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寒门贵族 >

第193章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193章

小说: 重生之寒门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昆朝店里瞅瞅,堂妹正拿着货单,教韩月香清点准备装车发货的品种、规格和数量,走过去叮嘱她们:“搬搬扛扛的活叫大勇他们来,嫂子你千万注意身体,别把自己累着。”

    韩月香温婉一笑,“这活可比照顾一家老小轻松得多,放心吧,累不着的,再说,医生也吩咐我尽量多活动呢。”

    替他们把家搬过来之后,杨昆和邵兵商量了一下,帮他们请了个保姆,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姐妹俩,请韩月香到店里做些写写画画之类的力所能及的活,挣份工资顺带散心。

    俗话说好人做到底,对于这种惠而不费的细节问题,杨昆向来是非常注重的。

    闲聊了两句,他随口问杨晓丽:“怎么没见傅姐?”

    杨晓丽想了想,说:“昨天一大早就开车出去了,一直没见她回来。”

    杨昆就觉得纳闷,“这婆娘又跑哪逍遥快活去了?”

    问过堂妹,知道各家公职单位的春节福利订单基本上全拿到手了,接下来的任务主要是送货、收款,杨昆也没多想,溜达着到农行去跟胡主任见面。

    胡增海告诉他,这次打包贷款涉及的金额比较大,加上抵押物品的种类、数量较多,相关的资产评估手续就比较繁琐,估计还要再等上一段时间才能批下来。

    杨昆默默盘算了一下,问他:“据胡主任估计,大概还要多久?”

    胡增海说:“最快也要过了春节。”

    杨昆就觉得后槽牙一阵阵的酸疼。

    看他一脸愁眉不展的样子,胡增海就问:“怎么,急着等钱用?”

    杨昆叹了口气,“可不是,等米下锅呢。”

    “你还会缺钱?”胡增海觉得好笑,“你手头这么多生意,哪天少说也得有个十万八万的进项,120万听起来不少,对你来说却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大数目吧?”

    杨昆靠在椅背上,有气无力地伸了个懒腰,“进项是不少,可花项也大,市区那边好几家等着要钱,眼看就是年底,总不能拿大家伙儿的分红和年终奖金拿去添窟窿吧?”

    这话可不是在无病呻~吟,市区分店的装修工程即将完工,按合同约定,杨昆需要一次向卓越工作室和几家工程队支付总合同款的70%,总计30余万元。

    此外,订制的家具已经全部到货,家具厂那边已经打过几次电话,催讨剩余的一半货款,托小刘从厂家代订的70台彩电也需要全额汇款,即使按进价算,单笔支出也超过20万元。

    再考虑到饭店开业所需的食材、烟酒饮料、促销所需的纪念品……林林总总的开销加起来,除了陆陆续续投进去的包括店租在内的120多万元,还有将近80万的资金缺口。

    杨昆愁得脑仁都疼了。

第413章 :欠债不还() 
在已经投入的120多万元中,除了徐丽娅拿出来的几万元现金外,有35万来自于那辆奥迪的抵押贷款,从电玩城账上挪用的30万元算是杨昆个人的分红,暂时不用归还,剩余的近60万元,全部是从餐饮公司账上抽调出来的。

    昆朋餐饮旗下现有三家火锅城、一家烧烤店,每月赢利过百万,不过其中有一部分是属于杨建军、王波、何平等人的分红,这60来万几乎相当于这20多天来杨昆所能分润的红利的总和。

    虽然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在市区开分店属于企业扩张行为,杨建军等股东也负有投资的义务和责任,不过考虑到年关将至,杨昆不愿意再克扣大伙的分红,同时还打算给全公司的员工们每人发个大大的红包,让大家伙儿都跟着过个肥年。

    还有一点顾虑就是,徐丽娅手头现金不足,代她垫付的这部分投资,杨昆就只能自掏腰包,以免别人误会他拿公司的钱去讨好未来丈母娘。

    因此,虽然餐饮公司的账上还趴着几十万元现金,年底这段时间的营业状况也非常理想,每天的进账都以十万元计,杨昆却不打算再从公司账上抽调太多的现金出来。

    其实,抛开餐饮公司不谈,要是从批发店、车行、电器行、电玩城硬抠的话,这笔钱也不是拿不出手。

    批发店、车行和电器行需要大量现金周转,电玩城的账上可趴着百十来万呢。

    不过杨昆觉得,随着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以前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中存在的资金和管理上的漏洞就会被逐步放大,再像之前那样随意从各家店的账上调拨资金,除了容易造成账目及管理上的混乱之外,也很容易被工商、税务等部门揪住小辫子。

    他决定从现在起,引导名下的各项生意逐步向正规化管理模式转型。

    和荣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就是向这个方向迈出的第一步。

    万事开头难,在企业转型的节骨眼上,他总不能做出这种自抽耳光的蠢事来。

    思来想去,杨昆一咬牙,“他奶奶的,哥豁出去了,年关难过,咱也当一回杨白劳!”

