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寒门贵族 >

第287章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287章

小说: 重生之寒门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丽娅截口教训道:“那就更不对了,你大老远地跑去借钱做生意,这生意还没看到影呢,先买了这么多东西回来,万一钢价接着往下跌怎么办,借的钱总要给人家出利息吧?就算钢价真的涨了,眼下也还没看见收益不是……”

    杨昆憋了半天,终于忍不住打断她的话,“那个,徐阿姨,我前两天在电话里跟您说过,这笔钱是我从股市里借出来……”

    “甭管跟谁的借的,总不是自己的钱……”徐丽娅顺着惯性说到半截才反应过来,问:“等等!你的意思是……你这次出去,是炒股去了?”

    杨昆点点头,“嗯啊。”

    徐丽娅看着他的眼睛,又问:“赚了?”

    杨昆再次点点头,“赚了。”

    “赚了多少?”

    “5000多万……”

    “什么?”徐丽娅一下子懵了,“5000多万……你……你坐好了,跟阿姨好好说说,这次出门……没受什么刺激吧?”

    杨昆知道她一心做实业,对股票所知不多,干脆直接拿出特意保存下来的全套交易凭证给她看。

    徐丽娅在这边认真审视各种资料和凭证,叶小换和孙研在旁边窃窃私语。

    叶小换问:“他们在说什么?”

    孙研说:“我也听不太懂,好像很神秘的样子。”

    叶小换问:“他们好像在说什么股票,股票是什么东西?”

    孙研想了想,说:“记得以前听我爸说过,跟赌钱押宝差不多,押中了能赢,押错了就输。”

    叶小换瞅瞅杨昆,问:“听他这口气,是押中了?”

    孙研也瞅瞅他,有些不确定地说:“应该是吧,你没听他说赚了5000多万?”

    叶小换咬着手指琢磨了半天,“5000多万,那是多少钱?”

    以孙研的聪慧,一下子也搞不明白5000万是什么概念,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说:“听我爸说,他和我妈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刚好2500,5000多万,相当于他们俩2万多个月的工资……”

    叶小换眨眨眼睛,“2万多个月,那就是……160多年?!”

    孙研被她打败了,“你小学数学老师姓什么来着?”

    (刚给老泰山过完60大寿回来,今晚无更了,洗洗睡吧各位。)

第626章 :高考报名() 
虽然对过户费、印花税、配资利息什么的没有研究,不过徐丽娅做了这么多年生意,最基本的账务收支概念还是有的。

    也没拿计算机,只粗略心算了一遍,她就彻底震惊了。

    这才几天没见,这小子就赚了5000多万,5000万呐!

    这小子是财神爷转世么?!

    看着他一脸谦逊的笑容,她很想说一句:“你别等着娶我家姑娘了,先娶我吧……”

    当然,这只是个笑话。

    再夸张的笑话,也无法准确、全面地描述她此时此刻的心情。

    怀着复杂、好奇、向往的心情,叶小换号召徐丽娅、孙研,给杨昆来了个三堂会审。

    杨昆很配合地把此次沪宁之行事无巨细地说了一遍,当然,一夜暴富之后的得意忘形、花天酒地是万万不能说的。

    周日有晚自习,吃过晚饭,他开车载两位女孩返回易阳一中,从邺钢大厦出来后,特意往制氧机厂生活小区拐了个弯。

    叶小换觉得奇怪,说:“没什么可带的东西,拐回来干嘛?”

    杨昆指指后车厢,说:“还有东西给你,买得太多,到学校穿不上,挑一两件带上,剩下的放家里吧。”

    然后,他就遭到了两位女孩的一致声讨,外加一顿花拳绣腿。

    回到学校,还不到上课时间,想想傅青梅和陈静在逛街购物方面的深厚造诣,杨昆估计她们应该没这么早回来,就将车停在学校门口,陪着两位女孩走进校门,打算到教室里亮个相。

    漫步在静谧依旧的校园里,看着或熟悉、或陌生的少男少女们天真、青涩的笑容,杨昆连日来过于浮躁、骄狂的情绪突然莫名其妙地平静了下来。

    和孙研在操场入口处分开,将叶小换拉到西看台的角落里温习了一遍生理卫生课,磨蹭到预备钟响,杨昆悠然自得地走上教学楼,出现在阔别已久的高二4班教室里,引来嘘声一片。

    腆不知耻地和一帮死党们打过招呼,杨昆四下瞅瞅,没看到韩学彬的人影,知道这个周末是小礼拜,学校不放假,就问刘小亮:“我同桌呢?”

    刘小亮爱不释手地抱着杨昆特地给他捎回来的正版《惊艳一枪》,头也不抬地答道:“下午放学时说去照相,这会还没回来,八成又钻录像厅里头了。”

    照相?

