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寒门贵族 >

第323章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323章

小说: 重生之寒门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建军摆手笑道:“吃吃喝喝而已,有我跟那几个大学生就够了。”

    见杨昆和李国元联袂来访,肖主任很高兴。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当初看好的潜力股发展成今天的绩优股,每每提及此事,肖主任向来是得意得很,也没少以慧眼识人自居。

    虽说以杨昆现在的生意规模,能够借重到农信社的地方已经不多,不过他这个别的优点没有,却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知道自己能有今天,肖主任的提携功不可没,就连曾芸、胡增海等金融系统的关系也是通过他建立起来的,因而即便觉得其做人稍嫌功利了一些,对其也是敬重有加,逢年过节的礼数更是样样不缺。

    彼此关系非比常人,谈起话来就不用太过转弯抹角,听杨昆说明来意,肖主任直接答道:“有希望,也有难度。”

    杨昆此行就是为了打探一些从胡增海处打听不到的内幕消息,听老肖这么一说,顿时来了兴趣,“希望何来,难度何在,还请肖叔叔明示。”

    肖主任说:“上面的意思,准备搞公开竞标,有能力者上,不过也有人通过各种渠道打过招呼,不能完全排除内定的可能。”

    这个情况也在杨昆的预料之内。

    以国情来说,像类似的项目,没人打招呼反而不太正常了呢。

    各大银行系统虽然是垂直管理,但不管是开展业务还是建办公楼,都和地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后者,无论是项目规划、审批还是土地征用,都离不开地方政府单位的支持和管理。

    也懒得费心去猜测,杨昆直接就问:“打过招呼的都有谁,分别通过的哪个级别的领导?”

    “事先声明,只是小道消息啊,我随口这么一说,你们随便这么一听,别较真。”肖主任半开玩笑似地强调了一句,才随口数了一串公司和人名出来,不出所料,海荣地产和赵县长的名字也在其中。

第701章 :拿腔作调() 
在肖主任的办公室座谈片刻后,杨昆开了二叔那辆小奔,载着李国元和肖主任一起去县农行拜会该行领导。

    那辆黑色捷达轿车依然尽职尽责地吊在后面,杨昆也没有隐瞒自己行踪的意思,爱跟就跟吧。

    就易阳各大国有、地方金融单位来说,杨昆和农行的联系最为密切,业务往来也最为频繁,除了胡增海的关系外,和该行一把手郑行长也是过从甚密,只是还没到和肖主任、曾芸之间那样无话不谈的地步罢了。

    听说他也对农行综合楼项目感兴趣,郑行长当即表态,热烈欢迎、全力支持。

    抛开杨昆名下的各处产业不论,单是他设在农行、农信社的个人户头里的存款加起来就超过3000万,足以支撑起整个项目还绰绰有余。

    虽然大家都知道杨昆口中的“你要不把项目给我,我就把钱全抽调到别的行去”的说话只是句玩笑,但谁也不想看到这句玩笑话成真。

    万一真的闹僵了,一下子损失掉数以千万计的存款和账面流水,大伙的工作能力不免就要受到上级领导的质疑。

    站在银行自身的角度,也更愿意和杨昆这样有实力也有魄力的商人打交道。

    单从这一点来说,和标准件商城项目相比,杨昆在农行综合楼项目上的优势要比二十冶、海荣地产等竞争对手更为明显,其承揽难度也比争夺前者低得多。

    不过,郑行长也表示,目前盯着这个项目的公司和个人不在少数,来自上级单位、地方政府的人情面子的压力相当大,以他个人的建议,如果可以的话,杨昆不妨也找一、两位够份量的领导出面打声招呼。

    杨昆就笑眯眯地问:“找县委陈书记出面的话,不知够不够份量?”

    等到晚上7点,按照和陈静的约定,杨昆准备了烟酒糖茶四色礼物,载着刘素芬一同到陈家作客,杨晓燕也想跟着去凑热闹,却被他连哄带劝地拦住了。

    听到门铃响,陈静迎出来,从刘素芬手中接过礼物,甜甜地打招呼:“刘阿姨好!”

