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寒门贵族 >

第192章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192章

小说: 重生之寒门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定期审核各家店的营业收支、核算赢利和各股东应得的分红;

    三、在半年之内,帮他培训一批合格的财会人员出来;

    至于要不要就其它拓展业务进行合作,则视企业发展的实情需求而定。

    对于以上要求,甄老头表示毫无压力,“放心吧,咱们吃的就是这碗饭。”

    一番唇枪舌战之后,双方就合作内容、期限、费用达成了初步意向,并约定自明日起开始进行试探性合作。

    从会计师事务所出来后,杨昆又和徐丽娅一起跑了趟市日报社、晚报社、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分别敲定了各自的广告内容和刊登、播出时间。

    这其中,视媒体性质的不同,其广告语和表述形式稍有差异,核心宗旨却完全一致,那就是悬念营销。

    以在邺河日报上刊登的整版广告为例,偌大的版面上,除了爆竹、灯笼、窗花、剪纸之类的传统喜庆元素外,最醒目的位置只有一张喜羊羊店面正门的剪影,门侧的廊柱上悬挂着一幅春联,上写:“年年岁岁辞旧岁,岁岁年年迎新年”,门楣店招的位置挂着横批:“上?吃饭”

    整付春联和横批都是红纸黑字,唯有中间那个特别加大、加粗的“?”是醒目的大红色。

    从1月21日开始,直到29日这九天的时间里,上下联的内容每天一换,都是迎春接福之类的吉祥话,唯有横批上的“上?吃饭”始终如一,除了店面正门的写意剪影之外,整张版面不会出现任何跟喜羊羊火锅城沾边的内容,店名、地址、联系人、电话号码,一概没有。

    对于这种后世里烂大街的悬念式广告,徐丽娅和那位侯主任都有些难以接受,10天的整版广告,上万元的费用,就为了跟读者逗闷子玩?

    当着侯主任的面,杨昆没多作解释,只是坚持要求报社按自己提供的素材和意向定稿、排版,并在正式刊登之前由他提前过目、确认。

    虽然不太理解他这种过于标新立异的宣传方式,对其效果也不抱乐观态度,不过看在用户就是上帝的份上,侯主任还是爽快地接受了杨昆的意见。

    回到车里,徐丽娅不无担心地问:“你确定这么做有效果?”

    在侯主任面前,杨昆还敢装出一付高深莫测的样子,当着徐丽娅的面,他可没胆子充什么算无遗策的世外高人,耐心地解说道:“咱们选在除夕这天开业,本来就是逆势而行,要想不冷场,就要奇兵突出,我之所以提前10天就开始打广告,也是为了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足够的悬念空间,直到开业当天再揭晓谜底,才能尽可能地调动他们的好奇心。”

    徐丽娅想了想,问:“驴脑袋前的胡萝卜?”

    杨昆哈哈一笑,“就是这个意思。”

    将她送回邺钢大厦之后,返回易阳的路上,邵兵不无感慨地说:“以前觉得开饭店挺简单,今天才知道,敢情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

    杨昆笑笑,说:“经商之道,诡诈多变,除了企业和消费者本身之外,有太多的因素可以决定一桩生意的成败,尽量考虑周全一些,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受挫的风险。”

    邵兵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不再说话,专心开车。

    对于生意方面的事,他接触时间太短,还无法完全理解杨昆这番话的深意,不过就今天的所见所闻来看,这位年轻的老板肯定是个正当生意人无疑,这也打消了他心中残存的一些疑虑。

    回到开发区,杨昆将今天的行程和收获通报给二叔、何平,并用电话通知其它几家店的负责人,从明天开始,抽调各自的财务记账人员,接受荣信会计师事务所的正规培训。

    问过杨建军,知道他安排刘彦波暂时住在楼上的办公室里,杨昆四下瞅瞅,低声嘱咐二叔,“我这位表哥手把子太潮,性子也有些毛躁,叔你平时多留点神,有个什么行差踏错的,该数落就数落,不用给我妈留面子。”

    杨建军会意地一笑,“行啊,先让他跟我送几天货再说。”

第411章 :百媚千娇() 
易阳县城三家喜羊羊分店中,以开发区店开业最早,面积最大,设施最全,杨昆和杨建军平时都习惯在这里办公。

    与此同时,自备有冷库的开发区店还担负着替另外两家分店配送食材的任务,。

    像烟酒副食之类的消耗品,自有昆朋精品负责配送,而需要冷冻储藏的牛、羊、鱼肉和各种干鲜调料则需要通过这里进行中转。

    另外两家店各有店长负责日常经营,不用杨建军事无巨细地操心,一般情况下,他每天上午会到勤政街和南环路分店转一圈,核对各家分店的营业收入的同时,也会根据每家店前一天的营业情况,安排司机补充一些必需的食材过来。