    打定主意之后,他从胡增海的办公室告辞出来,回到家开始给各个关系户打电话。

    卓越、九鼎、富华、家具厂、西郊冷库批发市场……凡是有业务往来的单位或个人,无一遗漏。

    或说好话、或赔不是、或嬉笑怒骂、或痛哭流涕……好吧,形容得稍微夸张了些,不过既然打定了赖账的主意,多说几句好听话总是不会错的。

    赖账也要讲究方式技巧。

    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主动通知,跟被对方找上门来讨要,效果截然不同。

    最起码,这样做显得更尊重对方,也更容易获得对方的谅解。

    令杨昆感到欣慰的是,对于他给出的贷款未能及时到位、目前资金紧张、希望延后付款的理由,大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示了理解。

    打了半年多交道之后,在各家合作伙伴眼里,杨昆这张老脸倒也还值几个钱。

    而且大家也都知道,他手头不是没钱,只是适逢年关这个特殊时期,不方便随意调用。

    一圈电话打下来,午饭时间早过了。

    杨昆抹了一把汗,满意地笑了,“欠账不还的感觉……爽!”

    其实严格地讲,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做到无负债经营。

    资金再雄厚、财务再健康的公司,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债务缠身。

    有些是出于业务需要,扣押供货方的质保金,有些则纯粹是拿别人的钱来周转,借鸡下蛋。

    这种做法其实和银行贷款是一个道理。

    就这样,总计划投资超过200万元的市区分店,杨昆实际上只投进去120余万,就硬撑着把店开了起来。

    如果形势照着他设计的方向发展的话,最多一个星期,仅市区分店的营业收入,就足以还清各方面的欠款了。

    正暗自得意时,刘素芬打过电话来,催他回家吃饭:“炒了一桌子菜,小叶子不回来,你也不回来,不给老娘面子是吧?”

    杨昆嗯嗯啊啊地答应了一声,一溜小跑着回家吃饭。

    谁的面子都可以不给,老娘的面子是绝对不敢不给的。

    风卷残云似地消灭掉半桌饭菜,刘老太君是面上有光了,杨昆的小肚子可撑得够呛。

    吃得太撑,杨昆就没敢立马躺倒睡午觉,拎着小茶壶,到楼下店里和韩月香、杨晓丽胡诌八扯了一通,一直坐到下午2点,也没见傅青梅回来。

    杨昆忍不住暗自嘀咕:“这婆娘跟人私奔了不成?”

    又坐了一会,邵兵开车从市里回来,顺便将叶小换和荣信的三位会计捎了过来。

    问过叶小换,知道徐丽娅请他们吃过午饭,杨昆就把她赶到楼上休息,自己陪荣信的人到开发区店里盘账。

    按照事先安排好的顺序,盘账工作先从餐饮公司开始。

    杨昆将几位资深会计请到办公室,通知何平和另外两家火锅城的负责人,将各自的账本统统带过来,一同到场的,还有预先指定的会计人选。

    考虑到私企人员流动性较大,杨昆吩咐每家店安排两名有着扎实的高中文化基础,为人又忠厚老实的年轻人过来,跟着学习商业财务会计知识。

    按照和荣信签订的合作协议,正式的会计培训工作要到盘账结束之后才开始,培训的地点也安排在荣信的写字楼里。

    不过杨昆认为,像这种查漏补缺的盘账工作本身就是个极其难得的学习机会,比按部就班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更令人印象深刻。

    对于他的安排,杨建军有些费解:“这帮孩子根本没学过任何财会理论,昨天还端盘子上菜呢,今天就提起笔来记账,能行不?”

    杨昆笑道:“我又不要求他们去考专业资格证书,只要能做出一本漂亮的账目出来就行。”

    杨建军摇摇头,“要求是不高,可他们的起点也太低了点,要我说,还不如招几个现成的会计,就是从财校招些财会专业的学生也比他们强吧?”

