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寒门贵族 >

第191章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191章

小说: 重生之寒门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昆辗转托了不少关系,最后还是通过已经升任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的冯庆华,才和市邮电局的一位副局长搭上了线。

    走出日报社大楼,杨昆本打算直接去邮电局跟那位副局长见面,只是想到邮电局处于火车站附近,正是车流量最大的路段,考虑到表哥那令人提心吊胆的车技……他拉门上车,吩咐刘彦波:“没事了,回家。”

    回到自家的老宅子时,邵兵已经把老父亲和妻子、女儿都接了过来。

    何平心细,知道邵兵以后要经常跟着杨昆出门办事,特意跑到百货大楼帮他置办了两身新行头。

    人逢喜事精神爽,邵兵本就生得英武,换上崭新的羽绒服、棉皮鞋,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上来了,跟昨天愁眉苦脸的样子相比,简直像变了个人似的。

    刚换了新环境,团团和圆圆很兴奋,满院子疯跑,韩月香身体笨重,追赶不及,连声地叫她们安生点,小心摔了。

    两个小丫头正玩得高兴,嘻嘻哈哈地跟妈妈捉迷藏,正赶上杨昆进门,一把揪住她们的小辫子,一边一个抱起来,交还到韩月香手里。

    老爷子年纪大了,舍不得离开家,有点闹情绪,不过看到一排六间红砖北屋,比家里那几间破房子要宽敞明亮得多,心里才慢慢舒坦起来,拉着杨昆的手,说了一大堆感激的话。

    杨昆客气了几句,问邵兵:“看看还缺什么,趁今天人多,一并给你置办齐了。”

    邵兵感激地摇摇头,“比家里的条件强得太多,就是没生煤火,你嫂子嫌开空调太费电。”

    杨昆摆摆手,“当初我是有意拦着二叔不让生煤火的,一是怕煤气中毒,二来煤烟太大,对孕妇不好。”

    挨个屋里转了一圈,见收拾得都差不多了,杨昆就吩咐几个半大小子留下来帮韩月香扫尾,叫邵兵开车跟他出去办事,当着表哥的面,也没提具体去哪。

    有了表哥的前车之鉴,刚上车时,杨昆还真有点担心邵兵会拿捷达当坦克开,不过没一会,他就放下心来。

    同样是在部队学的驾驶,邵兵的车技明显比刘彦波强得不是一点半点,加上其性格要沉稳得多,捷达车到了他的手里,像条游鱼般又快又稳,比杨昆这位两辈子加起来开了二十多年车的“老”司机也毫不逊色。

    在路上,邵兵告诉杨昆,他刚才和卫双龙通过电话,把这边的情况详细地跟他介绍了一遍,只是卫双龙暂时还舍不得丢下手头的工作,打算看看形势再说。

    听邵兵话里带有几分歉意,倒似做了什么对不起自己的事情一样,杨昆笑着摆摆手,“人各有志,不能强求,一切随缘吧。”

    昨天在邵兵家里,说服他之后,杨昆也向卫双龙伸出了橄榄枝。

    在杨昆看来,两个人都是军旅出身,邵兵内向稳重,卫双龙外向开朗,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

    人才!

    对于现在的杨昆来说,手头的生意已经步入正轨,正处于高速、良性运转的阶段,手头最欠缺的不是资金、不是人脉,是可堪大用、又能放心使用的人才。

    有才的人不等于有品,有品的人才更难得。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邵兵的性格上,不难推测出他所交好的朋友的人品。

    卫双龙的情况却和邵兵不同。

    他不是易阳人,老家在易阳东边的官陶县。

    官陶县总人口不过二十余万,就业压力远不如易阳这么大,退伍军人、应届大学毕业生基本上都能得到妥善安置,卫双龙退伍后,分配到当地的皮棉仓库保卫科工作,工资虽然不高,好歹也算是国家正式职工。

    考虑到年迈的父母,刚出生的儿子,再加上他妻子也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因此,对于杨昆给出的优厚条件,卫双龙虽然心动,却没有马上付诸于行动。

    对他的决定,杨昆表示理解。

    车行至市邮电局,杨昆叫上邵兵一起上楼,拜访那位姓赵的副局长。

    在赵副局长的办公室,邵兵又一次见证了杨昆的大手笔。

    本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想法,杨昆一口气申请了五部订餐电话,前面用以区分话段的三位数字都一样,尾号分别是5555、6666、7777、8888和9999,光选号费就花了上万。