    听说要自己开车跟着送货,刘彦波有些不乐意,觉得自己这个专车司机被当成小工用了,不过刚进门不久,对店里的人面关系都还不熟悉,当着杨建军的面,倒是不敢明目张胆地磨洋工。

    其实仔细想想,除了不像他想像的那样开着好车、吃吃喝喝之外,对于小姑安排的这份工作,他还真找不出什么不如意的地方。

    包吃包住,每月800元基本工资,比县城里一般的工人干部挣得都多,工作和居住环境也相当舒适,工作量也不大,和许多在村里务农或到建筑队当小工的同龄人相比,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

    最令他心动的,是店里那些千娇百媚的女孩子们。

    昨天一进店,刘彦波就觉得眼睛不够使了。

    从高挑靓丽的迎宾女郎到热情洋溢的女服务生,身材、样貌各不相同,举止、谈吐俱都不俗,个顶个都称得上是百里挑一的人物。

    在部队里,刘彦波所见、所闻、所接触的,就是一帮像他这样的精壮汉子,退伍之后除了偶尔上战友家串个门,就是窝在家里混吃度日,何曾经历过这种“阴盛阳衰”的大观园似的场面?

    他初中没毕业就参军入伍,在部队上也没好好补过什么文化课,肚子里词藻有限,也形容不出这些普遍年龄只有十八、九岁的女孩子们究竟漂亮在哪,只觉得她们的小身段和小模样实在是勾人得紧,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均显气质不凡。

    对,就是气质。

    抛开衣着打扮、身材容貌不谈,单凭气质,她们就甩出村里那些干惯了农活的女汉子们八条街都不止。

    刘彦波忍不住就想,这样的女孩子,随便领一个回家,都够得上光耀门楣了吧?

    送完一趟货回来,离中午营业时间还早,杨建军正在办公室和齐小霞对账,就吩咐刘彦波先在一楼大厅等候。

    正瞅着一帮莺莺燕燕暗自流口水时,就见门帘一挑,从外面走进两个女孩子来。

    刘彦波打眼一瞅,两个女孩约莫十五、六岁的年纪,留着一样的马尾辫,走在前面那个女孩的头发更长一些,杏眼瑶鼻,唇红齿白,穿着米黄色紧身羽绒服,将高挑的身材曲线玲珑有致地衬托出来,尽显青春活力。

    再瞅瞅她旁边那个女孩,身材娇小,五官精巧,皮肤格外的白晳,竟似比身上雪白的羽绒服还要白上几分似的,一张俏脸裹在毛茸茸的领子里,像个洋娃娃似的精致可爱。

    两个人往门里这么一站,顿时将店里的女孩子们统统比了下去。

    刘彦波没见过叶小换和孙研,被她们青春靓丽的少女风情所慑,情不自禁地吞了口唾沫,瞅瞅墙上的石英钟,还不到上午9点,想必不是来店里吃饭的,就鼓起勇气上前问道:“你们找谁?”

    叶小换和孙研经常被杨昆拉着来喜羊羊吃饭,和自齐小霞以下的一干职员都很熟悉,还是头一次被人拦着问这种问题,一时间有点愣神,“我们找……”

    看刘彦波眼生,叶小换正犹豫着要不要跟他说明自己的来意,正好看见齐小霞走下楼梯,便朝她招了招手,“小霞姐,杨昆呢?”

    “今天没见他过来。”齐小霞笑盈盈地走到跟前,和孙研打了声招呼,问叶小换:“找他有事?给他打个传呼呗。”

    叶小换嘟起嘴巴,不满地说:“在学校就打过了,一直没回电话,一中今天放假,说好去接我们回家的,都这个点了还没见人影。”

    “可能手头有事在忙吧。”齐小霞笑着宽慰了一句,走到柜台后给杨昆打了个传呼,陪着两个女孩聊了没几句,杨昆回过电话来,说他现在在家里,却没说在忙些什么,只吩咐她安排辆车送她们过去。

    齐小霞就问刘彦波:“刘哥,方不方便顺路捎她们过去?”

    听她们说话,刘彦波才知道这两个仙女似的女孩子都是表弟的朋友,有心和她们套套近乎,却不知道杨建军具体的行程安排,正犹豫时,杨建军正好从楼上下来。

    叶小换和杨昆的关系早已被他的家人所熟知,对杨家的这位准儿媳妇,大家也都宠爱得很,听她甜甜地叫了句二叔,杨建军乐呵呵地答应了一声,问明情况后,就说:“正好顺路,我送你们过去。”

    杨建军从柜台后拿了奔驰车钥匙,领着两个女孩走到门口时,刘彦波还有些摸不清情况,不知道用不用自己随行,就站在那没动,等杨建军回头催促了一声,才急忙跟了出去,拉开车门,上了副驾驶的位置。

    车行至杨昆家楼下时,门口正停了一辆送家具的货车,杨昆正指挥邵兵和吴大勇等人帮着送货的小工往下抬一张单人床:“往左、再往左一点,小心磕到床头……”

    叶小换谢过杨建军,和孙研一起下车,走到近前,朝车厢里瞅瞅,除了几套崭新的被褥,还有一张组装好的学习桌,好奇地问:“买这些东西做什么?”