    知道二叔对于现代企业的理解还很有限,杨昆也没多费口舌跟他解释员工的忠诚度等问题,只是就事论事地答道:“会计这种工作,讲究个传、帮、带,有个好老师带着,在实践中摸索几个月,比在课堂里学几年都强。”

第414章 :有诺必践() 
觉得侄子说得有理,杨建军就不再坚持已见。

    互相介绍过后,盘账工作正式开始。

    出于对专业人士的尊重,这又是双方第一次合作,杨昆等几个老板也都在场旁听。

    除了出纳之外,根据所负责的业务方向不同,财务会计也分好多种。

    有的主内,只是埋头做账,这样的人一般性情比较内敛,不太擅长跟别人沟通,说话也是直来直去。

    有的主外,经常跟工商、税务、银行等方面打交道,世故老到之处,比一般的商人还要油滑得多。

    带队的那位老会计属于典型的前者,说话毫不留情面,把几家店的账目批得一无是处,臊得杨昆、王波等人恨不得当场找条地缝钻进去。

    正无地自容时,齐小霞帮杨昆解了围:“杨总,楼下有人找你。”

    杨昆真恨不得抱着她亲上两口。

    走出办公室,他心有余悸地拍拍胸口,“谢谢,谢谢,你这相当于救我一命,好家伙的,这老头比我小学数学老师还严厉。”

    齐小霞抿嘴而笑,“不是故意替你解围,楼下真有人找你。”

    杨昆就觉得纳闷,还没到饭点,这会谁找他?

    问齐小霞时,她扭扭捏捏地说:“是……纺织厂的……”

    杨昆又是一愣,胎也打了,钱也给了,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前尘往事一笔勾销,老宋又来找他干嘛?

    莫非他们嫌钱少,反悔了,又想整什么妖蛾子不成?

    疑惑不解地下了楼,果然见宋长胜哥俩坐在一楼大厅休息区的沙发上。

    满面堆笑地迎上前去,杨昆和老哥俩握手,拿出烟来敬客,又吩咐齐小霞准备茶水。

    寒暄了几句,杨昆见宋长胜哥俩的表情都有些局促,搞不清楚他们的来意,就顺口问起宋玉芳的情况。

    宋长胜说她现在在家休息,一来刚打完胎需要静养,二来高中已经放了假,就没急着到二中报道。

    说了一阵子没营养的客套话,杨昆诸事缠身,实在没心情跟他们在这兜圈子,第一个憋不住了,便直接问起他们此行的目的。

    老哥俩你看我、我看你,使了好一会眼色,性格稍微直爽些的宋远胜才吭吭哧哧地说明了来意。

    他们是问计来了。

    何平拿了1万5给王波,请他帮忙找关系给小宋打胎,连请客带买药不过花了一千多块钱,三皮哥一向大方惯了,也觉得何平这事办得不地道,干脆把剩下1万3千多元全给了宋家。

    拿到这笔钱,宋长胜开始发愁了。

    存银行吧,一年利息不过千把块钱,连闺女的学费、生活费都不够。

    和宋玉芳一商量,她的意思,倾向于拿这笔钱做点小生意。

    跟何平厮混了几个月,虽然没参与具体的经营,不过耳濡目染之下,宋玉芳的眼光比她老子要稍微强那么一点。

    平时听何平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昆哥的名言:钱,要拿来周转才能生钱,存在银行吃利息,只会坐吃山空。

    只是具体做什么生意好,宋玉芳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宋长胜更是犹豫不决。

    一来本钱太少,二来他在工厂干了半辈子,也没有什么商业头脑和见识,甭管干哪行,下手就怕赔。

    宋玉芳就劝他:“找杨昆支个招去。”

    宋长胜就觉得抹不下脸来,毕竟双方前阵子闹得很不愉快,事情刚处理完,扭头就找上门去问计,吃上一顿冷嘲热讽都是轻的。

    宋玉芳却觉得他有些多虑了。

    虽然对杨昆的感觉很复杂,不过她自认对他的性格还是比较了解的,也知道他的心胸不会那么狭窄。

    经女儿劝了半天,宋长胜才勉强打定主意,一个人又不好意思上门,才拉着兄弟一块过来。

    听他说完经过,杨昆笑了,“我这个没什么优点,不过向来说一是一,有诺必践,既然答应过二位,能帮的就一定会帮。”

    “不瞒二位说,我刚在市区开了家分店,目前还有80多万的窟窿没堵上,资金方面,恐怕提供不了什么助力,帮二位出出主意,参谋一下意见,倒还可行。”杨昆见宋长胜手中的香烟燃到了尽头,从烟盒里抽出一支请他续上,说:“商机其实无处不在,全看你们有没有眼光去发现而已。”

    见老哥俩脸上笑容讪讪,杨昆发觉自己又犯了爱说教的老毛病,自嘲地笑笑,“我是搞餐饮出身,一说做生意,首先想到的就是老本行,也不知道二位对这一行感不感兴趣?”

    见识过喜羊羊的火爆,要说不感兴趣是假的,不过宋长胜这人也有自知之明,“说出来不怕你笑话,厂子两年多没开工,咱们手头没什么积蓄,别说开饭店的本钱了,就是店面的租金也不一定能凑齐呢。”

    杨昆摇摇头,“买卖不分大小,全看手段高低,小本生意也有其自身的优势,我一直有个想法,准备搞快餐盒饭,只是实在分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