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寒门贵族 >

第238章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238章

小说: 重生之寒门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亿也没能保得周全,四兄弟三死一缓,幕后是谁在推动、动作,可想而知;

    至于被大家视为“已经大得不可能再倒了”的刘汉……大家都知道了。

    通过权力寻租得来的巨大利益,必然会被更大的权力和法律所剥夺。

    权在、钱聚,权去、钱散,恋栈不去,必养虎为患。

    杨昆重生以来致力于发展实业,从来不碰股市,除了扬长避短的原因之外,也是考虑到了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风云人物的前车之鉴。

    唏嘘之余,他联想到了即将出台的对327国债事件的处置措施,以及今后国内长达12年之久的期货市场空白,以及国家下令关闭期货市场后,海量资金涌入股市,给持续低迷的股市带来的“千骑卷平岗,万股齐冲天”的井喷现象。

    大赌伤身,小赌怡情,杨昆自己不玩股票,却想劝傅青梅把她手里这十几万投进去,跟风蹭点红利,权当贴补家用。

第515章 :纸上谈兵() 
听到他劝自己买股票,傅青梅觉得奇怪,“怎么想起玩股票了,钱多烧得?”

    以92年后半年一直持续至今的大熊市来看,她这话绝对不是调侃。

    杨昆双手一摊,“我手头就那点闲钱,帮你买辆车,在粤东又撒出去小30万,这会兜里比脸还干净,想玩也没本儿。”

    傅青梅就捏着他的脸蛋子,眯着凤眼问:“股市水深,这两年也不知多少人在里面呛得半死不活的,你自己怕死不玩,却劝我进去趟水,就不怕我把这点老底赔个精光?”

    杨昆斜着眼睛看她,问:“就这么不相信我的眼光?”

    傅青梅拍开他在自己胸前肆虐的大手,“做生意的眼光还马马虎虎,只是你什么时候对股票也有研究了?”

    杨昆耸耸肩膀,“我哪有闲功夫去研究这玩意,只是觉得物极必反,股票市场低迷了这么久,也该是触底反弹的时候了,国家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它一直这么疲软下去不是?”

    傅青梅就咬着嘴唇吃吃地笑,抬腿跨坐到他身上,伸手向下探去,“让我看看你是不是还疲软着呢……”

    她的菲亚特coupe买来快半个月了还没上牌,杨昆正好打算给时风销售处配车,问过虎子这两天实在没空,就去银行取了一笔现金,和她一起去市里买车兼上牌。

    熟门熟路地找到上次提车的那家车行,依然是没现货。

    一来是急用,二来考虑到名阳村的路况,杨昆见店里那辆样车除了内饰、织物座椅因为试坐的人太多的缘故稍微脏了点,车况倒是完好,就决定把这辆车提回去用。

    既然是样车,该争取的折扣和优惠自然是不能少的。

    斤斤计较地跟老板砍了半天价,把老板气得都快跳起来了,“我说哥们,你这是买车还是挑毛病来了,好歹也是四个轱辘呢,我总不能当三马子车卖给你吧,再说你这又是奥迪又是跑车的,还在乎这千儿八百的?”

    杨昆笑嘻嘻地说:“省了就是赚了。”

    到市车管所找到那位领导,跑完手续,杨昆挑了俩车牌,“16888”、“15888”,连买车、缴附加费带选号,带来的25万元现金已经所剩无几了。

    就近找地方请那位领导吃过午饭,杨昆陪着傅青梅到市证券交易所开了户,在具体要买哪支股票时却犯了难。

    就近期的股市而言,给他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因为关闭国债期货引发的1995年5月18日的井喷牛市,一件为1996年初开始的绩优股长期牛市。

    但说到投资目标的选择杨昆自己没玩过股票,虽然了解未来的股市大势,对于单支股票的涨落却连一知半解都谈不上。

    很多人认为,知道市场大势就能稳赚不赔,但具体到实际操作,这点先知先觉也只能用来买股指期货,购买单支股票依然存在风险股指大涨、个股却因某件丑闻而大跌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至于波动更加剧烈、风险与收益更高的期货市场,再过几个月就关门大吉了,对于目前发展得顺风顺水的杨昆来说,除非被迫到穷途末路的地步,想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殊死一搏,否则根本不予考虑。

    自92年中激流勇退之后,傅青梅也有两年多没碰股票了,胡乱指了几支股票问杨昆的意见时,却是瞠目结舌地答不上来,催得急了,就是东拉西扯地胡侃一通,知道这只会纸上谈兵的家伙靠不住,便依着自己的经验和直觉,把十几万元分别买了川长虹和深发展。

    作为“老八股”之一,深发展的鼎鼎大名,杨昆是再熟知不过的,看到川长虹,他的脑子里又条件反射般地跳出个名词:“长虹配股。”