    一连串吉利数,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相当强烈。

    把手包交给邵兵,让他跟邮电局的工作人员到楼下营业大厅办理相关手续,等办公室就剩下他和赵副局长时,杨昆从大衣内兜掏出个鼓囊囊的信封,放到赵副局长面前。

    赵副局长伸手在信封上按了一下,觉得厚度超过了自己的预期,有些不解地问:“杨老板,这个……”

    杨昆笑眯眯地说:“以后免不了要麻烦赵局长,提前先烧好香,总比临时抱佛脚要强。”

    这话不是纯粹的客套,也不是他不懂行情,他这是在为今后代理手机业务提前铺路。

    去年10月份,国内第一个gs~m商用试验网于粤东珠江三角洲一带开通,今后一、两年内,相应的网络会逐渐覆盖至大江南北,本省乃至邺河地区的数字通讯网络则要到95年底、96年初才得以初步建设成形。

    杨昆知道,在“全球通”正式运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入网和手机销售的大权一直掌握在邮电局及从中分享出来的中移动手中,在此期间,像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等传统通讯巨头在国内的业务,也多要依靠邮电系统来开展。

    想要从手机销售这块大蛋糕中分一杯羹,邮电系统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第409章 :专业团队() 
办清固话初装的一应手续之后,时近中午,杨昆请赵副局长吃饭,被他以有公务应酬为由婉拒了。

    邺河市的gsm数字通讯网络要到年中才开始筹建,相应的手机销售市场更是要到今年底、明年初才开始初步成形,知道对方暂时还摸不透自己竭力交好的动机,杨昆也不会故弄玄虚地玩什么神预测,礼貌地告辞出来,带邵兵去看邺钢大厦的施工现场。

    时近年关,下面郊县来市里采办年货的人流比往常高出几倍,将由车站至邺钢大厦这段繁华商业地带挤得水泄不通,不过数百米的距离,邵兵愣是用了小半个钟头,才勉强挤到邺钢大厦楼前的停车场内。

    从车后厢里取出自备的安全帽戴上,杨昆带头从脚手架外的防护网下穿过,进入一楼大厅时,徐丽娅、檀雅卓、贾工及几个工程队的头头们都在。

    经过三个多星期的紧张施工,一至三层楼的主体装修工程已于昨日提前完工,剩下的都是些装饰性的扫尾工程,于一周之内交工验收的难度不大。

    似乎是受了已方施工进度的刺激,同场施工的另外几方人马也不约而同地加快了工程进度,虽然邺钢三产公司自营的四到十二楼的宾馆要等到春节后才能投入使用,不过负责邺钢大厦外墙装修工程的承包方表示,至多五天之后,就可以开始拆除升降机和脚手架了,这对于杨昆等人来说无疑是个重大利好消息。

    谈话间,灰头土脸的刘学锋从楼上下来和大家见面。

    他是被杨昆抓来给饭店建自备冷库的。

    邺钢大厦底下三层总使用面积超过5000平米,刨去楼梯间、制作间、办公室、员工更衣室、休息区等必要的功能区域,剩下的营业面积也在4500平米以上,比易阳三家分店加起来还要大了一倍多,正式开业之后,最多将可同时容纳3500名顾客用餐,每天消耗的食材更是数以吨计。

    虽然和易阳相比,市区分店和西郊冷库批发市场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不过考虑到该地段的交通拥堵程度,尤其是为了提防几家供应商串通起来哄抬物价,卡自己的脖子,杨昆还是从寸土寸金的营业面积中划出一大块区域,请小刘设计、安装了一套直冷式恒温冷库,用来存放可维持本店日常营业一周以上的食材。

    由于邺钢大厦地处繁华商业区,建筑周围全是步行商业街,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安放室外冷凝机组,刘学锋就和杨昆商量,直接把冷库建到了三楼制作间旁边,嗓音高、热量大的机组则直接安到了三楼顶的室外平台上。

    为了方便上下运送食材,多才多艺的小刘同学还用卷扬机、轻轨和钢板自制了一架简易的货运电梯,虽然2万余元的制作成本对于数以百万计的总投资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不过这样一来也相应地延长了施工、安装周期,小刘又要兼顾家电批发生意,因而一直用了近二十天,才完成主体工程,进入试车阶段,整个人都累得瘦了一圈。

    见在场的人都到齐了,檀雅卓作东,请大家到附近一家挺有名的清真馆子吃工作餐。

    在饭桌上,杨昆正式把邵兵介绍给大家认识,并表示以后如果除了某些非自己出面不可的场合或事务外,会尽量安排他过来和大家见面。

    檀雅卓就开玩笑地问他:“新店还没开张呢,就准备功成身退了?”