    杨昆朝她呲牙一笑,说:“给你用的。”

    和同样摸不着头脑的孙研对视了一眼,叶小换不解地问:“学校都放假了,我和孙研姐今天就回市里,人都不在这了,买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杨昆嘿嘿奸笑两声,得意地说:“咱妈最近手头紧,急等钱用,就跟我打了个商量,把你整个人打包作价卖给了哥哥我,春节前这十来天,你就乖乖地呆在这给哥当暖炕丫头吧。”

    叶小换双颊飞红,忍不住抬腿踹了他一脚。

第412章 :等米下锅() 
虽然是玩笑话,不过杨昆留叶小换在家过假期的事,倒是经过徐丽娅首肯的。

    昨天见面时,提到一中今天正式放假的事,徐丽娅居然还不知道,可见她这段时间都忙到了什么程度。

    杨昆就劝她,不如先让小叶子在他家里住一段时间,正好他老姐也放了假,可以帮她补一补高中文化课程。

    杨晓燕在省师范大学物理系读大三,平时兼着好几份高中生的家教,给刚上高一的叶小换补课绰绰有余。

    考虑到这段时间确实忙得脚不沾地,连自己的正常生活规律都被打乱掉,确实无法分身兼顾女儿的一日三餐、学习生活,徐丽娅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似乎浑然忘了就在半个多月前,她还拎着女儿的耳朵告诫她,不许轻易和杨昆独处一室。

    她不提这茬,杨昆自然乐得装糊涂。

    徐丽娅倒不是真忙得忘了和女儿之间的“约法三章”,只是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观察、了解,她对杨昆的人品和性格有了越来越直观的印象,知道他不是那种情窦初开的毛头小伙子,对他的自控能力还是比较放心的。

    老话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

    年少多金、有车有房、性格沉稳、谈吐风趣、处事有道、事业心强……除了学历低点,还真没什么可挑剔的地方。

    站在女儿的角度想想,这种百里挑一的好女婿实在是难得一遇,嫁就嫁了吧。

    有时候,徐丽娅甚至忍不住会想,要不要抽个时间,和女儿聊些母女之间的私密话题,好传授她几招散手,教她怎样把这个优秀的小男人牢牢地抓在手心里,免得被那些不要脸的臭女人盯上。

    不过仔细想想,自己这个当妈的做的似乎也不怎么样……还是算了吧。

    听杨昆转述过老妈的意见,叶小换娇羞之余,心里甜蜜,拉着孙研叽叽喳喳地说着小话,像只幸福的小母鸡。

    跟在众人身后进门、上楼,杨昆抢到抬着单人床的邵兵等人前面,指着自己的卧室,“来来来,摆这屋。”

    叶小换就咬牙切齿地盯着他:“你再胡说八道一句试试?”

    刘素芬好笑地朝儿子脑袋上甩了一巴掌,“整天就知道满嘴跑火车,小邵别听他胡扯,放他姐那屋吧。”

    楼上只有三间卧室,练舞室太过空旷,不适合居住,刘素芬卧室里东西太多,也只好让叶小换跟杨晓燕挤一个房间。

    大学比高中放假要早,不过杨晓燕还有两份家教的活没忙完,要到后天才能回来,提早多准备张床,也是未雨绸缪。

    帮叶小换整理好床铺,连学习桌一并摆到老姐的卧室里,杨昆付清货款,打发走送货的小工,叫邵兵开上车,一块回学校帮两个女孩子取行李。

    他和农行的胡增海约好了11点见面,看时间差不多了,就让邵兵把孙研送回市里,顺便去荣信会计师事务所接人。

    按照和甄守信的约定,杨昆聘请该所的会计师团队替自己名下的企业盘账,除了正常的业务费用外,还要负责对方到易阳出差时的差旅开销。

    杨昆就觉得反正自己手头有车有人,便向甄老头提议,干脆免去这部分费用,改由已方负责接送,钱不多花多少,却显得更有诚意,也有利于拉近双方的关系。

    路上被闺蜜偷偷取笑说小媳妇急着要进夫家门,叶小换不好意思就这么光明正大地留在杨昆家里,加上有段时间没见徐丽娅,也有点想她了,便和刘素芬说了一声,先跟着孙研一块回了市里。

    目送她们离开后,刘素芬就急着出去买菜,准备给未来的儿媳妇改善生活。

    杨昆朝店里瞅瞅,堂妹正拿着货单,教韩月香清点准备装车发货的品种、规格和数量,走过去叮嘱她们:“搬搬扛扛的活叫大勇他们来,嫂子你千万注意身体,别把自己累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