    刘素芬微笑着答了声“你也好”,抬眼打量儿子的“新欢”,见她一身家居打扮,标准的鹅蛋脸上未施粉黛,不复平日电视上端庄大气的主持人形象,却显得青春气息盎然逼人,特别是她白晳如玉的脸颊和漆黑如瀑的长发,被落日的余晖洒上了一层淡淡的光晕,娇媚之处,令人眩目,即便她因叶小换的缘故对其略有成见,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位大家闺秀当真是美得无可挑剔。

    杨昆手里拎着烟酒,见陈静挽着老妈的胳膊径直进门,别说替自己拿东西了,连打声招呼的意思都没有,自嘲地耸耸肩膀,目光顺着她雪纺长裙遮掩不住的诱人曲线下移,落到长可过膝的裙摆下那双白如玉、嫩如藕的小腿上,不无得意地暗忖:“大家老夫老妻了,害什么羞嘛……”

    陈树德和伍秀琴夫妻俩正在客厅看新闻,见陈静引着杨昆母子进门,同时站起来迎接。

    今天的会面,定义比较模糊,既有相亲的意味,又有双方父母见面的意思。

    按本地习俗,男女双方确定恋爱关系后,第一次见家长时,不能在女方家,更不能在男方家,而是由媒人作主,挑一处所在,或是第三方亲戚家里,或干脆选一家饭店,大家坐下来互相熟悉、亲热一番,对这门亲事都没意见的话,就可以商量换婚帖、办订婚酒的时机了。

    只是两家的情况特殊,一为高官,一为巨富,都不是普通人家,尤其是陈树德,要注意影响,便不好拘那些俗礼,为了保持低调,他还特意将那位本家亲戚打发回老家去休假,就连今晚的酒席,也是伍秀琴和陈静娘俩亲自下厨操持的。

    寒暄几句后,陈树德主动延请客人入席。

    伍秀琴和陈静都是公职人员,平时很少亲自下厨,平心而论,娘俩的厨艺只能算是一般般,好在这种会面只是为双方家长提供一个互相了解的场所和机会,没有谁会真的坐下来大吃二喝,大家象征性地动了几筷子,便移步客厅,对坐闲谈。

    俗话说居移气,养移体,沾了儿子的光,刘素芬这一年多来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自己也学着做了这么久的生意,从言谈举止到接人待物都有了长足的长进,再不是当初那个见到生人便拘谨得说不出话来的家庭妇女,即使面对气度过人的陈树德夫妇,也称得上应对得体,丝毫不落下乘。

    鉴于杨昆是单亲家庭,陈树德只是礼貌而不失严肃地和刘素芬攀谈了几句,便将和未来亲家沟通、交流的机会让给妻子,自行起身回了书房,见他用眼神向自己示意,杨昆便向伍阿姨告了个罪,借机跟了进去。

    亲自帮陈树德泡了杯茶,恭恭敬敬地放到书桌上,杨昆低眉顺眼地讨好:“陈伯伯,听小静姐说您喜欢清茶,特意托人捎来的明前龙井,也不懂真假,还请您屈尊品鉴一下。”

    陈树德看了他一眼,端起茶杯,瞅瞅茶汤,又看了他一眼,嗅嗅茶香,再看他一眼,才轻轻啜了一口,一双略显花白的浓眉微微皱了起来。

    杨昆心里忐忑,赔着小心问道:“怎么,这茶不好么?”

    陈树德微微摇头,又品了两口,才慢条斯理地放下茶杯,沉声道:“茶是好茶,只是……想到你这尖嘴猴腮的家伙居然成了我的未来女婿,我这心情就怎么也轻松不起来。”

    杨昆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合辙您老人家这么拿腔作调,是跟兄弟我逗闷子呢,有你这样没品的老丈人么?

    好在陈树德没有继续消遣他的意思,而是直接步入了正题:“听说你对标准件商城的项目挺感兴趣?”

    对方的身份从县委书记一下子变成了自己的未来老丈人,杨昆还不太适应这种角色转换,老老实实地答了声“是”。

    陈树德下一句话就给今晚的谈话定了调子:“我不反对你和小静的事,更不会干涉你的生意,但有一点,只许公平竞争,绝不许打着我的旗号在外面胡作非为!”

第702章 :公平竞争() 
陈树德的话,给杨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略一回想,刚结识周学礼、刘运升的时候,他们也发表过类似的言论,只是在措辞和语气上略有区别而已。

    从他脸上一闪即逝的不以为然逃不过陈树德的眼睛,他微微敛起眼睑,沉声问道:“怎么,觉得我的话很好笑么?”

    杨昆笑笑,说:“没有,我只是觉得,别人恐怕不会都像我一样赞同您的想法,事实上,从第一次走进您的办公室那天起,从第一次陪着您视察广宗镇那次起,在外人的眼里,我的额头上已经贴上了您陈书记的标签,换句话说,我现在就是不想打着您的旗号办事亦不可能。”

    陈树德哂然一笑,无奈地摇了摇头,“这倒也是实情,以国内这个人情社会来说,商场也好、官场也罢,同学、战友、亲戚等人情关系都是避不过、绕不开的,刻意地提防、撇清,反而会有欲盖弥彰之嫌。”

    说到这里,他话风一转,强调道:“不过,清者自清,别人怎么利用裙带关系升官发财我管不着,却不鼓励自家的亲戚也去走这条捷径,即便有人看在我的面子上为你大开方便之门,也必须在原则允许的范围内行事,涉及到权钱交易、贪腐犯罪,我第一个就饶不了你!”

