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们的1649(我们的1654) >

第4章

我们的1649(我们的1654)-第4章

小说: 我们的1649(我们的165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避免以后教学中再出现类似大辫子的纰漏,郝刚校长专门向董事会提出了编纂正规教科书的申请,并且要求增加师资力量,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申请很快就得到了响应,伍大鹏董事长在农历年的新年陈词中,呼吁汉唐集团的所有穿越者们集思广益,为汉唐集团的教育工作提出思路和建议,并计划在下半学期投入更多代课老师以解决越来越多移民孩子的教育问题。

    梅乐芝经理也就“如何做好教育工作,如何端正我们的思想”发表了一篇文章,内容涵盖了教育的目的性、教材选材的倾向性以及如何通过书本教育加实践教育来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些话题,做了详尽的阐述。

    随着向明大陆推进的脚步,汉唐集团收到的难民越来越多。这些难民们绝大多数都是文盲,大人们还好点,有点技艺和力气就能直接出工干活儿。而这些文盲孩子们,才是要重点解决的大问题。做工显然力气不够,就算天天强化营养还是抵不上成年人。更何况汉唐集团是坚决抵制使用童工的。

    在几年内就要建成的现代化基础工业体系更是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来运作,单单依靠穿越众自身已经不够了,再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工人显然不足以弥补其基础知识上的欠缺。因而扫盲教育和基础科学教育刻不容缓,等过了几岁到十几岁的最佳学习期,再去教效果就差的多了。

    百年大计,教育第一。这句喊了多少年都没有真正实现的目标,将在汉唐集团的手中最终落实到每一个学校,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个学生。

    他们要让汉唐集团征服到的每个角落,都能有孩子们在宽敞明亮又结结实实的教室里免费读书;他们要让所有吃不上饭的孩子吃上香喷喷免费的食物;他们要让那些番邦蛮族的孩子们都说一口地道的汉语;他们要让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孩子们共坐在同一间教室里沐浴着知识的芳华。

    十年种树,百年育人,普及义务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当下的工人,更是为了将汉唐集团的知识体系尽快的学习、接收、传播开去,为了汉唐的未来,也是为了煌煌中华的未来。

    最终,在董事会的授意下,汉唐集团教育部成立了。新部门的成立牵动了两个学校很多老师的关注,尤其是蓝翔学校的罗朗校长,兼任了教育部的部长职务,主抓师资、教务工作;郝刚校长兼任副部长,主抓生活和后勤。虽然现在只有两个学校,但扫盲班等基础文化教育工作很快就要大面积的铺开,工作量着实不小。更何况教育部还要负责积极选择教材、制定教学大纲、规划学校建设,甚至还拟定建设一个师范学校,以将部分有志愿、有能力、有时间的穿越者以及未来有合适的明人们培养成有基本教师资格和水平的代课老师。

    学校的名字也想好了,就叫台南师范学校。

书友同人 第七章 新赤嵌新生活() 
vip作者:猫爷爷

    转眼到了1650年的1月25日,农历己丑年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王。对于农耕社会的中国人来说,小年就意味着正式拉开了春节的序幕,家家户户开始规整一年的收入,盘点家用,出门赶集,备置年货。赤嵌小学于是顺应传统,提前一天正式开始放寒假,好让学生们回家帮忙做事。寒假有十五天,放到了正月初七,也就是破五之后。

    朴七月小姐刚上学没几天,就赶上了放假,真是心情大好,于是便与老妈子一起,去逛逛赤嵌城的大市场。

    红毛人还在的时候,热兰遮城门外的大集是分单双日的,单日逢集,双日背集,以便农人们合理安排时间农务、采买与上税。赤嵌地区的人们也会隔三差五的过河去热兰遮赶集,但确实不大方便。

    汉唐集团来了之后,根据荷兰人的现成规划,直接改造建设赤嵌地区,搞起了大拆大建,翻修了城隍庙、妈祖阁、后来的赤嵌农业区办公室等行政机构就坐落在这里。

    原本应在一年后建成的赤嵌城因汉唐集团的“入侵”而停工了。在汉唐集团接管时,工地上只有一个大坑,铺了条石和砂子,又打了些大木为桩,以及稀稀拉拉的竹木脚手架,整个儿烂尾工程。

    赤嵌城只是一个俗称,这里原名应为普兰民遮城,按照荷兰人的规划,此城坐落在临近台江内海的一块高约五米的台地上。其主体为三层高的欧式建筑赤嵌楼,用糖水、糯米粉,搅拌石灰、蚝壳灰,以叠砖修造而成。城楼周长约一百四十一米,南北角设有瞭望台,还建有古井和地窖两所,储存粮食预留水源,以备不时之需。

    而穿越者们的到来,将这些“美好的设计”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实际上如果不是为了利用荷兰人建好的条石地基,他们都想重新设计了——将新赤嵌城分为行政区与商贸区两部分。行政区是在原有普兰民遮城的地基上,盖起了一座三层半的砖混结构小楼,外饰以红色砖瓦和白色瓷片。在明人们看来,夕阳斜照、波光粼粼,远远望去,何其壮美。

