之处。

    照理说,像这种政府部门召集的会议挺让大家反感的。

    大家的想法很简单,咱们要做生意,哪能像你们坐机关的大老爷们那样闲得蛋疼,除了喝茶看报纸,就靠开会来打发时间。

    一听说要商讨标准件商城的规划问题,大伙顿时都来了精神。

    能进这道门的,无不是本行业里的佼佼者,一个个脑袋瓜都好使得很,一家地理位置优越的门店对于生意的重要性自是毋庸多言。

    虽然整个计划还只停留在纸面上,但对于这帮买卖精来说,能提前得到一般人得不到的内幕消息,就意味着先下手为强的可能性。

    本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想法,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走过场似地讨论了几个非重要议题之后,在大家殷切的目光注视下,分别由海荣地产和建筑公司提交的两份企划案终于被摆到了台面上。

    首先讨论的,是海荣公司的企划。

    原来的方案在实用性方面饱受质疑,该公司便将6层主楼和4层裙楼的设计削减为3层,并在原基础上分别向左右延伸,在整体建筑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实际占地面积比以前扩大了一倍,相应地缩减了停车场的预留面积,和库房之间仅剩下一条双车道可供通行。

    建筑公司提交的方案则要朴实得多,依然是农贸市场式的传统布局,却额外增加了一处占地50余亩的免费停车场,单看平面示意图的话,整体规模倒也不弱于前者。

    一个是高大上,一个是接地气,各有优劣。

    一时间,大家争执不下。

    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大家肯定更欢迎后者。

    紧张争论的同时,还有条小道消息悄悄地在与会众人间耳口相传。

    建筑公司的这份企划案是跟昆朋地产联合提出来的。

    换句话说,建筑公司背后站着的,是昆朋钢贸。

    在座诸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昆朋钢贸的忠实客户。

    不忠实也不行,经过前阵子的钢材暴跌暴涨,名阳村标准件市场原有的几家线材经销商一个个先是赔得差点当裤子,等到行情看好时又找不到货源,折腾来折腾去,现在就剩昆朋公司一家独大。

    凭心而论,昆朋钢贸前阵子宰客是狠了点,又不许赊欠,不过人家实力大、货源足、送货及时,现在的价格定得也算公道,大家做生意,求财不求气,放着现成的平价线材,没有谁会傻乎乎地掏高价运费从外地调货。

    作为社交性动物,人们在判断一件事时,只要有超过两个以上的选项,便会下意识地分个亲疏远近。

    一边是本地的原材料经销商,和大伙是长期合作关系,一边是专走上层路线,基本上不跟凡人说话,孰远孰近,一目了然。

    没过多久,两方面意见便分出了高下。

    与会者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建筑公司的方案,令包括刘运升在内的组织者们为之愕然,事先准备好的一肚子措辞都没派上用场。

    会议尚未结束,消息便跟长了腿似地疯传了出去。

    赵县长最先得知了结果,并第一时间拨通了谢海峰的手提电话。

    听说大家众口一词地支持昆朋地产的方案,谢老板觉得有点棘手。

    赵县长却不认为事态有多严重,“群众的呼声再高,最终决定还是要县里来作。”

    谢海峰说:“话是这么说不假,但商城建起来是要对外销售的,客户们不满意咱们的方案,必将影响到最终的销售情况。”

    赵县长想了想,问:“既然建筑公司的方案更实用,咱们为什么不拿过来自己做?”

    谢海峰一时无语。

    女秘书在旁边抿着嘴,想笑不敢笑。

    国内商业房地产行业起步较晚,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至今,许多条文、法规都不完善,相关的业界条例也不正规,人们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认识还偏于狭隘,也很少能分清房地产商和建筑承包商的本质区别,赵县长问出这么外行的话来倒也不足为奇。

    按一般人的想法,你昆朋公司的方案是不错,但资质不行啊,拿给人家做不是天经地义?

    知道这种事一时半会解释不清,谢海峰也没多费口舌,只是模棱两可地答道:“不好说,这样,我先想办法跟昆朋那边接触一下,探探他们的口风,看看有没有转圜的可能。”

    收到谢海峰的会面邀请时,杨昆正在和市农行的领导们见面。

    县农行有陈书记出面打招呼,市里的关系还需要靠他亲自疏通。

    在一旁作陪的,除了徐丽娅之外,还有曾芸的老公谢海明。

    喜羊羊本身就是市农行的优质客户,徐丽娅和该行各主要领导的日常关系处得相当不错,前段时间帮杨昆筹措的1200万贷款,就是从该行办出来的。

    至于谢海明,则是曾芸听说杨昆准备承揽易阳农行办公楼项目之后,主动请他过来帮杨昆撑场面的。

    自从杨昆涉足标准件产业以来,借着贷款购买农用车及钢材销售的东风,易阳城信社陆续拉拢到不少标准件商户,存款额和放贷比例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势迅猛,于情于理,曾芸都觉得有必要从旁帮一把手。

    谢海明今年刚提了市人行支付结算科科长,职务虽不算高,话语权却相当重要,在各国有商业银行中的人面也很广。

    有关系、有面子,谈话进行得相当顺利。

第705章 :势在必得() 
下午3点,谢海峰走进了昆朋地产设在钢贸公司院内的临时办公室。

    杨昆起身迎接,笑着向对方伸出右手,“久仰谢总大名,一直无缘得见,今日有幸得谢总亲自登门指导,欢迎之至。”

    谢海峰热情地和他握手,顺便将手里的东西放到桌上,“杨总过谦了,冒昧登门,一点小小的见面礼,不成敬意。”

    杨昆瞅瞅他带来的礼物,一大一小两个木盒,大的是带湿度计的大卫杜夫雪茄箱,小的是一套雪茄工具,从材质到浮雕再到封盒的铜制铰链和锁头,无不精雕细琢,显见价值不菲,遂摆手笑道:“谢总太客气了,我这人性子粗鄙,向来享受不了这么高品位的玩意,雪茄也好、红酒也罢,落到我手里就是牛嚼牡丹,暴殄天物而已。”

    这话倒不是自谦,虽然现在事业有成、财力丰厚,但杨昆自觉年龄尚小、气派不足,雪茄这玩意在他眼里,装逼的意义远重于享受,因而对其一向不太感兴趣,两辈子加起来,也只有在股票市场上大获全胜之后才尝试过那么一两次而已。

    谢海峰呵呵一笑,“作为成功人士,应该有资格追求更精致的生活品位,和卷烟相比,手工雪茄的制作方法、吸食方式不同,对身体的危害要小得多,兼且有自己的讲究和礼仪,既是品味的象征,对人的气场、财力、社交圈子也更挑剔,像我认识的不少地产商人,都是手工雪茄的忠实拥趸,有时间的话,杨总不妨试试。”

    “恭敬不如从命。”杨昆耸耸肩,揭开盒盖,取出两支他也分不清型号的手工雪茄,递了一支过去,“借花献佛,顺便向谢总取些生意经。”

    “不敢当。”谢海峰拿起雪茄剪,顺口说道:“本来想请你吃饭的,听说你跟海明在市农行办事,想必中午另有安排,才直接找上了门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