    杨昆点头道:“假如每个官员都能像您这样洁身自好,社会上也不会存在那么多的丑恶现象,老百姓办起事来也会简单得多,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就拿您提倡的公平竞争来说,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公平么?相对而言,您不许我打着您的旗号牟利,却防不住别人为我的竞争对手保驾护航,您觉得这样算得上公平么?”

    陈树德略显不悦地问:“你这话说得太过笼统,当今社会,经济建设是主流,咱们当官员的给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是份内职责,怎么就对你不公平了?”

    杨昆说:“远了不提,就标准件商城这个项目本身来说,没有赵县长的支持和授意,县建筑公司会主动退出竞争?各职能部门会给海荣地产大开绿灯?他谢海峰做事能这么肆无忌惮?”

    陈树德重重地拍了下桌子,怒道:“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什么叫赵县长的支持和授意,你给我说清楚了!”

    见他骤然发怒,杨昆心下惴惴,只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话说到这份上,不吐不快,干脆硬着头皮答道:“我从侧面了解到一些情况,海荣地产有个年轻、漂亮的女出纳,颇受谢海峰重用,此人以前在县政府办公室实习过一段时间,和赵县长过从甚密……”

    “胡闹!”陈树德脸上怒容更甚,指着杨昆的鼻子呵斥道:“居然敢私下调查一县行政主官,胆大包天了你……”

    杨昆梗着脖子据理力争:“商场如战场,要克敌制胜,当无所不用其极,我找人调查谢海峰,他何尝没找人调查我?自从决定参与标准件商城项目之后,一连好几天,只要我一出门,就有专人专车片刻不停地跟在我后面,就在刚才,我和我妈进门的那一刻,还有人在暗中关注着咱们两家的一举一动,也说不定就在现在,那位谢老板正和赵县长商量着怎么给咱们下绊子呢。”

    陈树德声色俱厉地警告他:“我不管你们私下里搞的那些狗皮倒灶的事,不经授权便擅自跟踪、调查国家公职人员、正处级干部,这是犯罪!”

    杨昆寸步不让地回敬道:“人心险恶,不可不防!”

    陈树德怒道:“你这是强词夺理!”

    听到争辩声,陈静敲门进来,担心地问:“爸,你们干什么呢,好端端地怎么吵起来了?”

    陈树德哼了一声,“都快被这混小子气糊涂了……这么看着我干嘛,谈工作就不能有争议?也别在这杵着了,去陪你刘阿姨说说话,放心吧,想气死我,这小子还差着点道行!”

    陈静担心地看看他,再看看杨昆,见他递了个“放心”的眼神过来,犹自不放心,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以示警告,又替她爸的茶杯续了水,才轻手轻脚地走出房间,顺手拉上了房门。

    经她这么一缓冲,陈树德的脾气收敛了许多,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好一会才缓缓睁开眼睛,语重心长地说:“像这些小伎俩,私下里搞搞无伤大雅,千万别拿到台面上来说事,别说易阳不存在官商勾结、以权谋私的现象,即便是有,也不能拿来当攻讦对方的手段,这话你应该能听得懂?”

    杨昆当然明白他的意思,虽然他和赵县长之间存在政见、理念等诸般差异,但双方共事数年,相处得还算融洽,即便撕破脸皮,也断断不能用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术,搁在上级领导眼里,这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现

    他点点头,“我懂得,也没打算借机闹什么事,只是寻求个自保的手段而已。”

    陈树德赞许地笑笑,说:“识得进退就好,一个项目而已,即使争不到手,也不用太过耿耿于怀,以现如今的经济发展速度,赚钱的项目还会少了?”

    杨昆也笑了,“如您所言,虽然于商业地产这一块,我入行比较晚,不过有资金优势打底,对标准件这一行的了解也比较深刻,搞公正竞争的话,倒是自信不会输给任何人,怕就怕对手不按常理出牌。”

    “说得好像你就是那种凡事按部就班的主儿似的。”陈树德瞪了他一眼,“我还是那句话,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该做的工作,尽管放手大胆去做,假如有人因此私下里对你不利,我这个当长辈的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眼下就有件事需要借重陈伯伯。”听对方语气略有松动,杨昆立马顺杆往上爬,“县农行要建综合办公楼的事,想必您也听说了?”

    陈树德点点头,“你胃口倒好。”

    杨昆不无自得地笑笑,“和诸多同行相比,钱多人胆大,要算是我手头唯一的优势了,多开辟一块战场,就多一份胜算。”

第703章 :狐狸尾巴() 
陈树德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需要我做什么?”

    杨昆说:“论资金、论关系,我在这个项目上最有优势,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