    杨昆一愣,“他照相干嘛?”

    刘小亮说:“我怎么知道?”

    杨昆心里就犯琢磨,莫非,高考报名开始了?

    犹豫了一下,他没问刘小亮,高考是毕业班要操心的事,这小子不一定知道。

    他就溜出教室,跑到物理教研组去找高峻峰。

    虽然挂了个教导处副主任的衔,不过教导处平时工作不忙,高峻峰还兼着物理教研组组长的职务,一般情况下都在教研组坐班。

    找到高老师一问,果不其然,95年高考报名工作早在上周就开始了,明天是最后一天。

    现在高考时间还没改,还是7月7、8、9这三天,没有网络报名的时代,给考生们建档、印制准考证是一个相当庞大而繁琐的系统工程,就得提前一个多月开始报名。

    杨昆暗呼侥幸,亏得没在沪宁多作流连,要是因此错过报名时间,那可真叫得不偿失了。

    回到这个时代将近一年,在生意上获得了些许成就,又经历了股市瞬息万变的惊心动魄,杨昆的心态比之重生伊始有了不小的变化,对于金钱和财富的追求也远不像当初那般热切。

    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把前世的遗憾一一弥补过来。

    拿他给自己列的那份愿望清单来说,第一条,让老妈幸福,他自认做得还算不错,至少家里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吃穿用度不缺,又有生意照看不至于过度清闲,老妈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和前世相比更是天差地别。

    当然,物质条件上的富足不一定能代表精神上的满足,不过当看到二叔、邵兵、卫双龙这几家的丫头、小子们围着老妈打转时,从她脸上的笑容,不难看出她那发自内心的愉悦。

    当然,她更想看到的,无疑是她自己的嫡亲孙儿辈。

    这一点,杨昆暂时还办不到,现在的他,车子、房子、票子、女子都不缺,只是孩子嘛……他自己才是个十六七的半大小子,屁股后面整天跟着个鼻涕虫叫爸爸的场景,想想都让人觉得恐怖。

    所以,他的“五子登科”计划暂时还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除此之外,要说前世的他和老妈还有什么遗憾,那就要属没上过大学了。

    90年代,大学还没有扩招的时候,能考个差不多点的大学,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件足以光耀门楣的荣誉。

    因此,杨昆当初的打算没变,钱要挣,学也要上。

    哪怕他的手段不那么光明正大,哪怕学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只是简单地混上几年,也是对母亲和九泉之下的父亲的一个安慰。

    另外,他还有个难以启齿的理由。

    “考”上大学,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躲过陈静的“逼婚”。

    她嘴上虽然不说,杨昆却能猜到她的心思。

    虽然在捅破那层……窗户纸之前,双方就达成了谅解和共识,不会拿彼此的关系来催促他,以男朋友的身份去拜访她的父母,不过杨昆知道,陈静私底下可没少在她那位书记老子面前说他的好话,目的还不是为以后挑明关系铺路么。

    她那点小心思,连自己都瞒不过,又怎么可能瞒得过生她、养她的父母?

    想想陈书记那张老奸巨滑的笑脸,杨昆就是一阵阵的不寒而栗。

    他不止一次地盘算,等上了大学,天高皇帝远,她总不可能跑学校来揪他回去成亲吧?

    至于毕业之后……不是还能考研么?

    当然,他这么想,多半还是出于对婚姻的畏惧,并不是想耽误甚至欺骗人家姑娘。

    话说回来,陈静也好、叶小换也罢,都是值得他用心呵护一生的好女孩,娶谁,不娶谁,倒是令他伤透了脑筋。

    还有傅青梅,虽然口口声声说不会拿彼此的关系束缚、为难他,可是以这婆娘的任性程度,保不齐也有心血来潮的那一天。

    好吧,现在想这些还为时过早。

第627章 :后顾之忧() 
最难消受美人恩。

    没妞时手累,妞多了心累。

    平常没事时,杨昆就老爱瞎琢磨,纸里终究包不住火,等有天叶小换知道了他和陈静、傅青梅的关系,她会有什么反应,自己万一应付不来怎么办?

    琢磨来琢磨去,杨昆就想,要是叶小换接受不了现实倒还罢了,如果她也不肯放手……大不了老子以后移民阿拉伯国家,皈依伊斯兰教,还能多娶一个,直接给她们凑成一桌麻将,也省得这帮娘们闲着没事,找什么隔壁老王谈什么人生理想。

    只是,那些穆斯林国家貌似都不怎么太平?