    于是这座顶楼还没安装大钟的建筑,就被赤嵌农业区的一干人等大言不惭地命名为“赤嵌楼”。这样的行为立刻遭到了不少穿越者们的口诛笔伐:“红果果的剽窃啊,太不要face了!”、“你跟人家荷兰人造的赤嵌楼比比,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好吧?”、“俗!整一个90年代初内陆小县城流行建筑的模样!”。

    嘲讽归嘲讽,但城市的建设依旧如火如荼。商贸区以赤嵌楼为界线,分南北二市。北市为商铺,井字型的道路规划,九宫格的小型九宫格坊市形制,如热兰遮一样盖起了水泥砖石的二层商铺。

    目前各商铺已陆续入驻了不少两岸的客商,如金银首饰、南北杂货、丝绸布匹铺,酒水米粮等等。张家和刘家的酒坊也在这里一东一西地开了酒铺,同时兼卖汉唐集团授权生产的新型果酒和黄酒。在与赤嵌楼一街之隔的地方侧甚至还开有郑家的花鸟行,售卖些鹦鹉鹩哥以及花鸟奇石等物,听说还是郑家三少爷开的产业,也算是另类了。

    南市分为东西两部分。西南市临近海边,主要售卖蔬菜瓜果、海产渔获、鸡鸭鹅鹑,猪肉羊肉等食品。后来从因饲喂和粪便污染问题,骡马市也被市场管理处从北市给迁了过来。

    为节省资源和时间,穿越者们调了一台小型推土机和压路机,同时又雇了明人搬沙子铺沙子,然后碾轧平整。按照建设者的要求,明人们以混凝土预制板为立柱,粗毛竹为桁架,上覆盖以粗编的椰棕薄垫和椰子树叶制成的防雨坡顶,搭起了二丈多高的大棚,下边每隔五尺栽一个砖石墩,墩上铺着竹帘或竹席,并挂上一尺见方木板上用朱漆编了甲乙丙丁等字号,俨然一副这边的农贸市场模样。

    东南市场主要是各种工匠铺子和原料铺子,什么竹器、木器、铜器、铁器等,还有汉唐集团特许经营的肥料铺和蜂窝煤铺子。肥料铺主营鸟粪石,由于肥效持久且效果不错,也收到了不少菜农、果农的青睐。而相对于木炭,蜂窝煤虽然售价略高,但燃烧热值大,且用上汉唐集团生产的小型蜂窝煤炉,无论是在烧水煎茶或者熬药煮粥什么的,倒是比用木炭还方便,只是引燃比较麻烦,于是煤铺里顺手的也卖上了长杆火柴,销量好的不得了。

    赤嵌市场管理处主要负责兑换马票、征收财税,还有就是保安保洁。汉唐集团专门为赤嵌地区配备了安保队,并又特招了一批本地人加以低强度的训练,专以维持市场秩序。他们统一着装,穿的是赤嵌服装厂生产的仿照英国人在印度的殖民穿的短袖短裤,还配备了藤盔,上用白漆书写“城管”二字,颇为醒目。

    这些城管都是由明人保安们在附近家乡中招募推荐来的,他们随身携带二尺长手腕粗的木棍,漆以半截红半截白,别在腰间皮带上,每天在大街小巷中来回巡逻,好不威风。尤其是城管们一天两次交接轮岗,被恶趣味的穿越众教官们训导成了为花式交接仪式,两队人面对面地站在赤嵌楼门口的空地上,挥舞着短棍做着各种花样动作,然后互相抛接短棍,让人眼花缭乱。这么一来二去,赤嵌城管地也成为了城里的一道风景。

    赤嵌市场自建成以来已有小半年光景,为赤嵌溪北岸的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不仅能让明人们在离家更近的地方买到多种多样的货物,还为附近赤嵌小学和稍远点的蓝翔技校提供了方便。

    朴小姐和与老妈子逛的是北市。从赤嵌小学到这里路途不算太远,她们便搭乘了一辆客运四轮马车代步。朴小姐毕竟是女孩子家的,出门不多,以前也只听说了汉唐集团在这里大兴土木,确不知道这赤嵌集市终究变成了什么模样。况且还有“未婚夫”杨秘书在那集市正中的赤嵌楼里办公,也不知道今天是否能遇上他。想到这里,朴小姐的脸蛋瞬间就红了。

书友同人 第八章 年货() 
vip作者:猫爷爷

    临近大年,集市里熙熙攘攘,各家商铺里都是摩肩接踵的,甚至在几家南北货行的店铺前还排起了长队。“也不知道那几家卖的甚么稀罕玩意儿,怎么这么多人争抢”;朴小姐嘀咕了几句,也想去排队,却被老妈子拉了回来。

    老妈子其实不老,唤作潘王氏,三十四五的模样,前些年在海上遭了海盗,便遗下她和女儿孤儿寡母两人相依为命,承王老爷的福,闺女去年嫁了东边乡里的一家殷实户,自己落的单身一人,便主动与王老爷说起了陪小姐读书的事情。本来嘛,寡妇门前是非多,王里正也不想村子里有这些个杂七杂八的事儿,再说小姐身边也确实少个人跟着,太不放心了,于是潘王氏前后脚就跟着小姐进了城。

