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我是东北王 >

第110章

穿越之我是东北王-第110章

小说: 穿越之我是东北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港区水塔上这个不断射击的狙击点很快便被发现,想不发现可以说是天方夜谭,毕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可是狙击手的准则。

    “开火——”看着鬼子大队向着港区水塔蜂拥而去,一号冲着耳机大声吼道。“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无论是轻机枪、冲锋枪还是突击步枪,响起的永远是三点射那富有节奏性的射击声,伴随着每一次射击,都会有一至两名日军士兵应声倒地。当年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两支m1加兰德就能把日本人的歪把子压制的死死的,现在半自动和自动步枪混装的东北军压制这一个大队的日军还不跟玩儿似的。

    码头上打得热火朝天,黄浦江的水下,3队全体正在向谁中那个巨大的阴影靠拢。那是出云号的水下部分,最为突出的那一长串凸起就是这整艘舰的主梁也是最大弱点——龙骨!

    “哒、哒、哒、哒、哒、哒”一连串的闷响在水中响起,3队的空降兵们泅着水,从腰间袋子中将一块块绑着磁铁的一公斤装tnt吸附在龙骨周围。一长串橘黄色涂装的tnt沿着龙骨均匀铺开,在3队队长挨个插好电雷管并连接好引线之后,3队的全体队员在一处无人滩涂上岸,尽可能地远离出云号之后朝天空打出一发绿色信号弹。

    “撤退——”来无影去无踪,原本在码头上爆发的激战在这一声高呼之后顿时销声匿迹。日军被打了一个大写的懵逼,别说搞清楚袭击者是谁了,就是连袭击者的一具尸体都没能留下。双方交战不到五分钟,可对方已经给己方留下了超过二十三具尸体,这不由得让负责守卫的日军大队长感到心痛。

    可接下来的一幕,就不仅仅是让这名大队长感到心痛了,而是让他连切腹的心都有了。装甲巡洋舰出云号的周围突然腾起无数道数米高的水柱,舰上的官兵脸上写满了惊恐:“我们中弹了,龙骨被炸断了!”

    不清楚这些水柱究竟是怎么回事,但能弄明白的就是出云号的右舷现在正在缓缓地向黄浦江倾斜。“快快滴,把漏洞口堵住,向左舷注水!”舰上损管的大声疾呼和水兵们奔跑的脚步声响成了一片,一向以镇静著称的日本海军此时显得狼狈不堪。

    经过一整夜的奋力抢修,出云号终于是避免了沉没的命运。不过整个舰体右舷倾斜了三十多度,想要重新恢复完好的作战状态,只能是拖回吴港大修了。中国方面舰队司令长官兼第三舰队司令长官、海军大将长谷川清显得怒不可遏:“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被袭击!少将盐泽幸一被杀!!出云号被炸至重伤!!!耻辱,这是中国人扇了日本海军狠狠的一记耳光,我从军以来,从未受过如此奇耻大辱!报复,我们一定要报复!!!”

第8章 吴淞炮台() 
增兵,增兵,增兵!

    围绕着上海,中日双方都在卯足了劲地往这里增兵。

    2月1日,蒋介石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对日作战计划。4日,军委会划分全国为3个防卫区:第一防卫区,其区域为黄河以南、长江以北,以蒋介石为司令长官;第二防卫区,其区域为长江以南与闽浙两省,何应钦为司令长官;第三防卫区,其区域为两广,陈济棠为司令长官。并决定:“各司令长官除酌留部队绥靖地方外,均应将防区内兵力集结,以便与暴日相周旋,同时,并电令川、湘、赣、黔、鄂各省出兵做总预备队。”

    5日上午9时,中央空军第6、7队的飞机9架(轰战机5架、战斗机4架),在第二大队长石邦蕃率领下,从南京明故宫机场起飞奔赴上海参战。广东空军也组建了混合机队的第8队,以丁纪徐为队长,北上增援。中央空军飞机25架和广东空军飞机15架一并加入战场参战。

    陆军方面,在江西赣州与红军交战的第九师奉命援沪;中央军第88、87师及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合编为第五军,由张治中任军长,隶属十九路军总部参加沪战。16日,张治中率第五军军部和第87师259旅从南京出发夜间抵达南翔。何应钦也应前线要求派中央军校炮兵一个排开赴南翔,归蒋光鼐指挥。

    这一系列的补充令蒋光鼐和蔡廷锴都大感意外。国民政府先后补充十九路军枪弹达1060余万发、手枪弹49。8万余发、各种炮弹7。34万余颗、手榴弹16、7万余枚、步枪1500支、机关枪130架、各种火炮73门。补充第五军枪弹760余万发,手枪弹3万发、各种炮弹1。6余颗、手榴弹5万枚、步枪1600支、机关枪12挺。先后所调援兵,连第五军已达10个师以上。就当时国民政府窘迫的财政情况来看,这已经是相当大的手笔了。

    而日军方面,自停战后便竭力向淞沪增兵。日本海军省应长谷清川的要求立即命令佐世保第二十六队驱逐舰4艘,由巡洋舰“龙田号”统率,于1月30日抵达上海并于黄浦码头登陆,随舰而来的包括佐世保第三特别陆战队士兵474人及大批军火。