    好吧,又歪楼了。

    还是先考虑高考的事。

    听他说想参加高考,高峻峰的脸色很古怪。

    高二学生提前参加高考不是什么稀罕事,韩志彬就刚跟他提过这事,他也答应了。

    可人跟人不一样啊。

    人家有这个想法,起码有人家的倚仗,数理化尖子嘛,你杨昆又来凑什么热闹?

    先别说学习成绩,这高二眼看就要上到头了,你出现在教室里的时间加起来够不够一个月,遍高二的老师们扫听一下,有几个能准确地叫出你的名字来的?

    杨昆并没有瞒着他的意思,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听完他的替考计划,高峻峰才恍然大悟。

    虽然有点异想天开,却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操作得当的话,可能性还不低。

    事实上,这个时代有不少人也这么干,有些手段甚至更出格,更加令人匪夷所思。

    90年代中期,大学统招生的身份还算金贵,国内的高教制度改革也还没进行到“并轨、不包分配”的阶段,高考依旧是一件神圣无比的事情,对人生前途的影响尤其大,特别是对这时候的农村孩子来说,高考可能是改变其人生轨迹的唯一选择。

    细究其因,其实还是物以稀为贵。

    90年代的高考,还使用全国统一试卷,高考报名人数约在900万-1000万之间,和后世大致相当,录取人数却只有90万人,整体录取率仅在10%左右,等到杨昆重生前的2014年,总录取人数已经达到近700万,录取比例超过80%,从表面上看,算是实现了从极少数人才可以上大学到绝大多数人都可以上大学的华丽转变,却也变相地降低了大学生的含金量。

    当然,这也是受时代背景的限制,要知道90年代国内的主流经济、支柱产业还是以制造业为主,像金融、网络、电子等高科技型、服务类行业远不像十几、二十年后那么发达,对高知识水平人才的整体需求并不高。

    正因为录取比例过低,大家才会各显其能,拼尽全力地去挤这道独木桥。

    对于那些望子成龙心切的考生父母来说,只要能帮孩子铺平今后的生活道路,多大的代价都能承受,甚至为此以身试法也在所不惜。

    高峻峰就暗自揣测,杨昆不遗余力地指点自己搞电脑门市,不计回报地帮自己拉拢关系户,是不是早就做着这方面的打算?

    转念又一想,以他现在的身家地位,至于把那本大学文凭看得那么重么?

    不管怎么说,人家在生意上帮了自己,给他和未婚妻的工作、生活环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即便不谈交情,本着投桃报李的想法,也得尽已所能帮他一把。

    至于万一事情败露所引来的不良后果……先不用考虑县公安局、工商局等新增的固定客户,仅县教育局一家的业务,就足够“百度电脑”赚得盆满钵满的了,如果不是还想在事业方面有所发展,高峻峰早就辞去这份鸡肋似的工作不干了。

    话说回来,即使有心帮忙,以国家对高考工作的重视,对各种作弊行为的惩戒之严厉,凭他执教不过数年、连个芝麻绿豆小官都算不上的资历,能做的工作也十分有限,充其量也就帮杨昆虚构一份学生档案,争取个正规考生的资格而已。

    仔细盘算之后,高峻峰认为,要保证杨昆的变相替考计划万无一失,还得谋求更高层面的助力。

    他对杨昆说:“按以往惯例,全国统一高考,一率实行异地监考,去年来易阳监考的就是官陶县一中的队伍,今年的监考安排虽然还没下来,不过据我估计,我怕是跑不了带队到外县监考的任务,你的事要想不出纰漏,不但要仔细谋划、将各种细节尽可能地考虑在内,还得通过县教育局的关系,做好监、巡考老师的工作。”

    杨昆笑眯眯地说:“这事好说,张主任能不能搞定?他还不行的话,咱们直接找李毅刚?”

    高峻峰一拍额头,得,差点把这茬儿给忘了,白替他****半天心。

    其实,在杨昆看来,这些情况都还是次要的,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说服韩学彬和他的家人。

    第一个难题,是要消除韩学彬的后顾之忧。

    就高二学生提前参加高考本身而言,虽然现在国家还没有放开对考生资格的限制,不过和应届毕业生、复习生们相比,高二学生欠缺的,无非只是几门会考成绩罢了,即便身份被拆穿,也不会受到太过严厉的处罚。

    替考就不一样了,万一被抓个现行,对于相关考生来说,最轻的处罚,也是三年之内不得参加高考。

    三年禁考,足以改变一个寒门学子半生的命运了。

    除了觉得丢人以外,杨昆倒不会把这种程度的处分放在眼里,但他不能不考虑到韩学彬的感受。

    第二个难题,在于考试成绩。

    虽然清楚地知道,前世的韩学彬把这次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