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寒门贵族 >

第194章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194章

小说: 重生之寒门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昆摇摇头,“买卖不分大小,全看手段高低,小本生意也有其自身的优势,我一直有个想法,准备搞快餐盒饭,只是实在分不出精力去做,二位要是有兴趣,不妨听听我的意见。”

    宋长胜和兄弟对视了一眼,向前凑了凑身子,“快餐盒饭?”

    杨昆想了想,解释道:“就是火车上提供的那种。”

    宋长胜顿时恍然,虽然在易阳落户已久,不过每过三两年,老哥俩总会抽时间回趟东北老家,火车也是坐惯了的,对于列车上提供的食物自不陌生。

    杨昆跟服务生要来纸笑,在上面写写画画地解释道:“我的想法是,拿角铁焊个车架,或直接用三轮车改装也行,上面用不锈钢制成分格的餐盆,整上七、八样家常样,荤素各半,每样来上一点,配上一盒米饭,根据菜色不同,卖上三、五、八元不等,不要求味道多鲜美,只要做到经济实惠,就不愁销路。”

    “具体的经营地点嘛,一是百货大楼,二是名阳村标准件市场。”杨昆写下这两处地名,进一步解释道:“百货大楼不用说,全县城人流量最大的商业圈,标准件市场的客流量也不小,还有上千家店铺的从业人员,加起来也是一块很大的市场。”

    “从两地现有的餐饮服务来看,百货大楼附近大多是国营饭店,价格高、服务差,寻常老百姓消费不起,标准件市场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几乎没有一家像样的饭馆,都是些路边小吃摊,虽然便宜,却连最基本的卫生条件都不能保证。”

    杨昆放下纸笔,在上面用力拍了拍,总结道:“在我看来,快餐盒饭正好可以补充这两处市场的空白,只要经营得当,必大有可为。”

第415章 :顺手人情() 
杨昆说这番话,不是在忽悠老宋哥俩,也不是顺口敷衍。

    他是真有过这方面的打算,上次跟刘运升谈话时也曾经提到过的。

    按照他本来的计划,借助喜羊羊连锁火锅店逐步占稳易阳中端餐饮市场之后,还会有两步后续举措,会和喜羊羊的连锁扩张同步进行。

    一是推出快餐盒饭和自助式小火锅,抢占百货大楼及标准件市场的中低端餐饮市场。

    二是搞一两家高档酒楼,和县政府招待所等国营饭店争抢公务招待等高档消费市场份额。

    按原计划,这两项业务本来准备于95年春节之后逐步开展。

    只是计划赶上不变化。

    受重生带来的便利及利用银行贷款滚动式发展的方式影响,杨昆手中的生意规模发展速度过快,类似于快餐盒饭这样的,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却利润有限的中低端业务已经不在其考虑之列。

    另外,在积攒了一定的原始资本之后,他也决定把发展重心转移到标准件行业上来,因而除了某些必要的低投入、高回报的投资机会之外,目前占据他主要收入的餐饮业将逐渐退居次席。

    和年产值数以十亿计的标准件行业相比,挣死年入数百万的连锁火锅店就有些不值一提了。

    既然不打算亲自操作,倒不如拿出来做个顺手人情,也算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

    听完他的计划,宋长胜哥俩都有些心动,却又有些左右为难。

    要搞快餐盒饭,除了不锈钢餐车外,起码还得有个像样点的厨师掌灶。

    哥俩都没怎么下过厨房,平时炒个青菜、蒸个米饭还凑合,让他们拿着大勺当厨师,实在有些强人所难。

    雇厨师的话,工资高低倒在其次,更重要的一点,人家可不管你生意好坏,你就是一盒饭都卖不出去,也得按时给人家开工资。

    万一生意前景不像杨昆估计得那么乐观,就凭手头那仨瓜俩枣,又能支撑多久?

    挣了钱一切好说,赔了怎么办,一家老小接着喝西北风去?

    再来找杨昆?

    现成的话在这等着呢:你们找我出主意,我出了,做生意赔了,是你们自己不争气,跟我有半毛钱关系?

    昆哥又没义务管你们一辈子!

    哥俩嘀咕半天,始终拿不定主意。

    也不能怪他们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实在是穷日子过怕了。

    商量了一会,宋长胜有些为难地摇摇头,“主意倒是不错,可咱们从来没接触过这一行,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就怕……杨老板你看,还有没有别的适合咱们搞的、不用下太多本钱的小买卖?”