    “小姐,小姐回来莫要去拥挤”她朝前边众多商铺方向指了指,“这商铺众多的,不差这一个,如若小姐真的有兴趣,待我们逛完前边的铺子再拐回来也不迟,何必挤来挤去,再沾一身汗味呐。”

    想想也有道理,朴小姐的好奇心被暂时的压了下去。北区的北一大街是杂货铺街,多是经营南北货和零碎什子,林林种种,让人目不暇给。走了没几步,一家家首饰店的招牌进入了朴小姐的眼帘。

    “卡地亚,来自东海龙宫的馈赠”朴小姐念着招牌旁边的广告“海龙骨首饰专卖店”。这就是汉唐集团的海龙骨首饰专卖店,主营各式海龙骨制品,有梳子、篦子、发簪,也有镶金、镶银的步摇、钗子、耳坠等等。琳琅满目的漂亮宝贝让朴小姐都走不动路了,这东西实在太贵了,自己的零用钱只够买一两样的,真是不舍得又放不下呀!

    正在犹豫中,老妈子又轻轻扯了扯她的衣袖,附在耳边说道“小姐,咱喜欢什么就先记着,回头待小姐嫁给那杨大人了,让他买了给你做聘礼。”

    “婶婶莫要调笑”,朴二娘瞬间涨红了脸,“那杨大人也就是口上答应罢了,你却拿我来开顽笑。也不知他是真心还是假意,二娘我才不会指望那人送呢。”

    潘婶掩口偷笑,却拉着她到了另外一家首饰店里,“这家店名叫施华洛世奇,听说是家店的女掌柜自己名字,卖的也都是女人家的首饰,且都是晶莹闪亮的玻璃水晶首饰,小姐戴上,保证让那人晃了眼”

    这次轮到朴二娘掩口笑了,不过这亮闪闪的小首饰真真是闪亮的紧,尤其是那镇店之宝――盘子大小的水晶天鹅,与店招上的图案一模一样栩栩如生,在灯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璀璨的光芒,让人啧啧称奇。

    朴二娘拿起一对儿五星样的耳扣,又拣了一条镶满了绿豆大小水晶的银链子在潘婶的耳畔和脖子上,边比划,边调笑道“婶婶不如也买几件穿戴上,却不输给那些十**的姑娘哩”一时间女人们的嬉笑声填满了屋子。

    逛街是女人的天性,又是第一次逛这新鲜的集市,就更挪不动步子了,眼瞅着日头到晌午了,朴二娘和潘婶才逛了两条街,大大小小的瓶罐盒子倒是装了大半个手提包。

    这手提包是汉唐箱包厂的产品,银灰色水鹿皮面子,印上暗色的细碎花纹,暗金色锦缎里子,还用了银子做了个寸把见方的“lv”牌牌嵌在上边。包包是上学时父亲送的礼物,让朴小姐喜欢的不得了。只是朴小姐上学了之后才觉得,这么好看的一个包包,为什么要嵌一个“鹿”或者“驴”的拼音呢?

    上午逛街的时候她们还路过了箱包厂的店面,一看价钱才知道,这么一个一尺见方的皮包竟然花了朴老爷400多块的马票。啧啧,400斤大米拎在手上,真心不轻。

    “婶婶我饿了”,朴二娘揉揉肚子“婶婶你常来赶集,有甚么点心果子怎不带我去尝尝?”

    “谁叫小姐早上懒床不肯起,起来了又嚷嚷着赶紧出门,连早饭也不吃了”潘婶打趣道,“小姐莫着急,刚过了晌午,这饭店定是人多拥挤,不如我们先吃些点心小品,待过午时二刻,嗯,就是下午两点那会儿,再去如何?”

    朴二娘立刻就答应了,她想,就算不吃饭只吃点心也行啊,平日里家里很少备着点心来着,也不知这市场里有多少好吃的呢。

    赤嵌市场的熟食部就在南北二市的中间,分隔南北的是两条水泥大路和中间的市场办公区。大路名曰陇海路,分北路与南路,中间间隔约十丈,由所谓的“花坛”还有其他低矮的办公建筑隔开。最中间自然是鼎鼎有名的赤嵌楼,宽十丈,长十五仗,横跨三个街坊。由赤嵌楼向东西两端,建筑物逐渐降低高度,直到东西两端的尽头的市场消防队队部,每隔一个街坊块,都建着一个办公室,办公室南北通透,方便两边市场的人办事。

    陇海路南北两路各宽四仗,靠近中轴线跑马走车,旁边留有约八尺宽的人行道,高出路面四指高,且用条石铺了“马路牙子”,以免车辆开上来。这大路所费颇多,不仅路基用的三合土,又用碎石垫了尺把厚,上边再用水泥混凝土铺了五指厚,绝对的奢侈!实际上这条路直到上个月,也就是市场正式开业小半年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