    之所以会有这种下意识的反应,实在是因为这件事发生的日期太过特殊,95年8月15日,和5。18的股市井喷时间正好相反。

    反复琢磨,杨昆觉得她这点钱投到股市里所能溅起的水花应该还不至于影响到大势走向,便很理智地没有跳出来充事前诸葛亮,而是暗自叮嘱自己,回去就把这俩日期记到小本本上,到时好给她提个醒,以免乐极生悲。

    陪着傅女王在市里逛了半天商场,回到家时,还没来得及进门,杨晓丽告诉杨昆,他大舅刘家富不到中午就来了,一直在楼上坐到现在,没说什么事,也没让刘素芬给他打传呼。

    杨昆点点头,叫她给虎子打电话,通知他过来把车开走,自己上楼和大舅见面。

    刘家富是给刘彦波说情来了。

    被杨昆一脚踹到农用车销售处,刘彦波当时也没多想,反而有点沾沾自喜,觉得挂了个副经理的头衔,大小也算是个领导了,多少应该能当点家,总比跟着杨建军当司机,大事小情都要请示来得自由。

    哪知这一半天待下来,压根不是他想的那么回事。

    虎子手底下这帮半大小子都没上过什么学,在街面上混大的,言行举止粗俗的很,连虎子这个正牌经理也是大老粗一个,虽然知道刘彦波是杨昆表哥,可谁也没拿他当根葱,高兴了叫他声“刘经理”,忙得着急上火时可不管他是谁,呼来喝去还不算,杂七杂八的琐碎活都往他身上推。

    刘彦波的情商和社会经验是欠缺了些,人却不傻,很快就琢磨过味来,哦,合着这是拿我当小跑儿使唤呢!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两相一对比,在这边被虎子支得跟三孙子似的,还得跟买车的客户陪笑脸,虽然奖金订得比原来高了些,却哪有开着奔驰混吃混喝来得痛快?

    这么一比较,刘彦波在这就待不下去了,正打算找杨建军好好说说,看能不能再把自己调回来给他开车,却听说他扭脸又找了个司机,还是个外住户。

    刘彦波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好歹也算是自家亲戚,怎么在这叔侄俩眼里,自己还没个外人受重视呢?

    人性自私,这人的想法一钻进牛角尖,就很难看到自身能力和性格上的缺陷,琢磨来琢磨去,刘彦波就觉得委屈得不行,回到家就跟他老子商量:“名阳村那边条件太差,连饭都吃不好,你去跟我小姑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把我调回来,哪怕是到批发店里看个柜台也行啊?”

第516章 :产品研发() 
刘素芬是那种知足常乐的性子,除了副食批发外,对儿子名下的其它产业不太操心,也不怎么过问。

    听二哥说起,她才知道杨昆给刘彦波换了个差事。

    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不过她知道自己这个宝贝儿子做事一向有他的主意,在没问清原委之前,没有轻率答应二哥的要求,而是决定等杨昆回来再说。

    上楼之前,杨昆就大致猜到大舅是为什么来的了。

    打过招呼,他没有主动提及表哥的事,而是先问起大舅家的近况。

    在刘素芬的支持下,刘全富哥俩在村头合开了一家杂货店,虽然三柳庄加起来也没多少住户,不过有了成本价赊销的货源保障,小生意做得也算红火。

    或许是隔了一辈的原因,又或许出于对财富的敬畏,刘全富跟亲外甥说话时居然有些拘谨,叙了好一阵家长里短,才把话题拐到刘彦波的身上。

    身为晚辈,杨昆也不好当着大舅的面指摘表哥的不是,正待婉转地解释一番时,收到了粤东打来的传呼。

    看号码有些陌生,一时分不清是老林还是胡志高找他,担心对方久等,杨昆就跟大舅告了个罪,去自己的卧室回电话。

    接电话的是胡志高。

    他和陈胜在香港待了两天,分别拜访了德仪集团的驻港办事处和斯高柏的代理商科汇公司。

    第一次跨出国门的小电子商人实实在在地开了回眼界。

    慕名登门的胡志高被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气魄和实力彻底地征服了,震惊之余,刚一回到家,便迫不及待地联络杨昆,汇报此行的战果。

    正如杨昆预知的那样,万燕公司在vcd产品上的巨额投入和微不足道的收效,使德仪对vcd市场的前景产生了错误的判断,决定暂时中断vcd解码芯片的相关研发工作。

    至于因此而支付给斯高柏公司的专利使用权,对于此类每年都会划拨成百上千万美元用以相关支出的ti(德州仪器仪表公司)来说,也只是九牛一毛而已,没什么值得惋惜的。

    在德仪身上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胡志高便依着杨昆的指点,找到斯高柏的香港代理商,以1000港币/枚的市价从其手中购买了一批解码芯片,以及一大堆令他们如获至宝的英文说明书。