    “这样啊……”对方不看好自己处心积虑才相中的生意,杨昆也不在意,皱着眉头想了想,“不用下本钱的活计倒不是没有,像粘信封这样的外包活,在标准件市场也不难寻摸。”

    宋长胜顿时来了兴趣,“比方说……”

    “比方说标准件的包装袋,为了压缩成本,咱县的标准件外运,很少采用纸箱包装,基本上都是装的小麻袋。”杨昆拿手比划了一下大小,“一尺见方的那种,一袋能装百十来斤铁疙瘩,也不要求什么做工、花样,只要够结实、够便宜就行。”

    宋长胜哦了一声,凝神想像杨昆所说的小麻袋的样子。

    “全易阳的标准件企业加起来,日产上百吨,对于各种包装袋的需要量也相当大,其中小麻袋就能占到四、五成的用量。”杨昆仔细回想了一下,说:“据我所知,名阳村市场上就有好几家卖这种小麻袋的商户,也是从外地进来的货,依我看,你们完全可以把这方面的业务揽过来。”

    宋远胜一拍大腿,“这活能干,咱们厂就有织麻袋机,都闲置好几年了,咱们跟厂长说一声,象征性地掏点钱承包下来,费点功夫维修、保养一下,进点原料就能开工!”

    宋长胜皱眉道:“公家的设备,咱们拿来干私活不太好吧,再说承包费也肯定便宜不了。”

    杨昆摆摆手,“刚开始没必要搞那么大,土产部就有现成的麻袋片,说不定比你们自己加工的还要便宜,先进点半成品过来,将纺织厂现有的闲散人员组织起来手工缝制,自己从中抽成就行,买卖买卖,就讲究个倒买倒卖,没必要什么事都亲力亲为,等摊子铺开了,生意做大了,再考虑规模化、机械化生产也不迟。”

    一语惊醒梦中人。

    这活本来就跟纺织行业搭点边,宋家哥俩仔细琢磨,越想越觉得合适。

    杨昆见大主意已定,也不准备留他们深谈,站起来向宋长胜伸出右手,“以上只不过是我的一家之辞,二位不妨多走走、多看看,慎重考虑之后再作决定。”

    “那是当然,那是当然。”宋长胜握着他的手用力摇了摇,感慨地说道:“以前的事……唉,甭管对错,都过去了,从今往后,还要请杨老板抽空多多指教。”

    杨昆笑笑,说:“指教不敢,大家多商量,过日子嘛,谁不想奔好的去?”

    “对,对对,就是这么个意思,咱们先告辞,杨老板留步,留步!”老宋哥俩好气客套了一番,又是惭愧又是感激地走了。

    何平在隔壁鬼鬼祟祟地瞅了半天,等他们骑着摩托走远,才一脸疑惑地走过来,问杨昆:“那俩孙子又干嘛来了?”

    杨昆白了他一眼,“人家差点成了你老丈人,说话就不知道尊重点?”

    这段时间,因为和小宋这档子事,何平也被大家取笑惯了,不以为然地嘿嘿一笑,“这不是没成么,他们找你干嘛,该不是嫌咱们赔的钱少吧?”

    杨昆没好气地踹了他一脚,“小人之心,人家要真嫌钱少,就算惹不起咱们,还不会让小宋把孩子生下来卖掉?是男孩起码卖好几万,女孩也能卖个万儿八千的……”

    何平连连作揖:“昆哥,求你别说了,我是真知道错了,给你磕一个成不成?”

    杨昆回头瞅瞅,见齐小霞在柜台后面抿着嘴偷笑,哼了一声,往后退了两步,指指跟前的地面:“少跟哥玩这些花活,有种你就当着齐老板的面给哥磕一个!”

    何平就挤眉弄眼地求饶。

    听杨昆说完经过,他一拍大腿:“我草,这么好的买卖,他们不干,我干呐!”

第416章 :静极思动() 
何平说这话绝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在变相地夸赞杨昆的眼光。

    跟着杨昆合伙做了小半年生意,他手头也存了不少钱,称不上富裕,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何平并不满足。

    没有谁会甘于现状。

    眼看着杨昆的分店一家接一家的开,最近更是将分店开到了市区,虽然里面也有自己的少量股份,不过那总是人家的买卖,红利分多分少是一回事,总有点嗟来之食的感觉。

    蛰伏了这么久之后,何平也有点静极思动的意思了。

    像这种投资不大、利润可观的小生意,正合他的脾胃。

    拉着杨昆仔细谈论细节,说到兴起,干脆叫后厨烤了几串羊肉,启了瓶啤酒,坐在临窗的角落里边吃边聊。

    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以前蹲在电影院前的马路牙子上,喝啤酒吃烤串时的情景。

    杨昆喝了半杯啤酒,就推开酒瓶,详细介绍刚才快餐盒饭要注意的事项:“一是要保证卫生,二是要符合大众口味,三是要做到经济实惠。”

    他掰着手指头逐条解释道:“第一,盒饭说是快餐,实际上是事先炒好了拿到街上去卖,受季节影响,夏天容易变味、冬天容易变凉,露天经营还要防风沙、蚊蝇,因此快餐车上除了必要的保温装置,还要装有玻璃罩和纱网,最好设计成上下两层,中间摆放一次性筷子和发泡塑料饭盒。”