    杨昆挠挠头,说:“摊子铺得太大,一个人精力有限,整天这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都没时间陪女朋友了。”

    一桌子人就嘻嘻哈哈地笑,也只有在这种玩笑无忌的场合,大家才会想起来他还只是个十七岁的少年。

    饭后,杨昆拉上徐丽娅,一同前往邺河市荣信会计师事务所,和该机构的负责人见面。

    考虑到喜羊羊邺钢大厦店是自己做生意至今的最大单笔投资,而且和徐丽娅之间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信任,杨昆认为,要想对企业经营、财务状况、资金往来、赢利情况有一个最直观的了解和控制,一个足够专业的商业会计甚至团队必不可少。

    相应的情况,也适用于杨昆名下的其它所有合股生意。

    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财务人员都是整个企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要保证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秩序清晰、明确、合理,不但要求从业者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最起码的职业操守和道德,以及对企业、对老板的忠诚度和服从性。

    对于杨昆来说,生意规模飞速膨胀、扩大的弊端之一,就是手头严重缺乏这样的专业人才。

    要解决这个问题,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是那么容易。

    只要舍得出钱,找几个拥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商业会计并不难,从业内的口碑中也不难确认对方的职业操守。

    真正的难点在于他们的忠诚度和服从性。

    一个合格的企业领导人,可以不懂具体的财务制度和知识,但必须要懂得把握人的心理,用好手中的财会人员。

    在精通财会技能却缺乏必要的忠诚度、以及对他足够忠心却连最基本的借贷记账法都不懂的两者之间,杨昆更倾向于选择后者。

    在培养起自已嫡系的财会人员之前,和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确保包括自己在内的投资方的切身利益,是个不错的选择。

    将心比心,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徐丽娅的赞成和支持。

    这家荣信会计师事务所是通过曾芸联系上的。

    杨昆自己不懂财务,也没接触过相关的专业机构,和徐丽娅达成共识后,第一时间想到了通晓财会和金融知识的曾芸。

    和他这个门外汉相比,在金融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曾芸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人脉和人力资源。

    详细询问过杨昆的具体要求之后,曾芸向他推荐了荣信会计师事务所。

    据她介绍,这家事务所的两位发起人,一位是从市人行金融监管科退休的老领导,一位是现任市国税局局长的妻舅,不但拥有相对专业的会计团队,在相关部门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杨昆看中的,就是对方的影响力。

第410章 :悬念营销() 
在一定写字楼里,杨昆等人见到了这家荣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发起人之一,那位从市人行退休的老领导。

    老头的名字很有趣,叫甄守信。

    据他介绍,他的合伙人叫王光荣,事务所的名称就是从俩人名字间各取一个字得来,也是这个时代较为普遍的命名方式。

    从甄老头口中,杨昆得知,他和曾芸的接触并不多,反倒是和她的先生谢海明在一起工作过一段时间,那时谢海明才刚刚调入市人行工作,之后不久老头就退休了,不过由于业务的关系,倒是没断了联络。

    杨旨能猜到他所说的“业务”是指的哪些方面。

    在90年代中期,出于保密意识,一般的私营企业主还不太习惯跟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作,而大多数的国营企业本身的财务科室配置得都比较完善,因而许多会计师事务所除了承揽替企业做账、财务审计、培训财会人员等本职工作之外,私下里还经营着一些“拓展”型业务。

    所谓的拓展业务,其实就是帮助那些有实际需要的企业跑跑贷款,或是倒腾些承兑汇票之类的有价证券,以及利用其在相关部门内的人脉关系,替企业摆平一些无足轻重的小麻烦,甚至有的事务所本身就是个皮包公司,打着会计师的旗号,以专门帮人“平事”为业。

    从现阶段来看,相对于其本职工作来说,这些带些擦边球性质的业务才是事务所真正的赢利重心所在。

    反过来看,许多具有一定官方色彩的事务所也是借重其本身的这种影响力来拉拢生意。

    对于杨昆来说,在现阶段及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和这样的机构搞好关系,有助于规避一些不必要的财务损失和非业务支出,也可以为企业发展壮大以后的合理避税方面提前做出规划。

    临上楼之前,杨昆和徐丽娅已经在车里对过口风,和老头胡侃了会子天气之类的没营养的客套话,就把话题引入双方的合作意向上来。

    杨昆向对方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安排一个经验丰富且精力充沛的会计师团队,利用春节前这段时间,帮他手头现有的几家店整理、规范现金账目和财务记录;

    二、定期审核各家店的营业收支、核算赢利和各股东应得的分红;

    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