    虽然不知道杨昆的消息来源,不过经此一事,胡志高更加确定,他对于vcd相关产业的了解程度绝对远胜自己,因而在进行具体的编码、设计电路、试验和备产等方面,他迫切地想要听取一下对方的意见。

    听到他的要求,杨昆很是郁闷了一下。

    本来打定主意要发挥胡志高的主观能动性,不过现在看起来,他在粤东那番卖弄似乎有些过火的意思,而且和股票一样,他只是对vcd的发展趋势有着清楚明晰的认识,谈到具体的技术数据,他比后世的普通消费者所知多不到哪去。

    为了打消胡志高对自己的依赖心理,杨昆决定来个避实就虚:“说到产品设计和软、硬件开发,我也是纯外行,不过正如我曾经强调过的那样,咱们既然想做大、做强,就要从起点开始和那些床板厂、山寨厂拉开差距,在技术投入上,一定不能吝惜工本,科研力量不足,就想办法高薪挖人,在元器件的选择上,也要优先考虑原厂行货。”

    这也正是胡志高为之犹豫不决的问题,“高薪挖角我没意见,只是这元器件的成本……这么说吧,粤省本地就有不少机芯厂家,用的也是飞利浦或索尼的原装激光头,自己开模做的机架,使用效果差不多,价格却差了将近一倍,而且我们要用原厂的机芯的话,还要支付专利使用费给他们,我托人打听过,飞利浦的专利费是5000美金,4万多人民币呢,索尼的估计也差不了多少。”

    杨昆心说怪不得你老前世走了不少弯路,敢情跟昆哥一样,还是小市民心思在作怪,痛心疾首地劝他道:“做企业,首先要做产品,其实要做品牌,最后是做文化,质量是这一切的根本,决不能舍本求末,4万多块钱的专利费看着多,但这是一次性投入,平均摊到一千台、一万台、十万台机器上其实也没多少。”

    停顿了一下,杨昆换了个角度继续规劝道:“同样的道理,原厂机芯和组装货之间的质量差异看着不起眼,放大到同等规模之后,就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了,而且目前vcd的编解码的技术还远不够成熟、稳定,万燕的产品你也研究过了,各种问题一大堆,你知道人家为了开发这款产品投了多少钱?1600万,美金!咱们的生产成本再高,还能高得过人家?”

    对于万燕在vcd产品的技术投入、推广方面的贡献及其必将走向失败的命运,早在粤东时,杨昆就已经向大家剖析得十分细致,胡志高虽然不太相信这家资金实力比自己雄厚无数倍的大企业会真的走向破产重组,但也从中总结出不少经验教训,知道即便不打算在产品研发方面耗费过多精力,必要的投入还是不能省的,因此,对于杨昆特意强调的产品质量,他并没有表示出太多的异议。

    仔细消化了一番杨昆的话之后,胡志高说:“依我不如这样,在研发阶段,我们先试用组装的机芯,等到拿出样品、准备量产时,再采用正规原厂机芯如何?”

    企业初创,各方面都要花钱,自然是能省则省,对于他的想法,杨昆也表示赞同。

    在电话里和胡志高谈了将近半个小时,杨昆才回到客厅,和大舅谈起表哥的工作问题。

    多少受到胡志高的雄心壮志所感染,对于个人得失这样的细节问题,杨昆实在有点提不起兴趣来高谈阔论,直截了当地对大舅说道:“舅,表哥的性子,你肯定比我清楚地多,不客气地说,他在为人处事方面确实有点眼高手低,就目前来看,给我二叔当助理还有点不够格,我把他调到农机销售处,也是想磨磨他的性子,让他多积累些实际工作经验。”

第517章 :紧张充实() 
俗话说,老婆是别人家的俊,儿子是自己家的亲,当爹妈的可以随便打骂,却听不得别人说自家孩子的不是。

    话一出口,见大舅的脸色有点不太好看,杨昆也意识到这话说得有点太过直白,停顿了一下,换了个语气说道:“从本心来讲,我这么做也是替他考虑,决没有针对他、害他的意思,这一点舅你尽可放心。”

    “舅,咱们是自家亲戚,甭管在哪个岗位,工资奖金肯定不会亏待了他,而且从长远来看,这么磨练一番,对他的个人成长也有好处。”杨昆见大舅面前的茶杯已经见了底,便拎过茶壶帮他续满,说:“有些话,我这当表弟的不方便开口,舅你理解就好。”

    刘家富抬手虚扶了一下茶壶,满脸惭色地说:“这意思我当然明白,就是这个不争气的小子想不开,自己又抹不下脸来问你,非要我过来问个清楚,对了小昆,你打算让他在那边待多久?我回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