    “第二,没必要搞太多的新鲜花样,荤菜就是排骨、鸡腿、丸子和鱼香肉丝之类的家常菜,素菜的话则视季节不同随意搭配,不一定要让每个人都爱吃,但起码要让大家吃得惯。”

    “第三,价格要低,量要足,价格太高,大家宁肯去下馆子,量少的话,竞争不过路边摊,要走薄利多销的路子,就得想办法上销量,快餐车不妨多搞几台,拣人流量大的路口各摆一摊。”

    何平听得频频点头,“要我说,干脆在标准件市场和百货大楼附近各租家店面,既能当制作间,又能提供一定的就餐位置,白天卖快餐,晚上就卖烧烤。”

    举一反三,这就是何平考虑事情的优势所在。

    杨昆考虑了一下,说:“标准件市场可以这么搞,百货大楼的话没必要,一来房租太贵,店面不好找,二来人流量主要集中在白天,到了晚上吃烧烤的人不会太多。”

    何平嗯了一声,又问:“还是一人一半呗?”

    杨昆就笑,“几万块钱的买卖,你又不是拿不出来。”

    何平嘿嘿一笑,“钱多钱少是一回事,拉着你合伙,心里有底气。”

    杨昆打了个哈哈,“我也准备年后往标准件市场开家火锅分店,那就接着做邻居呗。”

    何平一拍巴掌,“就这么办。”

    定准大方向之后,接下来要谈的,就是具体的筹备细节和财务预算。

    简单商量了一下,俩人都同意照以前的套路来,火锅城由杨昆个人投资,快餐兼烧烤店则由双方按比例出资,不过为了统一管理,还是全部整合到昆朋餐饮的名下。

    绕了一圈,快餐盒饭这项业务还是落回了杨昆自己手里,不过是换上何平替他操心罢了。

    刚才被那位老会计训了个灰头土脸,杨昆也没那心情再上去找虐,跟何平谈个差不多后,便想借机开溜。

    何平将他送到门外,扭脸就想往喜羊羊店里钻。

    杨昆一脚把他踹了出去,“工作时间,少跟我家店长同学勾勾搭搭!”

    教训完何平,杨昆拍拍屁股,施施地步行回家,找叶小换同学勾勾搭搭去了。

    经过自家楼下的批发店门口时,朝里面瞅瞅,依然看不到傅青梅的人影。

    杨昆忍不住走进去,借口找她有事,让杨晓丽给她打了个传呼。

    等了十几分钟,不见电话响,杨昆就觉得疑惑不解。

    俗话说,要勾住男人的心,就不能轻易让他满足,要勾住女人的心,就得尽量让她满足。

    难道这两天忙得顾不上和她亲热,欲求不满,生气了?

    不过转念一想,大家都是成年人,要想这段感情能处得长远,还是给彼此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好,就如定情之初的约定那样。

    释然一笑,杨昆告诉堂妹,如果傅青梅回过电话来,就让她直接给他打传呼联系,便把这件事抛到了一边。

    回到楼上,客厅里没人,敲敲老妈的卧室,不在,再到老姐的房间瞅瞅,空的。

    推开练舞室的门,叶小换正抱着一人高的史努比,倚坐在沙发里看录像,额头汗津津,似乎是刚练完舞。

    杨昆走过去,从背后抱住她,“咱妈呢?”

    举起抱枕朝他脑袋上砸了一下,叶小换笑嘻嘻地问:“咱哪个妈?”

    杨昆扳过她的俏脸,在她红润润的唇上啄了一下,“你婆婆。”

    女孩啐了他一口,“下午店里不忙,她拉着邵家嫂子逛街买年货去了,还有你那位死党三皮哥的媳妇。”

    杨昆就埋怨道:“咱妈也真是的,找谁一块逛街不行,非拉着俩大肚婆一起,王波媳妇还好点,人邵家嫂子挺着那么大个肚子,万一摔着、挤着可怎么办?”

    叶小换反手朝他脑门上敲了个爆栗,“别忘了是谁把你养活大的,这道理咱妈还能不懂?她临走时说过,就在勤政街的精品店里转一圈,不往百货大楼那些人多的地方去。”

    听她顺口说出“咱妈”俩字,杨昆心里欢喜,伸手就往她小肚子上摸去:“好媳妇,人家都快当妈了,咱们可还没那啥过呢……”

    “呸呸呸,想得美!”叶小换一把拍开他的咸猪手,“想做坏事,等我真成了你媳妇再说。”

    “那不得等到头发都白了?”杨昆苦着脸说:“你就不怕我一个憋不住,跟别的女孩子勾勾搭搭?”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自从上次无意中见到傅青梅手上那块女式腕表之后,叶小换心里就始终埋着一个疑问。

    虽然每次遇到杨昆和傅青梅同时在场的情况时,他们俩之间的表情和对话都很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