    1932年1月31日晨,日本26000吨级航空母舰加贺号和7470吨级航母凤翔号搭载第一航空队约30架飞机抵达上海,停泊于上海以东约130公里的马鞍列岛海面;下午4时,3艘巡洋舰“那珂号”、“由良号”和“阿武隈号”及水雷舰4艘抵沪,并载陆战队2000多人,分批登陆。

    2月1日,日本邮轮“照国丸”载来横须贺第一特别陆战队(525人)于上海汇山码头登陆。次日,日本海军中央部将长江一带第一遣外舰队之外的舰船,以出云号姊妹舰为旗舰(出云号被炸伤后日军秘而不宣,以避免损害士气),由海军中将野村吉三郎为司令官,组成第三舰队,统一指挥投入战斗。

    日军兵力增加后,于2月3日上午8时,再度向闸北、八字桥、江湾的中国守军60师阵地猛攻。防守淞沪的国军早已是鸟枪换炮,东北军以徐州为前进基地,动用大量的运输机以伞降和空运虹桥的方式调运了大批军火以及补充兵员。其补充力度之大,甚至能将徐州所有的战储仓库搬空。

    2月4日,日军发动第一次总攻,战火扩大到江湾、吴淞一线。吴淞炮台首当其冲成为了中日双方争夺的重中之重,失吴淞则长江门户洞开,日军如果拿下吴淞,那么他们的舰队甚至可以直接开到南京下关!

    “轰隆——轰隆——”震耳欲聋的炮声在吴淞口上空不断响起,日军军舰上的大口径舰炮在空中画出一道道的流光,高爆弹在炮台山上不断地炸出一个又一个的巨型弹坑,烟尘遮天蔽日,火光数里外仍清晰可见。

    虽然西炮台上拥有近两百门火炮,但是这些火炮型号颇杂。德国的克虏伯305mm火炮、法国施耐德155mm火炮、瑞典博福斯152mm火炮、江南制造局的120mm速射炮等等等等不一而同,甚至连清朝的红衣大炮你都能找到。毕竟这炮台是清朝那会修建起来的,指望常大运输队长来更新换代那就是见鬼了,而且饥不择食的部队现在也没有挑挑拣拣的条件。

    岸炮对舰炮,日军的舰炮口径更大射程更远。吴淞炮台里的火炮根本够不着远距离吊打的日本军舰,他们只能在日军发射炮弹雨中艰难地瞄准不断靠近的日军登陆艇。打军舰也许不行,打你的登陆艇还是绰绰有余的,毕竟就日本那些脆皮,75mm榴弹炮就能击沉了。

    渐渐的,小鬼子的舰炮轰炸也稀疏了下来。要知道这年头没有制导炮弹的情况下,舰炮的误差最多能达到数百米,排名世界第三的日本海军也没有把握不把炮弹砸到自己人头上去。鬼子的舰炮一停下来,战场局势立刻便发生了逆转。

    “快快快,给我进入阵地!”已经被各种大口径舰炮炸低了半米的炮台山阵地上,一名名以顽强毅力支撑着的炮手和士兵爬出防炮工事,在一名满脸是血的军官的指挥下奔赴自己的炮位和阵地。

    国军炮兵虽然武器装备不如日军,但是阵地构筑还是相当讲究的。“四炮联线,机枪压阵”的炮兵阵地简直就是为日军登陆部队奏响的挽歌:刚刚登上沙滩的日军士兵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便被炮台山上发射的各型炮弹炸了个昏天黑地,75法国小姐发射的7公斤榴霰弹在日军登陆队列中炸出一蓬又一蓬的血雾!

    “八嘎丫路!支那炮兵在山上,冲上去杀光他们!”(日语)在一名日军大佐野狼般的嚎叫中,日军的登陆部队呈散兵线向炮台山阵地发起猪突冲锋。

    “小鬼子,来吧,爷爷这里有好吃的!”炮台山棱线阵地上,两个机关炮阵地上的中国士兵已经杀红了眼睛。座下的zu…23…2双联装23毫米高炮向着三公里开外的日军洒出一片片死亡的弹幕,这种大杀器在后世已经略显落伍,不过在这个时代可谓是当仁不让的杀戮之王。其高达7千米的最大射程完全可以将日军的整个登陆场覆盖进去,而且射速奇高,23毫米炮弹威力也不小,打中人体之后的惨状请各位自行脑补。

    炮阵地上的各种口径火炮、机枪阵地上从7。92mm到14。5mm各种口径的轻重机枪,再加上棱线阵地上的两门23毫米机关炮和数不清的60mm迫击炮,中国军队在轻武器方面的配备远远优于日军。日军扬名战场的九七式90mm迫击炮要等到37年才会装备,他们的掷弹筒倒是打得很准,不过很快也会遭到炮台山上各种轻重火力的集火攻击。

    日军在吴淞炮台方向的两栖登陆作战,现在已经完全演变成了诺曼底登陆战的东方版本。只不过日本人完全达不到英美联军那样的变态火力,吴淞炮台现在还牢牢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53800 。
5380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